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流派略谈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诠释文学作品。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流派的简要介绍: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批评主要关注文本的结构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通过对作品内部结构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意义。
2.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元素,如语言、节奏、韵律等,认为这些元素是传达作品意义的重要手段。
形式主义关注作品的语言特征,并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理解作品。
3. 传统主义:传统主义强调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它认为文学作品是受制于传统和历史文化的产物,必须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4. 新批评:新批评强调文本本身的独立性,与作者和读者的背景无关。
它主张将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通过对文本内部的语义和符号进行分析来理解作品的意义。
5. 后现代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反规范性和挑战权威的特质。
它强调作品中多样化的声音和叙述形式,以及对传统真理和固定意义的置疑。
这些流派只是众多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流派中的一部分,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西方现代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理论(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三点一面的文学批评基础理论三点:1.文本主体论:作者批评:以创作为焦点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评2.文本本体论:文本批评:形式批评:以语言、结构、文本为焦点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批评(叙事学理论)3.文本客体伦:读者批评:意义批评:以接受、阅读为焦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批评)解构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阐释学批评一面:文化批评:以话语权利、意识形态为焦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文化研究“三点”为文本批评的三个侧面,而“一面”表达的含义则起到统一蕴含及表达三个侧面涵义的功能。
三点:本体论、主体论与客体论方面的批评1. 第一阶段:文本主体论19世纪的实证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于研究与作家创作有关的外环境,如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的经历等作为作品研究的参照。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侧重作家创作的内环境,如灵感、激情、想象力和个性等作为作品研究的参照。
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 Criticism):(含主体论思想:作者创作心理探讨;本体论思想:作品中人物心理探讨。
)以泛性论为核心,潜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概念:1)三元人格结构:ID 原我:原始的本能冲动,服从“快乐原则”;Superego 超我:道德化了的自我,即常说的理智与良心,与原我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冲突;Ego 自我:处于二者之间,有两大职能:一是通过直觉和思维来满足:“原我”的要求,实现所谓“现实原则”;二是作为一个保护系统把本能冲动遣返到潜意识中去。
2)人的本能冲动主要表现为性欲,即Libido ,人从孩童到老年均受Libido 的控制,当人的性本能不能获得满足,将出现“Libido抑制”,要想摆脱它,除正常性活动外,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活动上去,叫“Libido转移”,转移的一种途径是做梦,而另一种就是文艺创作,借此来化解本能冲动造成的紧张。
简述现代西方文学批判及流派
现代西方文学批判是针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它试图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的哲学、文化和社会意义,从而对现代主义文学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评价。
在现代西方文学批判中,流派众多,其中一些重要的流派包括:
1.精神分析批评:该流派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反映,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潜意识和深层心理状态。
2.形式主义批评:该流派注重文学的形式和语言结构,认为文学的本质在
于其形式和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3.结构主义批评:该流派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通过对
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分析,可以揭示其深层意义和象征意义。
4.文化批评:该流派关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对作品
的分析,可以揭示其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作品的影响。
这些流派各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但都试图通过对现代主义文学的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现代文艺批评流派述评
1.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中的结构和语言,认为文本
中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系统创造的。
它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强调文本
中的符号、隐喻和象征,以及它们与社会、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2.后现代批评:后现代批评注重呈现文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它关
注文本中的意义的多样性和流动性,特别是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
后现代主义拒绝固定的意义或真理,认为所有表达都是情境和历史背景的
产物。
3.后殖民批评:后殖民批评关注的是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和文化冲突。
它探讨了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改变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
后殖民主义批评还关注国际的和跨文化的经验和交流。
4.生态批评:生态批评认为文学作品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
关注文学对自然和环境的描绘,并挖掘文本中暗示的环境问题。
生态批评
认为文学可以改变人们对环境的看法和态度。
5.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关注的是文学中的性别和女性的经验。
它探讨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反对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以及女性如何在文
学中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主题。
女性主义批评还挖掘了文学中的性别隐喻和
女性创作的历史。
在这些流派中,没有一种是完全正确的,也没有一种是绝对错误的。
每一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
学作品。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方法论。
这些方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现在已经成为研究文学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种常见的批评方法是结构主义批评。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认为文本中的意义是通过一系列符号、语言和结构元素来构建的。
这种方法关注作品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联,试图找出作品中的模式、符号和隐喻,并解读它们的意义。
另一种重要的批评方法是后现代主义批评。
后现代主义批评挑战了传统的文学分析方法,并强调了作品中的多元性、不确定性和矛盾性。
这种方法认为作品中的意义是不稳定和多样化的,并强调了读者的主观解读和互动的重要性。
还有一种流行的批评方法是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并探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
这种方法试图揭示作品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并呼吁对女性作家和女性主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批评方法,如历史主义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社会学批评等。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研究重点和分析框架,旨在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分析工具,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这些方法强调了作品的结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理论基础。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体验。
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是对美国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学术领域。
它旨在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的内涵、风格、主题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本文将探讨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方法,并分析其对文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发展历程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一些文学评论家开始关注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如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的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批评家们开始关注更多的文学流派和作家,如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
传统的形式主义批评逐渐被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所取代。
新批评强调文本本身的独立性,关注语言和形式的运用。
结构主义批评则通过对文本结构和符号的分析,探索其深层含义。
二、主要流派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涵盖了多种流派和学派。
其中,后现代主义批评是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后现代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拒绝传统的解释和解读方式。
它关注语言的游戏性和叙事的碎片化,挑战传统的观念和权威。
另一个重要的流派是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关注女性作家和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地位和形象塑造。
它揭示了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并试图重塑文学史中的女性形象。
此外,文化批评和种族批评也是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流派。
文化批评关注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文学作品的影响,而种族批评则关注种族和族裔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呈现。
三、主要方法美国现当代文学批评采用多种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
其中,传统的文本分析方法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对文本语言、结构和主题的分析,批评家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创作意图。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历史主义批评。
历史主义批评关注文学作品与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通过研究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批评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心理批评和社会批评也是常用的方法。
心理批评关注作家的心理状态和创作动机,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来揭示作品中的心理层面。
;也许这些问题正是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所不得不面临和要加以解决的。
注释:(1)、(2)、(3):(英)特雷·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矛盾性》载《国外文学》1996年第2期。
(4)、(5):参(英)大卫·戴奇斯《一条无形的脐带:批评与文化》一文,载于《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版第2期。
(6)、(法)德里达《立场》,芝加哥,1981年英文版第17页。
(7)、(8):《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德里达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9)、(10):《罗兰·巴特随笔选》百花文艺出版社,305、307页。
(11)、(12):参(法)罗兰·巴特《文本理论》一文,载《上海文论》,1987年第5期。
(13):(美)保罗·德·曼《阅读的寓言》第十章,转引自朱立元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964页。
(14):参见徐贲《新历史主义批评和文艺复兴文学研究》一文。
载于《文艺研究》1993年第3期。
(15):参(美)J·L·牛顿《女权主义和“新历史主义”》一文,载《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16):参见张京媛主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第271页。
(17)参见秦喜清《伊莱恩·肖瓦尔特与“妇女批评”》一文,载《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版第8期。
(18):参(法)伊莱恩·肖瓦尔特《女性主义与文学》一文,载《外国文学》,1996年第2期。
(19)、(23):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会1996年第一版,113页、63页。
(20):(美)朱丽叶·弗劳尔·麦卡乃尔《思考拉肯:批评与文化无意识》,引自《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版,96页。
(21):《文学理论的未来》,拉尔夫·科恩主编,林必果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121页。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文学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形式和主题,而是涌现出各种新的文体和写作方式。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角度对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进行评析。
首先,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思潮。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以碎片化、多声部、模糊不清的叙事方式呈现,突破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强调文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复杂的文本结构和模糊的主题,挑战读者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例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威廉·布鲁赫的《城市》等作品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点。
其次,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重要思潮之一。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层面上的权利和角色。
这些作品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并探讨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文化中的生存与自我实现的方法。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至灯自鸣》等作品都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第三,后殖民主义是当代西方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思潮。
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关注了殖民主义对于原住民和后来者造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这些作品通过重新审视和重构历史,表达了对旧权力体系的批判和对被压迫者的声援。
例如,奥尔兰多·弗斯的《宽容》、阿赫迈德·萨义德的《国度与生死》等作品都是后殖民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品。
尽管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注个人的内在世界和情感体验。
当代西方文学作品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追求表达个体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这也是当代西方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多样性。
它们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对他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西方文学思潮的出现不仅充实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思考的视角。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摘要】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揭示其中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内涵。
本文从定义、研究意义和方法入手,介绍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在重点探讨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不同流派的研究理论和方法。
结合了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批评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在结论部分分析了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其在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深入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定义、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发展历程、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定义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是指对当今西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学术研究领域。
它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解构,揭示文学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探讨作品与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深化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致力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多重意义和复杂性,拓展文学研究的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通过批评的眼光和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启示和思想营养。
1.2 研究意义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对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品的批评研究,可以探讨和发展各种文学理论,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等。
这些文学理论的建构和演变不仅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多元化的理论视角。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研究意义还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当代西方文学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批评分析,可以揭示其中的文化、社会和心理意义,深化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是一门广泛研究西方文学作品的学科,其范围涵盖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它与传统文学批评相比,更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当代批评家不仅关注作品内部的细节和结构,还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
例如,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探讨了被殖民地文化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女性主义批评关注了性别问题,后现代主义批评研究了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真实性问题。
当代批评家也更加关注读者的角色和作用。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期和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因此读者的观点和经验是理解作品的重要因素。
这种关注读者的思潮意味着批评家需要更加关注作品的接受和传播方式,例如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
当代批评家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包括种族、性别、性取向和文化等方面的多样性。
他们批评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些偏见和假设,例如男性中心视角、白人优越性和异性恋偏见等。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包括全球化和数字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学作品和作者的影响力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
因此,当代批评家需要关注作品的跨文化阐释和对其他文化视角的尊重。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批评家提供了更多获取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方式,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人文学等手段。
然而,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批评家的分化和多样性。
随着不同的解读方法和理论的涌现,批评家之间的见解和观点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可能导致批评界的碎片化。
另一个挑战是批评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一些批评家认为,过度专注于分析和解读可能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原始意图。
总之,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是一门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学科,不断探索和研究西方文学作品的多维度和多样性。
尽管面临各种挑战,当代批评家仍然致力于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它们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2008-01-20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多元化。
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九十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
这是一个各种话语“众声喧哗”的时代,一个社会与文化急剧转型的时代。
如何应对这个面临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如何在当下的实践中去为文艺阐释本身提供可资运作的理论洞见?如何突破传统封闭的文本分析模式使文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域之中?所有这些构成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中心课题。
而在这一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交互碰撞的时刻,上述各种文化理论纷纷把文学批评的目光投向文化研究,这本身就是一桩耐人寻味的事情。
它意味着,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不仅为这个激变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历史见证,而且其心智轨迹更向一个开放性的未来言说着更多的东西。
一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文化?(这是一个关涉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走向文化研究的契机的问题。
)当代英国学者特雷・伊格尔顿回答说:“因为就此有重要的论题可谈,一切都变得与文化有关,这个在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圈内颇为时髦的话题实际上属于文化主义(culturalism)的教义”(1)。
伊氏进一步分析其原因说,首先,在战后的西方,文化第一次在现代时期成为物质生产总体上的一个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是六十年代以后政治斗争的一个领域,是政治冲突之媒体的一部分。
(2)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主义属于一个特定的历史空间和时间”。
(3)这实际上表明,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的活动。
语境化意味着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时空参照系。
正是从特定的具体的真实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当代西方文学批评选择并实践着自己的转型机制,那就是走向文化研究,跨越文本分析樊篱而转化为一种“泛文化”批评。
因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业已成为当代文化与文学分析的基本现实条件或语境。
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是指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一系列方法、理论和视角。
它通过对作品的文本、作者、时代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分析,以及运用各种批评原则和理论,对文学作品的特点、主题、风格和意义等进行全面、深入和多维度的探讨和研究,以达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的目的。
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批评法和现代批评法两大类,下面将分别介绍。
传统批评法,又称文学批评学派,主要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文学批评方法。
它以文艺作品的内在价值为核心,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
其中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学派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阐释学等。
首先是形式主义,它强调作品的形式特征,尤其注重文本的语言、结构、节奏、韵律和图像等方面的分析。
形式主义认为作品的意义和美感来自于其内在的形式因素,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立的形式活动。
因此,形式主义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而非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次是新批评,它强调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不仅是作者的创作产物,也需要读者的参与和解读才能完全呈现出其意义。
新批评强调主观性,认为诗歌是一种语言游戏,读者的解读是文学作品的终极解释。
因此,新批评注重对读者反应和解读的研究,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最后是新阐释学,它关注作品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与意义的关系。
新阐释学认为文学作品是文化的产物,其意义是受特定社会和历史环境影响的。
因此,新阐释学注重对作品与时代、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
现代批评法主要出现在20世纪中叶以后,它主要是对传统批评方法的批判和超越。
现代批评法主张将批评与文学作品的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治和权力等因素的影响。
现代批评法的代表性方法包括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批评、后现代批评等。
首先是结构主义,它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关系与意义的关系。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系统,作品中的每个要素和关系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要理解作品的意义,就要研究作品的结构。
浅论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看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论文摘要:从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本质,经过论证,得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实属文化批评的结论。
论文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化批评引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多元化。
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九十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而且各种文化理论纷纷把文学批评的目光投向文化研究。
将从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人手,分析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实属文化批评的范畴。
1谈论文化热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文化?这是一个关涉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走向文化研究的契机的问题当代英国学者特雷・伊格尔顿回答说:“因为就此有重要的论题可谈,一切都变得与文化有关,这个在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圈内颇为时髦的话题实际上属于文化主义的教义”。
伊氏进一步分析其原因说,首先,在战后的西方,文化第一次在现代时期成为物质生产总体上的一个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是六十年代以后政治斗争的一个领域,是政治冲突之媒体的一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主义属于一个特定的历史空间和时间”。
这其中,内化了男性中心主义阅读策略与价值的女性批评能够逃逸出父权制文化制约而最终重构出自己的批评或言说标准吗?历史作为文学的“文本外围”是一个一统意识形态杜撰的连续性神话吗?要回答上述问题,就意味着你不仅要成为文学批评家,而且还必须成为文化批评家,正如当代英国学者大卫・戴奇斯所说,现实的批评应该是这样的:“它把自己同全部文化活动的综合体连袂起来,而文学的生产只作为其中一个未完成的片断”日。
这表明,文学批评与文化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剪不断的脐带。
2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实际情形2.1从新历史主义角度看。
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
文学批评家的任务与其说是消除文学的文本性,不如说是应当从文本性去重新看待一切社会现象。
文学是同历史事实同处于符号化的思想空间,在这个共同的空间中,文学参了历史的过程并对现实的塑造。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多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试图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揭示其意义、结构和语言运用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
1、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
它关注作品的内在关系,分析作品中的符号、符码和叙事结构,并试图揭示潜在的意义和阐述文学作品的普遍规律。
2、后现代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挑战传统的文学批评范例,强调作品的多样性、语言游戏和意义的不稳定性。
它关注文学作品的断裂、互文性和超越传统边界的特征,强调语言的能动性和多样性。
3、后殖民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关注作品中的权力关系、文化认同和殖民历史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它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种族、阶级和性别问题,关注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的经验和抵抗。
4、女性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关注女性经验、女性意识形态和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表现。
它批判男性中心主义和性别不平等,关注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的角度和话语权。
5、代际批评:代际批评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演变和影响。
它关注文学传统和文学史的演进,分析作家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关系,探讨文学作品在时代变迁中的意义和回应。
6、心理分析批评:心理分析批评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解读文学作品。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潜意识和心理动机,分析角色的行为、冲突和不可解之谜,揭示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和人类心理的秘密。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多元化。
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九十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
这是一个各种话语“众声喧哗”的时代,一个社会与文化急剧转型的时代。
如何应对这个面临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如何在当下的实践中去为文艺阐释本身提供可资运作的理论洞见?如何突破传统封闭的文本分析模式使文学研究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视域之中?所有这些构成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中心课题。
而在这一理论与实践、现实与未来交互碰撞的时刻,上述各种文化理论纷纷把文学批评的目光投向文化研究,这本身就是一桩耐人寻味的事情。
它意味着,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不仅为这个激变的时代提供了新的历史见证,而且其心智轨迹更向一个开放性的未来言说着更多的东西。
一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在谈论文化?(这是一个关涉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走向文化研究的契机的问题。
)当代英国学者特雷·伊格尔顿回答说:“因为就此有重要的论题可谈,一切都变得与文化有关,这个在西方左翼知识分子圈内颇为时髦的话题实际上属于文化主义(culturalism)的教义”(1)。
伊氏进一步分析其
原因说,首先,在战后的西方,文化第一次在现代时期成为物质生产总体上的一个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是六十年代以后政治斗争的一个领域,是政治冲突之媒体的一部分。
(2)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主义属于一个特定的历史空间和时间”。
(3)这实际上表明,文化研究是一种高度语境化的活动。
语境化意味着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有着自己特定的文化时空参照系。
正是从特定的具体的真实的社会、历史、民族或政治等语境出发,当代西方文学批评选择并实践着自己的转型机制,那就是走向文化研究,跨越文本分析樊篱而转化为一种“泛文化”批评。
因为全球化(globalization)业已成为当代文化与文学分析的基本现实条件或语境。
全球化潮流中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多种文化现象就象一个巨大的引力场,将包括文艺批评、文化批评、人文思考、学术研究在内的一切文化活动,纳入其视野。
这其中,文? 赖奈幕锞巢欢贤瓜郑涸谝桓龀┫∷涤敕呀獾某橄笫韫泊娴氖澜缟希谝桓觥熬渲鳌庇搿吧桃祷髌贰辈⒅玫氖澜缟希
难兰也唤剩菏鞘裁丛斐烧庑┣穑克鞘欠窠】担浚?)在一个隐喻与诗性不断消亡的时代,文学批评能否再次承担对世界的‘意义追问’?经典死亡后的文学是否从此必须向每一个时代的丑态献媚?向每一种物质给定性屈膝?如何解决文艺在当代工业文明中的困境?内化了男性中心主义阅读策略与价值的女性批评能够逃逸出父权制文化制约而最终重构出自己的批评或言说标准吗?处于边缘地位的非主流文学(如黑人文学、少数族裔文
学、第三世界文学)能够摆脱主流社会的文化暴力压迫与控制吗?历史作为文学的“文本外围”是一个一统意识形态杜撰的连续性神话吗?在充满它异与破坏性因素的历史表象下能够揭示出文化复杂运作的机制吗?意识形态那隐蔽的“遏制策略”能够在文本的文化分析中敞现其潜在的社会文化内容吗?在确立语言成为一切生活内在文本性尺度的新神话的今天,文学与文化的界限还存在吗?批评还是一种既定的体裁吗?文学与文化是互文的,还是自主的?
要回答上述问题,就意味着你不仅要成为文学批评家,而且还必须成为文化批评家,正如当代英国学者大卫·戴奇斯所说,现实的批评应该是这样的:“它把自己同全部文化活动的综合体连袂起来,而文学的生产只作为其中一个未完成的片断”。
(5)这表明,批评与文化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剪不断的脐带。
二
那么,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实际情形又如何呢?还是让我们来检视一下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文化理论的批评实践,从这其中,可能会得到更多的令人信服的启示。
在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解构批评正在跨越文本分析而迈向泛文化批评的尝试与努力。
德里达在《白色的神话》一文中,深刻地揭示了传统西方哲学文化造成哲学与诗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的谬误。
在德里达看来,诗(或隐
喻)正是哲学的生命,而传统的西方文化一贯尊崇哲学而抑诗(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驱逐诗人可见一斑),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等级秩序观充分显示了传统西方文化的虚构性和暴力性。
这种自我虚构性和文化暴力性在文学文本中的写作与阅读中更是无处不在。
从语言文字的“延异”本质出发,德里达认为语言文字的意义指涉不过是能指的差异游戏而已,这种能指的游戏本质决定了任何本文(文学本文、艺术本文、哲学本文、历史本文)的写作或阅读永远处于一种自我解构和自我指涉的运动之中。
由此,本文间形成一种“互文性”(即任何本文都是对其它本文的吸收与转化),文学本文与哲学本文、历史本文的区别变得毫无意义。
文学批评由此成为一种广义的文化批评。
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德里达断言:“在今天,再好不过地宣称写作的不可还原性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失败,是某个特定方面和某个特定形式的文学实践”。
(6)
在回答弗朗索瓦·埃瓦尔德的“为什么文学为你构筑了一个如此重要的对象?”这一问题时,德里达进一步阐述了自己文学研究的泛文化批评立场。
德里达称,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写作的体验,写作留下了一种踪迹,“这个踪迹的可能性无疑超越了被称为艺术或文学的东西,超越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辩认出那个名字的基本法则”(7)。
由此,文学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同被称为真理、小说、幻觉、科学、哲学、法律、权利、民主的东西相关联”。
(8)
这种泛文化批评的文学研究取向在罗兰·巴特后期的文本理论中得到进一步阐发。
在《作者的死亡》一文中,巴特称:“文本是由各种引证组成的织物,它们来自文化的成千上万个源点”(9)“一个文本是由多种写作构成的,这些写作源自多种文化并相互对话、相互滑稽模仿和相互争执”。
(10)在《文本理论》一文中,巴特进一步强调:“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种多少能够辩认的形式存在着其它的文本,譬如,先时文化的文本和周围文化的文本”。
(11)“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互文的概念是给文本理论带来社会性内容的东西,是来到文本之中的先时的和当时的整个言语”(12)
在美国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实践中,泛文化批评的立场显得尤为彻底。
保罗·德·曼通过读解卢梭的《信仰自由》发现文学本文与非文学本文在隐喻结构及其解构上并无本质的区别。
他说:“我们发现《信仰自由》在结构上实际上同《新哀绿绮思》(卢梭的小说)一样:隐喻模式(在《新绿绮思》中被称为‘爱情’,在《信仰自由》中被称为“‘判断’)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