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双关语的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2.38 KB
- 文档页数:2
英汉双关语对比分析英汉双关语的存在可以追溯到古代,其特殊的语言形式在近代仍然活跃,并且被广泛使用。
此类语言融入了多个文化背景,有利于提高英文修养,因此,采用英汉双关语分析技术,以有效地掌握英文学习技术,对当今的英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汉双关语是利用英语中的熟悉的语言概念来表达另一个意思的一种语言技巧。
它的使用可以使发言者在保留熟识语言的同时,表达出另一层更深的意思。
与其他形式的双关语相比,英汉双关语的优势在于它的组成简单,即一般熟悉的英文词汇,其形式可以为句子,也可以为谐音词,或搭配合乎逻辑的有关词汇。
这样,它可以清楚表达发言者的意图,也可以使它们更有趣、更有影响力。
在英语教学中,英汉双关语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用性技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理解英语,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英汉双关语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单词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得以提升。
英汉双关语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学习。
它也可以用于广告和演讲,以此提高这些活动的效果。
例如,在演讲中引入英汉双关语,可以使发言者的话语更加有效,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发言者观点的理解。
另外,在广告中使用英汉双关语可以在引起关注的同时,也使观众对商品更有独特的印象,以此提高营销效果。
在总结,英汉双关语在多方面都能给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带来实际的帮助,也为广告和演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达手段。
然而,在使用英汉双关语时也需要注意,尤其是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要牢记双关语表达有着特殊性,以免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听众。
此外,英汉双关语也必须遵循基本的文化规范,以免出现言语不检点的情况。
总之,英汉双关语是一种有效的语言技巧,值得鼓励和发挥。
双关语英汉对比研究双关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谜语、幽默、商业广告、文学作品等。
一些人认为汉语中的“双关”即等同于英语中的“pun”,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双语词典都把两者作为语义对等词进行处理。
不过,如果对其实例稍加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用法差异,进而可能会对两者间的关系产生疑问乃至困惑。
另外,双关语给翻译带来了棘手的问题,并因其歧义性的特征而招致某些非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揭示“双关”与“pun”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双关语现象的本质;对双关语进行统一客观的分类;探讨研究结果的实用价值。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引论部分。
双关语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正如Culler (1988) 所述,双关语表明了心智的作用机理,表现了语言机制赖以存在的语音和语义间游戏般的关系,并在概念形成乃至思维机制中实际发挥着多数人尚未意识到的重要作用。
汉语中的“双关”和英语中的“pun”是“双关语”的两种变体,可以说前两者与后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于“音位变体”与“音位”之间的关系。
<WP=103>第二章概述了该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章的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语言学的相关基础理论及术语。
作者回顾了索绪尔所阐述的语言符号的两项要素“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如“polysemy”、“homonymy”等进行了辨析。
第二部分从英语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两个方面谈了双关语的背景知识。
作为修辞学中的一种辞格,双关语在语言交流中常会产生诙谐、讽刺或者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介绍了有关双关语的心理学理论。
鉴于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关语作为一种积极利用歧义的语言现象可能会启发我们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引述了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进行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并试图从中找出双关语现象的心理学解释。
英汉双关语对比分析中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双关语。
双关语不仅可以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比喻和论证,而且也可以借助于一些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出丰富的含义。
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在与双关语相关的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不同于中文双关语的深入把握和大胆的想象,英文双关语则表现出着较为表面的重叠和让人窒息的幽默。
首先,中文双关语的形式有较强的深度和丰富性。
从语句的构成来看,它们通常由明确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构成,这样,读者在解读这些双关语时,可以从语言表面上得到一定的启发,而在深层次上,可以借助于代入法和因果关系等方式,来发现双关语背后的潜在意义。
例如:“一幅画,一句,一下子就大清”,上面这句双关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凭借一幅画和一句话,能够达到大清时期的水准”,但不难发现,它还可以暗示“一幅画可以把聪明人吓得不要不要的”,这样,读者在阅读时,就可以深刻领会那句双关语所传达出来的深刻含义。
另一方面,英文双关语则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它具有较强的可视化性,通过精准的语法结构和恰当的语言表达来突出其特征;第二,它的意义也是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出深刻的社会话题或是冷艳而有趣的生活看法。
例如:“Life is too short to stuff a mushroom”,表面上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生活太短暂,不能浪费时间去做难以做到的事情”,而仔细深究,它还可以暗示“要花精力去体验生活中的简单幸福”,深入到语言的结构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更为有趣的含义。
总之,英汉双关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在传达消息的同时,也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中文双关语较少的表面重叠,但却具备着深刻的内涵,而英文双关语更浅显易懂,但不乏有趣的洞察。
正是因为这样两种不同的双关语形式,才使得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夺目,也更加有趣。
从英汉双关修辞格的比较论双关修辞格的翻译双关修辞格是一种依靠语音的相似和意义的分歧形成的修辞格。
双关修辞格的翻译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长久以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译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上无外乎呈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双关语除非有完全对应的词语,否则不可译;二是认为译者虽然有时可以制造另一个双关语以作“补偿”,但全凭天赋,没有多少技巧可以传授。
然而,双关语的可译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翻译观,即对翻译标准的认识。
本论文旨在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双关修辞格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中的运用,对比两种修辞格之间在渊源、形式文化背景上的异同,探讨双关修辞格在英汉互译中可能采取的对策与变通办法。
在英汉互译实践中,本论文针对源语的不同文体,着重讨论双关语在广告、新闻、幽默谜语等体裁中的运用。
在借鉴前人的成功或较成功译例的基础上,本论文将双关翻译处理分为以下五大类 (1) 双关译为双关, (2) 双关语义拆分, (3) 双关多重含义的同时体现, (4) 双关的零翻译, (5) 编辑手段本论文为英汉双关互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并希望通过实例分析,向翻译实践者推荐有效的策略。
英汉双关语应用比较与研究英汉双关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它在表达意思的同时,通过语义的多义性和词语的巧妙运用,使得句子具有幽默、机智和趣味性。
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英汉双关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和研究英汉双关语的应用。
首先,英汉双关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应用方式。
在英语中,双关语常常利用词语的音近形似来实现多义。
例如,"Time flies likean arrow"这个句子中的"flies"既可以是"蝇虫"的意思,也可以是"飞行"的意思,而"arrow"也可以是"箭"的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很常见,借助于词语的音近形似,往往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而在汉语中,双关语通常使用词语的形近字或者构词方式来实现多义。
例如,"单反"这个词可以既表示"单镜头反光机",也可以表示"单方面反对",这种利用字形和构词方式的多义表达方式常见于汉语中。
其次,英汉双关语的应用方式也受到艺术形式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中,英汉双关语经常被运用来达到幽默和诙谐的效果。
这种双关语通常运用于诗歌、笑话、谚语等形式中,以增添作品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在诗歌中,双关语的应用方式常常体现在词语的多义性上,通过巧妙的运用使得诗歌节奏更加流畅。
而在笑话中,双关语的应用方式则常常运用于语义的转换和词语的变形上,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达到幽默的效果。
在汉语文学创作中,双关语也被广泛运用于谚语、民歌等形式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作用。
另外,英汉双关语在广告宣传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广告宣传是商业行为的一部分,它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产品销量。
双关语在广告宣传中常常被用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注意,通过 clever的表达方式来打动消费者。
例如,苹果公司的广告宣传口号"Think Different"就是一个双关语,它既可以理解为"思考的方式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思考不同的事情",既体现了苹果公司产品的创新特点,也传达了对消费者理性思辨能力的尊重。
英汉双关语对比分析本文以《英汉双关语对比分析》为标题,讨论双关语是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语言技巧,其中两重意义的使用能够让说话者更加灵活,同时能使句子更加意味深长。
首先,本文将阐述双关语的定义,概述双关语在英语语法中扮演的角色,接着分析双关语在英汉语言中的不同,最后,结合示例为读者提供有关双关语的一些技巧。
双关语是一种口头表达,它表现为发言者同时使用一句话表达两个意思,这种双重意义的表达使句子具有幽默感,多样性而且增加了句子的表现力。
双关语有多种类型,如引申双关语,同音双关语,反转双关语和拟声双关语。
引申双关语的意思是说话者用一句话表达出简单而直接的意思,还有一个隐含的,不太明显的意思。
同音双关语也是发言者在一句话中用另一句话解释意思,反转双关语是说话者说出一句话,而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相反的。
拟声双关语则是用一句话来模仿声音或动物叫声,用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双关语在英汉语言中有很大的不同。
尽管中文中也有双关语,但英语中的双关语更加灵活和多样。
例如,在英文中,把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消息比作一只“蝙蝠”可以使英文发生双重意义,但在中文中却做不到。
此外,在英文中,有些同音字可以使句子更有趣,比如“His old car was so slow that it was about to break down”(他的旧车很慢,几乎要坏掉了),其中的slow和slough(沼泽)是发音一样的,它使得句子中有一个暗示,即车很慢,几乎进入沼泽。
而中文中,同音的字没有太多的可供选择,双关语的运用就不太可能出现。
另外,中文双关语更加依赖于语法,而英文双关语更加依赖于发音的同义或反义的字。
例如,“他的脚步很小,比蚂蚁还要小”(His steps were so small, even smaller than an ant),而英文中发音一样的词step和ant把句子变得更加有趣。
由此可见,双关语在英汉语言中是不同的,但无论是英文还是汉语,学习双关语都是一项有趣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双关修辞格的英汉对比研究作者:康纪富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选取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较为常见的双关这一特点鲜明的修辞格,。
使用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 讨论了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的基础, 界定了修辞格与双关修辞格, 通过使用典型例句对英汉双关修辞格进行对比, 试析英汉修辞格的共性与不同。
关键词:修辞格英汉对比语言学双关一、引言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 也是语言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 而对比则是一种更侧重于研究不同之处的比较。
对比语言学为研究不同语言的关系、语言之间的异同等方面提供了理论规范和准则。
语言对比研究涉及面广, 范围大, 不仅包括“语音系统、词汇形态、句法结构等语言内部的各个层面, 还往往涉及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
”(李国南 2002) 修辞格是进行语言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不同语言间的修辞格的对比研究通常“成多层次的立体交差”( 李国南 2002) , 双关是人们有意创造的一种语言艺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讲,双关语的运用可以使语言诙谐幽默,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从突出人物的角度讲,双关语的运用有助于形象生动地刻画人物心态,表现人物性格。
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讲,双关语的运用有助于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人物的命运,揭示作品的主题。
(张建华)二、修辞格的界定和双关修辞格“修辞格”一词是由英语中的 figure of speech翻译而来。
英国修辞学家内斯菲尔德将“修辞格”(A Figure of Speech)定义为“:对词的平白普通用法的一种偏离, 从而提高表达效果或取得特殊效果。
”汉语辞书则定义为“: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极尽语言文字的各种可能性, 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 杨才元, 吴彩亚, 2002) 表述不同的两种定义揭示出一致的内涵, 就是要调动一切语言因素, 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不过, 英语中的 figure of speech 所包括的修辞格是有争议的, 不同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 将有些修辞手段算作修辞格,有些则排除在外。
英汉双关语翻译研究摘要:双关语是语言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段,英汉双关语之间它们既有相同点,亦有不同。
在本文中,笔者从双关语翻译的可译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双关语;对比;翻译一、双关语研究综述双关语(pun)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中解释为:the humorous use of a word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different meanings or applications or of words having the same or nearly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a play on words.根据上述词典的解释,双关语是指使用一个词去暗示两种或多种意思或引发不同的联想,或者使用两个或多个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以产生一种幽默效果。
目前常见的双关语有:1.语音双关,又称谐音双关。
即利用词义根本不同的谐音词构成双关。
2.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就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特点使语言表达的内容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汉语又叫寓意双关,即不直接表露,指桑说槐,显得曲折含蓄。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双关语还有近音双关,歧解双关等等。
二、双关语的翻译1,直接翻译双关语中,有一些可以直接翻译,也同样产生双关效果。
例: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one giant leap formankind.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在这个句子及其译文中,直接翻译可以得到同样的双关效果,其双关语在英汉语境中都能得到充分理解。
2,不可译现象。
双关语的翻译有一些难度,也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例如例1 a grandpa and his grandson went to climb a mountain,the grandson said:”i’mtired.” the grandpa said:”i’m ret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