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消费行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51.84 KB
- 文档页数:8
符号消费行为论文一、宁波不同社会层级城市居民符号消费行为分析根据对210个有效样本的调研分析,发现宁波不同层级的城市居民在消费信息来源、消费商品标准选择、服务消费偏好上具有不同特点,其消费动机不尽相同。
(一)不同层级消费者消费信息的来源不同由于符号消费形成的特点之一是大众媒介成为符号价值重要的塑造者,因此,各层级居民在商品信息来源上的差别便具有典型的意义,尤其是电视和购物场所中的广告在消费大众化和消费符号化方面的独特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通过大众传媒在商品消费中所制造的象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关系并不紧密,消费的目的是表现性。
广告、陈列等将所谓的风格、地位、品味、身份以及有关表达情感的形象给予形形色色的商品,并通过它们来改变“基本需要”的含义,从而制造和刺激着大众的需要与消费欲望。
本次调研发现宁波城市居民普遍以广告作为主要的消费信息猎取渠道,但不同消费层级的居民对不同信息渠道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别。
比较发现:(1)高层级居民对电视广告依赖程度较低,而对报刊杂志广告的依赖程度则较高。
随着分层地位的递减,居民对电视广告的依赖程度逐渐升高,而对报刊杂志广告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
其中报刊杂志广告在第二与第三层级之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高层级居民信息来源渠道较多,低层级居民信息来源渠道较少。
第一与第二层级居民选择“无特定来源”的分别占27.27%和21.92%;而第三与第四层级这一项比例大幅度下降。
(3)高层级居民信息来自“亲戚或朋友介绍”的占比较低,而第三与第四层级的居民选择此项比例分别占27.87%和30.23%。
详见表1所示。
(二)不同层级消费者对商品标准的选择不同根据不同商品具有的符号消费显著程度及样本选取的难易程度,本文仅对选购品中服装和家电的标准选择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宁波不同消费层级的居民具有不同的符号消费特征。
服装消费的标准选择。
服装具有基本功能的需求特性,但在特定的文化中,服装又明显具有符号象征意义,如每年的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都会穿上举办国当地特色服饰,这已经成为历届峰会的文化传统和时尚亮点。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中的青少年对于消费行为已经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他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更加注重符号的消费,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达个人的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
研究当代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代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探讨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地进行符号消费。
一、符号消费的定义与特点符号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以展现自我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消费行为。
对于青少年来说,符号消费包括了购买名牌服装、奢侈品、手机、电脑、游戏等各种产品,以及参与各种时尚文化、流行音乐等。
符号消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认同感:青少年在进行符号消费时,主要是为了表达自我、获取认同感和获得满足感,通过购买符号产品来塑造自己的认同和社会形象。
2. 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号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青少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与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
3. 表达个性与情感:青少年通过符号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表达情感,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可感。
二、符号消费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符号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心理行为,因此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 消费主义思维的塑造:符号消费会导致青少年形成消费主义思维,认为通过购买物品可以获得幸福和满足感,陷入物质至上的追求。
2. 自我认同感的形成:符号消费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表达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认同感,但若是过度依赖符号消费,可能会导致对自我的认同感不够牢固,造成自我价值感的不稳定。
3. 社会地位的追求:符号消费会让青少年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社会地位的象征,导致过度攀比和消费升级,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三、引导青少年健康进行符号消费的建议面对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社会各界应当给予关注和引导,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符号消费。
1. 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青少年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对待商品的附加价值,避免因符号消费带来的经济压力。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符号消费理论在社会学和消费行为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超越了实际的物质需求,而是通过符号和象征来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这种消费行为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个体自我认同的建构。
这种符号消费不仅影响着当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
而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消费群体,受到了符号消费理论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其原因。
鲍德里亚认为,符号消费是当代社会消费行为的主导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商品不再仅是商品,而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符号。
消费者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物质需求,而是在通过商品的象征意义来表达自我和社会身份。
这个过程既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消费者自我认同的建构。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更加倾向于通过商品来表达自我认同和社会身份。
大学生可能更愿意购买某些品牌的服装、手表或包包,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购买的新手机或衣服等商品,以获取他人的认可。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的特定性和社会化。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是对特定社会价值观念的表达,也是社会化的结果。
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一部分,其消费行为也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潮流,购买时尚的服装或配饰,以展现自我和社会身份;而在另一些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可能更注重传统和稳健,更喜欢购买传统的商品或品牌。
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非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受到了特定社会文化的影响。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消费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的特征。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符号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符号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某些物品、服饰或服务,以展示自己的身份、态度或观念。
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追求认同感的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多样化的符号选择当代青少年在进行符号消费时,拥有着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他们可以通过购买品牌服装、数码产品、文化娱乐商品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社交媒体的兴起也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发布照片、视频等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进一步丰富了符号消费的方式和形式。
2. 强烈的社交需求青少年对于符号消费往往伴随着强烈的社交需求。
他们希望通过符号消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获得别人的认可,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要。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青少年在符号消费上出现盲目追求、攀比心理的现象。
3. 快速更新换代随着时尚文化的迅速传播和更新,许多青少年对于符号消费追求的是瞬时的潮流感。
他们购买的产品和服饰往往不会长时间使用,因为这些产品很快就被新的潮流替代。
这也使得他们更加频繁地进行符号消费,以求跟上潮流步伐。
二、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父母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消费态度和行为。
父母对于物质的态度、对于品牌的认知以及对于社会地位的追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
2. 同伴影响与同伴的交往也对青少年的符号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同伴圈中,青少年往往会受到朋友们的消费行为、审美观念的影响,从而选择符合这些标准的产品和服饰来展示自己的形象。
3. 媒体和网络影响媒体和网络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青少年的符号消费行为也产生着深远影响。
电视广告、网络推广等形式的宣传不仅可以刺激青少年的消费欲望,还可以影响他们的潮流观念和审美需求。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生理和物质需求,而是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行为,通过消费,个体通过展示自己所拥有的产品和服务来塑造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这种消费行为是一种社会建构,通过消费来传递和交流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新一代消费主体,在符号消费理论的影响下,其消费行为具有如下特点: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符号消费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消费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品味和身份认同。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注重个体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他们追求与众不同,注重展示自己的个人形象和风格。
不同的大学生会追求不同的消费方式,例如购买独特的服装、配饰、电子产品等,以凸显自己的个性。
大学生消费具有虚拟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符号消费理论认为,社会中的消费往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多的是追求消费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加注重享受和娱乐,他们经常会参与各种购物、旅游、娱乐等消费活动,通过消费来获取快乐和满足感。
大学生对于虚拟世界的消费需求也较高,例如购买游戏、虚拟物品等,以满足自己对于虚拟体验的追求。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
符号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选择,更受到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受到个人经济条件的限制,经济状况好的大学生更容易追求高端品牌和昂贵的消费方式,而经济状况较差的大学生则会选择经济实惠和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受同伴和社会审美标准影响、具有虚拟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教育上,应当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消费的意义和价值,并倡导理性消费和自主选择,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加符合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克思劳动价值论又超越了其之前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交换更多的是对于差异性的交换。
随后,对波德里亚的“仿真”与“仿像"原则以及运用这两个原则对大众传媒和现代技术进行哲学思考。
对于研究符号消费所呈现的大众传媒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关于大众符号消费现象的研究国内对社会符号消费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伦理与经济学方面,如符号消费的伦理学分析、符号消费的媒介研究、符号消费与企业营销等。
社会伦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消费异化的角度分析当今社会符号消费的现状,主要包括:基于获得某种社会地位的消费、获得社会身份的消费以及象征自身财富的消费;通过符号消费表达自我、表现个性、提高品位的消费:消费异化控制人的消费行为与思想观念。
《社会转型期符号消费的伦理学分析》(茹春亚、黄爱华,理论与改革,2003),认为在消费社会发展过程中,符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利用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中的“机制空隙"传播进来,悄然改变着我国大众消费的观念和日常消费行为方式,认为这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导致物质享乐主义的扩张,功利主义的渗透,审美泡沫的产生,自我的迷失等价值虚无主义。
孙春晨在《符号消费与身份伦理》中,从消费社会的特点出发,认为“符号消费对身份伦理的强化就是一种必然。
但是,用符号消费强化身份伦理的努力,并没有展现真实的自我,也不可能真正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符号消费来确认自己的身份,只是一种虚幻的满足,是人格的异化。
尽管人们在商品面前是平等的,但却对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④。
《符号消费视域内的女性“身体消费"》(汪怀君,北方论丛,2013),从女性“身体消费”问题谈开去,认为女性对“美丽"和“身份"的追求,一方面展示了女性的人格、独立与成功,另一方面,女性通过时尚消费、攀比消费来彰显社会地位与身份,为孩子、为家庭、为男性消费,压抑了其自身的内在动力,以致陷入了异化状态。
倡议女性不要把消费当做生活的全部,认为女性自主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是防止女性消费发生异化的有效途径。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摘要】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是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消费现象,涉及到青少年对特定符号或品牌的消费行为。
本文通过对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心理动机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符号消费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研究指出,青少年符号消费不仅是一种消费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探讨了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的意义、对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概念、特征、影响因素、表现形式、心理动机、发展趋势、意义、启示、方向、社会现象、文化影响、消费心态、心理驱动、社会分层、品牌认知1. 引言1.1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研究旨在探讨当今社会青少年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号意义和行为特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广泛普及,符号消费已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他们日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符号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实际需求,更是为了展示个性、追求独特和彰显身份认同。
通过对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市场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符号消费也反映了青少年对于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的态度和追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对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消费社会学领域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消费观念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2. 正文2.1 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的概念和特征当代青少年符号消费是指青少年通过购买、使用、展示符号性商品或服务来表达个性、塑造形象、追求认同感的消费行为。
在当代社会,青少年是符号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通过购买具有特定符号意义的商品或服务来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