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二、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以国际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性、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包含27项子标准,分为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五大类。
此外,还设立了4个跟踪研究项目。
标准研制是持久性的任务,国外标准开发周期通常为5年以上。
考虑到我国对于本标准的迫切需要,本委员会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策略,按各子标准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确定不同的进度,计划在3年内基本完成这套标准体系。
如下表所示,在每一子标准项目的第三列中给出可供参考的国外/国际同类标准研究成果(若有的话),最后一列是标准研究任务的优先级,带***的为急需任务,带**的为次急任务, 带*的为缓后任务。
[注1] NIST-ATP/ALSFP: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高科技计划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重点项目(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Focused Program)标准项目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论证后可作为试用标准,试用标准经过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后将成为国家标准。
每一子标准研究产生的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少数项目例外):(1)规范正文:以简洁的语言对相应的标准做形式化描述,包括标准的目的、作用范畴、术语定义、系统要素和相互关系、元数据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等。
(2)实践指南,包含对规范要点的详细解释,并提供如何应用标准的实践范例。
(3)测试规范:描述对用户开发的标准化产品进行测试验证的程序和方法。
由于规范正文是以形式化语言描述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缺乏通俗性,因此建议在阅读规范正文时多加参考相应的实践指南,因为实践指南中包含大量针对标准要点的语义解释和相关应用范例。
教育部办公厅文件教高厅[2000]10号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教委),有关高等学校: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进展,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教育部决定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为保证此项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拟建设网络教育学院的试点学校,应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向社会提供内容丰富的教育服务。
网络教育学院的主要任务应包括:1.开展学历教育。
面向社会招收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学历和学位教育的教学工作;面向全日制在校生,开设网络课程,取得单科学分,同时可实现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和学分承认。
2.开展非学历教育。
面向社会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包括课程培训、岗位培训、证书考试和自学考试的助学活动等,为社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提供服务。
3.探索网络教学模式。
通过试点逐步建立起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自学、作业、实验和实践教学、网上测试、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网络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
4.探索网络教学工作的管理机制。
通过试点逐步建立并完善包括招生、注册、收费、学籍管理、考试组织、学分认证、证书发放、毕业等网络教学工作的管理工作,建立起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网络教学工作管理机制。
5.网上资源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减少重复建设,协作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试题库及网上测试系统,保证网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并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形式和运行机制,形成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的滚动发展机制,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试点学校的基本条件网络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很大,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管理复杂。
因此,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网络远程教育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然而,在网络远程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来保障其健康、有序地发展。
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不言而喻。
首先,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节奏进行学习,无需到固定的场所上课。
这对于在职人员、偏远地区的学生以及身体不便的人群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便利。
其次,网络远程教育能够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质课程,拓宽了知识视野。
再者,通过在线互动和交流,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思想的碰撞,提高学习效果。
但与此同时,网络远程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一些网络教育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再者,网络技术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卡顿、掉线等问题,影响学习体验。
此外,部分学习者自律性较差,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容易分心、拖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保障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建立规范。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同时,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前沿。
课程的难度和进度要合理安排,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习者感到无趣,也不能过于复杂让学习者望而却步。
对于教师队伍,要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和培训体系。
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熟悉网络教学的特点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平台。
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要建立教师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师进行评估和奖惩,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二OOO年五月目录关于规范的说明1. 前言*2. 国外研究资源建设标准的现状*1.LOM模型*2.Dublin core *3.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 术语定义*1.1媒体素材*1.2题库*1.3案例*1.4课件与网络课件*1.5网络课程*2. 媒体素材*2.1总则*2.2文本素材*2.3 图形(图像)素材* 2.4 音频素材*2.5 视频素材*2.6 动画素材*3. 题库*3.1 理论模型*3.2 试题组织*3.3 试题的分布结构* 3.4 试题质量要求* 3.5 试题的参数标注* 3.6 试题的抽样测试* 3.7 网络题库基本功能*3.8 题库运行环境要求*4. 网络课件库* 4.1体系*4.2 软件的功能要求* 4.3 设计原则*4.4 输入/输出标准* 4.5 运行的平台要求* 4.6 开发的要求*4.7 提交的产品要求*4.8 软件的属性标准*5. 案例库*5.1编写要求*5.2 案例组成*5.3属性标注*6. 文献资料库*6.1入选的文献资料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之一*6.2属性标注*7. 网络课程*7.1基本要求*7.2 课程教学内容*7.3 课程导航*7.4 教学活动设计*7.5 教学设计原则与开发要求*7.6 基本教学环境设计*7.7 网络课程的属性描述*8. 教学支持系统功能要求*8.1授课系统*8.2 适应性学习系统*8.3 辅导答疑系统*8.4作业发布、批阅系统*8.5 网络题库系统*8.6 远程考试及评价系统*8.7师生交流工具*8.8虚拟实验环境*8.9 远程教学管理系统*8.10 教育科研搜索引擎*8.11 教学资源编辑制作工具及管理系统*8.12 远程教学评价系统*9. 管理系统功能要求*9.1 系统设计原则*9.2 教学资源库的管理*9.3 远程教育的系统管理*10.数据结构说明*10.1结构类型*10.2编码类型*关于规范的说明1. 前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让全民享有充分受教育权利的一次重大工程。
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共15篇)篇1: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1、卫星教学收视教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持证上岗。
2、卫星教学收视教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雷、防盗、防尘、防高温、防强光、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护、保养工具和软件。
3、管理人员要按照有关远程教育接收、下载的要求,及时、完整下载远程教育资源。
4、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修改系统和接收软件的各项设置。
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与办公和教学无关的软件。
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未经杀毒的光盘、软盘、移动磁盘等外存储设备,以防病毒侵入。
5、严禁访问非法网站,严防非法信号攻击,对非法信息要立即清除,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传播、扩散。
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卫星教学收视教室内,严禁使用刻录机进行非教学资源的记录或营利性光盘复制。
7、要按照前述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卫星教学收视教室内各项设备和资源。
篇2: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1、计算机教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保养能力。
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2、计算机教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雷、防尘、防高温、防强光、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护、保养工具和软件。
3、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
文件、教学资料、软件和财产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帐据齐全,帐物相符。
要建立健全严格验货、损坏赔偿、报废审批等制度。
4、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要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
5、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要严控外来磁盘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
6、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前要穿托鞋或鞋套;要督促学生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二0 0 0年五月目录关于规范的说明1.前言2.国外研究资源建设标准的现状l.LOM模型2.Dublin core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术语定义1.l媒体素材l.2题库1.3案例l.4课件与网络课件1.5网络课程.2.媒体素材2.l总则2.2文本素材2.3图形(图像)素材2.4音频素材2.5视频素材2.6动画素材3.题库3.1理论模型3.2试题组织3.3试题的分布结构3.4试题质量要求3.5试题的参数标注3.6试题的抽样测试3.7网络题库基本功能3.8题库运行环境要求4.网络课件库4.l体系4.2软件的功能要求4.3设计原则4.4输入/输出标准4.5运行的平台要求4.6开发的要求47提交的产品要求48软件的属性标准5案例库5.1编写要求5.2案例组成5.3属性标注6文献资料库6.1入选的文献资料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之一6.2属性标注7.网络课程7.l基本要求7.2课程教学内容7.3课程导航7.4教学活动设计7.5教学设计原则与开发要求7.6基本教学环境设计7.7网络课程的属性描述8.教学支持系统功能要求8.l授课系统8.2适应性学习系统8.3辅导答疑系统8.4作业发布、批阅系统8.5网络题库系统8.6远程考试及评价系统8.7师生交流工具8.8虚拟实验环境8.9远程教学管理系统8.10教育科研搜索引擎8.11教学资源编辑制作工具及管理系统8.12远程教学评价系统9.管理系统功能要求9.1系统设计原则9.2教学资源库的管理9.3远程教育的系统管理10.数据结构说明l0.1结构类型10.2编码类型关于规范的说明1.前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让全民享有充分受教育权利的一次重大工程。
远程教育工程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式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在政府的启动和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公益性和产业性相结合,最终实现自主滚动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产业的管理新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没。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四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
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成多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所有素材建设都必须围绕课程这个核心来进行组织,它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的,统一服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要求,在网络课程建设中所用到和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案例等,纳入到国家教学资源库中统一管理。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富性的教学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更强的保证,并充分发挥国家级项目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工作,保障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订一个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标准,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开发资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而不是规定软件系统的数据结构,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规定:一是资源的技术开发的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术要求;二是从使用用户的角度,为方便地使用这些素材,需要对素材标注那些属性,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
规范了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这一部分主要参考了IEEE的LOM模型,从制作素材简便性,使用素材的方便性的角度上选取了一些最为普通的元素,选取的属性基本上是LOM 模型的一个小子集;三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管理这些素材的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教育工具的教学平台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功能。
2.国外研究资源建设标准的现状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学术)组织都正在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Leaing Technology Standards民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OCLE(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Dublin Core的Dublin Core元数据标准,等等。
IMS(Instruc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的非盈利机构EDUCOM(现在为EDUCAUSE)下的一个项目组。
在l997年,它们开始致力于研究关于联机学习(online learning)的开放的基于市场的标准,该标准包括学习内容的元数据规范。
同样是在1997年,NIST(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一个工作小组和IEEE P.1484小组(现在为IEE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LTSC)也开始了类似的工作,后来NIST的工作小组并入IMS,此后IMS开始与欧洲的ARIADNE联合组合作,共同致力于学习资源的元数据规范的定义。
l998年,IMS和ARIADNE向联合IEEE提交了关于教育资源的元数据规范和建议,这个建议就是目前的IEEE 的学习对象模型(Learning Object Metadata,LOM)的基本原型,它是IEEE LOM规范的前身。
l999年,IMS通过它在美国、英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组织,发布了IEEE的LOM规范的草稿,并收集了大量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很多将反映在未来的正式规范之中。
由上可见,关于学习资源的元数据规范,国外起步于1997年,并正在研究之中,并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由于这些规范和标准都正在制定之中,并没有形成正式的标准发布,其中相对完备的是IEEE的LOM模型,它规定了在WEB页面中呈献学习资源时,所应提供的一些基本元素,但并没有规定这些元数据的实现,如它们的体第结构、编辑语言、数据存取方法等。
因此,目前主流的商品化软件对它们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多数商品化软件并不支持这些草稿规范。
1.LOM模型LTSC是IEEE下的一个专门对教育软件、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维护进行规范的标准化组织。
LOM 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标准,该标准的草稿发布与 l998年3月,目前,并没有形成最终标准,仍在讨论制定中,目前最高的版本是3.5。
目前该标准的影响较大,是当前最重要的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数据模型,它主要规范了九个方面的数据信息:l.通用信息(General ):主要是关于资源的标识和分类、检索属性等信息,它与资源应用的上下文环境无关。
2.生存周期(Lifecycle):主要是关于资源生存周期方面的信息,如版本号、状态、日期、创建信息等。
3.数据描述信息(Meta 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描述关于数据格式方面的信息,定义数据类型,如标识符、角色、类别说明、语言等。
4.技术信息(Technical ):教育资源技术方面的信息,如格式、大小、位置类型等。
5.教育信息(Educational ):资源的教育等特性,如交互类型,交互级别、语义密度、难度、学习时间等。
6.价值信息(Cost):有关资源的价值和价格方面的信息如版权及其它限制信息等。
7.关联信息、(Relation ):主要描述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关联信息,如类别、关联资源等。
8.注释信息(Annotation):主要是关联资源教育应用评论方面的信息,如评论人、注释、注释内容等。
9.归类信息(Classification):描述资源的归类信息,如关键词描述、语言等信息。
2.Dublin coreDublin Core是一个致力于规范Internet资源体系结构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它定义了一个所有WEB资源都应遵循的通用的核心标准,标准内容较少,也比较通用,因此,得到了其它相关标准的广泛的支持。
其它关于学习资源的数据标准,基本上都兼容Dublin Core标准,并对它作了扩展。
Dublin Core规定了基于WEB的资源15个方面的信息:l.Title(标题):资源的名称;2.Creator(创建者):资源的创建者;3.Subject(主题):资源的主题内容;4.Description(描述):资源的内容、介绍信息;5.Publisher(出版者):正式发布资源的实体;6.Contributor(贡献人):资源生存期中作出贡献的实体;7.Date (日期):资源生存周期中的一些重大日期;8.Type(类型):资源所属的类别;9.Format(恪式):资源的物理或数字表现;10.Identifier (标识符):关于资源的唯一标识;11.Source (源信息):资源的来源;nguage (语言):资源的语言类型;13.Relation (关联):与其它资源的索引关系;l4.Coverage(覆盖范围):资源应用的范围;l5.Rights(权限):使用资源的权限信息。
3.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体系结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题库、案例库、课件库和网络课程建设,以及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
这些内容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如图l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实施和运行以CERNET、卫星电视教育网及Internet 网络支撑环境为平台。
媒体素材库在整个资源中是最基础的,课件库中的课件,案例库中的案例、网络课程,甚至题库都可能要使用媒体素材库中的媒体数据,多个知识点课件或不同教学环节的课件、自测或考试题库综合而成网络课程。
所有上述资源库都分别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快速地查询、浏览和存取。
教学支撑系统由一系列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工具构成.主要包括学习系统(非实时/实时)、授课系统(非实时/实时)、教学资源编辑制作系统、辅导答疑系统、作业评阅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交流讨论工具、虚拟实验系统及搜索引擎等。
这些教学工具都是基于远程教育资源库的,用以完成远程教学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和现实远程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