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鼻内窥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鼻内镜手术开辟了外科的新领域。
由于基层医院接诊的患者大多数患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变时间长、病变范围广等特点。
随着鼻内镜手术技巧的逐步提高、手术范围的延伸,术后综合治疗及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笔者就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264例392侧慢性鼻—鼻窦炎行fess术后的患者,开展了系列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鼻内窥镜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77-021 前准备及护理1.1根据专科护理的特点及要求,手术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有预见性护理措施、鼻内镜术虽具有视野清晰、病变清楚彻底、损伤小、比较安全可靠的特点,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为2%—17%。
常见并发症有: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
另外,既往手术类型、次数、解剖标志的破坏亦可增加并发症的机会。
曾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和又多次手术史的患者有更多的出血倾向。
因此我们针对患者手术部位、既往史、手术次数等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护理目标的实现。
1.2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重视心理护理。
针对不同年龄、手术区域及手术时间长短、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等问题做好细致的心理疏导。
对有反复多次手术史的、高龄、精神紧张以及儿童抗拒心理强,不愿配合手术等特点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健康教育。
是患者对手术目的、意义、安全性、如何配合手术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常识及心理准备。
1.3了解病情及既往史,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及出血性疾病。
找了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进行术前健康指导。
如术前注意防止受凉感冒,以免引起手术感染及术中、术后打喷嚏,影响手术效果;对老年患者注意照顾饮食、起居,保证大便通畅。
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35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总结护理要点,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35例患者均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调查,35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病情复发,复发率为 5.7%;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鼻内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真菌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护理鼻內镜技术是目前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新型手段,针对此类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非常必要,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了35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35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39.8±8.7)岁,平均病程(3.7±1.7)年,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CT影像检查,窦腔有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以及不规则棉絮状高密度影像,患者就诊前均有喷嚏、鼻塞、流脓体的症状,其中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8例,急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4例,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11例,其余类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12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开放鼻窦引流通道,清除病变组织,清除霉菌团块,确保引流的畅通性,最大程度保护患者正常鼻窦黏膜。
1. 3 护理干预1. 3. 1 术前护理1. 3. 1. 1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对于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不正常患者,通过药物等手段进行控制。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微创手术方式准确地处理出血鼻腔,能够迅速止血并减少术后鼻出血的发生。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术后患者更快地康复,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希望对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患者的护理宗旨1.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
手术后鼻腔内伤口需要愈合,防止感染。
护理工作要关注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2.防止鼻出血再次发生。
手术后的患者在伤口还未完全愈合之前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因此需要防止出血的发生。
3.保持患者的生理、心理稳定。
手术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需要及时处理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
4.促进患者的康复。
手术后患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以便更快地康复。
二、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1.术后第一天,患者不能进食,给予患者清洁舌头和口腔,以湿润口腔。
2.术后第二天,可从流质食物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汤、粥等,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酸辣等。
3.术后一周内,避免食用硬质食物,以免引起鼻腔出血。
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4.术后一周内,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5.术后鼻子可能会有不适感,避免打喷嚏,避免用力擤鼻。
三、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患者的休息护理1.术后头部要保持较低的姿势,以减少鼻腔出血的发生。
头部要适当垫高,保持上半身的稍微抬高。
2.术后的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减少外出活动。
3.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适度的活动,但避免剧烈运动。
4.术后注意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处在封闭空间中。
四、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患者的伤口护理1.术后的鼻腔伤口要保持清洁,避免受到外界污染,避免碰撞摩擦。
2.术后的鼻腔伤口要及时处理渗血,清洁伤口分泌物,保持伤口畅通。
3.术后的患者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用力擤鼻,以免伤口再次出血。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鼻出血是在鼻腔内发生的出血现象,常见于手术后或其他受伤引起的鼻部损伤。
对于鼻出血的治疗,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此方法在手术操作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而术后围护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有关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的详细介绍。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精准地停止鼻腔出血。
在手术中,医生利用电凝控制血管出血并清理出血区域,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整个手术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围护的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
一、围手术期的护理1、术后取出鼻塞。
手术完成后,医生会在鼻腔中放置一根鼻塞防止再次出血。
随着术后日子的推移,鼻塞也会逐渐松落。
硬鼻塞逐渐移除和软鼻塞的替换需要由医生或护士在医院或诊所进行。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取塞时间一般为1-2天,根据患者鼻腔出血的情况以及鼻塞的不适感觉,取塞时间也会有所差异。
2、避免鼻腔出血。
术后,严格控制饮食,不要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尽量避免流汗;不要大力擤鼻子,以免引发鼻腔出血。
3、保持清洁干燥。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患者需要保持鼻腔清洁干燥。
患者可以使用温盐水轻轻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积血等物质。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灰尘和异味刺激鼻腔。
4、关注术后效果。
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患者需要再次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手术的效果。
术后如果出现复发情况,需要再次接受治疗。
因此,患者在术后需要密切关注鼻腔的恢复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出现异常情况。
二、鼻出血后的常见护理1、控制出血。
出血时,患者可以用纸巾或毛巾捏住鼻孔,向后仰头,让血往口腔方向流去。
同时,也可以轻轻按压鼻梁两侧外侧,以便控制出血。
2、冰敷。
在出血初期,可以用冰块或冷毛巾敷在鼻梁上,以缓解出血症状。
3、保持室内透气性。
出血期间,保持室内空气透气性良好,以免空气稠密引起病情加重。
4、避免剧烈运动。
出血期间,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休息。
鼻内镜手术患者53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2-04T15:42:09.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甘幼芬[导读] 比较护理前后并发症情况,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明显降低,均在预期内康复出院甘幼芬(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537000)【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5-0229-02 【摘要】目的探讨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中施以全面、系统护理的体会及效果。
方法 选自2010年4月-2011年8月于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的53例患者,围手术期时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从术前、术后、出院指导、院后随访等不同环节进行护理研究。
结果 53例患者中,51例治愈,2例好转,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病例。
围术期系统护理后,患者并发症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结论 行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护理,对患者病情恢复、降低手术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尽早康复都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慢性鼻息肉、鼻窦炎是五官科中鼻部的多发病和常见病[1]。
目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新方式,相比传统方式,鼻内镜手术具有较小的组织损伤性,能良好保存鼻腔的生理功能,复发率低,成为临床上用于治疗鼻部疾病的最佳选择。
随着新型手术方式的应用,围术期患者施以全面的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回顾分析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的58例患者,将围术期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1年8月于我院行鼻内镜手术的53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性32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1.7±3.6岁;临床症状主要有流脓涕、头痛、嗅觉障碍等。
住院时间6-9天,平均8天。
其中18例鼻息肉患者,16例鼻窦炎患者,19例鼻息肉并鼻窦炎患者。
1.2 治疗方法分析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特征,总结分析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比较患者在护理前后的临床疗效。
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治疗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鼻出血的方法,而在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鼻出血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后观察、饮食护理、伤口护理、卧床休息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
一、术后观察:1、术后病情观察:患者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鼻出血情况及术后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及时通知医生。
2、监测体温:术后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感染症状。
3、观察术后排便情况:术后应鼓励患者排便,如果患者出现便秘应及时处理。
4、术后情绪状况:术后的患者由于疼痛和恢复期的不适,情绪可能较低落,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鼓励。
二、饮食护理:1、清淡易消化饮食: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2、充足水分:术后患者要多饮水,保持水分充足,促进排泄,有利于身体康复。
三、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术后应保持伤口的清洁,避免灰尘、细菌感染,定期更换伤口敷料。
2、避免猛烈活动:术后患者要避免过度活动,不要剧烈运动,以免伤口复发出血。
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如发现伤口溢血、肿胀、红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卧床休息:1、术后前期卧床休息:术后的患者要保持充足的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促进伤口愈合。
2、适当的活动:术后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免影响身体康复。
在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的围术期护理中,以上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鼓励,让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01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门诊部(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护理外勤(830011)2012年3月26日收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鼻内窥镜手术是目前用于治疗此病的新手术方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新手术方式具有组织损伤小,鼻腔生理功能保存良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鼻部疾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1]。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400例患者中,男性250例,女性150例;年龄18~75岁;病程半年~40年。
根据术前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 扫描结果,按照海口标准分型分期[2]:I 型100例,II 型250例,III 型50例。
1.2手术治疗:全麻下经鼻内镜下遵循FESS 手术原则切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开放筛窦、上颌窦、额窦及蝶窦,清除窦腔内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
2结果I 型治愈率100%,II 型治愈率95%,III 型治愈率80%,发生继发性出血者7例,术腔粘连5例,其余均痊愈出院。
3术前护理3.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鼻内窥镜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并简要说明手术方法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及紧张等心理特点。
3.2术前准备:①术前检查:要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鼻窦CT 扫描、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胸部X 线片、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肺功能等。
②慢性鼻窦炎II 型(合并有鼻息肉)的患者术前常规每日给予口服激素及鼻用激素喷鼻腔。
③术前1天让患者洗头,沐浴,剪鼻毛,男性患者剃胡须,女性患者询问是否月经期。
④术前晚上使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必要时口服安定。
⑤全麻手术前6~8小时禁食水。
⑥术前30分钟肌注巴曲亭1单位。
并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
4术后护理4.1卧位:全麻手术患者回病房后,应先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时发生窒息危险,持续给予面罩给氧,6小时后取半卧位,有利于鼻腔渗出物流出或减轻鼻腔阻塞感。
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设备和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鼻内镜作为内窥镜的分支,已成为呼吸内科和耳鼻喉科等领域的重要术式。
本次研究报告了148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本组14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
标签: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鼻窦炎的主要病因是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导致了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
目前,我科通过鼻内镜外科手术治疗,目的是去除阻塞因素,恢复鼻窦功能。
我们对148例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48例中,男110例,女38例,年龄15~70岁,平均(4
2.5±2.3)岁。
患者病症类型包括比重隔偏曲75例,鼻窦炎69例,鼻息肉4例。
术后均给予抗炎止血及时对症治疗,术后24~48 h撤除鼻腔内纱条,于术后7 d痊愈出院。
1.2方法手术方法包括Messeklinger术式和Wigand术式[2],本组148例患者均采用从前向后法。
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主要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选择对患者最佳的麻醉方式。
手术基本步骤是先切除钩突,进而由前向后循序开放筛泡、切除中鼻甲基板开放后组筛窦、切除筛蝶板开放蝶窦。
切除鼻囟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以及开放前筛窦各气房和额窦口可在上述程序完成后进行,亦可在上述程序中穿插进行。
术腔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2]。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所以对患者应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鼻窦炎发病机理及治疗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及鼻内镜的优越性和医生精湛的技术,取得信任并配合治疗。
2.1.2术前准备常规做好术前检查,如血液、心电图、胸透,尤其是X线或CT检查,明确病变的准备,确保手术安全,常规备口周及鼻前庭皮肤剪鼻毛,以免影响术后感染及鼻内镜的顺利操作。
指导患者术前用呋喃西林漱口,保持术前的口腔卫生。
2.1.3健康教育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中、术后咳嗽,多尺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而诱发鼻腔出血,为患者讲解术前半小时用药的目的及手术的大致过程,使患者顺利
的配合完成手术。
2.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抬高头部15°左右,同时亲切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指导患者用口呼吸,并作深呼吸以放松自己,观察术中反应,并给予情感支持,提醒患者勿咽下血液,记录出血量及鼻腔填塞的纱条数量,按要求留取标本送检。
2.3术后护理
2.3.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并发症,如患者出现牙齿麻木、疼痛及少量出血可安慰患者,暂不需处理。
如发生眶周血肿、复视、脑脊液漏等,则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3.2体位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 h后去半卧位。
局麻患者术后去半卧位,利于鼻腔分泌物渗出物引流及血液回流,同时减轻头部充血及肿胀,减轻疼痛,告诉患者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抽取纱条后可行平卧位。
2.3.3疼痛术后疼痛是由于手术及伤口堵塞鼻腔的刺激所致,并常伴有头痛,导致患者无法休息,必要时可视病情给予止痛剂,告诉患者避免咳嗽或打喷嚏,以免鼻腔内纱条松动或脱出而引起出血,教会患者如何打喷嚏,可用手指按人中,作深呼吸或用舌尖抵住硬腭以制止[1]。
可按医嘱给予扑尔敏片4 mg口服,3次/d,预防因顺时的气流冲击过大,导致患者疼痛加剧。
2.3.4渗血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少量渗血是正常现象,勿紧张。
患者手术结束可用鼻前纱贴在患者二鼻孔前,鼻前纱可观察前鼻孔的出血量,及时更换前鼻纱,并记录数量,嘱患者如有血液流下,一定要吐出,吐在一次性口杯中以便观察后鼻孔的出血量,并血液进入胃内,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呕吐,若渗血较多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2.3.5口腔护理全麻患者术后6 h,局麻患者术后2 h用呋喃西林液轻轻漱口,将口内残留血迹及时吐出,每天漱口数次,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防止口腔感染,促进食欲。
2.3.6饮食全麻患者术后6 h,局麻患者术后2 h可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餐,保证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3.7用药遵医嘱及时抗生素,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3.8术后换药术后24~48 h抽出鼻腔凡士林油纱条。
抽纱条时因鼻心反射,可发生晕厥的情况,我们在术后第2d开始滴液状石蜡以润滑纱条,便于抽取减少因纱条牵拉刺激而发生鼻心反射,在抽纱条时,每抽取一根后,让患者稍作放松,以适应鼻腔压力逐渐减小过程。
纱条抽尽后改用呋麻滴鼻,防止出血并利于通气。
2.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4.1颅内出血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4.2球后视神经炎观察患者有无视力障碍或眼球运动障碍,给予对症处理。
2.4.3眶内血肿患者是否出现“熊猫眼”,本组148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术后出现“熊猫眼”,我们采取24 h之内用冰敷眼周围,24 h后用热敷,术后5~7 d 症状消失。
2.4.4脑脊液鼻漏观察患者鼻腔内有无清水样分泌物流出。
2.5出院指导患者因改善自鼻腔通气后,往往忽视出院后的鼻腔冲洗过程。
因此,告诉患者鼻腔冲洗阶段是术后综合治疗的关键,是促进粘膜上皮化的过程,如不定时复诊,会导致术腔粘连或窦口狭窄闭锁,形成迁延性炎症。
一般术后1~4 w,冲洗2次/d,此后从第2个月开始至第3个月,冲洗1次/d,随访不少于6个月。
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3个月内勿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擤鼻及不良的挖鼻习惯,如出现鼻塞、流脓涕、出血、头痛等不适及时复诊,并详细记录每次复诊的情况。
3 结论
通过148例手术护理,我们认为:根据鼻内镜手术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及出院指导是围手术护理的关键,是患者得到真正实惠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9-173.
[2]田勇泉.耳鼻咽喉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110.
[3]郑琼跃.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171-171.
[4]严淑玲.全麻术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2(1):161-162.
[5]武学玲.鼻内镜鼻息肉手术患者46例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08(8):25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