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609.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语文《师恩难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感恩,理解老师的重要性,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师生情谊。
(2)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最尊敬的老师”的作文。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1)详细解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
(3)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抽象的概念。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2)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八、教学资源与环境:1. 教学资源:(1)课文《师恩难忘》文本。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1)教室内的座位排列便于学生互动和讨论。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掌握文章
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
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恩师恩,珍惜学习机会,积极树立正确的学
习态度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
1.文本解读:讲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
2.生词学习:分析文章中的生词,帮助学生掌握生词的词义和用法。
3.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式和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4.写作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阅读文章《师恩难忘》,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
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点拨: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点拨学生的理解和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生词学习:讲解文章中的生词,帮助学生理解生词的含义和用法,巩固词汇积累。
5.句式分析: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式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和提高写作能力。
6.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感恩老师的文章,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师恩难忘》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师生情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珍惜学习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相信学生会受益匪浅,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的人才。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激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对师恩的珍惜和回报意识。
教学内容:师恩难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老师对我们的教导和关爱是无私的呢?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师恩难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师恩。
二、导入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受过的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三、学习1. 讲解老师对学生的辛勤付出和为学生付出的努力,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老师的辛苦和付出。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受过的老师的帮助和教导,引导学生明确老师对自己的重要性。
四、实践1. 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辛勤付出,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感恩卡或写感谢信。
2. 在班级中开展感恩师恩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意表达给老师,增强学生对师恩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理解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关爱,明白回报师恩的重要性,珍惜老师的教导和关怀。
六、作业带着真诚的心情,写一封感谢老师的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并答应通过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付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珍惜师恩、回报师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师恩难忘”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永恒的主题。
愿同学们时刻牢记老师的辛勤付出,发自内心地感恩并回馈师恩。
一、教案基本信息《师恩难忘》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师生情谊,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分析课文结构。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感恩图报的情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师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师生情谊,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分析课文结构。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师生情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师恩难忘”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师生情谊。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4.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
(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3. 实践拓展(1)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以“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笔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以“我想对老师说”为主题,写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师。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师恩难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3.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难忘”的含义。
2.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让你难忘的老师?为什么难忘?(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读后说说对课文的大致了解。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学生自读第一段,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了解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2.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对“师恩难忘”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学生自读第二段,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之情。
3.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第三段,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1.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仰、怀念和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老师的关爱,尊敬老师,感激老师。
2.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认识和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课下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师恩难忘》一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仰、怀念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教师节的来历,感受教师节的氛围。
(2)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2)通过范文赏析,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教师、感恩教师的良好品质。
(2)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激发写作灵感。
(2)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教师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哪些老师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3. 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师恩难忘》。
(二)课堂讨论1. 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3.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范文赏析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师恩难忘》作文,让学生欣赏。
2. 分析作文的优点,如:结构清晰、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等。
3. 学生学习写作技巧,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写作要点,如:如何选择题材、如何安排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始写作。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文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写作优点和不足。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师恩难忘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课后作业1. 以《师恩难忘》为题,写一篇作文。
《师恩难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2)引导学生珍惜老师的教诲,感恩老师的付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师恩难忘》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师恩难忘》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联系实际(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师恩难忘》的内容,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2)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最尊敬的老师”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因素,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优化。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表达出课文的意境。
《师恩难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懂得感恩。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和归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章表达方式的把握。
(3)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3.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进行拓展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概括课文的大意,并进行表述。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表达方式。
5. 深入理解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师恩难忘教案《师恩难忘》教学案精选9篇《师恩难忘》教案篇一教材分析: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
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
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师恩难忘我田老师描红,学古诗编故事,讲故事爱好文学培养兴趣《师恩难忘》教案篇二师:在学习了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师恩难忘》这篇课文后,有位同学得到启发,也写了一篇作文---《我的班主任》,在作文中,他写了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然后说一说,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老师出示例文,学生自读)生:在作文中,小作者写了冯老师帮助我纠正写字姿势的事。
我在读了以后,觉得那个老师真是一位关心同学的老师。
师:你说的很好。
小作者写的这件事太平常了,但很感人。
请你再仔子细细地读一读例文,画出描写冯老师关心同学的语句,读一读。
生:(继续读例文)生: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
生: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
师:这两句是从什么方面写冯老师的?生:这两句是从动作方面来写冯老师的。
生: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象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师:这句话又是从什么方面来写的?生:神态方面写的。
师:冯老师给你的印象深不深了?为什么?生:因为小作者抓住冯老师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具体的。
语文课文《师恩难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师长、感恩图报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提炼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结构,阐述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写作技巧。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拓展思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等。
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作文中的表达水平、思维深度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温馨、感人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文学习。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课堂互动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提高朗读能力。
《师恩难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师恩难忘》。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概括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2)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懂得珍惜老师的教诲。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师恩难忘》。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含义。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的深入理解。
(2)对课文中所体现的师恩难忘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关于老师的美好时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3)引出本课主题《师恩难忘》,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师恩难忘》,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学会正确书写。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师恩难忘的情感。
4.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跟读课文《师恩难忘》,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表情动作。
(3)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师恩难忘》的故事。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老师”的作文,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小学语文《师恩难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的情感。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2)引导学生珍惜师生之间的美好时光。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尊敬的老师。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入课文学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人情节,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细节描写感悟:(1)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老师细节的句子,进行分析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情感。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强调感恩老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师生时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尊敬的老师的小作文。
3. 推荐一本关于师生情的文学作品,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 朗读与理解: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语气、节奏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培养尊敬老师的品质。
(2)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从课文中提炼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2)分享有关尊敬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尊敬的老师及其感人故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感悟文章。
3. 家长参与课后讨论,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协助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观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掌握生字词的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尊敬老师的表现。
3. 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尊敬老师的表现。
4.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方式,营造尊敬老师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案基本信息《师恩难忘》教案设计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师恩难忘》这篇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激发学生的感恩心态,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教材:《师恩难忘》原文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出本课的主题《师恩难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师恩难忘》原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3.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深入探讨:教师提出深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 感恩行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行动,互相鼓励和学习。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老师的感谢信。
2. 学生选择一位对自己有特殊帮助的老师,进行采访,了解老师的心声和期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和感恩心态。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评估学生对《师恩难忘》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尊敬和感激老师的认识。
《师恩难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感受师恩的伟大和难忘。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优美的散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习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如“师恩难忘”的含义。
2. 学会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师恩难忘》的PPT或黑板。
2.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尊敬的老师,引出本课的主题《师恩难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师恩难忘”的含义。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表达对老师感激之情的方式。
5.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尊敬和感激老师。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老师”的作文,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作文作业,评估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对老师感激之情的表达。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对师恩有更深刻的体会。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可能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感人的教师故事,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 增加写作练习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九、附加活动:1. 组织一次“感恩教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有机会在班级层面上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师恩难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2)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懂得珍惜老师的教诲。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经历,谈谈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简介本课的作者和课文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共同学习。
(2)各组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尊敬的老师,分享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老师的教诲。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我心中的好老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故事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开展“尊师重教”的征文活动,让学生用文字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师恩难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掌握“正”这个多音字,理解课文中的部分成语,并能运用。
3、能正确认识、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尽可能地写美观。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田老师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能通过平凡的小事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感知田老师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特点。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质疑,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初步感知田老师爱讲故事善讲故事的特点。
完成相关作业)
一、揭题质疑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几乎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
)每个人的成长几乎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绍棠的笔触追追忆一下他的启蒙老师田老师。
老师板书课题
1、简单介绍刘绍棠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3、再读课题。
二、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请同学朗读课文,随机点评。
字音,字形:滋润炊烟衣襟儿正月大意
字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植培养)身临其境(来到地方境地)
娓娓动听(连续不断的样子)引人入胜(美妙的境地胜境)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回忆,记述了小学时一位能编故事教课文的田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分段(第一段(1-2)第二段(3——7)第三段(8——9)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一二两小节) 田老师的初步印象
十七岁就开始教书呢“就”能去掉吗?为什么?(才华横溢年轻有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两小节。
第二课时
(通过重点句段的品读赏析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敬佩之情,领略田老师爱讲故
事善讲故事的课堂魅力。
迁移到对自己老师的教诲之恩。
完成相关作业。
收集背诵积累歌颂老师的名言诗句
)
抓住重点句段品读赏析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初次相识就让我们对田老师产生了深深地敬意。
一齐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真是一位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老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精彩的课堂,聆听他的教诲。
看看田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读自悟从整体感知田老师的教学风格。
田老师总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
那田老师的故事怎样呢?请一个同学绘声绘色地朗读故事。
你觉得这种用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的做法如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吸引孩子能不知不觉习得知识)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一种有效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把4、6连起来理解。
从哪里看出孩子们喜欢上田老师的国文课?品读4、6两段。
有感情的朗读好这两个自然段。
明明是要讲授一首小诗,为何却变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呢?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直伴随着我。
这些故事就像阳光,就像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影响着我。
至今我仍深深怀念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
那个时候我还不满六周岁,可是田老师却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领我走进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让我喜欢上了语文,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介绍刘绍棠文学成就)可以说没有田老师就没有刘绍棠在文学上的成就,所以四十年后,当作者再次见到田老师时,他仍然像小时候一样,引读————这就是田老师对我的教诲之恩,它使我终身难忘,正如文章中所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栽培一棵小树需要辛勤的浇灌,培养一个人更需要付出心血。
而这心血就含在平平凡凡、点点滴滴的小事中。
作者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与感激。
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感动的尊师故事。
(毛泽东敬酒、朱德给老师行军礼、程门立雪)
赞美老师的名言。
再次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作用是点题、点明中心)
作文:通过一件平平凡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尊敬之情。
板书:师恩难忘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春雨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