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6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2、树立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电脑网络,制作的网页课件,有保鲜膜的、无保鲜膜的两个水果学生准备:1、课前完成书P99页的活动与探究表格;2、收集一些服装标签,完成<< 评价>>P71页【问题导航】、【探索旅行】、【探索日记】3、书P99页的实验12-1,给一开裂的电木插座加热;【本课总结】由学生得(一)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二)有机合成材料塑料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课件设计】见网页【课堂评价练习】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达标检测(单项选择)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大理石B.白糖 C.酒精 D.蛋白质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气车轮胎B.瓷碗 C.木桌 D.铝合金门窗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棉花、羊毛、塑料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4、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 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3. 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办法。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通过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了解化学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2. 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3. 从法律角度认识有害塑料和白色垃圾对人类的威胁。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 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教学方法:探究、启发、实验、阅读、讲解、讨论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资料;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聚乙烯塑料碎片、棉花、羊毛、木片、干草;的确良、尼龙、腈伦等合成纤维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
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今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板书]课题3 在机合成材料[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板书]一、有机化合物[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了解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投影下表,请学生完成,可请学生直接填写,也可由生答教师填写][ 根据上表讨论 ]1、甲烷、葡萄糖、乙醇、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1、甲烷、葡萄糖、乙醇、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了解使用有机合成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习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较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使用塑料的利与弊”的辩论。
课前预习2、化合物主要有和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简称。
3、塑料根据其受热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塑料和________塑料,二者在性质上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5、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__________很大的有机物,简称有机高分子,高分子化合物按其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都属于材料。
4、有机合成材料包括、、三大类。
6、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
棉花、羊毛的纤维属于纤维,具有良好的性和性,而涤纶、锦纶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但它的性和性较差,衣服最好用这两种纤维混纺,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C:7、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末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认识有机化合物,并能够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材料,知道常见的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区别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的不同性能和不同分子结构。
3、能知道区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的方法;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各有哪些有缺点;根据服装标签,知道服装面料里料的纤维种类;知道合成橡胶的一些用途。
4、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解决“白色污染”的措施。
合作探究:1、根据上表讨论:(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注意:当加热熔化后或有烟从产生时,立即停止加热,防止分解并产生有毒气体,并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取出观察。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9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投影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
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化合物。
flash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撕扯塑料薄膜加热塑料片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结:链状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网状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说课稿
丰都县暨龙镇中学张海波
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我是来自暨龙镇中学的张海波,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一节课《有机合成材料》。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作为教材的最后一个课题,不仅是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而且是初中化学和高中有机化学的衔接部分。
虽然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内容。
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2、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课题的重难点:
三、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
2、难点:认识塑料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从而知道物质的结构、1
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对于有机合成材料,学生已有知识来自源生活常识,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塑料、纤维、和合成橡胶制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实验能力:初三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左右,思维活跃,但不够严谨。
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科学的精神。
3、理解能力:这部分内容涉及的专有名词较多,如:聚合物、热塑性、热固性等,学习起来比较陌生而枯燥,又涉及聚合物的链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理解起来比较抽象。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2、学法:
由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完成。
因此实验探究学习法是本课题的一个重2
要的学习方法。
除此之外,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等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通过以下过程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
1、创设四个教学情景
(1)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截取央视节目《家庭幽默大赛》中的一段环保材料时装秀视频,从中选取三张跟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图片导入新课。
(2)在介绍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变身为一名导游,带领学生游览了以我行我“塑”的塑料王国、“纤”姿百态的纤维世界、百媚千“胶”的橡胶乐园为主要站点的有机合成材料世界。
(3)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服务于生活,体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学生体验当一名服装导购员,根据顾客的要求,为其推荐不同材质的衣服。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归纳总结不同纤维的特点。
比如,棉纤维、蛋白纤维等天然纤维具备透气性好、吸水性好的优点,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等特点。
(4)在讲解合成材料的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投影河流中大量废弃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图片让学生感受合成材料废3
弃物的急剧增加给环境带来了的危害。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2、设计两次学生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次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加热聚乙烯塑料并冷却,然后再加热,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从而了解其用途,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将实验装置做了这样的改进(在试管口套上气球)。
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次探究:通过灼烧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并通过闻气味,用手捻燃烧后的灰烬,学会区别不同种类的纤维。
然后,学生根据实验结论来确定老师准备的未知纤维的种类。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穿插一次讨论交流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聚乙烯塑料热塑性的特性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教材P104):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经过讨论交流展示得出(1)聚乙烯塑料通过加热封口因为具有热塑性,(2)电木插座不能热修补具有热固性,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性质存在差别,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热塑性塑料具有链状结构,热固性塑料具有网状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结构
决定性质,性质很大程度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念。
根据本课题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理解能力,我将认识纤维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合成橡胶的特点及其应用安排学生自学。
4
4、安排两次自学了解哪些是天然纤维哪105页内容,第一次自学:学生阅读教材些是合成纤维以及不同纤维有什么特点?页的文字和有关合成橡胶第二次自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6具有的优良性能和广泛了解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用途的插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用途。
通过两次自学,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组织一场辩论赛5“使用塑料的利与弊”我将为了培养学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的尝试,组织成一场学生辩论赛,将辩论引入课堂,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珍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七、板书设计于是我将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该课题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有机合成材料3 课题一、有机合成材料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热塑性(链状结构)-- 1、塑料热固性(网状结构)--酚醛塑料(电木)、脲醛塑料(电玉)
天然纤维:棉花、羊毛、蚕丝等(纤维素)蛋白纤维)(2、纤维
合成纤维:六大纶(涤纶、锦纶、腈纶、
5
丙纶、氨纶、维纶)
3、合成橡胶
二、白色污染:是指由废弃塑料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危害及解决办法(107页第一段)
八、教学反思:
在课后进行反思,能够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1、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学们兴趣浓厚,结合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方法,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完成了学习目标。
2、通过实验改进、辩论赛、自制吸尘器奖品等多种方式将环保意识渗透课堂,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