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锅炉说明书正文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224.00 KB
- 文档页数:24
目录1.概述1.1锅炉型式1.2锅炉设计参数1.3锅炉布置型式1.4给水和蒸汽品质1.5锅炉燃料1.6锅炉的灰渣比2.锅炉结构2.1锅炉结构2.2锅筒2.3燃烧室和水冷壁2.4启动燃烧设备2.5过热器和调温装置2.6省煤器2.7空气预热器2.8阀门2.9吹灰器2.10钢结构及平台扶梯2.11检修起吊设施2.12燃烧设备2.13保温、油漆2.14热工测量、调节、保护和控制设备3.附件3.1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3.2烟气量、空气量和阻力数据表3.3汽水阻力表3.4锅炉水容积表1. 概述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任其在田间焚烧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污染大气环境。
秸秆是一种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秸秆焚烧发电,具有节约能源、防止环境污染的社会效益,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1.1锅炉型式本锅炉为我公司自主开发设计的75t/h高温高压参数燃生物质燃料的锅炉。
锅炉为高温高压蒸汽参数,自然循环炉,单锅筒、平衡通风、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炉膛部份为支撑结构,尾部为悬吊结构。
本锅炉设计燃料为稻秆,校核燃料为棉花秸秆,也可以按照用户要求进行混合燃烧。
生物质燃料中含有Cl和碱金属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对锅炉受热面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另外燃烧产生的灰份熔点较低,容易粘结在受热面管子外表面,形成渣层,会明显降低受热面的传热系数。
因此,在高温受热面的管系中采用了有利于防止结渣、搭桥的结构,并采取了有效的吹灰措施,防止受热面腐蚀和产生大量的渣层。
本锅炉采用水冷振动炉排的燃烧方式,有利于防止燃烧低灰熔点的秸秆在炉排面上结渣。
锅炉汽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在炉膛外布置了集中下降管。
锅炉烟气流向采用四回程“M”型,炉膛和过热器通道采用全封闭的膜式水冷壁,很好的保证了锅炉的严密性能。
过热器采用三级布置,并布置了二级喷水减温器,使过热蒸汽温度有较大的调节裕量,以保证锅炉蒸汽参数。
尾部竖井内布置了单级省煤器和单级空气预热器,一、二次风平行进入各自的空气预热器,出空气预热器后分别进入炉排下一次风管和炉排上二次风管,再进入炉膛。
锅炉运行操作规程青岛新源热电有限公司二OO九年四月1前言本标准是为青岛新源热电有限公司锅炉运行的规范操作管理而编写的。
本标准自2005年10月1日第一次发布实施。
本标准与上级指示有抵触时,以上级指示为准。
个别条文需修改时,按《标准化管理》规定执行。
批准:胡升基审定:于忠佐审核:周显利主要起草人:徐涛本胡滨江李克亮李秀强本标准2009年4月1日修订完毕重新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批准:胡升基审定:牟秀梅审核:周显利修订人:胡滨江、徐涛本、李秀强、于鲜芳、王同雷、董强、臧世芳、陶晓松、李大钢本标准由青岛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12目录第一章: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6)第二章:引用标准 (6)第三章:锅炉运行值班制度 (6)3.1 值班人员职责 (6)3.2 交接班制度 (9)3.3 巡回检查制度 (10)第四章:设备规范 (11)4.1 设备及燃料的简要特性 (11)第五章:锅炉机组启动或检修后的检查与试验 (23)5.1 锅炉机组启动前应具备的条件 (23)5.2 水压试验 (27)5.3 锅炉的烘炉与煮炉 (29)5.4 冲洗过热器 (34)5.5 转动机械的试验 (35)5.6 漏风试验 (36)5.7 布风板均匀性试验 (36)第六章:锅炉机组的启动 (37)6.1 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 (37)6.2 锅炉点火 (38)36.3 锅炉并列 (42)第七章:锅炉运行中的监视和调整 (44)7.1 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和目的 (44)7.2 水位的调整 (44)7.3 汽压和汽温的调整 (45)7.4 燃烧的调整 (46)7.5 锅炉的压火与热启动 (48)7.6 锅炉排污 (49)7.7 锅炉除灰和除渣工作 (50)7.8 除尘器的运行 (50)第八章:锅炉的停止与运行 (52)8.1 正常停炉 (52)8.2 锅炉停炉后检查项目及措施 (54)第九章:锅炉机组事故(故障)的处理方法 (56)9.1 事故及故障停炉 (56)9.2 锅炉满水事故 (57)9.3 锅炉缺水事故 (59)9.4 汽包水位计的损坏 (60)9.5 汽水共腾 (61)9.6 水冷壁管损坏 (62)9.7 省煤器管损坏 (63)9.8 过热器管损坏 (64)9.9 蒸汽、给水管道的水冲击 (65)9.10 主蒸汽管道爆破 (66)9.11 炉膛超温及结焦 (67)49.12 返料器结焦 (69)9.13 锅炉灭火 (71)9.14 给煤机故障 (72)9.15 风机故障 (73)9.16 燃烧室墙壁的损坏 (75)9.17 骤减负荷 (75)9.18 厂用电中断 (76)9.19 热控总电源中断 (77)9.20 DCS服务器均离线 (78)9.21 电动机的异常及事故处理 (78)9.22 消防规程 (79)第十章脱硫设备的投运及停运步骤――――――80 第十一章气力输灰系统操作----------------------------82 第十二章声波吹灰器的运行操作第十三章#4热水锅炉的运行操作规程第十四章附录 (85)5第一章主题内容的适用范围本规程列出了锅炉设备规范,规定了锅炉运行操作的基本要求、运行方式、运行维护、运行异常及事故处理。
目录一、致用户1、特别事项2、产品基本要求3、燃料选择4、风机使用5、使用压火6、保修政策二、产品简介1、结构简介2、性能特点3、出厂概况三、锅炉安装四、煮炉五、热态调试六、锅炉使用七、锅炉运行监测事项八、停炉说明九、维修保养十、水质管理十一、锅炉检验十二、经济运行与操作十三、起吊与基础十四、司炉与机修一、致用户尊敬的用户,衷心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选用本厂产品。
为了使您迅速了解和正确掌握本产品的使用方法,发挥本产品的最佳性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敬请认真阅读本产品说明书。
对掌握本产品性能和排除故障,本说明书会带给您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特别事项:1)、操作锅炉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操作证。
2)、锅炉安装必须经专业的安装公司并取得使用许可证。
3)、锅炉在准备使用前,必须先单机试运行及详细了解锅炉的特性及操作使用说明书(含配套设备的独立说明书)。
4)、锅炉禁止超过设计规范使用及强行限制安全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
5)、安装、使用、维修、保养等必须按国家相应的规定进行。
6)、在为对设备的使用全部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应向我公司先电话咨询了解清楚。
7)、锅炉设备在运行时必须有专人值守;晚上压火必须有人值班。
如果不按以上要求及本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锅炉操作,引发的质量问题,我公司将不负责对产品的免费保修及事故责任。
2、产品基本要求:1)、对燃料必须符合燃烧设备自身的设计使用要求,对燃料的成分、热值、杂质等必须符合燃烧设备及锅炉产品的设计要求。
2)、锅炉辅机设备与供水设备及其它配套的设备,如果用户不需要我公司提供,则必须保证用户自己提供的设备符合我公司产品设计的要求,如因用户配套设备的问题而引起产品任何质量问题的,本公司概不负责;如用户需要自己配套其它设备的,必须按公司的提供的要求进行配套设备的购买,且购买回来的产品必须经过我公司的确认。
3)、锅炉安装完毕应进行冷态调试并预紧炉排,防止炉排热态时起拱跑偏。
运行中,一旦发现炉排卡死时,应紧急停炉,以免使事故扩大。
锅炉说明书锅炉说明书1. 引言锅炉是一种用于加热水或产生蒸汽的设备。
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供暖和发电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锅炉的详细说明,包括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锅炉。
2. 工作原理锅炉通过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使其升温并转化为蒸汽。
锅炉的核心部件是燃烧室和热交换器。
燃烧室内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燃烧气体,燃烧气体通过热交换器与水进行热交换,将热能传递给水并使其升温,最终产生蒸汽。
3. 结构组成锅炉主要由以下组件组成:3.1 燃料供给系统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燃料储存装置、燃料输送系统和燃料燃烧系统。
燃料储存装置用于存放燃料,燃料输送系统将燃料从储存装置输送到燃烧系统,燃料燃烧系统将燃料燃烧产生热能。
3.2 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由燃烧室和烟道组成。
燃烧室是燃料燃烧的地方,烟道则用于排出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
3.3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将燃烧气体的热能传递给水的装置。
常见的热交换器类型包括烟气热交换器和水热交换器。
3.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锅炉的运行状态。
它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用于监测锅炉工作参数的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和执行器用于控制锅炉的运行状态。
4. 使用方法4.1 准备工作在启动锅炉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锅炉的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并具备足够供水能力。
- 检查燃料供给系统,确保燃料储存装置中有足够的燃料。
- 检查燃烧系统,确保燃烧室和烟道清洁无阻塞。
4.2 启动锅炉按照以下步骤启动锅炉:1. 打开锅炉的燃料供给系统,并调整适当的供给量。
2. 打开燃烧系统的风机和点火装置,点燃燃料。
3. 等待燃烧室内的温度上升,直到达到设定值。
4. 启动水循环泵,将冷水导入热交换器。
5. 观察锅炉工作状态,确保各项参数正常。
4.3 关闭锅炉按照以下步骤关闭锅炉:1. 首先关闭燃烧系统中的风机和燃料供给系统。
2. 关闭水循环泵,停止供水。
校对审核标准审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锅炉厂)2010年 2 月目录一、锅炉基本特性 21、主要工作参数 22、设计燃料23、安装和运行条件34、锅炉基本尺寸 3二、锅炉结构简述 41. 炉膛水冷壁 52. 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63. 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64. 燃烧设备75. 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96. 省煤器 107. 空气预热器108. 锅炉范围内管道119. 吹灰装置1110. 密封装置 1111. 炉墙1212. 构架1213.膨胀系统1314.锅炉水压试验1315. 锅炉过程监控13三、性能说明15一、锅炉基本特性1、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150 t/h额定蒸汽温度540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 MPa 给水温度215 ℃锅炉排烟温度~140 ℃排污率≤2 %环境设计温度20 ℃锅炉计算热效率90.5 %锅炉保证热效率90 %一次热风温度180 ℃二次热风温度180 ℃一、二次风量比55:45 循环倍率20 ~25 2、设计燃料(1)煤质分析资料:注:1、按设计燃料,煤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0mm,50%切割粒径d50=2mm,详见附图。
2、校核燃料,粒度范围可放宽到0~15mm,50%切割粒径d50=3mm。
(2)点火及助燃用油锅炉点火及助燃油采用# 0 轻柴油,油质暂按下表进行:(3)脱硫剂特性石灰石纯度要求:CaCO3 :≦92.3%;MgCO3 :≧2%;水份:≧0.12%惰性物: ≧0.12%;石灰石的入炉粒度要求:粒度范围0~1mm,50%切割粒径d50=0.25mm,粒度分布曲线见附表。
3、安装和运行条件地震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条件Ⅲ类锅炉给水满足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4、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701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4850mm炉膛顶棚管标高345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37700mm锅炉最高点标高43000mm运转层标高8000mm操作层标高5200mm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9400mm锅炉深度(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21100mm二、锅炉结构简述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目录第一部分锅炉概述 (1)一、结构简介 (1)二、性能特点 (3)第二部分锅炉点火及运行 (4)一、烘炉、煮炉前的检查 (4)二、烘炉程序 (4)三、煮炉程序 (6)四、锅炉点火运行前的检查工作 (8)五、点火 (14)六、升温 (15)七、锅炉运行程序 (16)八、炉排运行程序 (20)九、调整安全阀 (22)十、锅炉排污 (22)十一、锅炉吹灰 (24)十二、停炉程序 (25)第三部分锅炉检查、保养 (26)一、日常检查与保养 (27)二、定期检查与保养 (27)三、年度检查保养 (28)四、停炉保存 (29)第一部分锅炉概述一、结构简介:DC系列锅炉是从澳大利亚马克西塞姆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引进全套技术、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锅炉.锅炉分为两大部分,即上部锅炉本体、下部鳞片式链条炉排,这两大件及炉排左侧立式高支承架在基础上就位后连接配套辅机,安装管道、阀门、仪表,然后接通水、电即可投入运行。
(一)结构特点:1.本系列产品为“D”型布置,从锅炉前部看,右侧上部为炉膛、下部为燃烧设备,左侧上部为对流管束本体、下部为立式高支承架、落灰斗及螺旋除灰机。
2.炉膛四周及顶部由膜式水冷壁构成,水冷壁下部与前、后、左、右集箱相连通,炉膛左侧后部为烟气出口,烟气经180.转弯进入转向烟室,再流向炉体前部进入对流管柬,一次冲刷对流管束排出炉体.在对流管束中沉降的烟尘落到落灰斗中,再由螺旋除灰机输送到出渣机内。
若炉膛中带后拱,则烟气从后拱上方进入燃尽室,再由燃尽室左侧后部出口进入转向烟室。
3.燃烧设备采用鳞片式链条炉排,一次风从炉排右侧空气总风箱底部进入,由总风箱分配到各个横向风道,再由风道进入各个风室.炉链采用后轴驱动.4.燃煤从煤斗上部送入,经煤闸门进入前拱下方,进行着火燃烧,在炉膛中部达到旺盛燃烧,炉渣从炉排后部排入出渣机槽内,由出渣机排出炉体。
5.二次风由上部炉体右侧的进风口送入,然后分别进入前、后二次风室,经炉膛前后拱上的喷嘴吹入炉膛,满足炉膛内可燃物的空间燃烧.若有后拱,炉膛中不设置后二次风。
第一篇锅炉运行规程第一章锅炉设备规范及简要特性第一节设备简要说明锅炉简介:我厂锅炉为UG-260/9.8-M型。
本锅炉为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型布置的固态排渣煤粉炉。
半露天布置,锅炉前部为炉膛,四周布满膜式水冷壁,炉膛出口处布置屏式过热器,水平烟道装设两级对流过热器,炉顶、水平烟道转向室设置顶棚管和包墙管,尾部交错布置两级省煤器和两级空气预热器。
锅炉构架采用双框全钢结构,按7度地震烈度Ⅱ类场地设防。
炉膛水冷壁、过热器和上级省煤器均悬吊在顶板梁上,下级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支承在后部柱和梁上。
锅炉采用直流煤粉燃烧器,正四角切向布置,假想切圆为Ф850mm,制粉系统用钢球磨中间仓储式热风送粉。
1、锅筒及汽水分离装置:锅筒内径Ф1600mm,厚度为100mm,封头厚度为100mm,筒身直段长12400mm,全长约为14260mm,材料为P355GH(19Mn6)。
锅筒正常水位位于锅筒中心线以下180mm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
锅筒水位报警值为±75mm,+200mm紧急放水一次门打开,二次门延时2S打开,降至+75mm二次门关闭,延时2S关闭一次门,保护动作值为:+250mm,-250mm。
锅筒内采用单段蒸发系统,内部布置有旋风分离器梯形波形板分离器,清洗孔板和顶部多孔板等内部设备。
它们的作用是分离混合物中的水与汽,并清洗蒸汽中的盐,平衡锅筒蒸汽负荷,以确保蒸汽品质。
锅筒内共有50只直径为Ф315mm的旋风分离器,分前后两排,沿锅筒筒身全长布置,旋风分离器分组装配,以保证旋风分离器负荷均匀,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汽水混合物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在筒内旋转流动。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滴被甩向四周,沿筒壁向下流,而蒸汽则在筒内向上流动,在上升过程中同时进行重力分离,分离出的水在筒底经导叶盘平稳地流入水空间。
为了防止水由四壁向上旋转流动时混入蒸汽汽流中,在旋风筒顶部加装一溢水槽,水可通过溢水槽流到筒外。
一、锅炉基本特性1、主要工作参数额定蒸发量240t/h额定蒸汽温度540℃额定蒸汽压力(表压)9.81MPa给水温度210℃锅炉排烟温度~132℃排污率≤2%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20℃锅炉计算热效率90.7%锅炉保证热效率90.2%燃料消耗量33.851t/h 石灰石消耗量 1.226t/h一次热风温度180℃二次热风温度180℃一、二次风量比60:40循环倍率25~30锅炉飞灰份额65%脱硫效率(钙硫摩尔比为2.5时)≥90%2、设计燃料1)煤质分析资料:煤质分析资料见下表:注:煤的颗粒度:0~10㎜,具体见后附燃煤粒径分布曲线。
2)工业废气成分分析工业废气热值约3700kJ/ Nm33)石灰石脱硫剂石灰石成分:4)点火及助燃用油锅炉点火用油:0#轻柴油3、安装和运行条件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12.4℃多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2.2℃多年年平均气温15.4℃夏季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0.8℃冬季最冷月平均最低温度0.37℃年平均气压101.4kPa 冬季平均气压100.26 kPa 夏季平均气压100.27 kPa 年平均相对湿度76%年最大风速31m/s年平均降水量1063.1mm历年最大积雪深度34mm地震烈度7度设防锅炉给水满足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4、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8770mm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5970mm炉膛顶棚管标高37800 mm锅筒中心线标高41000 mm锅炉最高点标高45300 mm运转层标高8000 mm操作层标高5200 mm锅炉宽度(两侧柱间中心距离)23000 mm锅炉深度(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24700 mm二、锅炉结构简述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
锅炉运转层以上露天,运转层以下封闭,在运转层8m标高设置混凝土平台。
锅炉说明书UG-75/5.3-M1998G〔I〕〔P〕-SMI一.概述本产品为75t/h次高温、次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并根据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著名院校多年合作开发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经验,以及同类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完善了这一产品。
本产品结构简单、紧凑,与传统的煤粉炉炉型相似,锅炉本体由燃烧设备、给煤装置、床下点火装置、分离和返料装置、水冷系统、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钢架、平台扶梯、炉墙等组成。
二.锅炉参数额定蒸发量 75t/h额定蒸汽压力 5.3MPa额定蒸汽温度 485℃给水温度 150℃排烟温度~140℃锅炉设计效率 85~90%三.设计燃料1、煤种: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混煤等;收到基低位发热值=16747~22609KJ/Kg;具体煤种以有关技术文件为准。
2、燃料颗粒度要求:煤为0~10mm;50%切割粒径=1.5mm;详见附图1注意事项:用户应按照附图1严格控制煤粒度的大小,以利于锅炉的正常燃烧和运行。
3、石灰石粒度要求:2mm。
50%切割粒径=0.25mm;详见附图2四.锅炉各部分结构简述:1、燃烧装置:流化床布风板采用水冷布风板结构,有效面积为7.7;布风板上布置了270只钟罩式风帽,风帽间风板上填保温混凝土和耐火混火混凝土。
空气分为一次风及二次风, 一、二次风之比为60:40, 一次风从炉膛水冷风室二侧进入,径布风板风帽小孔进入燃烧室。
二次风在布风板上高度方向分二层送入。
布风板上布置了二只219的放渣管(每只放渣管另接一只219事故放渣管),可接冷渣机(用户自理)。
水冷风室底部还布置了二只108的放灰管,用于定期清除水冷风室中的积灰。
2、给煤装置本锅炉炉前布置了三只给煤管,煤通过给煤管送入燃烧室。
给煤管上布置有送煤风和播煤风,以防给煤堵塞。
送煤风接一次冷风,播煤风接一次热风,二股风合计约为总风量的4%,每只送风管、播煤风管应布置一只风门(设计院设计),以调节送煤风量。
UG-260/5.3-M型锅炉安装工艺第一节 概述一、目的本工艺列出我公司施工的UG-260/5.30-M型锅炉安装施工工艺,作为B级散装蒸汽锅炉的安装工艺, 以指导我公司在今后同类型锅炉中的安装。
二、工程概况UG-260/5.30-M型锅炉为中温次高压煤粉锅炉,本型号锅炉为单汽包、自然循环、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悬吊结构,燃烧器采用四角切圆布置的直流式燃烧器,采用钢球磨中间储仓干燥剂送粉系统。
室外布置,抗震等级为7级。
三、锅炉主要技术参数锅炉额定蒸发量: 260T/H 排烟温度: 133℃额定蒸气压力: 5.3MPa 设计燃料: 烟煤额定蒸气温度: 450℃ 热效率: 92%给水温度: 104℃ 排污率: 2%热风温度: 336℃锅炉基本尺寸:炉膛宽度: 8690mm 锅筒中心线标高: 37150mm炉膛深度: 8690mm 本体最高点标高: 41450mm锅炉集汽集箱标高:40600mm 运转层标高: 8000mm锅炉构架左右两侧柱中心线间距: 18000mm锅炉构架前后柱中心线间距: 24000mm第二节 锅炉安装前的准备工作一、施工场地布置根据现场条件铺设一条125米的轨道,上设一台600T-M的塔吊,以满足锅炉钢架组对安装、水冷壁组对安装及锅炉本体构件的吊装。
依据施工现场条件设置钢结构组装平台2个,平台选用[20曹钢搭设,每个平台面积为34000×9800,下面用水泥墩作支承。
水泥墩采用C20混凝土制作,规格为800×800×600。
此结构必须在开工前搭设完毕,且经质检人员对其安装精度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钢架组对平台材料见表2-1钢架组对平台材料 表2-1名 称名 称 规 程 单 位 数 量混凝土 C米39.0220槽 钢 [ 20 米 620钢 板 δ=16 米2 2钢 板 δ=12 米2 5圆 钢 Φ=10 米 80二、锅炉基础复查、划线和垫铁安装1、锅炉基础复查锅炉开始安装前,基础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必须经业主、监理验收合格,质量证明齐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其基 础的允许偏差如下表2-2:(2)锅炉的中心线,各柱纵、横向中心线应与厂房建筑标准点核查无误。
一、锅炉基本特性
1、主要工作参数
额定蒸发量 240t/h
额定蒸汽温度 540℃
额定蒸汽压力( 表压) 9.81MPa
给水温度 210℃
锅炉排烟温度 ~132℃
排污率≤2%
空气预热器进风温度 20℃
锅炉计算热效率 90.7%
锅炉保证热效率 90.2%
燃料消耗量 33.851t/h 石灰石消耗量 1.226t/h
一次热风温度 180℃
二次热风温度 180℃
一、二次风量比 60: 40
循环倍率 25~30
锅炉飞灰份额 65%
脱硫效率( 钙硫摩尔比为2.5时) ≥90%
2、设计燃料
1) 煤质分析资料:
煤质分析资料见下表:
注: 煤的颗粒度: 0~10㎜, 具体见后附燃煤粒径分布曲线。
2) 工业废气成分分析
工业废气热值约3700kJ/ Nm3
3)石灰石
脱硫剂石灰石成分:
4) 点火及助燃用油
锅炉点火用油: 0#轻柴油
3、安装和运行条件
极端最高气温 40.9℃极端最低气温-12.4℃多年平均最高气温 20.1℃多年平均最低气温 12.2℃多年年平均气温 15.4℃夏季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 30.8℃冬季最冷月平均最低温度 0.37℃年平均气压 101.4kPa
冬季平均气压 100.26 kPa
夏季平均气压 100.27 kPa
年平均相对湿度 76%
年最大风速 31m/s
年平均降水量 1063.1mm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34mm
地震烈度 7度设防
锅炉给水满足GB/T12145~199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4、锅炉基本尺寸
炉膛宽度( 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8770mm
炉膛深度( 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5970mm
炉膛顶棚管标高 37800 mm
锅筒中心线标高 41000 mm
锅炉最高点标高 45300 mm
运转层标高 8000 mm
操作层标高 5200 mm
锅炉宽度( 两侧柱间中心距离) 23000 mm
锅炉深度( 柱Z1与柱Z4之间距离) 24700 mm
二、锅炉结构简述
锅炉为高温高压, 单锅筒横置式, 单炉膛, 自然循环, 全悬吊结构, 全钢架π型布置。
锅炉运转层以上露天, 运转层以下封闭, 在运转层8m标高设置混凝土平台。
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 锅炉中部是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三组对流过热器, 过热器下方布置一组光管和两组膜式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二组空气预热器。
本锅炉采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生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经验, 是双方合作开发的新一代产品。
在燃烧系统中, 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 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
一次风机送出的空气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炉下水冷风室, 经过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 二次风机送出的风经二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 经过分布在炉膛前后墙上的喷口喷入炉膛, 补充空气, 加强扰动与混合。
燃料和空气在炉膛内流化状态下掺混燃烧, 并与受热面进行热交换。
炉膛内的烟气( 携带大量未燃尽碳粒子) 在炉膛上部进一步燃烧放热。
离开炉膛并夹带大量物料的烟气经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之后, 绝大部分物料被分离出来, 经返料器返回炉膛, 实现循环燃烧。
分离后的烟气经转向室、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省煤器、一、二次风空气预热器由尾部烟道排出。
由
于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 经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 能显著降低烟气中SO
2的排放, 采用低温和空气分级供风的燃烧技术能够显著抑制NOx的生成。
其灰渣活性好, 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因而它更能适合日益严格的国家环保要求。
锅炉的水、汽侧流程如下:
给水经过水平布置的二组膜式省煤器和一组光管省煤器加热后进入锅筒。
锅筒内的锅水由集中下降管、分配管进入水冷壁下集箱、上升管、炉内水冷屏、上集箱, 然后从引出管进入锅筒。
锅筒内设有汽水分离装置。
饱和蒸汽从锅筒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至汽冷旋风分离器, 然后依次经过尾部汽冷包墙管、低温过热器、一级喷水减温器、炉内屏式过热器、二级喷水减温器、高温过热器, 最后将合格的过热蒸汽引向汽轮机。
1.炉膛水冷壁
考虑到合理的炉膛流化速度, 炉膛断面尺寸设计成8770mm×5970 mm, 炉膛四周由管子和扁钢焊成全密封膜式水冷壁。
前后及两侧水冷壁分别各有109—φ60×5与74—φ51×5根管子。
前后水冷壁下部密相区处的管子与垂直线成一夹角, 构成上大下小的锥体。
锥体底部是水冷布风板, 布风板下面由后水冷壁管片向前弯与二侧墙组成水冷风室。
布风板至炉膛顶部高度为32.2m, 炉膛烟气截面流速4.9m/s, 为有效防止摩损, 在让管交界以上1.2m进行冷喷涂处理, 此工作在锅炉安装水压前在现场施工。
后水冷壁上部两侧管子在炉膛出口处向分离器侧外突出形成导流加速段, 下部锥体处部分管子对称让出二只返料口。
前水冷壁下方有4只加煤口, 侧水冷壁下部设置供检修用的专用人孔, 炉膛密相区前后侧水冷壁还布置有两排二次风喷口。
前、后、侧水冷壁分成四个循环回路, 由锅筒底部水空间引出3根φ325×25集中下降管, 经过18根φ159×12的分散下降管向炉膛水冷壁供水。
其中两侧水冷壁下集箱分别由3根分散下降管引入, 前后墙水冷壁下集箱分别由6根分散下降管引入。
两侧水冷壁上集箱相应各有3根φ159×12连接管引至锅筒, 前后墙水冷壁上集箱有12根φ159×12引出。
2片水冷屏则各有从锅筒引出的一根φ219×16下降管供水, 再分别由2根φ159×12的引出管引至锅筒。
水冷壁系统的集箱除前后上集箱合并成φ325的集箱外, 其余均为φ219×25。
水冷壁、集箱、连接管的材料均为20G/GB5310。
炉膛水冷壁回路特性表:
为了运行、检修需要, 水冷壁上设置了人孔、看火孔、温度测点、炉膛压力测量孔, 水冷壁顶部设置了6只检修绳孔。
整个水冷壁重量由水冷壁上集箱的吊杆装置悬吊在顶板上, 锅炉运行时水冷壁向下热膨胀, 最大膨胀量158mm。
2.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
( 1) 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组成部件, 本锅炉采用的是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高效蜗壳式汽冷旋风分离器专利技术, 在炉膛出口并列布置两只汽冷旋风分离器, 分离器直径φ5000mm, 用φ38×6的管子和鳍片组成膜式壁作为旋风分离器的外壳, 并采用蜗壳进口的方式形成结构独特的旋风分离器。
具有分离效率高和强化燃烧的优点。
旋风分离器将被烟气夹带离开炉膛的物料分离下来。
经过返料口返回炉膛, 烟气则流向尾部对流受热面。
整个物料分离和返料回路的工作温度为930℃左右。
在保证设计理化指标下, 耐磨、隔热材料设计寿命大于5年, 不修补的运行周期为2年, 两年后每年的更换量不超过总量的5%。
( 2) 包覆分离器的汽冷受热面能够有效吸收物料后燃所产生的热量, 防止返料器内高温结焦, 扩大煤种的适应性, 同时由于耐火层薄还能够缩短锅炉的启动时间。
( 3) 分离器内表面焊有密排抓钉, 抓钉密度不小于500个/每平方米, 并浇注一层60mm厚的特种耐磨可塑料, 使整个分离器的内表面得到保护, 从而使分离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 4) 分离器出口管采用高温耐热合金制造, 材质为1Cr25Ni20, 使用寿命大于5年。
( 5) 分离器入口开设检修门, 并保证其密封性。
( 6) 返料器和立管内设有热电偶插孔及观察窗, 以监视物料流动情况。
( 7) 汽冷旋风分离器做为过热器受热面的一部分。
3.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