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5篇)《师恩难忘》与反思篇1一、学情分析学生已能“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设计理念本设计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扣“师恩”这一中心,读、思、议、悟,正确理解,细心品味,感情朗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随堂完成摘录笔记,意图通过本文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并大胆实践。
三、学习目标1、认会写会13个生字,学习“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
2、理解课文内容,从“师恩”一词中体会到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在自读课文时画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习做批注笔记。
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解题激趣,引入新课1、板题。
学生齐读课题。
2、师问:“师恩”是指什么?(指名说)生1:师是指老师,恩是指恩情,师恩是指老师的恩情。
生2:师恩是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生3:师恩是指老师对我的教育。
师:师恩中蕴涵着很深的意味,同学们只有仔细地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点评: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紧紧把握文章中心,并让学生带着解题留下的悬念(师恩所蕴涵着的深刻意义究竟是什么)进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探究意识,使得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初读课文,批注、质疑1、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的书本,及时表扬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出示:金钥匙“阅读时,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比如画问号或直线”。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师恩难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师恩难忘》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恩”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把“恩”字找到,也就是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
只有找到恩的内涵,孩子才能从中读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但是理解又不能是空洞的。
初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学生一样站在课本的外面,只是把它当做课文来学,而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让学生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谈谈自己对这位老师的印象。
学生谈了很多,也表现出了对文中老师的敬佩,。
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
最后我又让学生当了一回作者,描述一下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动人情景,说说作者与老师相逢时想说的感谢话。
这样给朗读增色不少。
但在本课的教学中,仍有许多引导不到位的现象,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2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朴实而深邃,我将如何引导学生去走进她,而后引导学生走向我们呢?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师,一位让作者四十年来一直铭记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师。
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尊敬?我梳理了一下课文内容,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来自何处了。
这份“恩”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
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作者无比尊敬自己老师的这段话:“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范本《师恩难忘》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
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小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的事情。
文中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
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就显得水到渠成,举重若轻了!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
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范本(2)师恩难忘,教学反思作为一个学生,我有幸遇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其中有许多师恩让我永远难忘。
他们以丰富的知识、激情的教学和无私的关怀,深深地影响了我并塑造了我今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此,我愿意分享几位特别重要的教师以及他们对我的影响,并结合我的教学反思,探讨教师对学生的重大影响。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对语文教育有着极高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他不仅教给我们语文知识,还注重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恩难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师恩难忘”这个成语,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描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会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树立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
(2)学会用具体事例描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学习生活中与老师之间的美好时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师生互动。
2. 讲解“师恩难忘”成语的含义:(1)教师解释“师恩难忘”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中的“师”指的是老师,而“恩”表示老师的关心、帮助和教诲。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最难忘的一次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 展示环节:(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学生可以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以“师恩难忘”为主题的作文。
2. 给自己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
3. 对于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4. 在布置作业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交流的表现,以及对“师恩难忘”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作文和信件中对“师恩难忘”主题的表达能力和创意表现。
师恩难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师恩难忘”这一成语;(2)能够讲述一位对自己影响深刻的老师的故事,表达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故事,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珍惜师生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学会运用这一成语。
难点: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心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感恩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新课导入:讲解“师恩难忘”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一成语。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位自己或他人的老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老师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5.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让大家共同感受师生情的珍贵。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师恩难忘”这一成语,能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教学改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际的案例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老师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3. 学生反馈:课后可以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1. 作业内容: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作文,要求用上“师恩难忘”这一成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 作业要求:3. 作业提交:课后一周内提交作文,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师恩难忘”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表达。
2. 评价方法:(1)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估学生对“师恩难忘”成语的运用和表达感激之情的能力。
(2)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师恩难忘》教学案例及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恩难忘》的主题和作者意图。
2.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感恩师恩、珍惜师生情谊的意识和情感。
4.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散文的主题和作者意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师生情深的主题,培养学生感恩师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现师生情深、感恩师恩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了解散文的大意和主题。
学生可分组合作,相互讨论交流,共同理解文章内容。
3.逐段解读: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解读,解释生僻词汇和难句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细节。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师恩,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激发学生感恩师恩的情感。
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师恩的意义,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6.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传递的人生哲理和思考,通过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7.归纳总结: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师恩的珍贵和重要性,鼓励学生要珍惜身边的师生情谊,感恩师恩。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阅读《师恩难忘》这篇散文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感恩师恩、珍惜师生情谊的情感。
在课堂讨论和个人分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老师和家人的感激之情,体会到师生情谊的珍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加深了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感恩的美德,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表达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希望通过教学的努力,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和成长,帮助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那么各位老师们在已经写好教学(反思)了呢?下面是我为你细心整理的《师恩难忘》教学反思,盼望对你有关心!《师恩难忘》教学反思篇1《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班级教材里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是闻名作家刘绍棠。
他通过对学校一班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敬重和感谢之情。
教学时重点应当引导同学体会对老师的感谢和怀念之情,学习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中心的写作(方法)。
我在教学中让同学把田老师与自己怎样教学第一课进行对比,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一形象的第一个层面的解读。
本环节以同学喜爱的内容入手,直奔田老师(故事)教学法这一最好玩的内容。
而后采纳对比,再次紧扣重点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了解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故事教学法。
然后抓住重点(句子)比方句从“春雨点点”——悟“教导”之质。
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其次个层面的解读。
这个环节承接上一环,体会“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深刻内涵,使同学明白田老师对我的教导之恩不仅仅有学问的教学,还有人生道理的启蒙,同时也感悟到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从“恭尊敬敬”——感“教导”之恩等。
这是本课对田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的第三个层面的解读。
体会到一个好老师对一个同学的成长的作用,同时把对老师的敬意的表达与传递作为本环节的重点。
揭示了本文的题意“师恩难忘”的真正内涵。
另外本文从我的表现中来引导同学感受一个胜利人士的成长:从“听得入迷”——感上课专注,从“文学的种子” ——感喜爱写作,这也侧面衬托了田老师上课讲故事的精彩,这是(作文)的一种方法,引导同学要活学活用。
把课文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师恩难忘》教学反思篇2《师恩难忘》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之所以设为首课,我想编委会确定考虑到9月10日的(老师节)。
新接手一个班级,又早有耳闻五(2)班智商较高,但情商木讷。
师恩难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2.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会欣赏和评价优秀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层次,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优秀作品。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5. 教学拓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学会欣赏优秀作品。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
2. 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培养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共鸣。
4.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老师的诗歌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与反思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与反思1一、学情分析学生已能“悟”出一些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学生能通过自读自悟、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使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已初步学会记摘录笔记,能独立识字、学词学句,但对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设计理念本设计从理解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紧扣“师恩”这一中心,读、思、议、悟,正确理解,细心品味,感情朗读。
在此基础上,学生随堂完成摘录笔记,意图通过本文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并大胆实践。
三、学习目标1、认会写会13个生字,学习“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成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师恩”一词中体会到田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以及“我”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在自读课文时画出自己的问题,初步学习做批注笔记。
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解题激趣,引入新课1、板题。
学生齐读课题。
2、师问:“师恩”是指什么?(指名说)生1:师是指老师,恩是指恩情,师恩是指老师的恩情。
生2:师恩是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生3:师恩是指老师对我的教育。
师:师恩中蕴涵着很深的意味,同学们只有仔细地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二)初读课文,批注、质疑1、检查预习(教师检查学生的书本,及时表扬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出示:金钥匙“阅读时,在有问题的地方做记号,比如画问号或直线”。
2、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在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不懂的词句以及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娓娓动听无心插柳柳成阴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引人入胜起承转合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3、小组相互交流,解决自己在读书中不懂的地方,教师提示学生在已获解答的问题旁注记号或写简短的答案。
师恩难忘教学教师反思《师恩难忘》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之所以设为首课,我想编委会肯定考虑到___月___日的教师节。
新接手一个班级,又早有耳闻五(2)班智商较高,但情商木讷。
所以上好这堂课意义深远。
课前我搜索、学习了各种渠道的资料,准备打响开学的第一炮。
教学一开始,我紧扣《师恩难忘》课题,让学生读题思考,产生疑问。
果然,学生思维活跃,一下子疑问迭起:谁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谁?难忘什么?为什么难忘?老师的恩情是什么?……从问题上分析,学生不仅需要知道一些表面上的知识,还渴望明白更深一层次的课文,挖掘文章的内涵。
这正是作为一个高年级学生所要求的。
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不仅能激活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的“情感因子”,也可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随后,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师恩难忘》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朴实而深邃,我将如何开发学生的情商,引导学生去走进它呢?我的目光投向了文中的田老师,一位让作者四十年来一直铭记在心的一位普通老师。
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的尊敬?表面上看,这是一位善讲故事的老师,但将作者感到钦佩的是其会讲故事吗?显然不是。
这充其量是田老师的一技之长而已,那作者所谓的“恩”从何来呢?重新梳理了一下课文内容,让我真正明白了作者那份情意来自何处了,这份“恩”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自读课文,你觉得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细细品味,引导学生理解田老师润物细无声高妙的教学艺术,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对学生们深深的爱。
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我与五十七位学生的热烈的互动中圆满结束了。
课后,学生们议论最多的就是如何用实际行动让老师过上一个满意的自己的节日。
我暗暗窃喜:第一课我收获很大!师恩难忘教学教师反思(2)师恩难忘教学反思作为一个教师,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不禁让我想起了许多难忘的师恩,这些师恩使我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成长,也一直影响着我的教学思维。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
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小培养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的事情。
文中虽然作者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只是由一首小诗引申的一个小故事,但从这篇课文里我们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深厚。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
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
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