观岳麓书院有感750字
- 格式:docx
- 大小:16.05 KB
- 文档页数:2
岳麓书院收获与感悟前段时间去了趟岳麓书院,哇塞,那一趟可真是收获满满,感触多多呀!一进书院大门,那种古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这儿瞅瞅那儿看看。
当时我走到一个小院子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的,可好看了。
院子里有几个石凳,我想着走累了,就过去坐会儿呗。
我刚坐下,就看见一只小猫咪慢悠悠地走过来。
这小家伙长得胖乎乎的,毛色黄白相间,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宝石。
它一点也不怕人,直接就跳到我旁边的石凳上,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我。
我心想,这小家伙是不是饿了呀?我就从包里翻出一小包饼干,掰了一点递给它。
嘿,它还真不客气,闻了闻就开始吃起来,吃得那叫一个香。
我一边看着小猫咪吃饼干,一边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院子里有几棵桂花树,开得正盛,那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在这古色古香的书院里,有这么一只可爱的小猫咪陪着我,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在岳麓书院里溜达的时候,我还看到好多学生模样的人拿着书在认真地读。
他们有的坐在长廊下,有的靠在柱子边,那专注的样子让我特别感动。
我就想啊,在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学习,肯定特别有劲儿。
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些字,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感觉那些字都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心里想着,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块石碑见证了多少人的来来往往啊。
离开岳麓书院的时候,我心里还挺舍不得的。
那只小猫咪,那些认真读书的学生,还有那些古老的建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小美好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能发现它们的魅力。
就像这次在岳麓书院,一个小小的院子,一只可爱的猫咪,都能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和感悟。
我想,以后我不管走到哪儿,都会记得在岳麓书院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
下次有机会,我还得来,说不定还能碰到那只可爱的小猫咪呢!哈哈!。
长沙的古建筑,岳麓书院作文《长沙的古建筑:岳麓书院》篇一《岳麓书院之游》早就听说长沙的岳麓书院特别有名,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一探究竟了。
岳麓书院就在岳麓山脚下,从大门看过去就有种古朴的气息。
那大门的建筑风格特别奇特,我感觉就像是从古代直接穿越到现代的一个老者,静静地站在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刚走进大门,就能看到一块特别大的空地,地上的石板路都已经磨得有些光滑了,估计是被无数双脚踩过。
我就想啊,这里以前得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石板路上走过呢。
沿着石板路往前走,两旁是一些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的,青瓦白墙的色调让人看着特别舒服。
我看到一间屋子里面摆放着一些古代的书桌和椅子,那书桌看起来就特别有年代感,上面还有一些斑驳的痕迹。
我那天去的时候,正好有个小孩在那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
只见他摇头晃脑的,手里还拿着一把小扇子,嘴里念着一些之乎者也的句子,旁边的大人都被他逗笑了。
这小孩算是给这古老的书院增添了不少趣味呢。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一间屋子的窗户特别精致,那雕花简直绝了。
我凑上去仔细看,有花卉的图案,每一朵花都雕得栩栩如生,我都怀疑古代的工匠是不是有什么魔法才能把这些木头弄得这么漂亮。
再看看那门框,也全是精美的雕花,这得花费多少心血和时间啊。
书院里到处都种着树,那树的枝叶把阳光都切碎了,星星点点地洒在地上。
有些树上还挂着牌子,介绍这是什么树,有多少年的历史之类的。
我就特别好奇地一棵一棵地看,感觉像是在看一个个活着的历史见证者。
在书院的某个角落里,还有一口小池塘,池塘里的水很清澈,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我忍不住扔了一点面包屑进去,那些小鱼一下子就围了过来,抢着吃,那争抢食物的样子可爱极了。
在岳麓书院里逛了半天,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古代,变成了一个在这求学的书生了,这个地方真的很神奇。
篇二《岳麓书院里的小发现》岳麓书院里就像一个隐藏着无数宝藏的地方。
我又一次走进这书院,这次我的眼睛就像探测器一样,专门寻找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
岳麓书院记录片观后感看了岳麓书院的纪录片后,我就像被卷入了一场历史与文化的奇妙漩涡,那感觉真是太酷了。
刚看的时候,我心想,这不就是个书院嘛,能有啥特别的?结果大错特错。
那岳麓书院就像一座文化的超级堡垒,从老远的古代就开始积攒智慧的力量。
纪录片里那书院的建筑首先就把我给镇住了。
古色古香的屋子,飞檐翘角,就像是在跟天空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那些砖瓦仿佛都在说:“咱可见证了好多好多代读书人的梦想呢。
”走在书院的小径上,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身边随时会冒出个穿着长衫的书生,摇头晃脑地念着“之乎者也”。
再说这书院里的那些大贤大儒,那可都是文化界的超级明星啊。
他们在书院里讲学、辩论,感觉就像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智慧大战。
学生们呢,一个个眼睛放光,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
我就想啊,这要是我在古代能在岳麓书院读书,那是不是也能成为一个超级有文化的人呢?说不定还能跟那些大师称兄道弟呢,哈哈。
岳麓书院能传承这么多年,真的是个奇迹。
历经风雨,它就像一艘文化的巨轮,稳稳地航行在历史的长河里。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它始终坚守着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吵闹的大集市里,有一个安静的角落,一直在散发着知识的清香。
而且这书院对现代的影响也大得很呢。
现在很多学者还在研究它的教育理念,就好像在挖掘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我觉得岳麓书院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虽然年纪很大很大了,但说出来的话还是那么有分量,能给现代的我们好多启发。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就特别想去岳麓书院实地看看。
我想摸摸那些古老的柱子,感受一下当年书生们倚靠着柱子读书的感觉;我想坐在书院的教室里,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名学子,听着先生讲学。
岳麓书院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它更像是一个文化的符号,刻在咱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提醒着我们知识的力量和传承的重要性。
这一趟纪录片之旅,真的让我对这个古老的书院充满了敬意和向往啊。
岳麓书院随笔
《岳麓书院随笔》
哎呀呀,前阵子我去了一趟岳麓书院,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呀!
我记得那天阳光还不错,我就慢悠悠地晃到了岳麓书院的门口。
一进去,哇,那种古色古香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东看看西瞧瞧。
我看到那些古建筑的木头柱子,上面好像还有一些岁月留下的痕迹呢,我就在那琢磨,这些柱子得经历过多少风雨呀,它们要是能说话,肯定能给我讲好多好多故事。
然后我顺着小路往前走,看到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棵大树,那树冠可大啦,就像一把超级大的遮阳伞。
我忍不住走过去,站在树下,闭上眼睛,感受着从树叶缝隙里透下来的阳光,暖暖的,特别舒服。
我就在那站了好一会儿,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再接着走啊走,我又看到了一间教室,里面摆着一些桌椅,我就想象着以前的那些学生们在这里读书学习的样子,是不是都特别认真,会不会也有调皮捣蛋的呀。
我还在那幻想自己要是能穿越回去当一天学生该多好,哈哈。
逛着逛着,我都有点累了,就找了个台阶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着不一样的表情,有的兴奋,有的好奇,有的还带着点思考。
我突然觉得,这岳麓书院就像是一个时光的容器,把过去和现在都融合在了一起。
等我离开的时候,我回头又看了一眼岳麓书院,心里想着,这次的体验可真难忘呀,下次有机会我还得来,再好好感受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
这就是我在岳麓书院的那些事儿,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观看岳麓书院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岳麓书院。
这座古老的学府,坐落在岳麓山脚下,静静地散发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
还未踏入书院的大门,就被它周围那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古朴的围墙所吸引。
那围墙仿佛是一道时光的屏障,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隔绝开来,为书院营造出一片宁静的学术天地。
走进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赫曦台。
台上的建筑简约而庄重,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学者们在此讲学论道的场景。
阳光洒在赫曦台上,给人一种温暖而神圣的感觉。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来到了讲堂。
这里是书院的核心区域,也是当年师生们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讲堂内的布置简单而古朴,一张讲桌,几把椅子,仿佛还能听到先生们的慷慨陈词和学子们的朗朗书声。
看着那墙上挂着的“实事求是”的匾额,心中涌起一股对真理追求的敬畏之情。
书院中的园林景观也别具一格。
曲径通幽的小路,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还有那清澈见底的池塘,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
在这园林之中,仿佛能够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真谛。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岳麓书院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他们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前辈们的事迹,激励着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岳麓书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也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石,岳麓书院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岳麓书院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岳麓书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熏陶。
岳麓书院观后感引言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岳麓书院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
我有幸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来到了岳麓书院,全程参观了岳麓书院内的各个景点和展示,深深地被这座千年古院的庄重与厚重所震撼。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内容1. 岳麓书院的历史岳麓书院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88年),是为了纪念北宋豪放派诗人陆游的父亲陆弁,并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基地。
历经八百多年的建筑沧桑,岳麓书院承载着无数名人的智慧和辛酸,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瑰宝。
2. 感受岳麓书院的氛围进入岳麓书院,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庄重而又静谧的氛围。
整个书院被周围参天大树所环绕,绿意盎然。
走在石板路上,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面而来。
书院内的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特色,古朴典雅,宛如穿越时光的隧道。
3. 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岳麓书院的建筑以庭院和三进式建筑为主,分为五号院、十二号院和师范大学三个部分。
五号院是最早修建的部分,也是书院的核心所在。
在这里,我看到了充满古代书院特色的大门、房屋和塑像等,如孔子塑像、三条石狮子和旗杆等,都展示了岳麓书院作为古代文化宝库的重要地位。
4. 书院内的文化展示在岳麓书院的展示馆内,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典籍,其中包括历代名人的手迹、古籍和绝世书画等。
这些文物和典籍不仅展示了湖南地区的文化底蕴,也表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辉煌。
5. 岳麓山的美景岳麓书院依山傍水,背靠岳麓山。
在岳麓书院参观结束后,我登上了岳麓山,鸟瞰整个书院。
无边的山林与碧水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站在山顶,我仿佛可以看到古代学子们在这里读书、研习和讨论。
6. 对岳麓书院的思考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传统。
我在游览岳麓书院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蕴。
这里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是推动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关键点。
参观岳麓书院有感
我有幸参观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胜——岳麓书院。
这座书院始建于976年,是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
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脚下,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走进岳麓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上书“岳麓书院”四个大字,气势磅礴。
穿过牌坊,便是一片宽敞的广场,广场上植被茂盛,绿草如茵,清新宜人。
广场的中央是一座高大的青铜孔子像,栩栩如生,像是在向游客们诉说着岳麓书院的历史。
岳麓书院建筑群依山而建,共有七进院落,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
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背景。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它是岳麓书院中唯一一座三层建筑,被誉为“中国文化教育的标志”。
五凤楼共有五个凤尖,象征着五福临门,同时也代表着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
五凤楼内部陈列着许多历代名人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代表了他们的艺术成就,更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参观岳麓书院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和传承,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我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总的来说,参观岳麓书院是一次难忘的历史之旅。
在这里,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岳麓书院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历史的圣地,它见证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灵魂和精神。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岳麓书院,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智慧,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注入新的动力。
拜谒岳麓书院观后感篇一拜谒岳麓书院观后感岳麓书院,那可是个大名鼎鼎的地方!这次有机会去拜谒,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一走进书院,我就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那种古朴的气息,就像一阵风,一下子把我给“卷”进了历史的长河。
看着那些老旧的建筑,我就在想,也许在几百年前,有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也在这里读书学习。
他们可能也会调皮捣蛋,可能也会为了功课发愁。
我觉得这地方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时光胶囊,把过去的岁月都装在了里面。
书院里的那些碑文、牌匾,哇塞,那可都是宝贝!每一个字都好像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不过说真的,有些字我还真不认识,这让我有点尴尬,难道我这学都白上啦?哈哈!我在想,在那个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人们读书是不是更专心呢?也许是吧,毕竟没有那么多诱惑。
可现在的我们,信息太多太杂,反而不容易静下心来。
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呢?走在书院的小路上,我觉得自己特别渺小。
和这悠久的历史相比,我这短短的十几年算什么呢?这里培养出了那么多的名人志士,他们是不是也曾站在我站的这个地方,思考着自己的未来呢?这次拜谒岳麓书院,让我感慨万千。
我真心觉得,我们应该多来这种地方走走,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也让自己的心能沉静下来。
不然,整天忙忙碌碌的,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啥!你们说是不是?篇二拜谒岳麓书院观后感嘿,朋友们!这次去拜谒岳麓书院,可真是给我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刚迈进那大门,我就被一种神秘的氛围给笼罩住了。
你能想象那种感觉吗?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把我一下子拽进了一个古老的世界。
看着那一间间教室,我就在琢磨,以前的学生在这儿上课得多辛苦啊!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冬天冻得直哆嗦,夏天热得汗流浃背。
可也许就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才让他们更有斗志,更能出人头地呢!书院里的那些大树,那可真是够粗够壮的!我不禁想,它们见证了多少岁月的变迁啊?说不定它们还能给我讲讲过去的故事呢!我在想,岳麓书院之所以这么有名,难道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吗?我觉得可能不是。
岳麓书院观后感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府之一,位于湖南长沙市岳麓山下,历经千年沧桑的书院,是我国古代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宝库。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岳麓书院,并且深受震撼和启发。
下面是我对岳麓书院的观后感。
首先,岳麓书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
从进入书院的那一刻起,我就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感受到了那个充满书卷气息的时代。
书院内保存完好的建筑,古色古香的院落,都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在书院院内,我看到了很多传世的石碑和碑阵,上面刻有许多文人的诗文和名言警句,这些都是当时文化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让人不禁产生敬仰之情。
其次,岳麓书院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艰辛和智慧。
岳麓书院是当时的一所重要教育机构,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学习和探索的环境。
在书院的学堂中,我看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的诗行和文章,这些都是他们在书院中钻研学习而写就的。
我可以想象当时学子们的辛勤和努力,为了追求知识和文化,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在书院的教室中,我还看到了一些当时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用具,如毛笔、墨玉、纸张等,这些简单而古朴的工具,见证了当时学子们的学习生活。
在岳麓书院中,我深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和尊重,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另外,岳麓书院也给我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岳麓书院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承和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书院内的建筑风格、文人雅集和学术交流等,都体现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
在书院内,我感受到了那种对文化的崇尚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些精神都是我们现代人所应该学习和守护的。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变革。
最后,岳麓书院给我留下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书院内,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美好生活的思考和表达,比如书院内一幅彩绘的画卷,上面描绘了一个安逸和富足的田园景象,这让我对逃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产生了向往和理解。
我的家乡古建筑岳麓书院作文我的家乡在湖南长沙,这儿有一座充满魅力的古建筑——岳麓书院,它就像一位慈祥而智慧的老者,静静地坐落在岳麓山脚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每次走近岳麓书院,我都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那大门,古色古香的,门上方的匾额写着“岳麓书院”四个大字,那字写得可真有气势,就像四个威风凛凛的将军站在那儿守卫着书院。
门口的石狮子也是威风十足,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在审视着每一个前来拜访的人,我每次经过它们,都忍不住想跟它们打个招呼:“石狮子大哥,今天过得咋样呀?”一走进书院,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古建筑群。
那建筑的风格可讲究了,飞檐翘角的,就像鸟儿展翅欲飞。
青瓦白墙在绿树的映衬下,特别好看,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阳光洒在瓦片上,反射出柔和的光,就好像给这些古建筑戴上了一顶顶金色的帽子。
我常常想,住在这儿读书的古人,那可真是太幸福了,每天都能在这么美的环境里学习。
书院里有好多庭院,庭院中间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有高大的松柏,四季常青,就像忠诚的卫士;还有桂花树,一到秋天,满院子都是桂花香,那香味啊,能把人的魂儿都给勾走。
我就特别喜欢在桂花盛开的时候来书院,闻着那香味,闭上眼睛,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古代的书生了,摇头晃脑地就能吟出几句诗来。
说到这儿的教室,那可真是别具一格。
桌椅都是那种老式的木质的,虽然看起来有点旧,但却透着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
我坐在那儿,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古代的学子们正襟危坐,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诵读经书的场景。
那时候的学习氛围肯定很浓厚,不像我们现在,有时候还会被手机、电视啥的分心。
我想象着他们讨论学问时,肯定是争得面红耳赤的,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让先生夸赞。
岳麓书院的藏书楼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像古人一样随意进去翻阅那些珍贵的古籍,但光是站在楼下往上看,就能感受到它的庄重和神秘。
那里面的书啊,肯定都是充满了智慧的宝藏,每一本都承载着古人的思想和心血。
我常常想,要是我能穿越回古代,偷偷溜进去看几本书,那该多好啊,说不定我也能成为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呢。
游岳麓书院观后感第一篇:游岳麓书院观后感[游岳麓书院观后感]11月123日是个大好的晴天,我们思修老师带着全班的人踏着午后的阳光,走进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游岳麓书院观后感。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从前门入口,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便映入眼帘,许多游客都在拍照,可能是出于好奇吧,我们寝室的几个姐妹也不放过这个好机会,拿着手机也在拍照。
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随着不断深入地参观,了解到,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
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我们一行认真参观岳麓书院的建筑、碑文、纪念馆、陈列室、大讲坛,这些都是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千年学府”的见证!一路走来、一路看来、一路想来……其实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并非古人所专有,随着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我们更渴望获取知识,丰富才智,陶冶情操,而读书是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中央党校举行2009年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观后感《游岳麓书院观后感》。
◆分享好文◆他指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并指出一是要爱读书,二是要读好书,三是要善读书。
是的,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
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才是现代人的理念。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
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岳麓书院观后感【原创版3篇】目录(篇1)1.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地位2.参观岳麓书院的感受3.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4.岳麓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篇1)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它始建于北宋时期,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变迁,一直担任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参观完岳麓书院后,我深感这座古老学府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并对其建筑风格和学术氛围赞不绝口。
首先,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地位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演变。
从北宋开始,书院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作为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更是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里曾经培养出了众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家,如王安石、朱熹、曾国藩等。
他们的成就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次,参观岳麓书院的感受让我领略到了古老学府的庄重与优雅。
书院内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我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古代书院,亲身感受到了当时学子们求学的氛围。
而书院内的每一处景观,如孔子像、讲堂、藏书楼等,都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严谨和勤奋。
再者,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院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布局,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而文化氛围则体现在书院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人才培养的敬业精神。
这种精神传承至今,仍然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最后,岳麓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让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
在当今社会,虽然教育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岳麓书院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应该秉持这种精神,严谨治学,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
总之,参观岳麓书院让我深刻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魅力,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目录(篇2)1.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地位2.参观岳麓书院的感受3.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氛围4.岳麓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正文(篇2)岳麓书院,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长沙的古建筑,岳麓书院作文《长沙岳麓书院:古建筑中的文化瑰宝》我一直都觉得长沙是个特别有韵味的城市,这韵味很大一部分就来自那些古建筑。
而岳麓书院,那可是这当中最不能错过的宝贝。
初次到岳麓书院的时候,是个大晴天。
阳光洒在书院那古老的建筑上,就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那大门看起来就特别有感觉,迈进大门,就感觉像是一脚跨进了历史里。
青石板铺的路,走上去还硌得脚有点儿疼,但是这种感觉很奇特,像是能跟古人走在同一块石头上似的。
书院里的建筑布局那叫一个讲究。
一间间的屋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
我就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逛,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
看到旁边有个小院子,里面种着几棵大树,那树干粗得我两只手都抱不过来。
树下有几个石凳,就跟那评书里说的“英雄豪杰”歇息的地儿一样。
我忍不住坐在石凳上歇会儿脚,一坐上去,就感觉凉飕飕的,那石头被坐了这么多年,都打磨得特别光滑。
这时候旁边有个老爷爷,带着小孙子走进来。
老爷爷看样子对书院熟得很,一边走一边给小孙子讲这里头以前读书人的事儿。
小孙子听得可认真了,眼睛里满是好奇。
我在旁边听着,觉得特别有趣,这就像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文化传承。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讲堂。
那讲堂的桌椅看起来都有些年头了,但是还稳稳当当的。
我仿佛能看到以前的先生站在前面摇头晃脑地讲学,学生们在下面乖乖听讲的画面。
讲堂的窗户有着很精致的雕花,仔细一瞧,有花有鸟还有些我认不出的小怪兽。
每一个细节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围着书院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对这个地方真是越看越爱。
比起那些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建筑,岳麓书院就像一个从古代走来的智者,静静地站在这儿,见证着长沙这座城市的变迁。
它身上带着的那种历史文化的气息,就像有种魔力一样吸引着每一个走进来的人。
离开的时候,我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岳麓书院,心里想着,这个古建筑的魅力可真是无穷无尽,下次来长沙还得再来看看。
《再访岳麓书院:新的发现》不知道为啥,自从去过一次岳麓书院后,我心里就老惦记着它,总想着再去看看。
观看岳麓书院观后感岳麓书院,这座坐落在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古老学府,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
当我踏入这片充满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土地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古建筑的赞叹,更是对千年传承的文化和教育精神的深深敬仰。
走进岳麓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庄重而古朴的大门。
门楣上的牌匾,字体雄浑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座书院的辉煌历史。
踏入大门,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
庭院深深,绿树成荫,古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径前行,我来到了讲堂。
这里是书院的核心区域,曾经是学子们聆听师长教诲、探讨学问的地方。
讲堂内的布置简洁而庄重,正中央摆放着一张讲台,周围整齐地排列着桌椅。
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朱熹、张栻等大儒在此讲学的场景,学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点头思考,激烈地辩论,那是一幅多么生动而令人向往的画面。
在岳麓书院的历史陈列馆中,我了解到了这座书院的发展历程。
从唐末五代的初创,到宋朝的鼎盛,再到明清时期的延续和发展,岳麓书院见证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兴衰荣辱。
它不仅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如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等,更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儒家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强调“经世致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实践能力。
在这里,学子们不仅要研读经典,还要关注社会现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漫步在书院的园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亭台楼阁、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在这里,学子们可以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汲取灵感和力量。
岳麓书院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这种建筑理念不仅体现了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岳麓书院记录片观后感看完岳麓书院的纪录片,我就像被一阵充满文化韵味的清风给吹了个通透。
以前我就知道岳麓书院挺有名的,但看了纪录片才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有名,那简直是文化宝藏里的超级大钻石。
从画面里看到书院的大门,就感觉那是一道通往古代智慧世界的大门。
一进去,好家伙,那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的,仿佛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低声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
那些回廊、庭院,感觉就像是知识在里面捉迷藏的小角落。
纪录片里讲岳麓书院的历史,我才发现这书院就像一个超级文化学霸,经历了多少朝代的更迭,就像一个文化的不老松,一直屹立不倒。
它培育出了数不清的人才,这些人才就像星星一样,从岳麓书院这个“文化宇宙”里发射出去,在各个历史时期闪闪发光。
比如说王夫之那些大名人,都是从这儿走出去的,感觉岳麓书院就像一个文化的“星工厂”,而且是那种产出超级巨星的地方。
书院里的讲学场景也特别吸引我。
那些学者们穿着长袍,摇头晃脑地讲着高深的学问,下面的学生们一个个眼睛放光,听得津津有味。
我就在想,要是我能穿越到那个时候,坐在那些学生中间,跟着一起听一听,哪怕听不懂呢,那也是一种超级酷的体验啊。
说不定还能沾点智慧的仙气儿,回来也能跟小伙伴们吹吹牛,说我在岳麓书院听过课了。
而且,岳麓书院的文化传承也太厉害了。
它就像一个文化的接力棒,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儿接过棒子,然后又传递下去。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变,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文化阵地。
这种坚持就像一个倔强的小老头,谁也不能让它改变自己的初心。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的人啊,有时候太浮躁了。
岳麓书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文化追求上的不足。
我们整天忙着刷手机、赶潮流,却很少能静下心来像古代书院里的人那样去钻研学问。
我都想好了,以后我也要多去这样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走走,沾沾那里的书卷气,说不定还能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一点呢。
岳麓书院就像一个文化的神秘花园,看了纪录片只是在门口瞅了一眼,我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真希望有机会能亲自去这个文化圣地好好感受一番。
游岳麓书院有感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悠久、知名度极高的书院之一,被誉为“千年学府”。
本次游览岳麓书院,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深受启发。
游岳麓书院有感
近日游览岳麓书院,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所吸引,心中不由得燃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佩和热爱。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悠久、知名度极高的书院之一,被誉为“千年学府”。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而书院真正的辉煌时期则是在明清时期。
在书院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古代书院的建筑和设施,感受到了古代书院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
其中,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书院中的石碑和古文典籍,这些石碑和典籍是书院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
在书院中,我们还参观了学生的工作室和教室。
我们看到了许多学生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知识,他们的热情和专注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书院的老师们也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书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让我们对书院的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游览岳麓书院,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我相信,岳麓书院的历史和文化将会成为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也会成为我热爱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动力。
我的家乡古建筑岳麓书院作文《我爱家乡的岳麓书院》我家乡有个特别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岳麓书院。
这书院啊,就像一个装满了故事和学问的大宝藏箱,在岳麓山脚下静静待着呢。
每次我去岳麓书院,就感觉像是走进了老祖宗的智慧天地。
一到那儿,最先看到的就是那大门,古色古香的,门上的大匾额写着岳麓书院四个字,那字看上去就特别有劲儿,感觉有许多的力量和文化都被封印在那一笔一划里了。
迈进大门后,是一溜儿的石板路,石板被踩得光溜溜的。
我就想啊,这石板得多不容易啊,这么多年被多少人踩来踩去,肯定心里想着“哎呀,可算见识过这么多不同的脚丫子了”。
有一次,我跟朋友一起去那儿玩,我那朋友是个急性子。
一进去就沿着回廊乱跑。
他那跑法,就跟个没头的苍蝇似的。
回廊两边有好多房间呢,那房间都挂着小牌子,写着什么“XX堂”“XX室”的。
我就慢悠悠地一间一间地看,结果朋友跑了一圈回来,啥也没记住,就记得跑的时候有只鸟儿冲他叫了几声。
我就笑话他,我说你这跟那孙猴子进了蟠桃园似的,光知道闹,啥都没品出来。
书院里的院子特别大,中间种着好些树。
树下有几张石凳子和石桌子。
我就坐在那石凳上,心想这地方以前是不是也有那些超厉害的古人,在这里捧着本书,摇头晃脑地读书啊。
这周围的一草一木,是不是早就在偷偷听那些古人讲学,学了不少的本事然后就变得特别有文化似的。
再看那些古建筑的窗子,雕刻得那叫一个精细。
上面有花有鸟,我数着那鸟儿的羽毛,数着数着就乱了,这也太复杂了,感觉得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所有的细节。
一直待到傍晚,太阳开始落山的时候,岳麓书院那些屋顶和墙壁都被染成了橙红色,就像个害羞的姑娘。
那时候书院里的人慢慢少了起来,这里变得特别安静。
我就想着,我这一天在这儿感受到的东西,古人也是这样感受的吗?他们是不是晚上会在这儿赏月作诗呢?岳麓书院就像是我家乡的一颗明珠,永远发着属于它自己的特殊的光,一直热热闹闹地向大家讲着过去的事情。
这就是我的家乡古建筑岳麓书院,怎么看都看不够,每次去都有新收获。
观岳麓书院有感750字
导读:本文是关于观岳麓书院有感75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观岳麓书院有感750字
岳麓山脚下,一座古老的学堂便立在湘水之上。
它名叫岳麓书院。
不知已来过岳麓山多少次了,而书院作为山边上地标性建筑自然少不了到那儿参观。
作为湖湘学子的我每次参观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印象中的学府讲堂是开放性的,两位老师坐在讲台的木椅上,学生便盘腿坐在地上,各地学子来此游学求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使浓浓的书香气息溢满整个书院。
仅三间教室那么大的地方却能装下两三佰学生,当时我只是有些惊讶,想着如是我肯定受不了和一堆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挤在一起。
当时未明白其中的感觉是心酸还是快乐,而这一次我慢慢理解到这种感觉,是幸福知足的。
在导游的演说下我第一次注意到古墙上竟然有相当于现代校规的石碑内容,一百零捌字中处处都蕴含着古人对知识的敬畏。
导游问为什么在圣贤二字之上要空一格,而塑望两字要并列写,我好奇的猜测着:也许因为他们比较重要;又也许是考虑到一块石碑上写不了这么多字。
听了解说才明白,是要表达古人对孔孟等大学问家的尊重,听到这里我触动很大。
这可不仅仅是对这些
圣人的尊重还有对知识的崇拜,要知道古人的学习可不比我们现在轻松,四书五经、哲学、古诗文等十六门主课。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继续坚持下去?是知识。
这里有山水创造灵感;这里远离世俗有着无限知识,他们渴望得到知识。
我们又何尝不一样呢?同样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学得好有的学的差。
一些人不理解古人眼中的仅仅只有20分之一的人才能学习是什么概念。
他们能够忍受寒冬中坐在冰冷的地面上认真听讲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我们能够做到这样吗?电脑手机摆在面前你会怎么做?是利用它获取知识还是利用它玩游戏?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多学一些本领得到幸福,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知识这一块基石来固稳打牢。
为何不问问自己努力了吗?努力后又学到了些什么?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受益很大,我敬畏这些敏而好学的古代学者。
文:C1604黄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