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染料的提取及其在羊毛织物上的染色性能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4.99 KB
- 文档页数:4
茜草植物染料在羊绒纤维染色中的应用程彦;田君;李星;李娜;王友【摘要】针对茜草植物染料染色羊绒纤维时,耐日晒和耐水洗色牢度均低于3级、颜色重现性差的问题,采用明矾预媒染色方法对羊绒纤维进行染色,结果表明:在染液pH值4.0~4.5,明矾媒染剂质量浓度0.5~ 1.0 g/L,茜草染料用量低于0.5% (owf)时,染液可基本吸清,颜色重现性好,且羊绒纤维手感不受影响,耐日晒和耐水洗色牢度均可提高0.5级以上,采用羊毛保护剂可以改善媒染后羊绒纤维手感,明矾媒染对色光有加深的影响,媒染前后纤维色光变化较小.【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9(047)008【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茜草植物染料;羊绒纤维;色牢度;重现性【作者】程彦;田君;李星;李娜;王友【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内蒙古羊绒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内蒙古羊绒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内蒙古羊绒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93.62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原绒及羊绒制品出口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内羊绒行业已经从羊绒原料优势向产品优势发展[1]。
近年来,随着传统植物染料在纺织品上应用的逐渐增加,植物染料染色羊绒制品以其附加值相对较高,深受市场青睐,植物染料染色羊绒符合天然纤维的消费理念。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天然染料研究的深入,天然染色技术在纺织、化妆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天然染料具有无毒、环保、色彩丰富等特点,相较于化学染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实验旨在探索天然染料的染色效果,创新实验方法,为天然染料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二、实验目的1. 探索天然染料的染色效果;2. 创新实验方法,提高染色效率;3. 分析天然染料的染色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天然染料:紫甘蓝汁、胡萝卜汁、红曲、靛蓝等;2. 染色剂:无水乙醇、氢氧化钠、硫酸铜等;3. 染色对象:棉、麻、丝等天然纤维;4. 实验仪器:染浴锅、电子天平、温度计、pH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天然染料提取:将紫甘蓝、胡萝卜、红曲等天然植物原料进行粉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过滤,得到天然染液。
2. 染料筛选:将天然染液进行pH值、浓度、温度等条件的优化,筛选出最佳的染色条件。
3. 染色实验:将天然纤维放入染浴中,按照最佳染色条件进行染色。
4.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纤维颜色、均匀性、耐洗性等指标,评价染色效果。
5. 染色原理分析:通过分析天然染料的化学成分和染色过程,探讨染色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染色效果:本实验成功地将天然染料应用于纤维染色,得到的染色效果良好。
紫甘蓝汁染色的纤维呈蓝色,胡萝卜汁染色的纤维呈橙色,红曲染色的纤维呈红色,靛蓝染色的纤维呈蓝色。
2. 染色原理:天然染料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如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多酚等。
这些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使纤维着色。
具体反应机理如下:(1)类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发生络合反应,使纤维着色。
(2)类胡萝卜素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发生缩合反应,使纤维着色。
(3)多酚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中的蛋白质、纤维素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纤维着色。
3. 染色效果评价:染色后的纤维颜色鲜艳,均匀性良好,耐洗性较高。
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程浩南1,2(1.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南昌330201;2.江西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201)摘要:为了进一步推广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首先对常见植物染料的种类及性能进行概述,然后以茜草、姜黄、紫草和靛蓝为代表综述其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
结果显示:大量的植物染料被应用于纺织印染领域当中,但也存在着原料供应链系统不成熟、色素提取效率较低且提取成本较高、织物直接上染率及色牢度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
关键词:植物染料;纺织印染;提取效率;上染率;染色牢度中图分类号:TS19文献标识:Adoi:10.3969/j.issn.1672-500x.2019.03.006收稿日期:2019-08-15作者简介:程浩南(1986-),男,河南周口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纺织服装材料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672-500X (2019)03-0023-04第48卷第3期化纤与纺织技术Vol.48No.32019年9月Chemical Fiber &Textile TechnologySep.20190前言印染作为纺织行业重要的组成环节,其在提供纺织品丰富色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量合成染料的应用加剧了该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
随着《新环保法》的严格实施,传统纺织印染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纺织绿色印染已成为发展趋势[1]。
绿色染料、高效染整技术及后期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将是绿色印染发展的重要内容。
其中植物染料作为最早应用的绿色染料,其源于自然、资源丰富且可自然降解[2]。
近年来,大量的植物染料被应用于纺织印染领域,并获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3]。
本文通过参考相关的文献,首先对常见植物染料的种类及性能进行总结,然后综述其在纺织印染领域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推广植物染料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茜草染色技法1. 概述茜草染色技法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方法,可以通过茜草叶子提取的红色色素来染色。
茜草染色作为中国传统染色技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茜草的采集与制备、染色过程、染色效果等多个角度探讨茜草染色技法。
2. 茜草的采集与制备2.1 采集方法茜草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一般生长于江南水乡、湿地等地。
采集茜草时,应选择生长良好的茜草叶子,避免采集有病虫害的叶子。
采集时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茜草植株。
2.2 制备茜草颜料制备茜草颜料需要将采集的茜草叶子进行处理和提取。
首先,将茜草叶子晾干,然后研磨成粉末。
接着,将茜草粉末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最后,将浸泡液过滤,得到茜草颜料。
3. 茜草染色过程3.1 预处理在染色之前,需要对染料和织物进行预处理。
首先,将待染织物清洗干净,并进行浸泡、漂白等处理,以去除织物上的污渍或杂质。
对于某些特殊的织物,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定型处理或去渍处理。
3.2 染色方法茜草染色主要有沸水染法和冷水染法两种方法。
沸水染法:1.将提取的茜草颜料加入热水中,溶解成染液。
2.将待染织物先浸泡于清水中,再放入染液中搅拌均匀。
3.将染液煮沸,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染料能够充分渗透到织物中。
4.取出染过的织物,冲洗并晾干。
冷水染法:1.将提取的茜草颜料加入适量的水中,溶解成染液。
2.将待染织物放入染液中,轻轻拌动,确保织物均匀浸润。
3.将染液中的织物取出,不用冲洗,将其悬挂晾干。
3.3 固色处理染色后,为了确保染色效果持久,可以进行固色处理。
固色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将织物用一定的酸性溶液进行浸泡,使染料更好地与纤维结合。
4. 茜草染色效果与应用茜草染色的色彩鲜艳、稳定性好,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不同浓度的茜草染料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色调,从淡红色到深红色都可以实现。
在织物上,茜草染色还可以与其他染料或工艺相结合,制作出更丰富多彩的效果。
| 文化艺术植物染在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田雯雯/文植物染作为传统染色工艺,具有染材资源丰富,纯植物色素提取等优点,推动了当前绿色环保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植物染料种类、染色性能、染色工艺三个方面对植物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染工艺在服装产业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规范植物染色技术标准,结合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打造绿色产业链等,为植物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0 研究意义植物染又名草木染,是一种利用天然植物为染料,从诸多花果草木的根、茎、皮、叶提取汁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手工艺技术。
在染色时,其色素分子由于化学吸附作用,能与织物纤维反应,从而改变织物纤维的色彩[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植物染色工艺体系是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织物染色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色谱繁多,因此从各方面改变着先民的生活,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色彩构成了区分等级及官位的标志。
春秋时期,染色操作流程高度规范化,植物染成为了当时染色的主流方法,诸如直接染、套染、媒染等草木染工艺方式均已出现,并运用娴熟[2]。
隋唐时期,植物染色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输到国外,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清代时期,张謇在《雪宦绣谱》中记录了704种颜色,其中包含大量的植物染色[3]。
现代社会,随着化学染料的大量应用,其缺点也逐渐凸显。
如,取自石油和煤炭的化学合成染料消耗较快且不可再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以及造成水污染问题[4],甚至这些合成染料通常具有毒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导致一些人类健康问题,如皮肤癌和过敏性反应[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植物染染料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
天然植物染染料种类丰富、绿色无污染,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6]。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染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和价值,并对目前植物染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植物染的研究现状1.1 染料种类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以及中草药,从植物中提取色素,从而使织物着色。
中草药茜草对真丝绸的染色性能研究徐小军【摘要】该文从中草药茜草中提取天然化合物,并用于丝绸染色,以测定上染百分率、表面色深度K/S值和色牢度评定染色效果,研究了不同媒染法、媒染剂种类、pH 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和媒染剂用量等因素对天然茜草染料染丝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媒法比同媒法和后媒法染色效果好;茜草用于丝绸染色的最佳工艺为:先在50℃预媒溶液中处理45min,后在pH值为3的染浴中80℃染色80min,媒染剂用量为5h/L.染色后丝绸各项色牢度达4级和4级以上.【期刊名称】《鄂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17)005【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茜草;真丝绸;染色;媒染剂【作者】徐小军【作者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鄂州,4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TS190.92茜草,别名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等。
茜草科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根数条至数十条丛生,外皮紫红色或橙红色,叶四片轮生,具长柄,叶片形状变化较大,有卵形、三角状卵形、宽卵形至窄卵形,浆果球形,红色后转为黑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茜草在我国分布广泛,生于山坡路旁、沟沿、田边、灌丛及林缘,春、秋季采挖。
茜草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风湿痹痛等症,其属于茜草科,根为红黄色,主要成分为茜素,同时还有茜素衍生物等[1-2]。
茜素是一种橘红色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240.21,熔点为288-290℃,其结构式如下:茜素为一种天然的染料,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关注以及合成染料中部分品种的禁用,天然染料日益受到重视。
天然染料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天然染料有着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和药物保健性。
天然染料染色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所染织物色泽自然优雅,具有自然芳香的气息,有一定的抗菌保健功效[2-4]。
我国是丝绸之乡,丝绸生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染色性能的研究茜草色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色素,具有艳丽的红色,通常用于染色和着色。
真丝织物是一种高档的天然纤维织物,具有柔软光滑的手感和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能,常被用于服装和家居装饰。
研究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对于提高真丝织物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的染色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寻求最佳的染色工艺参数。
一、茜草色素的特性为了更好地了解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首先需要了解茜草色素的特性。
茜草色素主要存在于茜草科植物中,具有艳丽的红色,具有良好的抗光、抗水和抗晒性能。
茜草色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易于与纤维结合,因此适合用于染色。
二、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的染色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将茜草色素溶液与真丝织物进行染色试验,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温度、pH值和染料浓度等因素,评估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的染色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茜草色素对真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可以均匀地着色真丝织物,并且具有一定的耐光、耐水性能。
染色效果受到染色时间、温度、pH值和染料浓度的影响较大,适当调整这些因素可以改善染色效果,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固度。
三、影响茜草色素染色效果的因素1. 染色时间:染色时间是影响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长的染色时间可以使染料充分地进入纤维内部,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固度。
但是过长的染色时间会导致染色剂的浪费,因此需要控制染色时间在适当的范围内。
2. 温度:染色温度会影响染料的扩散速度,较高的温度利于染料的扩散和渗透,提高染色效果。
但是过高的温度可能会损坏纤维的结构,导致纤维变硬或变脆,因此需要恰当控制染色温度。
3. pH值:染色过程中的pH值会影响染料的分散、渗透和结合性能。
适当的pH值可以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固度,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染色效果。
四、寻求最佳的染色工艺参数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可以确定最佳的染色工艺参数,以实现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的最佳染色效果。
目录1 前言 (1)2 实验一-茜草天然染料的提取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药品 (4)2.4 提取方法 (4)2.5 操作步骤 (4)2.5.1 水提取法 (4)2.5.2 发酵提取法 (4)2.5.3 碱提取法(碳酸钠) (5)2.5.4 碱提取法(氢氧化钠) (5)2.5.5 淀粉去黄色素法 (5)2.5.6 等水平均匀设计 (6)2.6 测试(分光光度计的测试方法) (7)2.7结果与讨论 (14)3 实验二-蚕丝脱胶 (18)3.1 实验材料 (18)3.2 仪器与设备 (18)3.3 实验药品 (18)3.4 实验方案 (18)3.5 脱胶效果及分析 (19)4 实验三-天然染料染色 (20)4.1 实验材料 (20)4.2 仪器与设备 (20)4.3 实验药品 (20)4.4 实验方案 (20)4.4.1 丝绸织物染色 (20)4.4.2 羊毛织物染色 (20)4.5 实验步骤 (21)4.5.1丝绸织物染色 (21)4.5.2羊毛织物染色 (21)4.6 测试 (22)4.7 结果与分析 (22)4.7.1丝绸织物染色正交实验分析 (22)4.7.2羊毛织物染色正交实验分析 (25)4.7.3 多种茜草染液提取对丝绸、羊毛织物染色效果分析 (28)4.7.4 媒染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37)结论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43)附录一 (44)附录二 (49)附录三 (52)1 前言在古老的年代里,天然染料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衣服、食品到工具、艺品,甚至是人的装置上,都少不了植物天然染料的参与。
商周时期人们就已利用彩色矿石研磨成粉状涂染织物。
秦汉时期绢云母和硫化铅已用来染色。
同时,蓝草、茜草和紫草等植物染料的应用也逐渐普及。
北魏的《齐民要术》就记载了制备染料的“杀红花法”和“造法”。
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