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识别
- 格式:pptx
- 大小:61.95 KB
- 文档页数:12
解释机器视觉识别树木的工作流程;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制造、交通等。
在环境保护领域,机器视觉技术也开始发挥作用,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树木识别。
树木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识别树木种类和数量对于环境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机器视觉识别树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将详细描述机器视觉识别树木的工作流程,以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一、数据采集机器视觉识别树木的工作流程首先需要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的方式通常包括野外调查和遥感获取两种方式。
野外调查是指直接到树木生长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观测和测量,采集树木的特征数据,包括叶片形状、树干纹理、树叶颜色等。
遥感获取则是借助各种传感器获取地面上的图像数据,包括航空摄影、卫星影像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机器视觉识别树木的输入,为后续的算法建模和训练提供基础。
二、图像预处理原始的图像数据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噪音和无关信息,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取有用的特征。
图像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
图像去噪主要是通过滤波等技术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干扰,图像增强则是通过增加对比度、锐化等方式使图像的特征更加清晰,而图像分割则是将图像分割成各个独立的区域,从而方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三、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机器视觉识别树木的关键一步,其目的是从图像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以便后续的分类和识别。
常见的树木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等。
形状特征可以通过边缘检测、轮廓提取等方式获取树木的外形信息,纹理特征则可以通过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等技术获取树木表面的纹理信息,颜色特征则是通过颜色空间转换、颜色直方图等方法获取树木的颜色分布。
这些特征将成为机器学习模型的输入,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树木。
四、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在特征提取后,需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来实现树木的识别分类。
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园林树木学》树木识别——科特征树木的科特征主要包括树冠形态、树干性质、叶片、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征。
首先,树冠形态是树木科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树冠形态可以分为圆形、锥形、塔形、伞形等多种类型。
例如,圆形树冠常见于枫树,其冠幅较矮而且整齐;锥形树冠常见于松树,冠幅较高而且尖锐。
通过观察树冠形态,可以初步判断树木属于哪个科。
其次,树干性质也是树木科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树干可以分为光滑、粗糙、长势等方面。
例如,柚木的树干光滑而且富有光泽;相反,榆树的树干粗糙而且呈现灰色。
通过观察树干性质,可以进一步缩小树木的科范围。
叶片也是树木科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特征都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树木所属的科。
例如,樟树的叶片呈现椭圆形,且革质而有光泽;相反,杨树的叶片呈现卵状,且纸质而无光泽。
通过观察叶片的形态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树木所属的科。
树木的花和果实也是树木科特征的重要标志。
花和果实的形态、位置、颜色等方面的特征都能够帮助我们判断树木所属的科。
例如,苹果的花为白色小型花朵,聚生于短枝的顶端;相反,樱桃的花为白色大型花朵,长在短枝的旁边。
通过观察花和果实的特征,可以进一步确定树木所属的科。
综上所述,树木科特征是通过观察树冠形态、树干性质、叶片、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征来判断树木所属科的一种方法。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科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树木的科学识别,为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树木识别和了解。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掌握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对树木的认知能力,为后续的植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各种常见的树木样本,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实验设备:放大镜、记录本、相机、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样本采集(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树木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
(2)采集树木样本时,注意观察其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
2. 样本观察(1)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包括树冠、树干、枝条、叶片、花、果实等。
(2)观察树木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地形等。
(3)观察树木的生理特性,如生长速度、耐寒性、耐旱性等。
3. 样本记录(1)使用记录本详细记录树木的名称、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信息。
(2)拍摄树木的图片,以便后续分析和对比。
4. 树木识别(1)根据观察到的树木特征,对照相关资料,初步判断树木的种类。
(2)结合树木的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因素,进一步确定树木的种类。
(3)对难以确定的树木,可请教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源。
5. 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总结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采集了20种树木样本,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初步确定了树木的种类,并与相关资料进行比对,最终确定了18种树木的具体种类。
2. 实验分析(1)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对照相关资料,初步判断树木的种类。
(2)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样本采集过程中,部分树木样本难以采集,如高大乔木、稀有种等。
解决方法:选择替代样本,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②部分树木样本的形态特征相似,难以区分。
解决方法:结合生长环境、生理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绿化工——东大地花卉识别整理要求:能够识别树木的枝、叶等形态特征01.种名:小蜡识别要点:小枝密生短柔毛。
叶革质,卵状披针形。
02.种名:毛白杨识别要点:树皮幼时青白色,皮孔菱形;老年期树皮纵裂,呈灰暗色。
嫩枝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
长枝之叶三角状卵形,先端较尖,基部心形或截形,缘具缺刻或锯齿,表面光滑或稍有毛,背面密被白绒毛,叶柄扁平,先端常具腺体;短枝之叶三角状卵圆形,缘具波状缺刻,幼时有毛,后全脱落。
叶柄常无腺体。
03.种名:接骨木(别名:马尿骚)识别要点:奇数羽状复叶对生,侧生小叶片卵圆形、狭椭圆形至倒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渐尖至尾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04.种名:丝棉木识别要点:树冠圆形或卵圆形,小枝细长,绿色,无毛。
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急长尖,基部近圆形,缘有细锯齿,叶柄细长。
05.种名:皱叶荚蒾识别要点:全株均被星状绒毛。
叶革质,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圆或微心形,全缘或具小齿,叶面深绿色,背面密生黄褐色星状毛。
06.种名:黄刺玫识别要点:小枝褐色,有硬直皮刺,无刺毛。
小叶7-13枚,广卵形至近圆形,先端钝或微凹,缘有钝锯齿,背面幼时微有柔毛,但无腺。
07.种名:绦柳识别要点:大枝不向下弯曲,小枝下垂。
(其余同旱柳)08.种名:扶芳藤识别要点:茎匍匐或攀缘,枝密生小瘤状突起,生出不定根。
09.种名:银杏识别要点:叶扇形,有二叉状叶脉,顶端常2裂,基部楔形,有长柄,互生于长枝而簇生于短枝上。
10.种名:黑枣识别要点:树皮暗褐色,深裂成方块状;幼枝有灰色柔毛。
叶椭圆形至长圆形,表面密生柔毛后脱落,背面灰色或苍白色,脉上有柔毛。
11.种名:山丁子识别要点:小枝细长而无毛,暗褐色。
叶卵状椭圆形,先端尖锐,基部楔形至圆形,锯齿细尖,背面疏生柔毛或光滑,叶柄细长。
果近球形,红色或黄色,光亮,萼片脱落。
12.种名:金叶女贞识别要点:枝叶繁密,叶平展,卵圆形,新叶金黄色,色彩鲜亮。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了解校园内常见树木的识别方法,掌握树木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知识,提高对树木的观察和识别能力,为校园绿化管理和保护提供实践依据。
二、实验内容1. 校园树木种类调查本次实验选取了我校校园内常见的树木种类,包括松、柏、柳、杨、槐、银杏、枫、梧桐等。
2. 树木形态特征观察通过对树木的观察,了解树木的树冠形状、树皮、枝条、叶片、花果、树干等形态特征。
3. 树木分类识别根据树木的形态特征,对校园内树木进行分类识别。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对树木的形态、生长习性等特征进行观察,初步判断树木种类。
2. 查阅资料法:查阅相关树木学书籍、网络资料,了解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等知识。
3. 比较法:将观察到的树木特征与资料中的描述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树木种类。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树木:在校园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树木,对树木的树冠、树皮、枝条、叶片、花果、树干等部位进行观察。
2. 查阅资料:根据观察到的树木特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习性、分布范围等知识。
3. 分类识别:将观察到的树木特征与资料中的描述进行比较,确定树木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树木种类调查结果我校校园内常见的树木种类有松、柏、柳、杨、槐、银杏、枫、梧桐等。
2. 树木形态特征观察结果(1)松树:树冠尖塔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针形,球果卵圆形。
(2)柏树:树冠圆锥形或尖塔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鳞形,球果卵圆形。
(3)柳树:树冠倒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细长,叶狭长,花黄绿色,果序长圆柱形。
(4)杨树:树冠倒卵形或圆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细长,叶狭长,花黄绿色,果序长圆柱形。
(5)槐树: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羽状复叶,花白色,荚果条形。
(6)银杏: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裂成薄片,枝条开展,叶扇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种子核果状。
如何使用无人机测绘技术进行树木智能识别与管理无人机测绘技术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中,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其中之一便是树木的智能识别与管理。
传统的树木调查和管理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引入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实现对树木的智能化管理。
一、无人机测绘技术的优势无人机测绘技术相比传统的人工测绘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无人机可以搭载高清相机、红外相机等不同型号的传感器,同时进行多维度的数据采集,使得获取的树木信息更加全面。
其次,无人机可以通过设定特定的航线和高度,实现对大面积树木的迅速拍摄,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另外,利用无人机进行树木测绘还能够避免人工调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地面病毒传播,保障了环境和工作者的安全。
二、无人机测绘技术的应用案例1. 树木智能识别利用无人机采集的树木图像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树木的智能识别。
通过训练机器学习算法,将各类树木的特征参数提取出来,与无人机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树木品种、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信息的自动化识别和分类。
这对于城市绿化工作、园区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各类树木的分布情况和健康状况,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2. 树木生态环境监测利用无人机测绘技术还可以实现对树木生态环境的监测。
通过搭载各类环境传感器,无人机可以实时采集树木周围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与无人机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
通过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评估树木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并及时发现环境异常情况,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调整和干预。
三、无人机测绘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尽管无人机测绘技术在树木智能识别与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对于大规模树木的测绘,需要投入较多的无人机和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其次,无人机的遥控和飞行控制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测绘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59种园林植物分类图谱「图片.介绍.习性.搭配一应俱全」第一部分.行道树篇1.银杏别名:公孙树、白果树学名:Ginkgo bilobaL.形态特征:银杏树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直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
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厘米,具多数叉状并列细脉。
栽植时间:银杏以秋季带叶栽植及春季发叶前栽植为主,秋季栽植在10~11月进行,可使苗木根系有较长的恢复期,为第二年春地上部发芽作好准备。
春季发芽前栽植,由于地上部分很快发芽根系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所以生长不如秋季栽植好。
2.法桐别名:悬铃木学名:P.acerifolia(Ait. )Willd .形态特征:悬铃木高达30米,树皮深灰色,薄片剥落,内皮绿白色。
嫩枝被黄褐色星状绒毛。
叶长8至16厘米,宽9至18厘米,5至7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裂片窄长,幼时被灰黄色星状绒毛,后脱落。
总柄具球形果序,果序径2至2.5厘米,花柱刺尖,长3至4毫米。
花期5月,果期9至10月。
生活习性:喜光。
喜湿润温暖气候,较耐寒。
适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碱性土壤虽能生长,但易发生黄化。
根系分布较浅,台风时易受害而倒斜。
3.国槐别名:槐树、槐学名:Sophora japonica L.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5米。
国槐树冠球形庞大,枝多叶密,花期较长,绿荫如盖。
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
芽被青紫色。
栽植时间:移栽时间国槐大树移栽在春季(4月初)萌芽前的晴好天气进行最好。
因此时地温逐渐升高,受损的根系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还可生出新根。
4.白蜡别名:中国蜡、虫蜡学名:Fraxinus americana L.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
小枝光滑无毛。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
识别树木品种可以根据树木的外部特征、叶子形态和其他辅助材料进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识别树木品种的方法:
1. 外部特征:树木的外部特征包括树皮的颜色和纹理、树干的形状和粗细、树枝的分布和位置等。
这些特征在不同的树种中会有所不同,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进行初步的品种识别。
2. 叶子形态: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叶脉和叶缘等特征也是识别树木品种的重要依据。
一些树种具有特殊或独特的叶形,如柳树的长条形叶子、枫树的手掌状叶子等,可以通过这些特征来进行区分。
3. 种子和果实:种子和果实也是帮助识别树木品种的重要依据。
例如,松树的种子是呈囊状的球果,橡树的果实是坚果状的橡果。
通过观察并比较这些特殊的种子和果实,可以进行品种的初步区分。
4. 花朵和花果特征:一些树木的花朵和花果特征非常显著,如樱花的粉色花瓣、苹果树的白色花朵和苹果果实等。
这些特征对于品种的辨识非常有用。
5. 辅助材料和资料:借助图书馆、园艺书籍、植物园和互联网等资源,可以查阅植物分类学相关资料,了解树木品种的特征和描述,从而进行更准确的品种识别。
需要注意的是,树木品种的识别往往需要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和经验。
如果对于树木品种的识别结果不确定,可以请教专业的植物学家、园艺师或植物园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和确认。
一、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二、实习地点江滨公园、金牛山公园三、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观察和识别江滨公园和金牛山公园内的树木,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识别方法,从而加深对树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实习内容1. 观察树木形态特征实习过程中,我们对树木的茎、叶、花、果等部位进行了详细观察。
通过对比不同树种之间的差异,我们掌握了以下特征:(1)茎:观察树木的树皮、树干形状、分枝习性等,如松树树皮粗糙,柳树枝条柔韧。
(2)叶: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叶缘、叶脉等,如银杏叶扇形,杨树叶狭长。
(3)花:观察花的颜色、形状、花蕊等,如樱花粉色,桃花白色。
(4)果:观察果实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如苹果圆形,梨形。
2. 识别树种根据树木的形态特征,我们识别出以下常见园林树种:(1)松树:树皮粗糙,针叶细长,圆锥形树冠。
(2)柳树:树皮灰白色,枝条柔韧,披散型树冠。
(3)银杏:叶扇形,雌雄异株,果实呈椭圆形。
(4)杨树:叶狭长,雌雄异株,果实呈球状。
3. 学习树木识别方法通过实习,我们了解了以下树木识别方法:(1)形态特征法:根据树木的茎、叶、花、果等形态特征进行识别。
(2)生长习性法:观察树木的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习性进行识别。
(3)分布区域法:根据树木的分布区域进行识别。
五、实习心得1. 增强了对树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加深了对树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高了树木识别能力。
通过观察和识别不同树种,我们掌握了树木识别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树木识别能力。
3. 培养了观察和思考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树木的形态特征,并思考其生长习性和分布区域,从而提高了观察和思考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实习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总之,本次树木识别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任务名称:300种常见园林树木识别图鉴一、简介园林树木是指在园林设计和布局中经常使用的树木种类。
通过对园林树木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树木的特点和用途,为园林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300种常见园林树木的识别图鉴,详细列举每种树木的特征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园林树木。
二、目录2.1 分类• 2.1.1 灌木• 2.1.2小乔木• 2.1.3中乔木• 2.1.4大乔木2.2 灌木• 2.2.1 树种1• 2.2.2 树种2•…2.3 小乔木• 2.3.1 树种1• 2.3.2 树种2•…2.4 中乔木• 2.4.1 树种1• 2.4.2 树种2•…2.5 大乔木• 2.5.1 树种1• 2.5.2 树种2•…三、分类园林树木可以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按照高度可以分为灌木、小乔木、中乔木和大乔木四类。
3.1 灌木灌木是指高度低于3米的树木。
由于其矮小的身材,灌木非常适合用来点缀和围合空间。
常见的灌木包括: 1. 树种1: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2. 树种2: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3. …3.2 小乔木小乔木是指高度在3-6米之间的树木。
由于高度适中,小乔木经常用于街道、庭院和花坛的绿化。
常见的小乔木包括: 1. 树种1: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2. 树种2: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3. …3.3 中乔木中乔木是指高度在6-15米之间的树木。
中乔木在公园、广场和大型绿化景观中常见。
常见的中乔木包括: 1. 树种1: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2. 树种2: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3. …3.4 大乔木大乔木是指高度超过15米的树木。
由于其高大的体型,大乔木常用于林地、湖泊和景区的绿化。
常见的大乔木包括: 1. 树种1: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2. 树种2:特点1、特点2、特点3。
应用场景:… 3. …四、结论本文介绍了300种常见的园林树木的识别图鉴。
大一观赏树木识别知识点观赏树木不仅可以使我们身心愉悦,还可以增加大自然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作为大一的学子,学习并熟悉一些常见树木的识别知识点,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还能加深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观赏树木识别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常见的树木。
一、树木的外貌特征1. 树叶形状:树叶是识别树木的重要特征之一。
常见的树叶形状有椭圆形、卵形、心形、长圆形等。
例如,柳树的叶子是细长而尖的,成为线状披针形;银杏的叶子则是扇形。
2. 树皮纹理:树木的树皮纹理也是识别的重要特征,常见的树皮纹理有条纹状、斑块状、褶皱状等。
例如,樟树的树皮有砖纹状,山楂树的树皮则呈现灰色褶皱状。
3. 枝干形态:树木的枝干形态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识别,有的树木的枝干笔直,有的则分叉繁多。
比如松树的枝干呈现“V”字形,枝丫向上翘起。
二、树木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树木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同,通过观察树木生长的环境,我们也可以辅助识别树木的种类。
1. 土壤湿度:湿地常见的树木有杨树、柳树等;而喜欢干燥环境的树木有柏树、龙柏等。
2. 抗寒能力:对于一些北方地区的常见树木,它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例如冷杉、红松等。
三、常见观赏树木及其识别要点1. 枫树:枫树叶子呈手掌状,为掌状复叶,由多个掌状小叶组成;树皮光滑,呈灰色或暗灰色;喜欢日照较好、湿润的环境。
2. 樱花树:樱花树的花朵呈粉色或白色,有的品种呈现淡黄色;树皮光滑,呈灰色、淡灰色或红褐色;喜欢阳光充足、富含养分的土壤。
3. 丁香树:丁香树的花朵呈紫色或白色,成簇状;树皮灰褐色;生长环境要求较宽松的土壤,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
4. 梧桐树: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复叶,由三到五个叶片组成;树皮灰色或暗灰色;对光照要求较高,不宜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通过了解这些树木的识别要点,我们可以在大一期间利用校园的观赏树木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此外,大家还可以通过参加校园的植物知识讲座、参观植物园等活动来进一步学习和认识树木。
园林树木识别名录一、裸子植物门1、苏铁科,苏铁属—苏铁、华南苏铁、蓖齿苏铁2、银杏科:银杏属—银杏、金叶银杏3、南洋杉科:南洋杉属—南洋杉4、松科(1)雪松属—雪松;(2)金钱松属—金钱松;(3)银杉属—银杉;(4)油杉属—铁坚杉;(5)云杉属——云杉;(6)冷杉属——冷杉;(7)松属—日本五针松、黑松、白皮松,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湿架松、日本落叶松。
5、杉科:(1)金(伞)松属—日本金松;(2)杉属——杉树;(3)柳杉属—柳杉、日本柳杉;(4)红杉属—北美红杉;(5)水松属—水松;(6)落羽(松)杉属—池杉,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7)水杉属—水杉。
6、柏科:(1)侧柏属—侧柏(Var千头柏);(2)扁柏属——日本扁柏(Var洒金柏)、花柏;(3)柏木属—柏木(垂丝柏);(4)圆柏属(桧属)—圆柏(Var:球柏、龙柏、铺地龙柏、蜀桧、塔柏);(5)刺柏属—刺柏(Var河南桧);(6)新品种:金冠柏、铅笔柏、蓝冰柏。
7、罗汉松科:(1)罗汉松属—罗汉松(Var狭叶、短叶、小罗汉松)、竹柏(大叶、中叶)。
8、三尖杉科:(1)三尖杉属—三尖杉、粗榧。
9、红豆杉科:(1)红豆杉属—北方红豆杉(紫杉)、红豆杉(观音杉)(var美丽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
10、麻黄科:(2)榧树属—榧村(var香榧)。
二、被子植物门(一)双子叶植物的纲11、木麻黄科12、杨柳科(1)杨属—毛白杨、黑杨、意杨、美杨、红叶杨;(2)柳属:垂柳、金丝柳、杨柳、馒头柳、龙须柳、竹柳。
13、杨梅科(1)杨梅属—杨梅(木桐杨梅、东魁杨梅)14、胡桃科(1)胡桃属—胡桃,美国山核桃、薄壳核桃);(2)枫杨属—枫杨。
15、桦木科(1)桦木属—白桦(2)赤杨属—(江南)岂木16、山毛榉科(壳斗科)(1)粟属—板粟、茅粟(2)栲属—苦槠(3)栎属—栓皮栎(4)青冈栎属—青冈栎(亮叶、美丽)。
17、榆科(1)榆属—榆树、榔榆(var金叶榆)(2)榉属—榉树(大叶榉)(3)朴属—朴树(4)青檀属—青檀(翼朴)。
在山上游玩时,利用树木来识别方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方法:
1. 树干颜色:一般来说,南面的树干由于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颜色比较深,而北面的树干颜色相对较
浅。
2. 树皮纹理:南面的树皮纹理通常比较光滑,而北面的树皮纹理比较粗糙。
3. 树枝形状:向南的树枝通常比较茂盛,分枝粗壮,而向北的树枝则比较稀疏。
4. 树冠:树冠大、枝叶茂盛的一侧通常是南面,因为南面的阳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相反,
树冠较小、枝叶稀疏的一侧通常是北面。
5. 青苔分布:青苔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因此,有青苔的一面通常是北面,没有青苔的一面则是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