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3活动目标: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
说话内容具体,语言较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
在此基础上写一篇文章。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相关材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1、平时注意观察自然。
2、积累描写自然的诗词歌赋。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回忆一下刚学不久的几篇课文,朱自清的-----,老舍的------,何其芳的-------,李汉荣的------。
我想同学们都记忆犹新,那时同学们和老师曾陶醉在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诗情画意的春景中,领略了老舍为我们描画的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向往何其芳笔下浪漫多情的秋天;还和李汉荣一起结交了不少自然界的朋友。
我想,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
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
正是这种回归情结,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和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
二、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一)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
我们知道大自然在每个季节都有它不同的美,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景,描绘一下你喜欢的季节,然后谈谈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同学互评。
(展示图片)(二)第二环节诵四季诗文。
大自然是诗人笔下的宠物,大自然在诗人笔下同样美丽。
这一环节我们通过诵四季诗文来感受四季的美。
请欣赏第一首,看到这幅图,你们能想起哪首诗,请把它背出来;(春风来了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姹紫嫣红,百花争艳,这是美丽的春天)再来朗诵第二首诗;自古以来人们看到秋风来了,黄叶落了,总是感到无尽的萧瑟和悲凉,但今天老师所选的诗歌都没有这种色彩,因为老师觉得秋天也有它独特的风韵,下面来朗诵秋天的诗歌,(教师配乐朗诵);我们再来欣赏冬季的诗文,请同学们朗读。
(三)第三环节唱四季歌。
学习活动(一)(1)根据示例补充本次活动的活动方案。
示例:①分组收集资料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2)在“歌咏四季”的环节中,同学们收集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请你也写出一句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进行赏析。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近自然”活动归来,班上准备办一次自然风光图片展,请你为此展写一段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为你的家乡有影响的风景名胜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示例:②歌咏自然诗会③自然风光图片展(2)[示例]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赏析:这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
绿树环绕,青山斜立,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同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3)示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蓝天、小溪、古松、青山……哪一样不令人陶醉,哪一样不使人留恋!停住你的脚步,聆听这大自然的天籁吧!(4)“略”。
学习活动(二)班中举行了《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千差万别。
朱自清说“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何其芳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老舍认为“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梁衡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你喜爱哪个季节?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独特景色。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学目标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
能抓住景物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展示活动,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第三单元是一组描写自然、歌颂自然的优美诗文。
作者以其慧眼发现自然之美,以其饱满的热情、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
他们的笔下,有春的烂漫,春的柔情,春的勃发,春的希望;有济南冬天的慈爱、温暖、明净、祥和;有自然带给人的那份亲切、澄澈、单纯、深邃;也有秋天的幽谷、农家小院、满载而归的小渔船……清脆的鸣响和丰收的欢畅。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诗文,对其中某一个片段或细节进行品味,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感受,从而进入以“感受自然”为话题的交流与写作当中。
二、漫话“感受自然”1.调动回忆,走进自然。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回忆,并试着把自己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印象最深刻的那段经历从记忆中调出来,与学生交流。
2.明确主题(立意)。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用“温情”二字概括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感受。
学生对于自然,往往也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和感受,不过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常常因为过于笼统而显得模糊不清。
鉴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感受。
一方面,让他们的感受变得明晰、具体,另一方面也确定了表达的中心(主题)。
示例:西湖——秀丽,桂林——神奇,西藏——五彩缤纷等。
3.明确感受的基础(筛选材料)。
教师引导学生在静思中走进回忆,通过回忆,在心中置新体验曾经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那种最深切的感受;引导他们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把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并仔细揣摩,想想自己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来表现自然带给自己的那种感受。
在这个环节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尽量帮助他们把粗略的感受变得更细腻更具体更全面,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
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1班中举行了《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千差万别。
朱自清说“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何其芳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老舍认为“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梁衡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你喜爱哪个季节?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你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独特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常常表现人物心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能够描写出某个季节的景色得;能够使用修辞手法得(生动形象)。
(2)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意思对即可)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2综合性活动(6分)大自然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的!金华四中某班“感受自然·走进四季”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
(1)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
(2分)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请你依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2分)A、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B、第二环节唱四季歌曲C、第三环节D、第四环节说四季常识(3)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种鲜花?说出你的理由。
语文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教案一、活动主题: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4.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游览过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活动一:欣赏自然之美a. 教师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图片中的美景;b.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自然景观图片,并简要介绍图片中的景色及感受。
3. 活动二:自然景观绘画a.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幅自然景观进行绘画;b.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
4. 活动三:自然诗歌创作a. 教师引导学生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b. 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5. 活动四:自然故事讲述a. 学生分组,每组讲述一个关于自然景观的寓言或传说;b.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爱护自然的道理。
6.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b. 学生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建议。
六、活动评价:1.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3. 学生创作的自然诗歌、绘画作品质量;4. 学生讲述自然故事的流畅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自然景观图片;2. 绘画材料;3. 诗歌创作参考资料;4. 自然故事素材。
八、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所安全,避免学生受伤;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3.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景观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2. 开展自然保护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自然题材的诗歌、绘画作品,分享交流。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美好。
2.通过实地考察和感观式体验,提高学生的自然观察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爱护自然资源,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通过参观、观察、实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下列知识点:1.了解自然地理、自然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了解植物、动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3.发现自然界中的美、好、奇、特之处。
2.教学方法1.化整为零的教学方法。
2.突破传统教学方法,采取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
3.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如实地考察、体验式学习、小组讨论、竞赛等。
三、教学过程1. 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制作制作影片介绍教师首先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感受自然”并播放一段短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激起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进行实地考察和感官体验1.参观自然景区或野外调查教师带领学生到本地市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一步一步地了解自然环境。
2.感官体验通过丰富的感官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所见所闻和感想,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4.展开竞赛活动在活动结束时,设置竞赛环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
四、教学效果评估1.教师从学生的发表、小组讨论、考察报告等多方面评估。
2.对于参与度高和表现好的学生,应当及时给予奖励,鼓励激励他们。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实践性强,很好地达到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魅力的目的。
2.但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感受自然学习目标:1. 通过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准备:准备一个大自然的相关主题,如春天、夏天、秋天或冬天。
学习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放一段自然景色的视频或播放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2. 观察与感知(15分钟)将学生带到户外或打开窗户,让他们仔细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象,如花草树木、天空白云、风吹树叶等,让学生用全身感受大自然的存在。
然后让学生分为小组,交流他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想象力发挥(15分钟)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中选择一个,让学生发挥想象绘画或写作。
可以提供绘画纸和颜色笔,让学生用调色板上的颜色画一幅描绘自然景象的画作;也可以提供写作纸和铅笔,让学生用文字描绘他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4. 分享与交流(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他们的绘画或写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论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然之美和创造的力量。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你在自然中观察到了什么?- 你对自然的感受是什么?- 通过想象绘画或写作,你发挥了什么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然对你有什么启发和影响?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主题,继续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并与同学分享。
可以鼓励学生参观自然公园、植物园或动物园等地,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延伸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绘画或写作创作。
他们可以选择春天的花朵盛开,夏天的蝉鸣和阳光,秋天的落叶和丰收,或者冬天的雪花和冰封景象作为创作的主题。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或写作来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例如,对于春天的花朵盛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如玫瑰、郁金香、勿忘我等,用调色板上的颜色绘制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
总课时:32 本单元课时:10 主备人:王玉芳复备人:授课时间:活动课目标的制定:
《感受自然》是七上教材第三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这个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这些都为学生感受自然打下基础。
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因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
内容、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染力。
活动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景色的图片或者是相片,可以是自己曾经见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然后把它画下来,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二、活动过程
㈠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导入。
导入语: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首这段时间我们在大自然中的次次漫行。
那里有迷人的景色,那里有物的话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和愉悦,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回忆。
请你告诉我,此时在你眼下浮现的是怎样一幅情景。
(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㈡学生上台展示他/她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片。
过渡语: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学们通过想象为我们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美景,在描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不知刚才同学的描述有没有引起在座各位的共鸣。
你们是否曾经到过这样的地方,曾有过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请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经历。
)
1、先将图片展示,让其他同学说说对画面的感觉。
每个人审美观不同,所以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答案多样化,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感性认识。
而不是千篇一律。
2、然后请那位出示图片的同学跟大家描绘下他/她的最爱。
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表述同学的语句意思表达、修辞的用法、想象力等方面运用,在台上同学描绘完后,就这些方面进行评价。
然后再给台上同学自我评价。
3、最后老师再进行一两句简明的评点。
㈢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情景,深入体会自然。
1、播放一段鼓浪屿四季风光的录像。
2、结合画面请学生说说他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㈣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选择12位男女学生(男女各半)当风,男女相间紧挨着站成一圈,面都朝里,左腿向前弓,右腿向后蹬,双臂向前伸出,微屈,手掌直立,掌心向前。
再另选一名同学(男女不限)当“草”,站在圈子中央,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身体站直。
游戏开始时,“草”闭上眼睛,大声说:“我叫×××,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风”们大声答道:“准备好了!”“准备好了,我就倒了!”“倒吧!”于是“草”直挺挺地慢慢向后倒去,“草”后面的“风”马上将他托住,轻轻地将“草”向旁边的“风”推去,下一个“风”接住后又轻轻地将“草”推向旁边的同伴……整个过程中,“草”的身体要始终直挺着,脚也不能挪动,眼要闭着。
当“草”回到起始位置时,
“风”将“草”扶起。
然后再让其余的同学轮流当一回“草”。
要求:
1、参与者谈一谈当“草”和“风”的不同感受。
2、从自然界景物的角度,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说说以它为友的原因,谈出自己的感受。
㈤写作指导。
三、活动延伸:
1、将个人收集到的自然风光照综合在一起,配上解说词,展示在班级阵地中。
2、将活动课中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供大家课余时间欣赏。
课后反思:
《感受自然》内容相对简单,在整体教学设计上,以创设情景氛围为主,借用音乐、录像、游戏等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特别是最后的游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链接:
1、写法指导。
①要写得具体。
空洞必然无物,无物何来有情?只有细致的描绘才会具体可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
尤其是自己感受最深的、记忆最深的景物,以一定的顺序,细细描绘,让人触之可感,读之有味。
②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
哪怕是同一个景物,不同的人亦有不同的感受,全在乎自己的观察与审美,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独特的体会,写文章,就如同创“名牌”,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③要尽量使文章生动。
味同嚼蜡的文章,谁愿意读呢?让平铺直叙的文章来一点变化,重要的是要使你描写的景物能在读者心中留下一幅美好的图画。
④写文章还要注意条理,东一榔,西一棒子,会让人不知所云,对描写的顺序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七期第44页)
2、学生优秀作文:《感受自然》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许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当那火红的旭日带来初升的热情时,我们手牵手共同去感受自然。
感受绿色茂林深处的清幽和寂静,伴着耳畔清脆的鸟鸣搜寻和捕捉我们似乎已经失去的自然。
当那晴朗的天空带来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桦林旁沙沙作响的树叶摩擦着生命,敲击着心田,看着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带来古老的回忆。
当那雨后阳光又普照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过嫩绿的幼叶,望着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阳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高尚的华彩。
当那血样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笼罩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无忌惮地涂抹着周围的一切,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遥遥的远方,大自然所发出的,孤寂的颤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们不可离开的第二个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纯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灵深处的绝响……
3、相关音乐:《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