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综合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179.31 KB
- 文档页数:4
综合管网方案1. 引言综合管网是指将不同类型的管线(如供水管线、天然气管线、污水管线等)整合在一起建设和管理的管网系统。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线的利用率、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减少管线冲突和交叉,从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管网方案,包括其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和应用案例。
2. 设计原则综合管网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统一规划综合管网方案需要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进行统一规划,充分考虑各种管线的需求,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等。
通过综合规划,可以避免冲突和交叉,并优化管线的布局和走向。
2.2 智能管理综合管网方案应采用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各种管线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可以做出及时调整和维护,提高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3 绿色环保综合管网方案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可以采用新能源和高效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排放。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主要技术综合管网方案主要涉及以下技术:3.1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用来管理和分析管线的空间数据。
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管线的精确定位、分层管理和空间分析,为管网的规划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3.2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管线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和通信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管线的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3.3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管线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进行管网系统的优化和改进。
3.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管网系统的智能管理和决策。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管网运行数据进行模型建立和预测,为管网系统的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持。
4. 应用案例4.1 北京综合管网建设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对综合管网方案的需求非常迫切。
北京市政府在管网建设中采用了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如GIS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
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构建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供水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构建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实现城市供水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率、智能化的管理方式。
二、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必要性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供水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城市供水管理方式存在着供水效果低、供水安全性差、供水人工成本高、供水可靠性低等问题。
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供水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自动化控制、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供水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供水的预警和监测能力,提高供水的自动化控制能力。
通过智能化方式,可以实现供水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大大降低了供水人工成本,提高了供水效率。
三、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技术原理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技术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供水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供水设备的监测和数据采集。
传感器可以监测供水设备的状态和环境参数,如水流量、温度、湿度等。
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供水系统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提高供水的效率和可靠性。
(二)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操作,如自动排污、自动控制水压等。
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供水人工成本,提高供水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实现智能化供水管理的重要技术之一。
云计算可以实现水务数据的共享和传输,提高供水的数据一体化管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智能供水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供水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大大提高了供水的管理效率。
四、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的优势智能城市供水管理系统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供水效率智能供水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供水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供水效率和可靠性。
一个综合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
赵宇;俞国平;廖振良
【期刊名称】《西南给排水》
【年(卷),期】1996()4
【摘要】利用先进的可视编程语言VISUALBASIC,开发出独立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WNET,它广泛适用于我国中,小型城市的供水管理。
包括管网基础资料管理系统、供水系统的运行模拟系统、供水图形信息系统以及供水泵站调度管理系统。
【总页数】4页(P5-8)
【作者】赵宇;俞国平;廖振良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3
【相关文献】
1.城市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2.城市供水管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3.一个综合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
4.城市供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5.一个综合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城市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就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展开论述。
首先,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
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城市规模、人口数量、水资源的可用性等等。
根据这些因素,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供水量、水源和水质等问题。
例如,对于大型城市来说,供水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设计大容量的供水管网和大型的水处理设备。
同时,水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可采用来自河流、湖泊或者地下水的水源。
此外,水质要求也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水处理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净化能力,以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其次,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对供水的质量和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行管理涉及水源的调度、管网的维护和水质的监测等方面。
在水源方面,运营商需要实施科学合理的调度策略,确保水源的供应充足且稳定。
对于管网的维护,运营商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防止管道老化、渗漏和井口失效等问题。
同时,高效的供水系统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质异常,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卫生。
除了供水量、水源和水质的问题外,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还需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在设计上,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减少管道长度,降低供水损失。
同时,可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回收利用系统等手段,提高供水的资源利用效率。
在运行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智能供水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调度,减少能耗和污染排放。
此外,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还需考虑应急处理和灾害防范。
应急处理包括泄漏和事故处理等,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灾害防范方面,可采取各种措施,如加固水源保护区域、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等,以提高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城市供水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供水量、水源和水质等因素,以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水务管理系统使用手册一、概述水务管理系统是一套集成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管理、水工程管理等多功能的综合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对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水库、河流等涉水事务进行全面管理,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功能1. 水资源管理: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监测、评估、调度和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2. 水环境管理:对城市的水环境进行监测、评估和治理,保障水体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3. 水工程管理:对城市的水工程进行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保障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决策的智能化和科学化。
5. 应急响应与调度: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6. 客户服务:为市民提供查询、报修、投诉等服务,提升市民的满意度。
三、使用方法1. 登录系统:打开浏览器,输入水务管理系统的网址,进入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
2. 操作界面:系统采用图形化界面,操作简单直观。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
3. 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自动采集数据,也可通过手工录入方式输入数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生成各种报表和图表。
5. 决策支持:根据分析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决策的智能化和科学化。
6. 退出系统:完成操作后,点击退出按钮退出系统。
四、注意事项1. 用户需妥善保管用户名和密码,防止他人冒用。
2. 用户应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城市供水系统建设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供水系统建设、管理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城市供水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供水系统建设城市供水系统建设是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基础,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首先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水源地的选址和保护,水库、水厂、输水管道等设施的建设及维护,以及各类水泵、阀门等设备的安装和更新换代。
2. 技术应用: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大大提升供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供水过程的精确控制;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供水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管网建设:合理布局城市供水管网是供水系统建设的关键之一。
管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的需求,确保水源充足且水质合格;同时,管网的新建和改造也要注重节水和防止漏水。
二、供水系统管理供水系统的管理是保障供水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水质监测:定期对供水进行水质检测和监测,确保居民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
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水源被污染,同时加强对水库和水厂的管理,保证供水过程中水质的保持。
2. 系统运维:对供水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供水系统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应对和恢复。
3. 用户服务: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建立投诉处理渠道、改善供水服务等方式,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强对供水系统管理的认可度。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1. 智能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供水系统实现智能化,提高效率和运行质量。
智能水表、智能管网等设备的应用将为供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更多便利。
【智慧⽔务】城镇供⽔管⽹管理系统益都智能 ⼀个城市供⽔系统,包括⽔源、净⽔⼚、管道、泵站、⽔库, 还有向千家万户送⽔的配⽔管⽹, 它不仅满⾜⼈们的饮⽤和其他⽇常使⽤, 还提供消防及各种危急状况的使⽤, 它和电⼒、煤⽓、交通、排⽔系统、热⼒、通信等系统组成了城市赖以⽣存的⽣命线系统, 它们的破坏将会导致整个城市的瘫痪或部分瘫痪, 所以, 保证供⽔系统运⾏的安全、可靠, 是保证市民的基本⽣活,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的⼀个重要环节。
益都为满⾜社会需求⾃主研发城市供⽔管理系统,解决了城市⽔务的⽔资源监测分析、⽔⾏政审批、供⽔、排⽔管理,提供了先进、开放、实⽤、统⼀的分析与管理平台。
系统功能: 1、实时监测设备运⾏状态 2、实时监测取⽔流量计的瞬时流量/正累计/负累计 3、实时监测电表的电能值/电流值/电压值/有功功率 4、供⽔管⽹的压⼒值、⽔池⽔位的液位、供⽔管⽹的⽔质以及阀门开度⼤⼩城镇供⽔管⽹(GIS)地理信息系统 益都供⽔管⽹地理信息系统是结合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城市管线信息化建设的专业特点,采⽤先进的计算机⽹络技术、GIS技术、⼤型数据库管理技术,构架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实现城市管线资源的⾼效管理和科学统计分析,建⽴⼀个实⽤、安全、可靠、综合、⾼效的城市供⽔管⽹地理信息系统,旨在对城市供⽔管⽹相关数据进⾏综合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完善的数据更新与交换机制实现数据的动态更新与维护。
功能特点: 1、新⼀代混合结构-----更⼤发挥管⽹GIS功能和价值; 2、贴合⽔务⾏业需求-----提供更专业的⽔⾏业应⽤功能; 3、应⽤接⼝扩展丰富-----⽀撑集成各种业务系统接⼊; 4、⼯作流程⽆缝集成-----让业务处理更加灵活; 5、三维⼀体化-----提升真实感及优化体验; 6、优秀的⼈机界⾯-----让操作更友好、更便捷。
城镇供⽔管⽹⽔质在线分析预警系统饮⽔安全监测系统 益都供⽔管⽹⽔质在线分析预警系统可以对⽔源地,⽔⼚,输配管⽹,直⾄⽤户⽔龙头各个环节的⽔质参数进⾏分析及预警,是提⾼⽣产⼯艺运⾏管理⽔平,应对短期内⽆法彻底改善的原⽔⽔质污染、层出不穷的饮⽔安全突发事件、传统⼯艺及管⽹⽼化的设施、薄弱的饮⽤⽔⽔质分析预警能⼒、⽇益严格的供⽔⽔质要求和标准等问题的有效⼿段。
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城市给排水系统是指城市中用于供水和排水的设施和设备,包括供水管网、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等。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规划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可以确保城市有足够的供水和有效的排水,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问题。
以下是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点:1. 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城市供水系统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人口增长、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应建设高效稳定的供水管网,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充足,并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质。
2. 建设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解决污水排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应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将污水引导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构建健全的雨水管理系统:城市雨水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防止城市内涝和雨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应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将雨水有效利用于绿化和冲洗等用途,减少洪水发生和水资源的浪费。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理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
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给居民生活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城市给排水系统管理的重点内容:1. 规范运营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制定操作规范、加强人员培训等。
通过规范的管理流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长期稳定性。
2. 加强数据监测和分析: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体系,对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3. 推行节水与污水减量措施:在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管理中,应积极推行节水和污水减量的策略。
一个综合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赵 宇 俞国平 廖振良 摘要:利用先进的可视编程语言V ISU2 AL BASIC,开发出独立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WN ET,它广泛适用于我国中,小型城市的供水管理。
包括管网基础资料管理系统、供水系统的运行模拟系统、供水图形信息系统以及供水泵站调度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和相关技术。
一、引言笔者曾对国内水司供水管理的现状、技术手段以及国内供水管理软件的开发状况作过调查,目前国内供水管理软件按开发手段可分为以下三类:1.国内自行独立开发。
此类现有软件,较普遍的是利用数据库开发的单纯的数据管理系统,如深圳水司开发的管网资料管理系统,能完成管网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另外如南通水司的G DPS系统则是一个管网图形的管理系统,相当于建立一个上千张图纸构成的大型图库,对于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仅有这些功能显然是不够的。
2.经简单汉化处理的国外软件,如8M,它们虽然技术较成熟,但国内外供水管理的差异以及本身昂贵的价格、在我国推广应用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3.购买国外软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的。
历史较长的如上海水司的SCADA 系统,这类软件有较强大的综合功能,但也存在较大缺点,二次开发本身有其局限性,例如软件版权限制开发平台的扩散、专业软件本身有软件运行依附的平台,例如图形信息管理系统依附于地理信息平台如ARC/IN FO 或GENAMAP等,这些平台本身价格昂贵,一般中小城市的水司无法承受。
有鉴于此,开发一个功能独立的综合的供水管理系统十分必要。
二、系统开发工具纵观国内供水管理系统的开发,选择一个好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的平台十分重要, V ISUAL BASIC作为一种可视化编程语言,它有较强的编程运算能力(其高版本的运算速度可与C媲美)、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除本身带有ACCESS关系型数据管理器外,通过数据控制可直接对各种数据库进行操作,因此可方便开发出独立的数据管理软件、此外V ISUAL BASIC的具有强大的图形功能,因此易于开发独立的管网图形管理系统, WN ET利用V ISUAL BASIC的虚屏技术实现图形滚动和缩放及信息点取查询功能,最后WN ET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管理系统,利用WINDOWSN T或WOR K2 GROU P的网络功能可方便地实现网络操作管理。
三、系统组成WN ET由四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MDI CHILD)组成,系统组成如下: 基础数据资料管理系统 供水系统运行状态模拟系统 供水系统图形管理系统 泵房调度管理系统四、子系统的建立1.基础数据资料管理系统为了实现管网资料的计算机管理,首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综合分析管网资料的共性和特点,把管网各种数据资料分成五类分别建立五个数据库。
A.水厂和泵房信息库(二泵房和中途加压泵房),包括泵编号、泵所在管段号、泵的特性曲线(H O和S)、泵的效率曲线、泵的类型、型号、吸水井水位标高等。
B.水塔和高位水池库,包括水塔编号、所在节点号、水塔截面积、最高和最低控制水位等。
C.节点信息库,包括节点编号、坐标、地面高程、节点服务水头、节点流量、位置信息等。
D.管段信息库,包括管段编号、管长、管径、阻耗系数(海森系数)、管段两端节点号、材质、埋设年月和开口信息等。
E.阀门信息库,包括阀门编号,阀门类型、型号、埋深、长度、材质、阀门转数和阀门开启转数、阀门所属管段号、安装地点等信息。
各数据库中的信息既能全面描述管网图形的粗线条轮廓,同时尽量地压缩、降低信息的冗余。
2.供水运行状态的模拟系统建立一个24小时动态的管网计算模型,该模型根据二泵站和中途泵站水泵的开启表(24小时)及节点的24小时流量分配,进行管网的24小时动态计算。
该模型的核心是一个采用变带宽压缩存储矩阵的节点管网平差计算程序,根据当前时的节点流量、二泵站水泵和中途泵站水泵的开启情况,高位水塔的当前水位,计算得到节点压力、管段流量、每台泵的实际工况点(包括泵效率、扬程、流量和功率)。
计算的结果利用V ISUAL BASIC通过多种手段表现出来,如表格、工况曲线和工况点、直方图、节点和水塔的二十四小时压力和水头的动态显示等,例如在节点信息的表现采用在节点旁调出节点本身的地理位置示意图(预先通过扫描仪输入,或绘制的位图文件),使表达更加直观和生动,水泵的运行状况除了当前时段工况的静态显示(静态的工况曲线和工况点)外,还实现了24小时工况点的动态显示,通过在一窗体(FRM)的几个PICTU REBOX 中显示水泵扬程和效率的24小时动态变化。
供水运行状态模拟系统模拟供水系统实际的运行状况。
对于给定的供水决策能进行快速的动态模拟,得到管网实际的运行情况。
供水管理人员可根据历史用水资料提前作出第二天的管网运行状态预报以便于调度决策。
3.供水图形管理系统目前已有的供水系统的图形管理大多建立在GIS地理信息系统上,具有图形的地理信息查询功能,而供水系统是一动态的变化的信息系统,管网工况时刻在发生变化,为解决地理信息与供水系统的动态运行脱节的难题,我们利用V ISUAL BASIC开发了一个直观的供水图形管理系统。
(1)图形管理系统底图的输入:A.利用扫描仪将城市地形示意图扫入,形成一个位图文件;B.直接利用现有的绘图软件包绘制,如调用AU TOCAD绘出图文件,底图信息包括城市街道、河流、区域划分、以及文字信息。
底图被放置在一个名为WN ET2 DRAW的图片框中。
(2)信息查询:A.泵站、水塔信息的查询:在整个供水系统中泵站和水塔的数量较少,而其通过查询要表现的信息量多,难以用统一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通过在指定位置上放置相应的控制,形成一个控制数组,当拖动放大镜图标经过该控制时,控制名+drag-over O函数自动执行,把显示相应信息的语句加入到函数中从而实现了查询功能;B.节点、阀门等信息的查询:在供水管网中,这些点不但信息量最多,而且它们可建立统一的信息格式,我们通过在WN ETDRAW-mouse-down O函数中判断当前鼠标位置和信息点坐标的差值,来完成这些信息点的查询。
(3)滚动和缩放:A.滚动:将WN ET2 DRAW图片框设成比实际屏幕大,在开发过程中考虑到一般微机的内存较少,为使其能在8M内存微机上快速运行,将WN ET2 DRAW虚屏设成2倍于显示屏,利用水平和垂直滚动条进行滚动操作。
B.缩放(ZOOM)功能:通过改变WN ETDRAW的SCAL E、SCAL EL EF T、SACL ETOP、SCAL EWID TH 和SCAL EHEIGHT属性值对图形进行缩放,对桌面重新定标。
SUBZOOM (INDEX %,ZL EF T %,ZWID TH %,ZHEIGH %)WN ETDRAW.SCAL EL EF T =WN ET.SCAL EL EF T +ZL EF TWN ETDRAW.SCAL ETOP =WN ET 2DRAW.SCAL ETOP +ZTOPWN ETDRAW.SCAL EWID TH =WN ETDRAW.SCAL EWID TH +ZWID TH WN ETDRAW.SCAL EHEIGHT=WN ETDRAW.SCAL EHEIGHT.ZHEIGHTREDRAW END SUBREDRAW 是重绘屏幕管网图形的过程。
以上介绍了供水图形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
4.供水泵站调度管理系统WN ET 中的泵站调度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的是管理人员对泵的开启运行进行多方案组合,在满足管网水力条件(如控制点水压)的情况下经过分析比较,从而对水厂二泵房中各泵的关启进行决策;第二层含义是,我们假设给定了管网中各个水厂二泵出水的总流量和压力(指几台泵并联运行的出水管总流量和压力),通过对泵房所有泵的运行组合进行分析,最后得到一个最接近假定条件的泵的开启组合。
为了帮助说明,我们举例如下,在图中共有两个水厂,一水厂二泵房有节点编号为9~11的三台泵,二水厂有节点编号为12~14的三台泵。
第一种泵站调度管理指的是调度管理人员根据经验安排几种泵的运行组合,现按节点1比较两种泵的关启组合,方案一为开启9,10,12,13四台泵,方案二为开启9,11,12,14四台泵,调用运行状态模拟系统进行水力计算,得出各泵运行的功率,效率和所有泵组的总功率,在同样满足控制点最低压力的情况下,电能耗费小的方案比较经济合理。
第二种泵站调度管理是指,管理人员给出某时刻各二泵房的压力和流量,通过调用一个独立的分析计算模块得到该泵站能和给定条件最相近的方案,如某时刻开启9,10,12,13泵。
此处必需指出,从理论上来说,对第一种泵站调度,在给定节点流量的情况下,可对管网各泵所有的关启组合通过枚举法计算,从而找出最经济方案。
但我们在编制软件过程中考虑到微机运行的速度,目前尚无法做到这一点。
笔者试验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15个节点的管网进行平差计算,在P90上运行需1分钟。
因此对一个中等规模的供水系统,如果它有200个节点,5个水厂,每个水厂二泵房有4台泵,那么对所有的组合进行一次循环运算在时间上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提前选出若干种方案,然后对这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五、下一步的工作在WN ET 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受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尚有很多功能需扩充和进一步开发,以下是我们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1.供水运行系统的状态估计,状态估计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得到水力模拟的结果,而且能给出运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信心。
2.闸门的优化调度。
管网中阀门的控制和调度,对于降低管网的冗余压力,减少管道的漏失率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利于管网事故中快速抢修。
3.增加配水管网的水质解析模型,进行配水管网中剩余氯浓度分析、确定配水管网过滤技术在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上海市闵行自来水厂 吴国权 钱庆玲 过滤是去除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常规给水处理中“固—液”分离,去除悬浮颗粒杂质的最后环节。
用于截留悬浮固体的过滤材料也称过滤介质。
根据固体颗粒的大小,水处理中采用结构不同的过滤介质,从而把过滤分为粗滤、微滤、超滤和粒状材料过滤等4个主要类型。
粗滤以筛网或类似的带孔眼材料为过滤介质,截留的颗粒约在100μm以上;微滤所截留的颗粒约为100~0.1μm,微滤所用的介质有筛网、多孔材料和形成支撑结构上的滤饼等三类;超滤用合成的滤膜为过滤介质,主要用来截留1—10nm的固体颗粒;粒状材料过滤是给水处理中最常用的过滤形式,石英砂是常用的粒状材料,用于过滤的粒状材料一般称滤料。
影响滤池运行效果的因素较多,不能一一详述,本文仅对其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一、滤料颗粒本身过滤是悬浮物颗粒在滤料表面吸附、聚集与在过滤水流剪力作用下剥离并往下层转移这两个基本过程的交替综合作用,是水动力、重力、惯性力、扩散力、化学亲和力、电场力、分子力及颗粒表面能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