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大附中2016年高考物理一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
- 格式:doc
- 大小:354.47 KB
- 文档页数:19
2016年云南省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题6分.1至4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至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数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下图,质量均为m的A、B两球,由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半径为R 的滑腻半球形碗中,弹簧水平,两球间距为R且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那么弹簧的原长为()A. +R B. +R C. +R D. +R2.如图甲所示,静止于滑腻水平面上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转变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右半部份为四分之一圆弧,那么小物块运动到2x.处时的动能可表示为()A.0 B.F m x0C. F m x0(1+π)D. F m x0(1+)3.如下图,在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有一匀强电场,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和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均做负功且数值相同,那么如下四个图中,电场强度E方向的标示正确的选项是()A.B.C.D.4.如下图为超声波测速示用意.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每隔1s向小汽车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己知第一个超声波t0=0时刻发出,碰到小汽车后返回,t l=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个超声波,t2=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假设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02m/s,小汽车在这段时刻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依照上述条件可知()A.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sB.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sC.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sD.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s5.2016年,我国将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一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假设“天宫二号”在离地面必然高度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天宫二号”的在轨围绕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天宫二号”的在轨围绕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飞船从高轨道转移到低轨道第一要减速D.飞船从高轨道转移到低轨道第一要加速6.如下图的匀强磁场中,从O点沿OA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一粒子经时刻t1抵达直线OC上的P点,其速度为v l;另一粒子经时刻t2抵达直线OC上的Q点,其速度为v2.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彼此作用,那么()A.v l>v2B.v l<v2C.t1<t2D.t1=t27.如下图为闻名物理学家费曼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水平绝缘圆板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滑腻轴自由转动,圆盘边缘固定着假设干金属小球,在圆盘的中部有一个导电线圈.在线圈接通电源的刹时发觉圆板发生了转动,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圆板上的金属小球带电B.圆板上的金属小球不带电C.接通线圈电源的刹时在圆板上的金属小球所在处产生了电场D.接通线圈电源的刹时在圆板上的金属小球所在处只产生了磁场8.如下图,形状为半个正弦图线的金属导线两头与两金属小环a、b连接,两环套在滑腻长直金属杆上,导线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a、b间距为L,导线顶部到杆的距离为d.在外力F作用下,导线沿杆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运动,穿过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进程中导线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垂直,两环与金属杆维持良好接触.从导线进入磁场到全数离开磁场的进程中()A.导线中电流的最大值为B.导线中电流的有效值为C.外力F做的功为D.外力F做的功为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份.第8题一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一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第13题一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依照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如下图,装有滴漏瓶的小车与钩码通过一轻绳相连,跨接在定滑轮双侧,释放钩码后,小车做直线运动,在桌面上留下一系列墨滴,滴漏瓶的滴口离桌面很近,墨滴在空中运动的时刻可忽略,滴出墨水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现测出滴漏瓶每分钟滴出120滴墨水,钩码重1N,ab=,bc=,cd=.那么小车在滴出b点墨滴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绳的拉力大小为N.(取g=10m/s2)10.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 v1,其量程为2V,内阻约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内阻约为Ω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Ω;开关S一个,导线假设干.(1)某同窗假想按甲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 l和电流表A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 v1.该方案事实上不可行,最要紧的缘故是(2)另一同窗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 l的内阻R v1.①图中R0应选.(选填“R1”或“R2”)②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电压表V1的读数为U l,电压表V2的读数为U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那么计算电压表V1的内阻R v1的表达式为R vl= .11.如下图,绝缘平台AB距离水平地面CD的高度为h,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正电量为q的小物块从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PB之间的距离也为h.假设匀强电场的场强E=,物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落到水平地面上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12.一人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上一长L=200m斜坡,斜坡坡度为(沿斜坡前进100m,高度上升5m),自行车达到最大速度前做加速度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脚蹬踏板使大齿轮以n=转/秒的转速匀角速转动,自行车匀速运动一段时刻后,由于骑行者体能下降,自行车距离坡顶50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最后50m的平均速度只有之前平均速度的84%.这人质量M=60kg,自行车质量m=15kg,大齿轮直径d1=15cm,小齿轮直径d2=6cm,车轮直径d3=60cm.运动进程中,自行车受到大小恒为f=20N的摩擦阻力作用.取g=10m/s2,求:(1)运动进程中自行车的最大速度v m和抵达坡顶时的速度v;(2)从坡底到坡顶,这人做功的平均功率.(二)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一3]13.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必然增大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必然变大C.空断气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D.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若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愈来愈大E.液体表面层分子比内部份子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14.如下图,一细U型管两头开口,用两段水银柱封锁了一段空气柱在管的底部,初始状态时气体温度为280K,管的各部份尺寸如下图,图中封锁空气柱长度L1=20cm.其余部份长度别离为L2=15cm,L3=10cm,h l=4cm,h2=20cm;现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取大气压强为P0=76cmHg,求:(a)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边水银柱开始全数进入竖直管;(b)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边水银柱与管口相平.13.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必然增大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必然变大C.空断气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D.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若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愈来愈大E.液体表面层分子比内部份子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考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对湿度;封锁气体压强.【分析】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要看分子间的距离从何位置增大.温度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量度.明确饱和汽及湿度的概念;明白气体分子间距较大,打气时需要克服的是气体之间的压强差.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散布稀疏,分子间有彼此的引力.【解答】解:A、分子间距离从很小慢慢增大的进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要看分子间的距离从何位置增大,因此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不必然增大.故A错误.B、温度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量度,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必然变大.故B 正确.C、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断气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相对湿度越小.故C正确;D、气体间分子间距较大,现在分子间作使劲已经接近为零,故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若是因为胎内气体压强增大而非分子间彼此排斥的缘故,故D错误;E、因液体分子表面层分子散布比内部稀疏,故分子间作使劲表现为引力,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故E正确.应选:BCE14.如下图,一细U型管两头开口,用两段水银柱封锁了一段空气柱在管的底部,初始状态时气体温度为280K,管的各部份尺寸如下图,图中封锁空气柱长度L1=20cm.其余部份长度别离为L2=15cm,L3=10cm,h l=4cm,h2=20cm;现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取大气压强为P0=76cmHg,求:(a)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边水银柱开始全数进入竖直管;(b)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边水银柱与管口相平.【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a)由于U型管的双侧开口,依照液体产生的压强的特点可知,双侧的水银柱对液体要产生相等的压强,那么双侧的水银柱的高度始终是相等的,当右边的水银柱全数进入右边竖管时,左侧的水银柱的高度与右边是相等的.现在双侧水银柱的高度都是h1+L3,结合几何关系求出气柱的长度,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可求出;(b)水银柱全数进入右管后,产生的压强再也不增大,因此左侧的水银柱不动,气体做等压转变,由盖吕萨克定律即可求出.【解答】解:(a)设U型管的横截面积是S,以封锁气体为研究对象,其初状态:P1=P0+h1=76+4=80cmHg,V1=L1S=20S当右边的水银全数进入竖管时,水银柱的高度:h=h1+L3=4+10=14cm,现在右边竖管中的水银柱也是14cm.气体的状态参量:P2=P0+h=76+14=90cmHg,V2=L1S+2L3S=20S+2×10S=40S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得:代入数据得:T2=630K(b)水银柱全数进入右管后,产生的压强再也不增大,因此左侧的水银柱不动,右边水银柱与管口相平常,气体的体积:V3=L1S+L3S+h2S=20S+10S+20S=50S由盖吕萨克定律:代入数据得:T3=答:(a)气体温度升高到630K时右边水银柱开始全数进入竖直管;(b)气体温度升高到时右边水银柱与管口相平.[物理-选修3一4】15.以下说法中正确是()A.声波是横波B.机械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C.光的干与和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质点做简谐运动,其速度增大,加速度必然减小E.当驱动力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系统的振幅最大【考点】光的干与;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声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是纵波;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能够的;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光的衍射和干与都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超级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解答】解:A、声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是纵波.故A错误;B、机械波的传播离不开介质,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干与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故光的干与和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C正确;D、依照简谐振动的特点可知,质点做简谐运动,其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必然减小.故D正确;E、在振动系统中,当驱动力频率与系统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的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故发生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故E正确.应选:CDE16.如下图,平底方形水池宽度L=,一人站在水池边,其眼睛E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1=,对面水池边沿正上方有一灯S1,S1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2=,池底边沿有一灯S2,人向水面看去,看到S1经水面反射成的像与S2的像重叠.已知水的折射率n=,求水池中水的深度.【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先依照题意作出光路图.再依照几何关系和折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可由几何知识求出水的深度.【解答】解:光路图如下图.据几何关系可得:+=L====解得=4msinα===依照折射定律得sinα=nsinβ那么得β=37°水池中水的深度 H==4×cot37°=m≈答:水池中水的深度是.【物理-选修3-5】1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该原子核越稳固B.原子核的核子数越多,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D.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量地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E.爱因斯坦为说明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考点】光电效应;光子;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爱因斯坦为说明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量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解答】解: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固,故A错误.B、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故B错误.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D、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量地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故D正确.E、爱因斯坦为说明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故E正确.应选:CDE.18.如下图,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放置于滑腻水平地面上,其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物块从木板左端以速度v0滑入木板,物块将弹簧紧缩至最短后弹簧又将物块弹回,最终物块恰好回到木板左端,与木板维持相对静止一起运动.不计物块尺寸和弹簧长度,求运动进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分析】物块在木板上滑行进程,物块、木板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也守恒.当弹簧的紧缩量最大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现在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对物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的进程和整个进程,别离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当弹簧的紧缩量最大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现在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物块与木板的一起速度为v.取向右为正方向,依照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从物块滑上木板到弹簧紧缩量最大的进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E pm;当物块恰好回到木板左端,与木板维持相对静止,速度相同,一起速度也为v.对整个进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2L+;联立解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 pm=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答:运动进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物理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BBDBCBCDBDAC【解析】14.x 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y 负方向匀速运动,合初速度为5m/s ,与y 正方向夹角逐渐减小。
15.球在A 点开始接触弹簧,在B 点合力为0,在C 点到达最低处。
由于下落高度h 不同,弹簧压缩量也不同,所以C 错误。
16.滑片向下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并联电压减小,电容器放电,电场减弱。
选B 。
17.如图所示,可求出从a 点射出的粒子对应的圆心角为90°,从b 点射出的粒子对应的圆心角为45°。
由2πt T α=,可得:t 1∶t 2=90°∶45°=2∶1,故D 正确。
18.初态,末态分别作图如下:由整体法,知道F 不影响竖直方向,A 错误。
摩擦力从初态开始减小到0,然后反向,B理科综合物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6页)正确。
初态摩擦力有最大值为12mg ,D 错误。
由三角形几何关系得C 正确。
19.由题意可求出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不能求环绕天体地球和土星的质量,选项A 错误。
设地球和土星的公转周期分别为T 地和T 土,公转半径分别为R 地和R 土,则有2π3782π2πT T =-土地天,解得:378378T T T =-地土地,所以选项C 正确。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3322R R T T =地土土地可求出R 土,从而可求出土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之比,选项B 、D 正确。
20.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为1002)V e t =,选项A 错误。
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1.(3分)C 【解析】偷换概念,原文“站在其边缘地带”的“其”指代“在场语言”。
2.(3分)B 【解析】强加因果。
3.(3分)D 【解析】“一千个读者……”的解读错误。
4.(3分)D5.(3分)B 【解析】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
6.(3分)D 【解析】“每次出战”不准确,“识者多之”的“多”为“赞许”之意。
7.(10分)翻译:(1)(5分)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
(关键字词:“薄”、“军锐”、“以次”各1分,句子通畅2分)(2)(5分)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来赎二将的罪,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
(关键字词:“寝”、“荫”、“敕”各1分,句子通畅2分)8.(5分)①从视觉上看:感受到春风拂面的同时,作者眼中的色彩是多样的——碧绿的春水和垂柳,艳丽的春花,迷蒙的烟雨,浓淡相宜,使景物画面色彩丰富。
②乐景衬哀情:词中所描写的春景是多姿多彩的,反衬了下片作者对人生的哀叹。
③动静结合:作者所见的烟雨中被春水春花环绕的城池是静止的,而随风飘动的杨柳给整个画面增加了动态美。
④由近及远:由眼前的柳树,到登高后所见全城之景。
(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5分)9.(6分)“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作者欲趁着年华未老来抓紧时机以诗酒自娱,必须超然物外,忘却世间的一切,这是“超然”的最高境界,(2分)也暗合了题目“超然台作”。
(1分)“试上超然台上看”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欲归而不得,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休对故人思故国”,表达出作者苦涩无奈的情绪,“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自我排遣。
“诗酒趁年华”作为全词的词眼,表达出作者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3分)10.(每空1分,共6分)(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1.(25分)(1)(5分)D A E (依次得分为3分、2分、1分。
2016年云南省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1. 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 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3.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t 2B. 3s2t 2C.4st 2D. 8st 24. 如图,两个轻环a 和b 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a 和b 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 、b 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 m 2B. √3m 2C. mD. 2m5. 平面OM 和平面ON 之间的夹角为30∘,其横截面(纸面)如图所示,平面OM 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粒子沿纸面以大小为v 的速度从OM 的某点向左上方射入磁场,速度与OM 成30∘角.已知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ON 只有一个交点,并从OM 上另一点射出磁场.不计重力.粒子离开磁场的出射点到两平面交点O 的距离为( )A.mv2qBB.√3mvqBC.2mvqBD.4mvqB6.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 和b .当输入电压U 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匝数比为9:1B.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9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7. 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A.a=2(mgR−W)mRB.a=2mgR−WmRC.N=3mgR−2WRD. N=2(mgR−W)R8. 如图,M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O M;N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 N;两导线框在同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 M O N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现使线框M、N在t=0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面、且过O M和O N的轴,以相同的周期T逆时针匀速转动,则()A.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B.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周期都等于TC.在t=T时,两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8D.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也相等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7分)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a1b1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互相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与两导轨垂直.(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甲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kg.实验步骤如下:①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②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1)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乙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n12345a/(ms−2)0.20________ 0.580.78 1.00(2)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 −n 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3)利用a −n 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_kg (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 =9.8m ⋅s −2).(4)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n 图线不再是直线B.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C.a −n 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由14圆弧AB 和12圆弧BC 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 平滑连接,AB 弧的半径为R , BC 弧的半径为R2,一小球在A 点正上方与A 相距R4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 点沿圆弧轨道运动.(1)求小球在B 、A 两点的动能之比;(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 点.如图,两条相距l 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纸面)内,其左端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一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棒置于两导轨上;在电阻、导轨和金属棒中间有一面积为S 的区域,区域中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打下B 1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B 1=kt ,式中k 为常量;在金属棒右侧还有一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左边界MN (虚线)与导轨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里.某时刻,金属棒在一外加水平恒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在t 0时刻恰好以速度v 0越过MN ,此后向右做匀速运动.金属棒与导轨始终相互垂直并接触良好,它们的电阻均忽略不计.求:(1)在t =0到t =t 0时间间隔内,流过电阻的电荷量的绝对值;(2)在时刻t(t>t0)穿过回路的总磁通量和金属棒所受外加水平恒力的大小.【物理-选修3-3】关于气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气体,内能一定相同B.气体温度不变,整体运动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C.气体被压缩时,内能可能不变D.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E.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cmHg.环境温度不变.【物理-选修3-4】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Hz,波速为16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m、14.6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Q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在波峰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在波峰如图,玻璃球冠的折射率为√3,其底面镀银,底面半径是球半径的√3倍,在过球心O2且垂直底面的平面(纸面)内,有一与底面垂直的光线射到玻璃冠上的M点,该光线的延长线恰好过底面边缘上的A点,求该光线从球面射出的方向相对于其初始入射方向的偏角。
14、如图所示,平直公路上有A 、B 两块挡板,相距8m ,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6m/s 的初速度从A 板出发向右运动,物块每次与A 、B 板碰撞后以原速率被反弹回去,物块最终停止在距B 板6m 处,且运动过程中物块只与A 挡板碰撞了一次,则物块运动的时间是A 、6sB 、7sC 、8sD 、9s 【答案】A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理解物体每次与挡板碰撞后都是原速率返回,速率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以将整个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15、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 、带正电(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 竖直向上抛出,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1h (图甲);若加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mgB qv=,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保持初速度仍为v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h (图乙);若加上电场强度为2mgE q=,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保持初速度仍为v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h (图丙);若加上电场强度大小2mgE q=,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保持初速度仍为v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h (图丁),不计空气阻力,则A 、1234h h h h <<<B 、1234h h h h <=<C 、1234h h h h ==< C 、2134h h h h <=< 【答案】D考点:考查了抛体运动【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小球的受力情况,然后根据受力判断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什么运动,需要注意的是洛伦兹力和速度是垂直关系,对小球不做功16、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悬挂一个导线框,导线框是由两同心半圆弧导线和直导线ab 、cd (ab 、cd 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连接而成的闭合回路,导线框中通有图示方向的电流,处于静止状态。
在半圆弧导线的圆心处垂直于导线框平面的方向放置一根长直导线P 。
当P 中通以方向向里的电流时A 、导线框将向左摆动B 、导线框将向右摆动C 、从上往下看,导线框将顺时针转动D 、从上往下看,导线框将逆时针转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得ab 处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cd 处的磁场竖直向下,根据左手定则可得ab 边受到垂直纸面向里的安培力,cd 边受到垂直纸面向外的安培力,从上往下看,导线框将顺时针转动,C 正确。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理综适应性月考卷(二)(扫描版)云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B D C C B A D B C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A D D A BCD AC AC ABC【解析】1.蛋白质的肽链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发生改变。
2.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当水稻细胞对水的吸收速率大于对镁离子的吸收速率时,实验后镁离子浓度与实验前的浓度比会出现大于百分之百的现象。
4.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ATP。
5.A项,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之一,细菌是原核生物。
C项,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先形成细胞板,再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项,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6.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裂能力,如白细胞。
7.Si可用作单晶材料,太阳能电池。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8.A项,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应表示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项,应为可逆符号。
D项,HClO的电子式应为。
9.A项,Ca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会生成沉淀,H+会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反应。
C项,Fe3+与SCN−不能共存。
D项,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的溶液若是酸性,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OH−都不能共存,若是碱性,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二、选择题:14.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度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15.如图3所示,弹簧秤外壳质量为M,弹簧及挂钩的质量忽略不计,挂钩吊一重物质量为m,现用一方向竖直向上的外力F拉着弹簧秤,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秤对物体的拉力为A.mgB.mgM m+C.MFM m+D.mFM m+16.如图4所示,由半径为R的34光滑圆周和倾角为450的光滑斜面组成的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斜面和圆周之间由小圆弧平滑连接。
一小球恰能过最高点,并始终贴着轨内侧顺时针转动。
则小球通过斜面的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A. B. C. - D.17、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不同行星的轨道平面均可视为同一平面。
如图5所示,当地球外侧的行星运动到日地连线上,且和地球位于太阳同侧时,与地球的距离最近,我们把这种相距最近的状态称为行星与地球的“会面”。
若每过N1年,木星与地球“会面”一次,每过N2年,天王星与地球“会面”一次,则木星与天王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A.231221(1)(1)N NN N⎡⎤-⎢⎥-⎣⎦B.232112(1)(1)N NN N⎡⎤-⎢⎥-⎣⎦C.231122(1)(1)N NN N⎡⎤-⎢⎥-⎣⎦D.232211(1)(1)N NN N⎡⎤-⎢⎥-⎣⎦18如图6所示,在水平地面上M点的正上方某一高度处,将S1球以初速度v1水平向右抛出,同时在M点右方地面上N点处,将S2球以初速度v2斜向左上方抛出,两球恰在M、N连线的中点正上方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的过程A.初速度大小关系为v1=v2B.水平速度大小相等C.速度变化量相等D.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19质量为m的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竖直线MN的左方受到水平恒力F1作用(m可视为质点),在MN的右方除受恒力F1外还受到与F1在同一直线上的水平恒力F2的作用,现在A处由静止释放小球,如图7甲所示,小球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 1的大小为11v m t B 、t 2到t 4这段时间内小球在MN 右方运动C 、0到t 2这段时间内F l 做功的平均功率为2112v m t D 、小球在t 4时刻经过MN 连线20.如图8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
2016年云南师大附中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韪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分.1.如图所示,河水的流速为v=8m/s,一条船要从河的南岸A点沿与河岸成37°角的直线航行判北岸下游某处,则船的开行速度(相对于承的速度)最小为(sin37°=0.6,cos37°=0。
8)()A.4m/s B.4。
8m/s C.6mn/s D.8m/s2.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冲上固定的粗糙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后沿斜面反向下滑,已知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AC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则( )A.物体由B到C的时间为B.物体由C到B的时间为tC.物体由A到C的时间为2t D.物体由C到A的时间小于2t3.如图所示,物体A、B、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a、b连接,力F作用在A上,使三物体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若在B上放一小物体D,D随B一起运动,且拉力,保持不变,那么加上物体D后两绳中拉力的变化是()A.T a不变B.T b增大C.T a变小D.T b变小4.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C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A和m B的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B、C接触面光滑,则( )A.地面对C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M+m A+m B)gC.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 A gsinθcosθD.A对B的压力大小为m A g5.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的A点将﹣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小球落在斜面上,则( )A.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斜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B.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和刚接触斜面时,沿斜面方向的位移之比为1:4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D.小球离斜面的最大距离为6.如图所示,水平向左运动的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支持力B.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拉力C.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不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D.小球不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物体A,A 相对于光滑的水平转盘静止,细线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一个质量为m(沙和桶的总质量)的沙桶B.A(视为质点)到O点的距离为L()A.若桶内沙不流出且保持B的高度不变,则盘的角速度为B.若桶内沙不流出且保持B的高度不变,则A的线速度为C.若桶内的沙在盘转动过程中流出,则沙流出的短时间内,A的速度增加D.若桶内的沙在盘转动过程中流出,则沙流出的短时间内,A的速度减小8.如图所示,粗糙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木箱,斜面的倾角为α=30°,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对木箱施一拉力F,使木箱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图中未画出),在θ从0°逆时针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F一直减小B.F的最小值为mgC.F先减小后增大D.当θ=0°时,斜面对m的作用力为Fsina+mgcosa 二、(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9.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测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和弹簧总长度L 数据如表.拉力F(N) 5.010。
2016年云南省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1至4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5至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由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静止于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形碗中,弹簧水平,两球间距为R且球半径远小于碗的半径.则弹簧的原长为()A. +R B. +R C. +R D. +R2.如图甲所示,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坐标原点O开始沿x轴正方向运动,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线右半部分为四分之一圆弧,则小物块运动到2x.处时的动能可表示为()A.0 B.F m x0C. F m x0(1+π)D. F m x0(1+)3.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有一匀强电场,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和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均做负功且数值相同,则如下四个图中,电场强度E方向的标示正确的是()A.B.C.D.4.如图所示为超声波测速示意图.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每隔1s向小汽车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己知第一个超声波t0=0时刻发出,遇到小汽车后返回,t l=l.0s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个超声波,t2=1.9s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x 102m/s,小汽车在这段时间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根据上述条件可知()A.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9m/sB.小汽车向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0m/sC.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9m/sD.小汽车背离超声波测速仪运动,速度为17.0m/s5.2016年,我国将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发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一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若“天宫二号”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宫二号”的在轨环绕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天宫二号”的在轨环绕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飞船从高轨道转移到低轨道首先要减速D.飞船从高轨道转移到低轨道首先要加速6.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从O点沿OA方向垂直磁场发射两个比荷相同的带电粒子,一粒子经时间t1到达直线OC上的P点,其速率为v l;另一粒子经时间t2到达直线OC上的Q点,其速率为v2.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A.v l>v2B.v l<v2C.t1<t2D.t1=t27.如图所示为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水平绝缘圆板可绕通过其中心的竖直光滑轴自由转动,圆盘边缘固定着若干金属小球,在圆盘的中部有一个导电线圈.在线圈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圆板发生了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板上的金属小球带电B.圆板上的金属小球不带电C.接通线圈电源的瞬间在圆板上的金属小球所在处产生了电场D.接通线圈电源的瞬间在圆板上的金属小球所在处只产生了磁场8.如图所示,形状为半个正弦图线的金属导线两端与两金属小环a、b连接,两环套在光滑长直金属杆上,导线电阻为R,其余电阻不计,a、b间距为L,导线顶部到杆的距离为d.在外力F作用下,导线沿杆以恒定的速度v向右运动,穿过宽度也为L的匀强磁场区域,运动过程中导线所在平面始终与磁场垂直,两环与金属杆保持良好接触.从导线进入磁场到全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A.导线中电流的最大值为B.导线中电流的有效值为C.外力F做的功为D.外力F做的功为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8题一第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一第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9.如图所示,装有滴漏瓶的小车与钩码通过一轻绳相连,跨接在定滑轮两侧,释放钩码后,小车做直线运动,在桌面上留下一系列墨滴,滴漏瓶的滴口离桌面很近,墨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可忽略,滴出墨水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现测出滴漏瓶每分钟滴出120滴墨水,钩码重1N,ab=0.12m,bc=0.22m,cd=0.32m.则小车在滴出b点墨滴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绳的拉力大小为N.(取g=10m/s2)10.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 v1,其量程为2V,内阻约2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V2,量程5V,内阻约为5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3K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0.5Ω;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1)某同学设想按甲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 l和电流表A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 v1.该方案实际上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2)另一同学设计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 l的内阻R v1.①图中R0应选.(选填“R1”或“R2”)②在图丙中完成实物连线.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电压表V1的读数为U l,电压表V2的读数为U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则计算电压表V1的内阻R v1的表达式为R vl= .11.如图所示,绝缘平台AB距离水平地面CD的高度为h,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正电量为q的小物块从P点由静止开始运动,PB之间的距离也为h.若匀强电场的场强E=,物块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求物块落到水平地面上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12.一人骑自行车由静止开始上一长L=200m斜坡,斜坡坡度为0.05(沿斜坡前进100m,高度上升5m),自行车达到最大速度前做加速度a=1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最大速度后脚蹬踏板使大齿轮以n=转/秒的转速匀角速转动,自行车匀速运动一段时间后,由于骑行者体能下降,自行车距离坡顶50m处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已知最后50m的平均速度只有之前平均速度的84%.此人质量M=60kg,自行车质量m=15kg,大齿轮直径d1=15cm,小齿轮直径d2=6cm,车轮直径d3=60cm.运动过程中,自行车受到大小恒为f=20N的摩擦阻力作用.取g=10m/s2,求:(1)运动过程中自行车的最大速度v m和到达坡顶时的速度v;(2)从坡底到坡顶,此人做功的平均功率.(二)选考题,请考生任选一模块作答【物理-选修3一3]13.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变大C.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D.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越来越大E.液体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14.如图所示,一细U型管两端开口,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在管的底部,初始状态时气体温度为280K,管的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图中封闭空气柱长度L1=20cm.其余部分长度分别为L2=15cm,L3=10cm,h l=4cm,h2=20cm;现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取大气压强为P0=76cmHg,求:(a)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开始全部进入竖直管;(b)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13.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B.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变大C.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D.给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越来越大E.液体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稀疏,因此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考点】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对湿度;封闭气体压强.【分析】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要看分子间的距离从何位置增大.温度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量度.明确饱和汽及湿度的定义;知道气体分子间距较大,打气时需要克服的是气体之间的压强差.液体表面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分子分布稀疏,分子间有相互的引力.【解答】解:A、分子间距离从很小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要看分子间的距离从何位置增大,所以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B、温度是分子间平均动能的量度,只要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动能就一定变大.故B 正确.C、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之比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相对湿度越小.故C正确;D、气体间分子间距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已经接近为零,故自行车打气越打越困难主要是因为胎内气体压强增大而非分子间相互排斥的原因,故D错误;E、因液体分子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稀疏,故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故E正确.故选:BCE14.如图所示,一细U型管两端开口,用两段水银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在管的底部,初始状态时气体温度为280K,管的各部分尺寸如图所示,图中封闭空气柱长度L1=20cm.其余部分长度分别为L2=15cm,L3=10cm,h l=4cm,h2=20cm;现使气体温度缓慢升高,取大气压强为P0=76cmHg,求:(a)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开始全部进入竖直管;(b)气体温度升高到多少时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a)由于U型管的两侧开口,根据液体产生的压强的特点可知,两侧的水银柱对液体要产生相等的压强,则两侧的水银柱的高度始终是相等的,当右侧的水银柱全部进入右侧竖管时,左侧的水银柱的高度与右侧是相等的.此时两侧水银柱的高度都是h1+L3,结合几何关系求出气柱的长度,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可求出;(b)水银柱全部进入右管后,产生的压强不再增大,所以左侧的水银柱不动,气体做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即可求出.【解答】解:(a)设U型管的横截面积是S,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其初状态:P1=P0+h1=76+4=80cmHg,V1=L1S=20S当右侧的水银全部进入竖管时,水银柱的高度:h=h1+L3=4+10=14cm,此时右侧竖管中的水银柱也是14cm.气体的状态参量:P2=P0+h=76+14=90cmHg,V2=L1S+2L3S=20S+2×10S=40S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得:代入数据得:T2=630K(b)水银柱全部进入右管后,产生的压强不再增大,所以左侧的水银柱不动,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时,气体的体积:V3=L1S+L3S+h2S=20S+10S+20S=50S由盖吕萨克定律:代入数据得:T3=787.5K答:(a)气体温度升高到630K时右侧水银柱开始全部进入竖直管;(b)气体温度升高到787.5K时右侧水银柱与管口相平.[物理-选修3一4】1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声波是横波B.机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质点做简谐运动,其速度增大,加速度一定减小E.当驱动力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系统的振幅最大【考点】光的干涉;产生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声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是纵波;机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的;光子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光的衍射和干涉都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共振是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解答】解:A、声波不能发生偏振现象,是纵波.故A错误;B、机械波的传播离不开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故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故C正确;D、根据简谐振动的特点可知,质点做简谐运动,其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减小.故D正确;E、在振动系统中,当驱动力频率与系统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系统的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故发生共振的条件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故E正确.故选:CDE16.如图所示,平底方形水池宽度L=6.4m,一人站在水池边,其眼睛E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1=1.8m,对面水池边沿正上方有一灯S1,S1距离水面的高度为h2=3.0m,池底边沿有一灯S2,人向水面看去,看到S1经水面反射成的像与S2的像重叠.已知水的折射率n=,求水池中水的深度.【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分析】先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再根据几何关系和折射定律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可由几何知识求出水的深度.【解答】解:光路图如图所示.据几何关系可得:+=L=6.4m===解得=4msinα===根据折射定律得 sinα=nsinβ则得β=37°水池中水的深度 H==4×cot37°=m≈5.3m答:水池中水的深度是5.3m.【物理-选修3-5】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该原子核越稳定B.原子核的核子数越多,该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D.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E.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考点】光电效应;光子;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多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解答】解:A、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故A错误.B、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最大,原子核结合得越牢固,故B错误.C、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D、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于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电磁理论,故D正确.E、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提出了光的光子说,故E正确.故选:CDE.18.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质量为m的物块从木板左端以速度v0滑入木板,物块将弹簧压缩至最短后弹簧又将物块弹回,最终物块恰好回到木板左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共同运动.不计物块尺寸和弹簧长度,求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分析】物块在木板上滑行过程,物块、木板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也守恒.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对物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的过程和整个过程,分别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列式,即可求解.【解答】解: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物块与木板的共同速度为v.取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从物块滑上木板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L++E pm;当物块恰好回到木板左端,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同,共同速度也为v.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μmg•2L+;联立解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E pm=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答: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016年云南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6)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1.以下四组力学单位中,都是国际单位制中大体单位的是()A.N、kg、m B.N、m、s C.kg、m、s D.kg、N、m2.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末速为10m/s,在这段时刻内()A.汽车的加速度为4m/s2B.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 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3.敦煌曲子词中有如此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好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考系别离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4.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相隔必然距离r,彼此作使劲为F.假设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成原先的4倍,为要维持原先的作使劲大小不变,那么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变成原先的多少倍.()A.4 B.1 C.2 D.85.举世注视的“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显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庞大成绩.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那么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为()A. B. C. D.6.以下情形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刘翔在110米跨栏时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进程中的速度仅为/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7.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在整个进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3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8.关于时刻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时刻表示时刻较短,时刻表示时刻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刻对应位移C.作息时刻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 min内有60个时刻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正确的选项是()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B.同一地址,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C.那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址都一样大D.那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10.电灯悬挂在一根绳索下维持静止,那么绳索对电灯的拉力()A.跟电灯对绳索的拉力相互平稳B.大小等于电灯所受的重力C.是由绳索形变产生的D.是由电灯形变产生的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对得4分,选对一个得2分,错选、多项选择或不选得0分)11.在研究以下问题时,能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旋转效应的乒乓球B.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C.研究一列火车通太长江大桥所需的时刻D.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时的技术动作12.一个重为600N的人站在电梯中,这人对电梯的压力为700N,现在电梯的运动情形可能是()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13.关于电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场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荷间通过电场发生彼此作用14.已知3个共点力的合力能够为零,那么这3个力可能是()A.15N 5N 8N B.10N 12N 15N C.8N 9N 10N D.1N 3N 6N三、填空题(共有2个题,每题4分,共8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横线上方的空白处.)15.一名同窗在探讨阻碍落体运动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四个小实验:实验(1):让一张纸片和一枚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实验(2):让两张相同纸片,一张揉成一团,一张摊开,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实验(3):让小纸团与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实验(4):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让小纸片、小纸团、小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对上述四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中硬币与纸片同时落地 B.(2)中二者同时着地C.(3)中硬币先着地 D.(4)中三者同时落地16.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信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下图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结尾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钉上复写纸和白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紧靠槽口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取得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取得痕迹C.假设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均为x=.A、B间距离y1=,B、C间距离y2=.(g取/s2)(1)依照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求得小球初速度为v=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 m/s.四、计算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8分,共1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写出数值和单位)17.一木箱静止在滑腻水平地面上,装货物后木箱和货物的总质量为50kg .现以200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求:(1)该木箱的加速度;(2)第2s 末木箱的速度和2s 内发生的位移.18.一小球在某高处以v 0=10m/s 的初速度被水平抛出,落地时的速度v t =20m/s ,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被抛出处的高度H 和落地时刻t(2)小球落地址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s(3)小球下落进程中,在何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五、填空题(每题6分,共18分)19.照明用的正弦式电流的电压为220V ,那么它的有效值是 V ,峰值是 V .20.周期性转变的电场产生周期性转变的 ,周期性转变的磁场产生周期性转变的 .转变的电场和磁场老是彼此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确实是 .21.磁通量:能够明白得为穿过某一平面的 ,用Φ表示.磁通量的单位: ,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六、实验题(此题4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横线上方的空白处.)22.在如下图的实验中,能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和A .磁铁从上向下插入线圈中的进程B .磁铁静止在线圈内部C .磁铁静止在线圈左侧D .磁铁从线圈内抽出的进程.七、计算题(本大题共有1小题,共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写出数值和单位)23.如下图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长度为,导线中电流为1A.该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多少?2016年云南省高考物理模拟试卷(6)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1.以下四组力学单位中,都是国际单位制中大体单位的是()A.N、kg、m B.N、m、s C.kg、m、s D.kg、N、m【考点】力学单位制.【分析】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大体物理量.别离为长度、质量、时刻、热力学温度、电流、光强度、物质的量.它们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称为大体单位,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推到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他们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别离为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坎德拉、摩尔.【解答】解:力学中的大体物理量有三个,它们别离是长度、质量、时刻,它们的单位别离为m、kg、s,故C正确,ABD错误;应选:C.2.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末速为10m/s,在这段时刻内()A.汽车的加速度为4m/s2B.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 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刻的关系.【分析】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刻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A、汽车的加速度a=.故A、B错误.C、依照平均速度的公式.故C正确,D错误.应选C.3.敦煌曲子词中有如此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好似走来迎,认真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好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考系别离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 D.河岸和流水【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同一种运动状况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由于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慢慢减小,若是选择自己或船作为参考系,那么只能是山好似走来迎;而若是选择山作为参考系,那么只能是“是船行”.【解答】解: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在此题中作者和山之间的距离慢慢减小,而作者以为自己静止不动,从而“看山好似走来迎”,故此现象选择的参考系是自己或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但事实上船是运动的,所谓是“船行”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山或地球上相对地球静止不动的其它物体.故A正确,应选A.4.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相隔必然距离r,彼此作使劲为F.假设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成原先的4倍,为要维持原先的作使劲大小不变,那么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变成原先的多少倍.()A.4 B.1 C.2 D.8【考点】库仑定律.【分析】依照库仑定律的公式F=k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库仑定律的公式F=k,知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成原先的4倍,为要维持原先的作使劲大小不变,那么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变成原先的2倍.应选C.5.举世注视的“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显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庞大成绩.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那么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为()A. B. C. D.【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研究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依照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依照等式表示出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解答】解:研究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依照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解得:v=应选A6.以下情形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刘翔在110米跨栏时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进程中的速度仅为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考点】平均速度.【分析】注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刻相对应,而瞬时速度和每一个时刻或某个位置相对应.【解答】解:刘翔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均为瞬时速度,汽车在通过隧道进程的速度与整个隧道长度相对应,因此为平均速度,故ACD错误,B正确.应选B.7.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那么小球在整个进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3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路程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解答】解: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路程s=4+1m=5m.位移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大小等于3m.故C正确,A、B、D错误.应选C.8.关于时刻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时刻表示时刻较短,时刻表示时刻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刻对应位移C.作息时刻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 min内有60个时刻【考点】时刻与时刻.【分析】时刻是指时刻的长度,在时刻轴上对应时刻段,时刻是指时刻点,在时刻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解答】解:A、时刻是指时刻点,时刻是指时刻的长度,即时刻的距离,因此A错误;B、时刻是指时刻的长度,在时刻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故应的是一个进程;时刻是指时刻点,在时刻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对应的是一个点;因此B正确;C、作息时刻表上的数字表示是一个时刻点,为一时刻;故C正确;D、1分钟能够分成无数个时刻,故D错误;应选:BC.9.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正确的选项是()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B.同一地址,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C.那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址都一样大D.那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考点】重力加速度.【分析】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在的位置决定的,与物体的体积、质量等都无关,随着地球的纬度的增大,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也增大,在赤道上时,重力加速度最小.【解答】解:A、在地球表面同一地址,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均相同;故A错误;B正确;D、高度及纬度不同,那么物体的重力加速度不同;纬度越高,那么重力加速度越大;故CD 错误;应选:B.10.电灯悬挂在一根绳索下维持静止,那么绳索对电灯的拉力()A.跟电灯对绳索的拉力相互平稳B.大小等于电灯所受的重力C.是由绳索形变产生的D.是由电灯形变产生的【考点】牛顿第三定律;共点力平稳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灯受两个力,重力和拉力,两个力二力平稳.弹力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解答】解:A、绳索对电灯的拉力与电灯对绳索的拉力是一对作使劲和反作使劲.故A错误.B、电灯受重力和拉力平稳,拉力的大小等于电灯的重力.故B正确.C、D、绳索对电灯的拉力是由绳索的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应选BC.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对得4分,选对一个得2分,错选、多项选择或不选得0分)11.在研究以下问题时,能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旋转效应的乒乓球B.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C.研究一列火车通太长江大桥所需的时刻D.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时的技术动作【考点】质点的熟悉.【分析】一个物体可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否忽略,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解答】解:A、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形对发球成效的阻碍时,乒乓球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形状远小于日地距离,大小和形状能够忽略,地球能够看成质点.故B正确.C、研究一列火车通太长江大桥所需的时刻时,火车的长度在研究的问题中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研究杂技演员的空翻动作时,演员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的问题中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应选:B.12.一个重为600N的人站在电梯中,这人对电梯的压力为700N,现在电梯的运动情形可能是()A.加速上升 B.减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下降【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分析】此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由F合=FN﹣G=ma,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加速度方向向上,运动方向若是向上那么做加速运动,假设运动向下那么做减速运动.【解答】解:由:F合=N﹣mg=ma知当支持力大于重力时,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运动方向若是向上那么做加速运动,假设物体运动向下那么做减速运动,因此A、D正确,B、C错误.应选:AD.13.关于电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场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C.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荷间通过电场发生彼此作用【考点】电场;电场线.【分析】电场是传递电荷间彼此作用的物质,电场最大体的性质是对处于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场力的作用.【解答】解:A、电场是传递电荷间彼此作用的物质,是一种物质存在的形态,电场线是为形象描述电场而假象的一种曲线,并非存在,故AB错误;C、电场最大体的性质是对处于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场力的作用,故C正确;D、电场是传递电荷间彼此作用的物质,电荷间通过电场发生彼此作用,故D正确;应选:CD14.已知3个共点力的合力能够为零,那么这3个力可能是()A.15N 5N 8N B.10N 12N 15N C.8N 9N 10N D.1N 3N 6N【考点】合力的大小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分析】判定各选项中的三个力的合力可否为零为零.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先找出其中两个力的合力范围,看看第三个力是不是在这两个力的合力的范围之内,在范围之内合力能够为零,不然那么不能.【解答】解:A、15N、5N的合力范围为10N≤F≤20N,8N不在合力范围内,因此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B、10N、12N的合力范围为2N≤F≤11N,15N在合力范围内,因此三个力的合力能为零.故B正确.C、8N、9N的合力范围为1N≤F≤17N,10N在合力范围内,因此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故C正确.D、1N、3N的合力范围为2N≤F≤4N,6N不在合力范围内,因此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应选:BC.三、填空题(共有2个题,每题4分,共8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横线上方的空白处.)15.一名同窗在探讨阻碍落体运动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四个小实验:实验(1):让一张纸片和一枚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实验(2):让两张相同纸片,一张揉成一团,一张摊开,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实验(3):让小纸团与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实验(4):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让小纸片、小纸团、小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对上述四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中硬币与纸片同时落地 B.(2)中二者同时着地C.(3)中硬币先着地 D.(4)中三者同时落地【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分析】当物体不受阻力,仅受重力运动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将同时落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解答】解:A、因为纸片受到的阻力大,硬币比纸片先落地.故A错误.B、纸片受到阻力大,纸团受到阻力小,二者重力相等,知纸团先落地.故B错误.C、让小纸团与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二者差不多同时落地.故C错误.D、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管中,物体仅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那么三者同时落地.故D正确.应选D.16.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信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如下图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结尾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钉上复写纸和白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紧靠槽口处.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 ;将木板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 ,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取得痕迹B ;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方向平移距离x ,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取得痕迹C .假设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均为.A 、B 间距离y 1,B 、C 间距离y 2.(g 取2)(1)依照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求得小球初速度为v 0=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小球初速度的测量值为 1 m/s .【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分析】小球离开导轨后做平抛运动,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依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 2,由y 1、y 2求出A 到B 或B 到C 的时刻,再求出初速度.【解答】解:竖直方向: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照推论△x=aT 2得 y 2﹣y 1=gT 2,得T=水平方向: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有 v 0==代入解得v 0=1m/s 故此题答案是(1)(2)1m/s四、计算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8分,共1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需写出数值和单位)17.一木箱静止在滑腻水平地面上,装货物后木箱和货物的总质量为50kg .现以200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求: (1)该木箱的加速度;(2)第2s 末木箱的速度和2s 内发生的位移.【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刻的关系.【分析】(1)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合力等于推力,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2)依照速度时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2s 末的速度,再由位移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1)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推力,合力等于推力,依照牛顿第二定律,有: a===4m/s 2;(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 末的速度为: v=v 0+at=0+4×2=8m/s那么依据位移公式,2s 内发生的位移为:x===8m ;答:(1)该木箱的加速度为4m/s 2; (2)第2s 末木箱的速度为8m/s ,而2s 内发生的位移8m .18.一小球在某高处以v 0=10m/s 的初速度被水平抛出,落地时的速度v t =20m/s ,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被抛出处的高度H 和落地时刻t (2)小球落地址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s(3)小球下落进程中,在何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 【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平抛运动能够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别离依照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列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1)把小球的末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 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大小始终为:v 0=10m/s , 因此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v y ===10m/s ,依照v y =gt ,可得运动的时刻为:t==s=s ,小球被抛出处的高度为:H=gt 2=×10×()2=15m , (2)小球在水平方向的为x=v 0t=10×m=10m ,因此小球落地址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为:s==≈23m,(3)设距离地面为h 时,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 那么由动能定理可得,下降h 时的动能的为E k , mg (H ﹣h )=E k ﹣mv 02,因此现在的动能为E k =mg (H ﹣h )+mv 02, 现在小球具有的势能为E p =mgh , 由于现在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 因此mgh=mg (H ﹣h )+mv 02, 因此 h=10m ,答:(1)小球被抛出处的高度H 为15m ,落地时刻t 为s ,(2)小球落地址与抛出点之间的距离s 为23m , (3)小球下落过10m 时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五、填空题(每题6分,共18分)19.照明用的正弦式电流的电压为220V ,那么它的有效值是 220 V ,峰值是 220 V .【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分析】明白一样情形下的电压和电流指的是它的有效值,关于正弦式交流电峰值即可完成此题.【解答】解:照明用的正弦式电流的电压为220V ,不特殊说明220v 指的确实是它的有效值,那么它的有效值是220V ; 正弦交流电峰值知它的峰值为是220V .故答案为:220;22020.周期性转变的电场产生周期性转变的磁场,周期性转变的磁场产生周期性转变的电场.转变的电场和磁场老是彼此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确实是电磁场.【考点】电磁波的产生.【分析】转变的电场周围产生磁场,转变的磁场周围产生电场;均匀转变的电场产生稳固的磁场,均匀转变的磁场产生稳固的电场;非均匀转变的电场产生转变的磁场,非均匀转变的磁场产生转变的电场;电场与磁场统称为电磁场;【解答】解:转变的电场能产生磁场,转变的磁场能产电场,周期性转变的电场产生周期性转变的磁场;周期性转变的磁场产生周期性转变的电场;和磁场彼此联系形成统一的电磁场.故答案为:磁场,电场,电磁场.21.磁通量:能够明白得为穿过某一平面的磁感线的条数,用Φ表示.磁通量的单位:韦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特斯拉.【考点】磁通量.【分析】磁通量的大小可依照穿过线圈磁感线的条数来定性判定,也可依照公式Φ=BS来判定,磁通量的单位韦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解答】解:磁通量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一个面磁感线的多少,概念式:∅=BS,单位:韦伯.磁感应强度等于单位面积上穿过磁感线的条数.其单位是特斯拉.故答案为:磁感线的条数,韦伯,特斯拉.六、实验题(此题4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后横线上方的空白处.)22.在如下图的实验中,能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和 DA.磁铁从上向下插入线圈中的进程 B.磁铁静止在线圈内部C.磁铁静止在线圈左侧 D.磁铁从线圈内抽出的进程.。
2016年云南师大附中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韪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分.1.如图所示,河水的流速为v=8m/s,一条船要从河的南岸A点沿与河岸成37°角的直线航行判北岸下游某处,则船的开行速度(相对于承的速度)最小为(sin37°=0.6,cos37°=0.8)()A.4m/s B.4.8m/s C.6mn/s D.8m/s2.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冲上固定的粗糙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后沿斜面反向下滑,已知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AC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则()A.物体由B到C的时间为B.物体由C到B的时间为tC.物体由A到C的时间为2t D.物体由C到A的时间小于2t3.如图所示,物体A、B、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a、b连接,力F作用在A上,使三物体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若在B上放一小物体D,D随B一起运动,且拉力,保持不变,那么加上物体D后两绳中拉力的变化是()A.T a不变B.T b增大C.T a变小D.T b变小4.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C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A和m B 的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B、C接触面光滑,则()A.地面对C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M+m A+m B)gC.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 A gsinθcosθD.A对B的压力大小为m A g5.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的A点将﹣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小球落在斜面上,则()A.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斜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B.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和刚接触斜面时,沿斜面方向的位移之比为1:4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D.小球离斜面的最大距离为6.如图所示,水平向左运动的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支持力B.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拉力C.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不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D.小球不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7.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物体A,A相对于光滑的水平转盘静止,细线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一个质量为m(沙和桶的总质量)的沙桶B.A(视为质点)到O点的距离为L()A.若桶内沙不流出且保持B的高度不变,则盘的角速度为B.若桶内沙不流出且保持B的高度不变,则A的线速度为C.若桶内的沙在盘转动过程中流出,则沙流出的短时间内,A的速度增加D.若桶内的沙在盘转动过程中流出,则沙流出的短时间内,A的速度减小8.如图所示,粗糙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木箱,斜面的倾角为α=30°,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对木箱施一拉力F,使木箱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图中未画出),在θ从0°逆时针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A.F一直减小B.F的最小值为mgC.F先减小后增大D.当θ=0°时,斜面对m的作用力为Fsina+mgcosa二、(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9.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测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2)弹簧原长为m.(3)弹簧的劲度系数k=N/m.(4)F与L的函数关系式为(以m为单位).10.某同学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使用如下器材和装置:小球(质量为m)、秒表、米尺,一个圆锥摆(如图所示).请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公式和文字,完成实验.①悬线一端固定于悬点O,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下此时小球离悬点的高度^和圆周运动的半径r,测量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②小球所受的合外力F=(用m、h、r表示).③改变,重复步骤①.④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11.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以固定的初速度v0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A点右下方有一带挡板的轮子,轮子与小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轮子的半径为R,抛出点A比轮轴高h,挡板的初位置在与轮轴等高的B点,调整轮轴O的位置,使平抛轨迹与轮缘相切于C,OC与OB间夹角为θ角.求:(l)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0大小为多少;(2)小球抛出的瞬间轮子开始顺时针匀速转动,若不计挡板大小,要使小球打在挡板上,轮子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12.如图甲所示,已知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15°角,质量m=1kg的小物体以v0=2m/s 的速度由P沿传送带滑入,物体滑入瞬间,传送带以加速度a无初速度逆时针加速转动,a ﹣t图象如图所示,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试分析5秒时小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并求5秒内小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g=10m/s2,sin15°=0.26,cos15°=0.96)【物理--选修3-3】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B.水由气态到液态,分子力对水分子做正功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压强不变D.不是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都能自发进行E.一个氧气分子的体积为V0,标准状况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为V,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14.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S=10cm2的容器中,有一个用弹簧和底部相连的活塞,活塞质量不计,当温度为27℃时,内外压强都为p=1×105Pa,活塞和底面相距L=20cm.在活塞上放质量m=20kg的物体,活塞静止时下降10cm,温度仍为27℃,不计活塞与容器壁的摩擦,g=10m/s2.求:i 弹簧的劲度系数k;ii 如果把活塞内气体加热到57℃,为保持活塞静止时位置仍下降10cm,活塞上应冉加物体的质量为多少.【物理--选修3-4】15.如图所示,两束不同频率的平行单色光a、b从水射入空气(空气折射率为1)发生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α<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a、b入射角度的逐渐增加,a先发生全反射B.水对a的折射率比水对b的折射率小C.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 a>v bD.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a>v bE.当a、b入射角为0°时,光线不偏折,但仍然发生折射现象16.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上A、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两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x=4.0m,波长大于5.0m,求这列波的波速.【物理--选修3-5】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单缝衍射的实验中,假设只有一个光子通过单缝,该光子不可能落在暗条纹处B.一个处于第四能级的氢原子最多能够放出3种频率的光子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E.γ射线电离能力比α射线弱,β射线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弱1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固定一辆质量M=5kg的小车,顶端用一根长L=0.45m的不可伸长细绳拴住一小球,小球的质量m=0.2kg,小球被拉到水平位置无初速度自由释放,当小球和车接触的瞬间,突然解除小车的固定并给小车一向右的速度v0=0.64m/s,小球和车碰撞后粘在一起,g取10m/s2,求:(1)小车最终的速度:(2)全过程中小球损失的机械能.2016年云南师大附中高考物理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21韪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分.1.如图所示,河水的流速为v=8m/s,一条船要从河的南岸A点沿与河岸成37°角的直线航行判北岸下游某处,则船的开行速度(相对于承的速度)最小为(sin37°=0.6,cos37°=0.8)()A.4m/s B.4.8m/s C.6mn/s D.8m/s【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分析】已知合速度的方向以及一分速度的方向(水流速),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另一分速度(静水速度)的最小值.【解答】解:由题意知船的最小时,速度方向应该垂直合速度方向,则最小速度速度v min=vsin37°=4.8m/s,故B正确;故选:B2.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冲上固定的粗糙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后沿斜面反向下滑,已知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AC长度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则()A.物体由B到C的时间为B.物体由C到B的时间为tC.物体由A到C的时间为2t D.物体由C到A的时间小于2t【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CB、CA的时间之比,从而得出CB与BA的时间之比,得出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物体向上匀减速运动,相当于从静止向下匀加速运动,则:根据x=得:t=因为CB与CA的位移之比为1:4,则CB与CA的时间之比为1:2,所以CB与BA的时间之比为1:1.则物体从B运动到C的时间t BC=t.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3.如图所示,物体A、B、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a、b连接,力F作用在A上,使三物体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若在B上放一小物体D,D随B一起运动,且拉力,保持不变,那么加上物体D后两绳中拉力的变化是()A.T a不变B.T b增大C.T a变小D.T b变小【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要比较绳子的拉力如何变化,必需求出绳子拉力的具体数值:在放置D之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进而求出两段绳子各自的拉力;在放置D之后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进而求出两段绳子各自的拉力.【解答】解:由于物体的质量增加,力F不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而言,加速度a 减小,对物体C:T b=m C a,所以T b变小,故B错误,D正确.对物体A:F﹣T a=m A a,所以T a增大,故A、C错误.故选:D4.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C静止于粗糙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A和m B 的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下滑,B、C接触面光滑,则()A.地面对C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地面对C的支持力大小为(M+m A+m B)gC.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m A gsinθcosθD.A对B的压力大小为m A 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对A、B、C整体受力分析,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地面对C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再隔离A受力分析,列出水平方向牛顿定律的分量式.【解答】解:A、B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gsinθ,水平方向a x=gsinθcosθ,,选整体分析,由于A、B有向左的加速度a x,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同理,地面对C 的支持力小于(M+m A+m B)g,A、B错误.=m A a x=m A gsinθcosθ,C正确.同理,B对A的支持力小于重力,CD、隔离A物体,F静A所以A对B的压力小于m A g,D错误.故选:C5.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的A点将﹣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小球落在斜面上,则()A.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斜面的匀减速直线运动B.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和刚接触斜面时,沿斜面方向的位移之比为1:4C.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D.小球离斜面的最大距离为【考点】平抛运动.【分析】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在垂直于斜面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沿斜面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垂直于斜面方向的速度为零时,距离斜面最远,结合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进行求离坡面的最远距离.也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抓住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关系求出运动的时间.【解答】解:AD、采用正交分解法,将平抛运动分解到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上,沿x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沿y轴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v0x=v0cosθ,v0y=v0sinθ,a x=gsinθ a y=gcosθ设最远距离为h,则有:h=联立解得:h=.故A错误,D正确.BC、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球落在斜面上时,有tanθ===,得t=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速度与斜面平行,设所用时间为t′,则有v y′=v0tanθ=gt′得t′=可知t′=根据上面分析知,小球沿斜面向下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小球离斜面距离最大和刚接触斜面时,沿斜面方向的位移之比不为1:4.故BC错误.故选:D6.如图所示,水平向左运动的小车内有一固定光滑斜面,一个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细绳始终保持竖直,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支持力B.小球可能只受重力和拉力C.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不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D.小球不可能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小车向左的运动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解答】解:若小车向左加速直线运动,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小球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左,小球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两个力或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细绳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若小车向左减速直线运动,小球的加速度水平向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小球所受的合力水平向右,小球受到重力细绳的拉力二个力的作用,但细绳向左偏,故不满足题意;若小车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可能只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作用,斜面的支持力为零.故选:AB.7.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着质量为M的物体A,A相对于光滑的水平转盘静止,细线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一个质量为m(沙和桶的总质量)的沙桶B.A(视为质点)到O点的距离为L()A.若桶内沙不流出且保持B的高度不变,则盘的角速度为B.若桶内沙不流出且保持B的高度不变,则A的线速度为C.若桶内的沙在盘转动过程中流出,则沙流出的短时间内,A的速度增加D.若桶内的沙在盘转动过程中流出,则沙流出的短时间内,A的速度减小【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向心力.【分析】分析A的受力情况,明确向心力来源,根据向心力公式可求得转动的角速度,根据线速度和角速度关系可求得线速度;分析沙桶重力减轻后物体的受力情况,从而明确其运动情况,再根据功的公式分析拉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即可明确速度的变化.【解答】解:选A为研究对象,根据向心力公式可知:mg=MLω2解得:ω=;故A正确;B、由v=ωL可知,线速度v=;故B错误;C、当有沙流出,拉力不够提供向心力,物体将做离心运动,力与速度所成角度为钝角,拉力做负功,所以A速度减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8.如图所示,粗糙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木箱,斜面的倾角为α=30°,木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先对木箱施一拉力F,使木箱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图中未画出),在θ从0°逆时针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A.F一直减小B.F的最小值为mgC.F先减小后增大D.当θ=0°时,斜面对m的作用力为Fsina+mgcos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对木箱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利用正交分解,在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都平衡,进行求解.【解答】解:A、对m受力分析如图1:由于摩擦力与支持力之间的关系为:f=μF N设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支持力方向的夹角为β,不论F如何变,β均不变,则:tanβ=所以:β=30°若将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看作一个力,则木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根据三个力的作用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θ从0°逆时针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的受力如图2:由图可知,当力F由水平逐渐变成竖直向上的过程中,F的大小是先减小后增大,并且根据矢量合成可知,当F的方向与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垂直时,F最小,由几何关系可知此时F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θ=α+β=30°+30°=60°F的大小:F=.故A错误,BC正确;D、当θ=0°时,由平衡条件得:Fcosθ﹣mgsinθ﹣μF N=0,F N ﹣Fsinθ﹣mgcosθ=0,解得:F N=Fsinα+mgcosα.由于斜面对m的作用力是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故D错误.故选:BC二、(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9.在《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测出的弹簧所受拉力F L(2)弹簧原长为0.050m.(3)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4)F与L的函数关系式为F=200(L﹣0.050)(以m为单位).【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分析】根据弹簧的弹力和形变量作出F﹣l的图线,结合图线得出函数表达式,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伸长量【解答】解:(1)弹簧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l的图线如图所示(2)根据图线知,横截距即为弹簧的原长5cm=0.050m(3)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劲度系数k==200N/m.(4)根据胡克定律得,F=kx,得F=(x﹣L0)=200(L﹣0.050).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0.050,(3)200,(4)F=200(L﹣0.050).10.某同学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使用如下器材和装置:小球(质量为m)、秒表、米尺,一个圆锥摆(如图所示).请在空格中填入适当的公式和文字,完成实验.①悬线一端固定于悬点O,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记下此时小球离悬点的高度^和圆周运动的半径r,测量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②小球所受的合外力F=(用m、h、r表示).③改变高度h,重复步骤①.④以T2为横坐标,h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分析】②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合力;③改变高度h,重复步骤①;④根据向心力公式求出高度与周期的表达式求解即可.【解答】解:②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对小球受力分析,设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根据几何关系得:=mgtanθ=,F合③改变高度h,重复步骤①.④根据向心力公式得:解得:,以h为纵坐标,T2为横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故答案为:②;③高度h;④T2;h11.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以固定的初速度v0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A点右下方有一带挡板的轮子,轮子与小球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轮子的半径为R,抛出点A比轮轴高h,挡板的初位置在与轮轴等高的B点,调整轮轴O的位置,使平抛轨迹与轮缘相切于C,OC与OB间夹角为θ角.求:(l)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0大小为多少;(2)小球抛出的瞬间轮子开始顺时针匀速转动,若不计挡板大小,要使小球打在挡板上,轮子转动的角速度为多少.【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平抛运动.【分析】(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进行分析,根据几何关系确定小球抛出后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从而求出小球的初速度;(2)要使小球打在档板上,则当小球落到C点时,档板也应恰好到达,则可明确档板转动的对应的角度,再根据角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对应的角速度,注意档板可能是转多圈后到达.【解答】解:(1)由题意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竖直方向上有:…①…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③联立解得:…④(2)要使小球打在档板上,应使档板和小球同时到达原来的C点,则可知:2kπ﹣θ=ωt(k=1,2,3…)…⑤联立①⑤可解得:…⑥答:(l)小球抛出的初速度v0大小为;(2)小球抛出的瞬间轮子开始顺时针匀速转动,若不计挡板大小,要使小球打在挡板上,轮子转动的角速度为(2kπ﹣θ)(k=1,2,3…)12.如图甲所示,已知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θ=15°角,质量m=1kg的小物体以v0=2m/s 的速度由P沿传送带滑入,物体滑入瞬间,传送带以加速度a无初速度逆时针加速转动,a ﹣t图象如图所示,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试分析5秒时小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并求5秒内小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g=10m/s2,sin15°=0.26,cos15°=0.96)【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a﹣t图象知传送带的加速度大小和传送带的速度,与物体速度比较知物体受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知物体加速度;根据运动分析画出两者v﹣t图象,根据图象面积表示位移,根据位移关系知相对位移.【解答】解:(1)初始时刻对物体受力分析知:mgsin15°﹣μmgcos15°=ma1解得:a1=10×0.26﹣0.1×0.96×10=1.64m/s2,加速度小于传送带加速度2.64m/s2设t时两者速度相等,即:v0+a1t=at解得t=2s,即2s时两者共速,速度大小为:v1=at=5.28m/s此后物体摩擦力改为向下,最大加速度为:a1m=mgsin15°+μgcos15°=10×0.26+0.1×0.96×10=3.56m/s2>2.64m/s2,故2﹣4s可以传送带相对静止,加速度大小为2.64m/s2,末速度为:v2=at=2.64×4=10.56m/s 4s后传送带加速度大,物体相对传送带落后,故加速度为最大加速度,即为3.56m/s2(2)根据以上分析做出两物体的v﹣t图象,红色为传送带的,黑色为物体的,根据图象面积表示位移,则小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s==1.78m答:5秒时小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3.56m/s25秒内小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大小为1.78m.【物理--选修3-3】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B.水由气态到液态,分子力对水分子做正功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压强不变D.不是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都能自发进行E.一个氧气分子的体积为V0,标准状况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为V,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考点】热力学第二定律;阿伏加德罗常数;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根据内能的变化与分子势能的变化判定分子力做功;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产生的对器壁的撞击而产生的,与气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自然界一切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都具有单向特性,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解答】解:A、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同,所以平均速率不相同.故A错误;B、水由气态到液态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所以水的分子势能减小,说明分子力对水分子做正功;故B正确;C、气体压强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撞击器壁产生的,物体在失重状态下仍会有撞击作用,故压强不变.故C正确;D、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物理过程不一定能自发进行,还要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正确;E、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若一个氧气分子的体积为V0,标准状况下1 mol氧气的体积为V,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不能使用N A=进行计算.故E错误.故选:BCD14.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S=10cm2的容器中,有一个用弹簧和底部相连的活塞,活塞质量不计,当温度为27℃时,内外压强都为p=1×105Pa,活塞和底面相距L=20cm.在活塞上放质量m=20kg的物体,活塞静止时下降10cm,温度仍为27℃,不计活塞与容器壁的摩擦,g=10m/s2.求:i 弹簧的劲度系数k;ii 如果把活塞内气体加热到57℃,为保持活塞静止时位置仍下降10cm,活塞上应冉加物体的质量为多少.【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i)研究汽缸内的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列方程求出末态压强,再根据活塞的受力平衡求出劲度系数k(ii )气缸中的气体初末状态体积相同,根据状态方程列式求末态压强,再根据受力平衡求增加的质量【解答】解:i.研究气缸内的气体,根据波意耳定律p1=p0,V1=LS,p2=?,①p1V1=p2V2②由①②得p2=2p0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