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六版)第五章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25.00 KB
- 文档页数:30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气体液体和固体1.气体状态方程(1)状态变量:温度,体积,压强,密度,黏度,折射率,热的传导率等,各物理量之间并非完全独立。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或,其中R=8.314 J/(mol·K)模型化条件:气体分子本身(相对于其间距)大小可以忽略;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适用范围:高温(接近或高于室温)低压(接近或低于1个大气压)气体。
(3)道尔顿分压定律:p=p(A)+p(B),或者p(A)=p·y(A),其中y(A)=n(A) /n(4)真实气体状态方程:通过实验测量,总结出许多适用于不同气体的状态方程,最具代表性的是范德华方程:(²)()理解:²项是分子间作用力对压强的增加量,与摩尔体积成平方反比关系;b是扣去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
此外还有维里方程:其中B、C、D分别称作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与气体本性有关,是温度的函数。
2.气体的液化(1)相与相变:(物)相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一致的宏观分子聚集体。
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相(中间经历复相系)转变成另一种相的过程。
例如:混合均匀的不同气体或液体是单相系,水和油共存(不能混合)属于复相系,水在低温下的六种结晶态分属于不同的六种相。
气体等温压缩(准静态变化且未产生液体)前后两个状态属于两种相,但该过程不属于相变化。
(2)CO2等温压缩曲线(2)液体热胀冷缩,随着T增大,增大(3)温度升高时,气液共存时的蒸汽压(即超临界状态:温度超过临界温度,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状态。
特点:①分子间距很小,与通常液体相近,可作溶剂。
②同时具备液体高密度和气体低黏度的特性,物质在其中扩散很快。
因此,超临界流体对于许多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应用:(超临界萃取)用超临界状态的流体,溶出植物原料中的有用化学成分(香精、天然药用成分等);当压力和温度恢复到常温常压时,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状态的气体而离去,只留下所需的化学成分。
普通化学第六版知识点整理普通化学知识点整理第1章热化学与能量1.几个基本概念1)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a.开放系统: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b.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 c.隔离系统:无物质和能量交换2)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空间3)相:系统中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单相(均匀),多相(不均匀)注意:一个气态(固体)一个相;液体,若相溶,一个相,若不相溶,几种液体,几个相同一物质不同状态就是不同相;碳元素同素异形体不同相4)状态:用来描述系统;状态函数:描述系统状态(如pV=nRT)5)状态函数的性质: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实际途径无关6)状态函数的分类:广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热容,焓,熵等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有加和性,如温度、压力,密度,摩尔体积等两个广度性质的物理量的商是一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7)过程:系统状态发生任何的变化VS 途径:实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8)化学计量数其中νB 称为B的化学计量数(根据具体的反应式子系数)反应物:νB为负;产物:νB为正9)反应进度ξ:反应进度只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2.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热化学规定:系统放热为负,系统吸热为正注意:摩尔反应热指当反应进度为1mol时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3.热效应:等容热效应(弹式量热计);等压热效应(火焰热量计)q=ΔU q p= ΔU + p(V2–V1)V反应热:(两种液体时比热容不同需分开,注意比热单位)摩尔反应热:4.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注意:先写出反应方程,再写出相应反应热,两者之间用分号或逗号隔开若不注明T, p, 皆指在T=298.15 K,p=100kPa下标明反应温度、压力及反应物、生成物的量和状态5.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境吸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热力学能的增加ΔU(U2–U1)为:ΔU=q + w(热力学能从前称为热能)6.内能的特征:状态函数(状态确定,其值确定;殊途同归;周而复始)、无绝对数值、广度性质7.热: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8.功:系统对外功为负,外部对系统作功为正功w不是状态函数9.体积功w体的计算w=–p外(V2–V1)=–p外ΔV体10.焓(状态函数)(kJ/mol)Δr H m:反应的摩尔焓H =U + pV q p =H2–H1=ΔH(ΔH<0放热;ΔH>0吸热)注意:q V=ΔU(定容)VS q P=ΔH(定压)q p–q V = n2(g)RT –n1(g)RT = Δn(g)RT对于没有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或Δn (g)=0的反应,q V ≈ q p对于有气态物质参与的反应,且Δn (g)≠0的反应,q V ≠ q p 1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恒压或恒容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标准压力p=100kPa12.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状态时由指定单质生成单位物质的量的纯物质B 时反应的焓变称为标准摩尔生成焓,记作注意:标准态指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0。
浙江大学20032003––2004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试 《 普通化学普通化学 》课程试卷开课学院:开课学院: 理学院理学院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徐端钧徐端钧 等 姓名:姓名: 专业:专业: 学号:学号: 考试时间:120 分钟 题序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 分 得分 评卷人 本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数的数值:本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数的数值:气体常数R = 8.314; R = 8.314; 法拉第常数法拉第常数法拉第常数 F = 96500; F = 96500; F = 96500; 标准压力标准压力标准压力 p p ° = 1013251. 填空填空(1)用熵增判据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用熵增判据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2)液体凝固点下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液体凝固点下降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pH 计能够测定溶液中H +离子,是因为(离子,是因为( ))。
(4)活化能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活化能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 ))。
(5)芳香化合物结构的共同特征是()芳香化合物结构的共同特征是( ))。
2. 已知某稀溶液具有沸点升高的依数性。
如果提高该溶液的浓度,使得变为浓溶液,请问该溶液的沸点还会升高吗?该溶液的沸点还会升高吗?如果不会升高,请说明为什么?如果不会升高,请说明为什么?如果还会升高,请解释为什么通常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如果还会升高,请解释为什么通常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如果还会升高,请解释为什么通常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3. 简单说明在临界温度以上,为什么增加压力也不能使CO 2发生液化?发生液化?4. 液体加热时经常会发生“暴沸”,为了防止液体暴沸,需要往液体中添加“沸石”。
试用热力学的观点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并说明添加沸石的理由。
目 录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2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3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4部分 模拟试题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浙江大学编写的《普通化学》(第6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或反应中,哪一个是熵增的过程或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I2(g)=I2(l)B.H2O(s)=H2O(g)C.2H2(g)+O2(g)=2H2O(l)D.2CO(g)+O2(g)=2CO2(g)【答案】B【解析】熵增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B项由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熵值增大。
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又变回初始态,则系统的( )。
[华南理工大学2014研]A.Q=0,W=0,ΔH=0,ΔU=0B.Q=0,W=0,ΔH≠0,ΔU≠0C.Q≠-W,ΔU=Q+W,ΔH=0D.Q=-W,ΔU=Q+W,ΔH=0【答案】D【解析】ΔU、ΔH为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无关;Q、W为非状态函数,变化途径不同,数值不同。
第6章无机化合物6.1 复习笔记一、氧化物和卤化物的性质1.氧化物和卤化物的物理性质(1)卤化物的熔点、沸点①卤化物的定义卤化物是指卤素与电负性比卤素小的元素所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②元素周期表中氯化物熔点的规律a.I A族元素氯化物(除LiCl外)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降低,II A族元素氯化物熔点自上而下逐渐升高;多数过渡金属及p区金属氯化物熔点都较低。
b.同一金属元素的低价态氯化物的熔点比高价态的高。
③物质熔沸点的决定因素物质的熔点、沸点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
(2)离子极化理论①离子极化的定义离子极化是指外电场的作用下,离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发生相对位移,离子变形,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
②离子极化作用强弱a.离子的极化力第一,定义离子的极化力是指离子使其他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第二,影响因素I.离子的电荷电荷数越多,极化力越强。
II.离子的半径半径越小,极化力越强。
III.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8电子构型(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离子极化力弱,外层9~17、18电子构型的离子等极化力较强。
b.离子的变形性第一,定义离子的变形性是指离子可以被极化的程度。
第二,影响因素I.离子的电荷正电荷的减少或负电荷数的增加,变形性增大。
如:Si4+<Al3+<Mg2+<Na+<F-<O2-。
II.离子的半径半径的增大,变形性增大。
如:F-<Cl-<Br-<I-;O2-<S2-。
III.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外层9~17、18等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大,具有稀有气体外层电子构型的离子变形性小。
③离子极化对晶体结构和熔点等性质的影响a.第II主族金属的氯化物,由于极化作用逐渐向分子晶体过渡。
b.过渡金属及p区金属的氯化物极化力较强,使氯化物具有自离子型向分子型转变的晶体结构,所以熔点、沸点比离子晶体的低。
c.较高价态离子电荷数多、半径小,极化力较强,氯化物带有更多的共价性(易偏向分子晶体)。
高价态金属氯化物比低价态的熔点、沸点低,挥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