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1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纸船和风筝》这篇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结构,感受文化背景;2.掌握一些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用法,如“灌溉”、“络绎不绝”等;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2.掌握生词。
难点1.理解“纸船”和“风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2.掌握生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张插图或图片,让学生尝试猜测图片的主题和内容;2.利用图片引入本文的主题——纸船和风筝,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物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2. 阅读文本(20分钟)1.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2.重点解释生词,让学生掌握生词的用法。
3. 阅读评价(15分钟)1.让学生自己读一遍文章,并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2.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给其他学生,回答问题,讨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4. 语言运用(15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内容;2.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总结和阅读感受进行表达,激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 互动交流(10分钟)1.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和看法,比较自己与他人的阅读体验;2.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讨论文章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等其他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纸船和风筝》这篇文章,领略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极致之美和内涵,体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小组讨论、学生阅读及自我总结、语言运用和互动交流等,可以说教学效果较为满意。
但教学过程中也少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些乏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口语练习和表达能力的锻炼。
同时,将解释生词的原则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生词的用法和特点,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阅读理解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篇: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认识了生字,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词语。
2、师:词语认识得真不错!那这些词语你会写吗?准备听写,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写。
师:坏人松果句号幸运师:写完的同学同桌交换本子,对照大屏幕,用铅笔互批互判,对的画勾,错的圈出来,不用判分,之后把本子换回来,有错字的同学每个生字写两个。
师:我们来看一看前面两位同学写的生字。
评是否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写得好的奖给一个大笑脸二、学习朗读,用读感情1、朗读第一自然段师:我们不但词语认得好,字也写得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好,是不是?师: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
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
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师边叙述一段边粘贴板画。
2、指导朗读第二三两段。
师:他们俩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怎么能成为好朋友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师:其余同学你们来做小评委,听一听他读得好不好?师:指名,他读得你满意吗?你来夸夸他?好在哪儿?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他读得不好,你来帮帮他(如果学生不会评,询问是否读出了小熊高兴的心情)。
再指名师:我听出来了,小熊收到纸船很高兴。
纸船在水里漂呀漂,我们该怎样来读呢?指名读。
齐读。
师:小熊收到纸船很高兴,哪个词写出了小熊的高兴?师:你可真会找词语。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幅插图,小熊都高兴成什么样了?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吗?师:“坏”这个字,平时都表示不好的事情,比如“坏人”“坏蛋”“弄坏了”,可在这里,“乐坏了”却表示高兴得不得了。
高兴得不得了,我们可以说乐坏了,生气得不得了,我们可以说——,今天干了好多活,我们可以说——。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让我感受到小熊高兴得不得了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导朗读四五两段师:二三两个自然段我们读好了,老师相信四五两段你们一定能读好。
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快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主动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纸船和风筝的手工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老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故事?2. 学生回答:纸船和风筝的故事。
3. 老师引导:纸船和风筝是谁发明的?它们给小熊和松鼠带来了什么?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纸船和风筝的可爱。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老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熊和松鼠为什么会感到快乐?4. 学生回答:因为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1. 老师分组,让学生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是怎么和朋友分享快乐的?2.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
3. 老师引导:分享快乐可以让友谊更加深厚,我们要学会珍惜朋友。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老师分发纸船和风筝的手工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
2. 学生制作纸船和风筝,体会友谊的美好。
3.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增进友谊。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提问: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什么?2. 学生回答:友谊的珍贵,要学会分享快乐。
3. 老师总结: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友谊,主动分享快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课堂纪律方面,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管理。
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续)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友谊的故事?2. 学生回答:示例《小猪快跑》、《大象和老鼠》等。
《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案配套习题一、读一读,连一连。
(9分)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4分)1.在一个转.(zhuàn zhuǎn )弯的地方,我看见一个人挑着担子,在那儿转.(zhuàn zhuǎn )圈。
我很纳闷.(mēn mèn )儿,难道是迷路了? 2.他很少说话,朋友们都叫他闷.(mēn mèn )葫芦。
三、看拼音,写词语。
(8分)四、照样子,组新字,再组词语。
(6分)五、用下列各字分别组两个词语。
(8分)六、比一比,组词语。
(6分){河()何(){论()轮(){爪()瓜() {坡()披(){活()话(){折()近()七、查字典。
(8分)八、给词语分类。
(填序号)(8分)①胡杨②消防车③黄鹂④青松⑤科学考察船⑥雄鹰⑦货船⑧救护车1.树:2.船:3.鸟:4.车:九、按要求,写词语。
(6分)1.带有“雨”的成语:2.带有动物的成语:十、按要求写句子。
(9分)1.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3分)(1)下雨了,我打着一把的雨伞。
(2)我家门口有一棵的树。
(3)天空中飘着一朵的云。
2.连一连,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写在横线上。
(6分)十一、课外阅读我能行。
(13分)这个世界真奇妙啊,这个世界多么奇妙!有好多好多为什么,我都不知道。
比如说——小虾老了吗?为什么刚出生就长了两根胡子,还驼着背,弯着腰?小鹅怎么了?是什么时候摔了一跤,要不怎么在头顶上碰了个老大的包?刺猬不疼吗?为什么身上扎了那么多刺,可一点也不在乎,照样东奔西跑?啊,这个世界多么奇妙!有好多好多为什么,我都不知道。
比如说——小鸭不冷吗?岸边开始结冰了,却在河中央快活地洗澡?还有蝴蝶的衣服,到底是谁做的?为什么总是那么美丽、时髦(máo)?而青蛙、狗熊不知为什么,冬天一到,就在洞里睡大觉?…………啊!这个世界是个万花筒,要多妙有多妙!我是多么盼望快点长大,就像爷爷那样,眼镜一戴,哈!什么都知道!1.这首儿歌中写了哪些小动物?用“”在文中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