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癌咳嗽临床观察射干麻黄汤是一种由麻黄、桂枝、石膏、杏仁和甘草等组成的汤剂,它是中医治疗咳嗽的一种常用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咳嗽、哮喘、感冒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肺癌咳嗽的治疗中,射干麻黄汤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将介绍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观察。
肺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传统的西医药物对肺癌咳嗽的治疗效果不一,且往往伴随着副作用和毒性,因此,中医药在肺癌咳嗽的治疗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射干麻黄汤是肺癌咳嗽中常用的中药汤剂之一。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麻黄的辛温、桂枝的解表、石膏的清热解毒、杏仁的润肺止咳、甘草的调和药性等成分的相互作用,起到祛风化痰、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从而缓解肺癌咳嗽的症状。
同时,射干麻黄汤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的特点,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喜爱。
在射干麻黄汤的基础上,加减治疗肺癌咳嗽具有显著的疗效。
比如,加入补肺平喘、化瘀散结的中药,如人参、白芍、川断、红花等,可增强药效,有效缓解肺癌咳嗽的症状。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加入不同的中药,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痰湿最为重的患者,可以加入茯苓、陈皮等中药,以增强化湿散痰的功效;对于兼有哮喘的患者,可以加入苓桂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等适合哮喘症状的中药,以达到治疗多种病症的目的。
对于肺癌咳嗽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射干麻黄汤作为中医药中治疗肺癌咳嗽的常用方剂之一,具有治疗作用显著、无副作用等优点。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癌咳嗽,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自由选择中药加减,个性化治疗。
同时,加入中药可增强药效,从而加强治疗效果。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咳嗽,值得更多的专业医生和患者使用。
学工程,2021,28(10):1359-1360.[4]温景然,刘德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1):105-106.[5]高继锋.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5):133-134.[6]李纯结.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6):71-73.[7]邢东升.微创经皮内固定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20,26(22):106-108.[8]高世龙.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0):52-55.[9]何海峰,李景龙,刘朋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J].云南医药,2020,41(2):112-114.[10]罗军.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45例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4944-4945.[11]陈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技术+LCP 与闭合复位静态交锁髓内钉在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72-75.[12]孙琦,吕仁发,潘小峰,等.髓内钉联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在胫骨多段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29-31.[13]林华波,丁勇,孟宪志,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2):146-148.(收稿日期:2022-11-16) (本文编辑:姬思雨)①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 北京 102400射干麻黄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的效果观察徐岩① 段红蕾① 刘海红①【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射干麻黄汤治疗感染后咳嗽(风寒恋肺证)的临床效果。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9-14T10:50:40.41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作者:章优幽[导读] 通过给予患者口服射干麻黄汤加减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值得被应用于临床上,并加大推广的力度。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二医院中医科 611733摘要:目的:对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肺癌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2017年2月来我院接受肺癌咳嗽治疗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
给予对照组磷酸可待因片,给予观察组射干麻黄汤,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在口服药物一段时间以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6.67%,经过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肺癌咳嗽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给予患者口服射干麻黄汤加减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值得被应用于临床上。
关键词:射干麻黄汤加减;肺癌咳嗽;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ugh Shegan Mahuang Decoction Deco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 Methods:from August 2016 to February ~2017,our hospital received 30 cases of lung cancer cough treatmen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1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deine Phosphate Tablets,giv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Shegan Mahuang Decoction,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ral drugs after a period of time,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is 53.33%,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67%,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cough in the process by giving oral ephedra Decoction in patients with Shegan obtained very satisfactory result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sheganmahuang Decoction coug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ung cancer引言:在肺恶性肿瘤中,咳嗽是主要的症状之一,随着肿瘤病情在不断加重的同时,咳嗽的症状也越来越厉害。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
方法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射干、杏仁、苏子、玄参、五味子、半夏、地龙、紫苑、款冬花、蝉衣、甘草)配合烧灼咽后壁尤其淋巴滤泡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
结果总有效率95%,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宣肺化痰,降气止咳,祛风止痒的功效。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内外合治喉源性咳嗽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我科采取内外兼治,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配合40%三氯醋酸烧灼咽后壁滤泡及粘膜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120例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4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气管支气管疾病,肺部疾患,咽喉肿瘤。
临床表现为刺激性或阵发性干咳,咳甚者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多数病人有咽痒症状,局部咽喉无红肿疼痛现象,咽腔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X线检查无异常。
1.2治疗方法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6g、射干10g、杏仁10g、苏子10g、玄参10g、五味子10g、半夏10g、地龙12g、紫苑15g、款冬花15g、蝉衣8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500ml分早晚2次分服,7天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外治法先配制40%三氯醋酸溶液,准备好直径约2mm小棉球,蘸取40%三氯醋酸溶液放好,医师左手用压舌板将患者舌体压平,充分暴露咽后壁,右手用枪状镊夹取干棉球擦拭一下咽后壁分泌物,后夹取蘸有40%三氯醋酸溶液小棉球轻轻擦拭咽后壁表面,即可见咽后壁粘膜出现一层假膜,1-2秒钟迅速从口腔取出小棉球,对于较大的淋巴滤泡可以反复烧灼一下。
隔天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①治疗时,防止患者闭嘴,以免小棉球脱落口内;②治疗中咽后壁轻微疼痛,不需要给予麻醉或镇痛药物;③烧灼出现的假膜,停止烧灼后24小时可消失;④不影响进食,照常工作、学习;⑤治疗后1-6小时内咽部可能有不适感觉,属正常反应。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内饮外寒证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内饮外寒证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内饮外寒证患者。
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t=0.5672,P=0.3276>0.05),咳嗽积分(t=0.3247,P=0.5176>0.05),治疗后实验组证候积分(t=3.4928,P=0.0015<0.05),咳嗦积分(t=2.4974,P=0.0.49<0.05)均较低。
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内饮外寒证患者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内饮外寒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咳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发生剧烈性咳嗽,在夜间睡觉时或者清晨起床时最先明显,咳嗦是可有少量痰液或者无痰,当发生感冒或者有粉尘吸入时症状最为显著,也是加重病情发展的主要原因。
西医治疗此类疾病一般以扩张支气管治疗为主,并根据的不同病情给予抗感染及止咳等治疗,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药物停止之后,极易复发,很难将病情控制稳定,同时,西药治疗其副作用比较大,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部分患者生产生耐药性,对药物的吸收较差,影响其治疗效果【1】。
中医文化近些年的不断的完善,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上效果较显著。
本文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内饮外寒证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平均(56.78±5.42)岁,对照组平均(5.93±5.77)岁,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雾化吸入舒利迭吸入剂,口服顺尔宁片。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方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为:射干、炙麻黄、五味子、生甘草、炙枇杷叶、僵蚕、炙紫苑各10克,细辛与灵芝粉各3克,川贝6克,法半夏9克,大便干燥或者便秘患者可加莱菔子、杏仁各10克;腹泻或者腹胀的患者可加白术6克,茯苓10克,鼻塞及流涕患者可加苍耳子5克,辛夷花6克,痰比较多的患者可加瓜蒌10克,体温比较高的患者可加柴胡6克。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80例【关键词】咳嗽/中医药疗法;慢性支气管炎;射干麻黄汤/治疗应用咳嗽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1]。
笔者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外感咳嗽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
其中单纯型32例,喘息型28例,伴急性发作20例,病程1周~2年。
入选病例均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并经X线拍片或透视确诊,排除肺结核、肺癌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基本方:射干10 g,麻黄5 g,细辛3 g,五味子10 g,制半夏9 g,紫菀9 g,款冬花9 g,甘草3 g。
若见咳嗽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出、鼻燥咽干、声音嘶哑者,加沙参、麦冬、川贝母;若喘息严重者加旋覆花、苏子;咽痒者去五味子加前胡、牛蒡子;若见咳嗽气喘,痰稠苔黄者去细辛、五味子,加黄芩、连翘、桑白皮、杏仁、浙贝母等。
3 结果3.1 疗效标准痊愈: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或体征消失,且3个月未见复发,各种理化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或体征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本组经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32例,好转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
4 典型病例张某,男,43岁,2005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1周前因外感风寒而咳嗽,伴头痛鼻塞,关节酸痛,寒热无汗,饮食减少,自服感冒药后,外感等症已好转,但咳嗽不止,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
诊断为外感风寒咳嗽。
处方:炙麻黄10 g,细辛6 g,荆芥10 g,防风10 g,苏子10 g,射干10 g,款冬花10 g,半夏10 g,五味子10 g,杏仁10 g,川贝母10 g,陈皮10 g,炙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继服3剂而愈。
【医案】射干麻黄汤临床医案分享射干麻黄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为祛痰剂,具有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之功效。
【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
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处方】射干十三枚(9g),麻黄四两(12g),生姜四两(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各9g),五味子半升(12g),大枣七枚(7枚),半夏(大者,洗)八枚(12g)。
医案一刘渡舟先生治疗周某,咳喘多年,至深秋及冬令之时始作。
发时咳吐白色泡沫痰,喉中气鸣作响,甚则不能平卧,面色黑,舌苔白滑,脉沉弦。
【处方】麻黄10g,射干10g,紫菀6g,款冬花6g,半夏12g,生姜12g,五味子3g,细辛6g,大枣7枚。
医案二同时记载—王姓男子。
亦久患喘促,冬季寒冷时发作尤为严重。
晨起漱口时常呕吐痰涎盈碗,清稀如鸡子白,夜卧则喉中漉漉作响,口干,两眼周围出现黑圈。
舌质淡胖,昔白润,脉沉弦而滑。
【处方】用射千麻黄汤加干姜、甘草,一剂喘咳减轻,呕吐止。
将方中干姜加至6g(原用3g),二剂而安(《经方临证指南》)。
本方是宣肺下气,化痰除饮的方剂,在结构和功效上与小青龙汤相似,都能治疗寒饮射肺的咳喘,痰多、色清、质稀,倚息不能平卧。
但相对来讲,小青龙汤外寒内饮皆偏重,以邪实为主;射干麻黄汤则内饮较重,且病势相对来讲缓和一些,属病实人虚。
小青龙汤由于水饮肆虐,故变证繁多,上下侵扰。
而本方却属痰饮阻肺,症状较局限于咽喉、气管和肺部。
尽管这样,二者的区分还是很难的。
从药证上来看,本方射干、紫菀、冬花都有利咽散结、下气宣肺的功效,只是寒温不同而已。
本方所适用的患者,平素就多见咽喉不利、肿痛或感冒前鼻咽热燥等射干药证;和舌红唇暗、咳嗽、水肿、不易出汗等麻黄体质。
而小青龙汤中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可以温肺散寒、解表平冲。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文献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频繁咳嗽、气喘和胸闷。
目前,现代医学对其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缓解疾病的症状和减少复发。
但是,药物一般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案。
射干麻黄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方剂,具有温肺化痰、平喘止咳等功效,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射干麻黄汤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药方剂,但是其具体的治疗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本研究将从对射干麻黄汤的中药材成份、功效、适应症、用药机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临床试验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寻求一种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1. 对射干麻黄汤的中药材成份、功效、适应症、用药机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2.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
3. 提出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药制剂方案,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对射干麻黄汤的药理学研究、临床试验和制剂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射干麻黄汤的中药材成份、药物成分、药理学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2)选择一定数量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较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和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3)探索一种适合临床使用的射干麻黄汤配方,并进行制剂研究,包括剂型和规格等方面的探究。
2. 研究方法(1)实验室研究:采取文字资料检索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射干麻黄汤的成份、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
(2)临床试验:招募一定数量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的方式进行临床试验,比较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和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探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临床应用目的探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患者100例为本次工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两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
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疗效显著,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射干麻黄汤加减方;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效果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呼吸道哮喘疾病,确诊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患者多伴有持续性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特别是凌晨及夜间咳嗽更明显。
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病程周期长,且疗效不甚满意。
因此,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该疾病的临床疗效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问题[1]。
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究射干麻黄汤加减方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咳嗽变异型哮喘疾病患者100例为本次工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
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性,年龄21至67岁,平均年龄(42.50±7.85)岁,病情持续1个月至24个月,平均为(7.50±0.35)个月。
研究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2至68岁,平均年龄(42.40±7.90)岁,病情持续1至24个月,平均为(7.45±0.40)个月。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一日2次,每次1喷)联合酮替芬(一日2次,每次1 mg)治疗,持续治疗14日。
给予研究组常规西医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射干麻黄汤加减方,具体基本组方为:射干(8 g),蝉衣(5 g),灸麻(5 g),干地龙(8 g),细辛(3 g),大枣(6 g),法半夏(6 g),生姜(4 g),紫菀(8 g),五味子(5 g),款冬花(8 g)。
射干麻黄汤案周某,男,47岁。
咳喘多年,至深秋及冬令之时始作。
发作时咳吐白色泡沫痰,喉中气鸣作响,甚则不能平卧,面色黑,舌苔白滑,脉沉弦。
射干10克,麻黄10克,紫苑6克,款冬花6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五味子3克,细辛6克,大枣7枚。
服六剂,咳喘大减。
改服小青龙汤三剂,药后周身微似汗出,气机畅调,诸症悉除。
(刘渡舟医案)按语:射干麻黄汤善治水寒上闭之喘咳,是治疗寒饮郁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主方。
本方与小青龙汤,皆为治疗寒饮咳喘而设,用药同有麻黄,细辛,五味子,半夏,从临床上观察,这二个方证都可见到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唾清稀泡沫样痰,而有水斑,舌苔白润或水滑等。
这为正确地掌握其不同的临床运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那么,应如何区别这二个方证的不同之处呢?首先,从病机角度看,小青龙汤证是外寒内饮俱重,而射干麻黄汤则以内有寒饮为重。
前者以水饮为主,故能随气机之升降而变动不居,后者以痰饮为主,故能郁闭肺气,阻塞气道。
其次,从症候表现来看,小青龙汤证可有明显的风寒表证,如发热,恶寒,身疼痛等;而射干麻黄汤则以喉中水鸣声为特征性表现。
最后,从方药组成上,前者加桂枝以助表,用干姜以化寒饮;后者用射干以开闭利气,加紫苑,款冬花以化痰利喉。
尽管有如此种种不同,但在临床运用时还可互相取法。
学习经典《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上气而作水鸡声,乃是痰碍其气,气触其痰,风寒入肺之一验。
故于小青龙方中,除桂心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而加射干、紫菀、款冬、大枣。
专以麻黄、细辛发表,射干、五味下气,款冬、紫菀润燥,半夏、生姜开痰,四法萃于一方,分解其邪,大枣运行脾津以和药性也。
《金匮要略心典》:射干、紫菀、款冬降逆气;麻黄、细辛、生姜发邪气;半夏消饮气。
而以大枣安中,五味敛肺,恐劫散之药并伤及其正气也。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临床
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喉源性咳嗽的疗效。
方法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射干、杏仁、苏子、玄参、五味子、半夏、地龙、紫苑、款冬花、蝉衣、甘草)配合烧灼咽后壁尤其淋巴滤泡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
结果总有效率95%,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宣肺化痰,降气止咳,祛风止痒的功效。
【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内外合治
喉源性咳嗽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自2007年2月-2009年8月,我科采取内外兼治,应用射干麻黄汤加减配合40%三氯醋酸烧灼咽后壁滤泡及粘膜治疗喉源性咳嗽12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120例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4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1个月,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并排除气管支气管疾病,肺部疾患,咽喉肿瘤。
临床表现为刺激性或阵发性干咳,咳甚者痉挛状,咳嗽后吐出少许白粘痰,多数病人有咽痒症状,局部咽喉无红肿疼痛现象,咽腔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X线检查无异常。
1.2治疗方法内服射干麻黄汤加减:麻黄6g、射干10g、杏仁10g、苏子10g、玄参10g、五味子10g、半夏10g、地龙12g、紫苑15g、款冬花15g、蝉衣8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500ml分早晚2次
分服,7天为1疗程,一般服1-2个疗程。
外治法先配制40%三氯醋酸溶液,准备好直径约2mm小棉球,蘸取40%三氯醋酸溶液放好,医师左手用压舌板将患者舌体压平,充分暴露咽后壁,右手用枪状镊夹取干棉球擦拭一下咽后壁分泌物,后夹取蘸有40%三氯醋酸溶液小棉球轻轻擦拭咽后壁表面,即可见咽后壁粘膜出现一层假膜,1-2秒钟迅速从口腔取出小棉球,对于较大的淋巴滤泡可以反复烧灼一下。
隔天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①治疗时,防止患者闭嘴,以免小棉球脱落口内;②治疗中咽后壁轻微疼痛,不需要给予麻醉或镇痛药物;③烧灼出现的假膜,停止烧灼后24小时可消失;④不影响进食,照常工作、学习;⑤治疗后1-6小时内咽部可能有不适感觉,属正常反应。
1.3疗效标准痊愈: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及咽痒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及咽痒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无改善,刺激性或阵发性咳嗽及咽痒症状依然存在。
1.4典型病例张某,男,48岁,2008年11月7日初诊。
平时病人有咽部不适症状,以咽炎给予治疗,用药后症状可消失。
3个月前,病人受凉感冒,当时给予对症处理,急性症状消失后,病人咽部不适,发痒,痒则发咳,咳少量粘液性分泌物,舌质偏淡欠润,脉象无异常。
以咽炎给予治疗效果不佳,X线示无异常,后行肺部CT检查无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后到我科检查,咽喉无明显异常。
治以利咽化痰止咳,祛风止痒止痉。
方以射干麻黄汤加减内服,配以40%三氯醋酸烧灼咽后壁滤泡及粘膜。
治疗1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2讨论
喉源性咳嗽,祖国医学属于“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范畴,其病因,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或风热,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内因多为脏腑受损,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或阴伤肺燥,燥火上冲,熏灼咽喉。
一般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喉源性咳嗽(感冒后咳嗽)。
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有的伴咽痒,或咳少量白色粘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
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
治以宣肺祛邪,祛风止痒,降气化痰以达利咽止咳之效。
以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杏仁、苏子宣肺解表,降气行痰;地龙、蝉衣祛风止痉,利咽止咳;半夏、射干、甘草化痰利咽;紫苑、款冬花、五味子肃肺降气,化痰止咳;玄参滋阴生津之功。
配以40%三氯醋酸烧灼咽后壁滤泡及粘膜,以利咽化痰止咳,祛风止痒止痉,故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怀德,张亚龙,周晓健,等.耳鼻喉科领域慢性咳嗽的诊治策略.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16(6):456-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