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流域保护情况介绍4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97 MB
- 文档页数:47
淇河调研报告淇河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淇河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制定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计划提供依据。
2.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涵盖了淇河流域的水质情况、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沿岸居民的意见反馈。
3.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4. 调研结果:(1)水质状况:淇河流域水质普遍较差,主要污染源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2)生态环境问题:淇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生物种类减少,鱼类和水生植物数量锐减,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压迫,部分污染物对周边土地和植被的影响较大。
(3)水资源利用情况:淇河周边地区的农民主要依赖淇河灌溉农田,但由于水质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4)沿岸居民意见反馈:调研中采访了一部分淇河流域的沿岸居民,他们普遍对淇河的水质问题感到担忧,希望政府加大环保力度,改善淇河的水质状况。
5. 建议:(1)加强污水处理: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
(2)推动产业转型:促进工业企业绿色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田污水排放管控,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4)恢复生态环境: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恢复淇河流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植被覆盖,提高水生物种类多样性。
(5)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淇河保护的重视程度。
6. 结论:淇河水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保护淇河水资源,促进淇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
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SWOT分析湿地、森林与海洋并称为地球3大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经济效益,开展湿地公园建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为人类以及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
在我国,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工作局面正在逐渐形成,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资源监测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宣教培训体系等正在逐步建立。
到2011年3月,国家林业局已批准145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工作,其中河南省有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平顶山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4个建设试点单位。
从研究内容看,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湿地保育、湿地恢复、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方面。
2 项目区概况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河的中下游河段,紧邻淇滨区,西至贺家与胡家咀之间的小桥,北至许沟西侧跨越快速通道的立交桥,东至庞村镇西南侧村道与快速通道交叉口,南至礼河寨村东道路与淇河交叉口,规划区面积332.51hm<sup>2</sup>。
规划区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河漫滩等天然湿地以及池塘、沟渠等人工是湿地共同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河流湿地类型。
湿地公园内动物植物资源丰富,原生态特征突出,这些有利的资源为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条件。
努力将规划区建设成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完整、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景观资源丰富、科普宣教与休闲娱乐设施完善,具有中原特色和代表性的、国内著名的国家湿地公园。
使淇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内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中原经济区主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鹤壁市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3 鹤壁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的SWOT分析3.1 优势(S)3.1.1 湿地特征典型,生态功能完备(1)淇河湿地公园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兼有山地河流和平原河流的特征,在淇河湿地中游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2)湿地公园沿岸河漫滩宽窄不一,从河中心到两岸,呈现出由水生生态系统逐渐过渡到陆生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湿地水文过程显著,生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鹤壁市淇河保护实施办法正文:---------------------------------------------------------------------------------------------------------------------------------------------------- 鹤壁市人民政府令(第4号)《鹤壁市淇河保护实施办法》已经2011年6月28日市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鹤壁市淇河保护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淇河保护工作,促进淇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鹤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淇河保护的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鹤壁市境内淇河流域的保护。
淇河实行分段分级保护:淇河在我市入境断面处至刘庄坝段:淇河河道及两岸向外300米范围内的区域划为一级(红线)保护区;淇河一级(红线)保护区外沿向外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划为二级(黄线)保护区。
淇河刘庄坝至入卫河口段:淇河河道及两岸向外300米范围内的区域划为二级(黄线)保护区。
淇河二级(黄线)保护区外的淇河流域划为三级(绿线)保护区。
淇河岸线不明显的河段,其分级边线由市水利、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会同属地县区划定,设立明显标志,并予以公告。
第三条淇河水质应不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扩大淇河黄线保护区内绿化规模,提高绿化品位,有效保护动植物资源,形成生态河景观;沿淇河文化资源得到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形成文化河景观。
第四条在淇河三级(绿线)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新建、扩建排放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含汞、镉、铅、砷、硫、铬、氰化物等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二)新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电镀、印制线路板、印染、染料、炼油、炼焦、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炼等建设项目;(三)排放国家、省政府公布的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四)建设高尔夫球场、废物回收(加工)场和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或者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五)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从事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禁止的其他活动;(六)在淇河两岸文物保护区范围从事烧砖、采石、开矿、挖塘等破坏性活动。
淇河调研报告
《淇河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9月1日
调研地点:河南省新乡市
调研目的:了解淇河流域的水质情况及生态环境
调研内容:
1. 淇河水质调查:我们从不同位置取水样进行了水质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水质较差,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2. 淇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调研发现淇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较差。
部分河段水生植物减少,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水体透明度降低。
3. 淇河流域排污情况调查:我们查阅了淇河流域周边的企业排污情况,发现存在一些企业存在违规排污行为,没有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排放。
调研建议:
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投入,加速建设淇河流域的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直排河道的现象,改善水质。
2.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3. 宣传环保意识:加强对当地居民、企业的环保意识宣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结论:淇河流域的水质问题严重,生态环境状况堪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淇河流域的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美丽目标。
淇河调研报告淇河调研报告淇河是河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千河之源。
为了解淇河的现状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次调研共选择了淇县境内的淇河段进行实地考察。
调研开始时,我们首先对淇河的水质进行了测试。
测定结果显示,淇河的水质较为清洁,pH值接近中性,且无明显臭味,符合一般地表水的标准要求。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淇河的水流速度较慢,河道底部淤泥较多,这可能会导致水流不畅,进一步诱发洪涝灾害。
其次,沿岸的工厂和居民区对淇河的排污情况较为严重,尽管目前水质符合标准,但长期的污染排放可能会对水质产生潜在的威胁。
在对淇河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对河岸带的植被进行了考察。
我们发现,在淇河的河岸带范围内,树木繁茂,绿化覆盖率较高,这为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水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一些河岸带的树木受到了过度砍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自然景观的流失。
同时,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由于河岸带的开发和人为活动,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了水土保持能力的下降。
此外,我们还对淇河的沿岸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淇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居民们普遍认为,淇河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支持了农田的灌溉和家庭生活用水。
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了淇河存在的问题,如水污染和水量不稳定。
绝大多数居民希望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淇河,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综上所述,淇河的水质目前较好,但存在水流不畅和污染威胁的隐患。
同时,河岸带的植被受到过度砍伐和开发活动的影响,亟需保护。
调查还发现,淇河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淇河的生态环境,建议政府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水流速度,减少河道淤积;加强水污染治理,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管和改善;加大植被恢复和保护力度,加强树木的保护和种植;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力。
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改善淇河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淇河干流河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淇河属山区性河流,而在大多数山区性河流中,河道附近特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为这样的河道都是上陡下缓,在河道中水流突然增多的时候,河水来不及流出从而发生洪灾。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国家在淇河水环境的治理问题上已经加大了力度,淇河水质较以前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水环境的整体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本文主要介绍了淇河两岸的基本情况、其流域两岸的水利工程,以及河道现状防洪设施,并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
一、淇河干流河道现状1.1基本情况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流经陵川、辉县、林县、鹤壁、淇县、浚县等县、市,到淇门镇以西的小河口东注入卫河,干流全长约170km,流域面积2182km2 。
淇河属山区性河流,河源短,水流急,河道比降上陡下缓,上游山区基本上为1/100至1/200,新村水文站至城区附近为1/600至1/700,京珠高速公路以下河段约1/2000。
1.2流域水利工程淇河出山口已建成盘石头水库,大坝位于鹤壁市区西北部20km处的大河涧乡境内,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915km2,水库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设计洪水位270.7m,校核水位278.40m,相应库容6.8亿m3 。
淇河干流鹤壁段建有4座砌石坝(五号砌石坝、天赉砌石坝、育才砌石坝及花窝砌石坝),1座橡胶坝(高村橡胶坝),坝高3.5m,坝前最大水深4m,可形成连续水面近120万m2 ,蓄水量257万m3 ;流域内建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4座,中小型水库控制面积867km2,总库容为8278万m3,有效库容为6611万m3 。
1.3河道现状防洪能力及防洪设施淇河70%属于山区,坡度陡、流程短、上游虽有盘石头水库,但无法全部控制淇河洪水,由于淇河流域正处在豫北山区暴雨中心,且中下游河道防洪标准只有5至10年一遇,每遇暴雨,洪水迅速集中,洪峰高、流量大、来势猛,加之左岸京珠高速至坷垃缝电灌站长6.8km没有复堤,险工险段多,洪水水位长期高出地面,极易形成河道堤防决口,直接威胁沿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汛任务十分繁重。
淇水滺滺鹤壁市淇滨区第七中学李雪辅导老师:程道千淇河古称淇水,俗名山河、响河、清水河。
源于山西省陵川县,穿过崇山峻岭、高山峡谷,流经鹤壁,注入卫河。
在有“河川之国”之称的中国江河大家族中,淇河不过是一条只有百余公里的小河,然而却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共收录305首诗,其中咏到淇河的竟有6首之多,“淇”字出现18次。
汉武帝刘彻,晋代的陆云,南朝的鲍照、谢眺,唐朝的李白、长孙无忌、王维、高适,北宋的邵雍,南宋的李昴英、魏了翁等一大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显赫地位的诗人都曾咏过淇河。
今人编辑的《淇河古诗三百首》“后记”称,目前能收集到的自周至清各代涉及淇河的诗有1000首之多。
说淇河是“诗河”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这些古诗就像一扇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到这条诗河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自然风姿和人文风貌。
一、昔日淇河自然风姿今天的淇河是我国北方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流,享有“北国漓江”之美誉,岂不知历史上的淇河的水质比今天更清纯;流量水势比今天大;生态环境比今天好。
“青苔已结洧,碧水复盈淇”(南朝梁沈约《春咏》);“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唐朝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唐朝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淇水清且泚,泉源发吾地”(北宋邵雍《寄杨轩》);“西山抱孤洁,淇水凝寒绿”(南宋魏了翁《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竹亭》);“淇水日夜流......停舟叹清绝”。
(元朝马德华《淇门飞雪》);“其二歌曰淇之水,湜湜其流无间已,我侯不染半尘埃,与尔无痕清见底”。
(明朝张维藩《山、水、竹、民歌》)。
这些描写淇河的古诗中多次出现“碧”、“碧玉”、“清”、“绿”,充分体现了历史上的淇河是多么的清澈、清纯。
历史上的淇河不仅水清,而且势猛。
“淇水汤汤,溅车帷裳”(《诗经》),和“綦(淇)水汤汤扬清波”(汉代《张公神碑歌》)中的“汤汤”一词,反映了以前的淇河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