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空指控体系协同的理论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633.78 KB
- 文档页数:5
美军防空理论探究摘要:美军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完备防空预警系统,全球范围的导弹防御系统,其防空理论思想重视攻势防空理念,强调空天一体联合防空,强调掌握绝对的信息优势,快速响应,机动部署电抗与火抗力量。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而美军也成为世界上军事实力霸权国家,拥有全球打击能力,加之美军拥有完备的防空作战体系,其主要包括:侦察预警系统、火力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为此,美军防空作战强调进攻思想,即在对方空袭兵器攻击前将其摧毁在地面上。
随着防空作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防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防空作战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对我军而言,借鉴美军成功经验及应对美军先发制人的战略战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美军防空作战的主要观点有:一、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以积极攻势行动开展主动防空美军认为防空作战是被动的,匆忙的,没有把握的,做到百分之百完美防空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战争初期就将对手所有的空袭力量摧毁在地面之上是一种及其有效的方法,被称为攻势防空的作战思想。
只有主动进攻才能一定程度摆脱被动打击的可能行,尤其是新技术、新装备的出现使得攻势防空作战成为可能。
美军将防空作战区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利用远程导弹和空军部队,打击对手导弹基地、机场、机库飞机等空袭兵器,从而削弱对手的空袭作战能力;第二个阶段最远距离打击对方已起飞的飞机、各类导弹等飞行器;第三个阶段是对进入领空的飞行器进行防空作战。
当然积极防空的思想与美军强大的军事科技实力是分不开的,隐形飞机、高超音速飞行器、反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等等新装备支撑着美军积极防空作战思想成为可能。
二、在情报信息保障方面强调夺取制信息权美军强调,现代战争夺取制信息权是制胜的关键,防空作战也不例外,没有强大的信息优势就很难在作战中占据主动权,战场单项透明是作战双方都在追求的目标。
防空作战中必须将夺取制信息权贯穿始终。
解读美军军事理论的新支点两年前美军提出海空一体战理论后今年又提出了公海一体理论。
其实美国就是想利用它的太空优势、网络优势、信息化作战,整合天基平台、海基平台加上陆基平台,改造第二岛链关岛,打造对我国的优势。
利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军事同盟的力量增加共同防御,用来替美国担负防务的义务。
公海一体无非是为美国在亚太行动制造条件,能更多的在我国家门口活动。
即然你能来我也能往,靠近太平洋东岸也成了我正常出入的海域,这对我海军行动也提供了方便,在东北亚我的行动会
更加自由。
海空一体战理论是美军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军把从欧洲撤出的兵力投到未来主要作战方向,并在其国防白皮书上指明中国是其未来潜在对手所以军事部署只能围绕军事需要。
第一,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美国海军规模将扩大。
第二,美国海军舰艇在日本至澳大利亚海域的例行航行将变得更加频繁。
第三,美国海军舰艇将增加停靠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的次数,以应对中国日趋频繁的军事活动。
第四,具有较高机动性,担当海陆两栖战主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作用将与日俱增。
近年来,美国频繁在亚太地区举行联合军演,也正是在实践这个概念。
“空海一体战”的理论没有什么新意,这种鼓吹对抗以牺牲他人安全换取自身安全的观点是冷战思维的体现,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
流背道而驰。
公海一体理论的要点之一就是在整个亚洲寻找可供美军战机使用的基地,此要点已在奥巴马访问澳大利亚的行程中得到确认。
其次,“空海一体战”强调主动防御概念,依赖电子战、网络战以及美空军的战机和导弹与海军的航母舰载机、舰艇发射导弹的协同作战。
印度也企图加入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协议,这又为美国寻找基地增添一定的变数。
浅析美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发展与启示摘要:在紧张恶劣的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自身问题容易造成指挥员认知负荷过载,影响指挥员的认知效率,造成指挥决策失误。
针对此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内涵,总结了认知负荷理论在人机界面领域的应用;然后,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分析了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认知负荷的来源及类型特点;最后,根据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认知负荷的均衡机制,提出了减少认知负荷的均衡策略,为开展指挥控制系统界面的认知负荷评价及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认知负荷;指挥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均衡引言指挥控制是联合作战的核心,是决定部队组织形式和作战样式的逻辑线。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指挥控制体系历经“军种独立”、“平台中心”、“网络中心”三个阶段,引领美军联合作战实现从“军种联合”向“跨域协同”的变革。
2018年,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发生重大调整,为应对未来大国高端对抗,美军认为必须在各军种和各作战域开展一体化协同作战,通过跨域无缝的指挥控制产生高效的进攻和防御效果。
为此,2019年美军提出建设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能力,旨在把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连接成一体化指控网络,在所有作战域之间实现迅速、无缝的信息交流。
2020年,美军从作战条令、系统研制、技术开发和演习试验等各个层面积极推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能力建设,并取得多项突破。
一、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背景美军认为,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在未来作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应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均势对手,美军需要一种跨军种和作战域的高效信息共享与分析决策能力,支持联合全域作战。
美军认为目前使用的指挥控制手段已经丧失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难以实现战场态势感知数据的跨域集成。
美军当前的跨域态势感知能力依赖于数量相对较少的昂贵高科技专用系统,不支持在所有作战域充分地交互和数据融合,各军种之间缺乏简便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
2)难以实现跨军种的一体化指挥控制。
联合作战应建立什么样的指挥控制系统?导读本文节选自美国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参谋学院联合高级作战学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主要分析了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的现状、需求、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论文阐述了指挥控制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军条令为基础对文中的关键术语进行了界定和详述,介绍了认知层次结构模型与OODA循环模型;介绍了美军四大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现状,分析了这些系统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方向是“综合集成”;探讨了单一性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的建设方案,给出了“要着力加强单一性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的最终结论。
论文紧贴联合作战指挥控制问题和美军建设实际,说理清晰、论据充分、论点突出。
当前,美国四大军种互相独立,各自投资构建了本军种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些指挥控制系统配置独立、运行独立、互不相干。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每一个战役层面的事件都是带有联合作战性质的。
联合出版物(JP1)《美国军队条令》中指出,“在开展军事行动时,美国军队是一支联合武装力量……在任何作战背景下,美国军队在联合方面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将是取胜的关键优势。
”各军种为了能够将作战能力融入联合作战,都为各级研发了具有互操作性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但没有一家真正做到了整合集成。
这就造成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是依托目前仅仅实现互操作的系统继续运行,还是另辟蹊径呢?虽然指挥控制(C2)并不包括杀伤、侦察探测或保障供给等功能,但它是一种作战力量倍增器,而且地位作用极端重要。
指挥控制主要包含以下作用:(1)为军事行动提供作战目的和方针指导。
(2)整合统一下级部队和保障力量的具体行动,使各种单一的军事活动产生协调联动的效果。
(3)决策应急行动,分配作战资源。
本文认为,只要各军种仍在使用各自独立的指挥控制系统,联合军事行动就不可能实现完全的整合。
如果联合作战是未来军事力量运用的基本方式,国防部就必须要为联合部队指挥官(JFC)研发一种统一的指挥控制系统,能够在全域范围内整合所有的陆、海、空、天和网络空间作战能力。
美国各军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现状解析作者:陈智斌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4期陈智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7)【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军陆、海、空、联合四个层次的作战指控系统,详细论述了其当前美军指挥控制系统及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作战指控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目前美军涉及指挥控制体系结构建设的项目计划,总结了美国各军指控系统发展特点与建设思路,通过对国外技术发展路线的梳理和汇总,提炼指控系统当前发展方向,旨在能够对我国军事装备作战指控系统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指挥控制系统;解析;计划趋势0 引言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指挥手段发展的时代性标志,是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及其应用。
特别是在高新信息技术条件下,离开了军队指挥自动化,各种作战活动将很难顺利进行。
所以,军队指挥手段的革新主要体现在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及其应用上。
1 美国各军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现状1.1 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1.1.1陆军作战指挥系统陆军作战指挥系统是美陆军各指挥与控制分系统的综合。
系统始建于 20世纪60 年代,目前所使用的第四代ABCS 是一个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以战术级战场信息控制系统为基础,以战役、战略级指挥控制系统为支撑,以单兵指挥控制系统为末端的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体系。
1.1.2车载移动作战指挥系统尚处于研究、开发、验证阶段的项目——车载移动作战指挥系统,可为机动指挥官及队员提供高度机动的、独立的、可靠的车载数字化作战指挥所。
系统的安装平台包括布雷德利指挥车、斯特莱克指挥车和轻型战术车。
1.1.3标准化综合指挥所系统标准化综合指挥所系统可为旅级、师级乃至军级的指挥官和队员提供模块兼容集成战役级指挥所平台以及具备联合能力的C4I 物理基础设施。
该系统由多种系统构成,特别是包括了标准化综合指挥所系统指挥所平台系统,即:指挥所局域网、指挥所通信系统、指挥中心系统和车载支持系统。
美军空海一体战为在21世纪应对中国崛起,美国通过全面的战略情报分析和预判,将中国为应对强敌干涉而进行的军事斗争准备概括为“反介入/区域拒止”,并依托其历史上发展运用“空地一体战”概念的成功经验,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本文将从解析“空海一体战”概念的本质出发,探讨美国空军现役的惟一只执行常规打击任务的轰炸机—B-1B“枪骑兵”远程轰炸机在“空海一体战”概念背景下的运用,及其升级改造的现状与趋势。
“空海一体战”的地位和特点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军开始推进以“瞄准亚太地区、应对大国挑战”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并为此构建和发展了新型作战概念体系。
“空海一体战”概念,就是美军为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维持对西太平洋和全球其他地区的进入能力,和在其中的行动自由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联合作战概念。
在考虑潜在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特点和运用方式的基础上,“空海一体战”概念明确提出了综合解决方案,即以跨域作战行动的方式,在全部作战域(空、天、海、网电、陆)中实现“网络化、一体化和纵深攻击-破坏、摧毁和挫败”,同时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追求更广泛深入且常态化的网络化和一体化。
网络化和一体化是当前各国军队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但“空海一体战”概念为其注入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内容。
对于网络化,各国长期以来将重点聚焦于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但对于实现之后如何立足部队整体、充分发挥其效力考虑较少。
“空海一体战”概念提出,网络化的关键是跨域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强调按使命任务预先组织可实时紧密协调的部队,通过在军种间、部队各建制间、域间建立常态化联系,并给予作战部队适当的指挥控制授权,使部队不受特定的操作程序、战术和武器装备制约,能够跨全域实施一体化作战行动。
对于一体化,各国长期以来将重点聚焦于实现军种联合,而“空海一体战”概念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系统集成和力量融合,要求实现全域作战和跨域协同,将一体化渗透到部队建制的各个层级,并强调联合部队要“预先一体化”,即通过加强针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联合训练,在某些情况下要求各军种协作制定装备规划等,确保部队进入战区前已经一体化。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摘要: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
70年代初,正当美军在越南战争商临困境的时候,爆发了1973年的阿以战争。
这场阿拉伯国家突袭以色列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北约和华约所用武器的一场大会战。
美国原以为不可战胜的以军,岂料在战争初期遭受阿军大规模突袭后却几乎溃不成军。
美军在震惊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军用的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既然阿军能让以军无法招架,那么苏军在中欧岂不是更难对付?于是美军便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待阿以双方刚一停火,就立即赶往中东。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
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
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
这一理论以前苏联为对象,以欧洲为主战场,认为,在华约军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北约,并已取得技术上的优势的情况下,要与华约集团抗衡。
仅以陆军在战术行动上连续取得胜利,己不能确保战略上的胜利,因而必须利用攻击直升机配合陆军打击敌坦克、装甲步兵,即先由地面部队、空军和攻击直升机一起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再由攻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敌装甲部队。
“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情报对抗及其对我军的启示作为“空海一体战”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情报对抗是贯穿战前准备和作战始终,基本上与美国海空作战中现有的所有情报系统相关,是指情报体系之间的对抗,对“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实施效果影响巨大。
从情报对抗的角度认识该理论,并探寻其对我军该领域工作的参考价值。
标签:空海一体战;情报对抗;启示一、“空海一体战”理论介绍(一)发展历程概述1992年5月,时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官的詹姆斯·斯塔弗里兹上将在其《“空海一体战”新概念:一体化打击力量》中提出了“空海一体战”概念。
2009年,国防部战略研究人员再次提出“空海一体战”概念。
2010年2月,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联合海空作战”理论。
同年的2月和5月,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分别发布了《为什么要运用“空海一体战”》和《“空海一体战”:初始作战概念》两份报告,比较系统地对“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各项内容进行了阐述。
随后海军和空军的官方杂志也对此进行了跟踪论述,“空海一体战”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二)主要框架“空海一体战”主要针对中国和伊朗。
作战的核心内容是联合海、空军,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挫败“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主要作战设想由两部分构成:一为战争爆发的初始阶段,包括抵抗初期打击以降低美国及其盟国的损毁,对对手实施“致盲作战”,压制对手的情报体系及武器打击系统,夺取水下、海上、空中、太空及网络空间的全面主动权;二是通过多种战法确保美军赢得战争,包括实施持久战,进行“远程封锁”,维持作战后勤补给,扩大战时军事工业等。
二、情报对抗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作用(一)“空海一体战”理论中的关键对抗环节“空海一体战”理论设想的主要战场是西太地区,不同于以往战争形态的是,“空海一体战”是拥有精确打击能力的双方的作战体系对抗。
情报能力是用于对对手的目标进行确认和评估,缺乏这一能力或在这一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在整个海空战场里精确制导武器也将是无的放矢。
解读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与实施分析【摘要】为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应对潜在对手军事实力的威胁,美军在2010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提出“空海一体战”理论,对我军现有作战体系构成了较大挑战。
本文对“空海一体战”提出的原因、作战实施步骤以及其中重要的“三战”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小结得出启示。
【关键词】美军;空海一体战;作战实施;太空战;电子战;网络战0 前言“空海一体战”是美军在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提出的新作战概念,旨在保护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的政治及经济利益,应对潜在对手军事实力的威胁。
在2010年12月的美日利剑联合军演以及同年的其他军演中,把空海联合作战作为演练的重点。
由此可见,“空海一体战”是未来美军的重要作战理念。
1 为何提出“空海一体战”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M·盖茨2009年9月16日在马里兰州国家海港空军学会大会上发言中指出“当我们审视他国军事现代化进程时,应当少关注一些挑战美国的对称能力,比如,战斗机对战斗机、舰艇对舰艇;而是应该多关注一些他们影响我们自由行动、减少我们战略选择的能力。
他们在网络战和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和反舰武器以及弹道导弹方面的巨大投资,将会对美国兵力投送的主要方式以及对太平洋地区盟国的支援,特别是对前沿部署的空军基地和航母战斗群,构成严重威胁。
”同月,美国空军参谋长上将诺顿·施瓦茨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上将加里·拉夫黑德联合签署了一份机密性备忘录,要通过空军、海军的共同努力开发出一种新的作战概念,即现在的空海一体战概念。
此后,在2010年2月1日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正式宣布“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开发一种新的联合空海一体战概念,以击败军事行动领域的所有对手,包括拥有尖端‘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对手”[1]。
同年5月,美国“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发布两份研究报告,全面阐述实施“空海一体战”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方法。
对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的认识和思考1992年5月,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海军上将詹姆斯就首次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
2009年9月,美空、海军签署备忘录,开始联合展开“空海一体战”理论研究。
201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采用“空海一体战”概念。
2010年5月,美国智库“战备与预算评估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海一体战”理论。
无疑,“空海一体战”是美军全新的军事理论,将会引领未来美军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美军的深度转型。
“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有何背景,基于什么战略目的,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对我有何影响和启示,美军为什么能够不断地创新其军事理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认识和研究。
一、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出台的背景和原因任何新军事理论的出台,都是客观因素的需求和主观愿望共同作用的结果。
“空海一体战”理论正是美国在深入分析了未来竞争对手、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军事转型、军队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出台的。
(一)基于对未来潜在对手的明确认识美国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更有深刻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怎样转化,优越感如何保持,美国选择了给自己树敌的办法。
没有对手,就主动找对手。
美国的目标是要主导全球事务,决不允许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对其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冷战时期,美国以前苏联为对手。
苏联解体后,美国又先后列出了“无赖国家”、“邪恶轴心”等敌对国家。
而如今美国认为,中国快速崛起,特别是军事实力逐步增强,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挑战,那么中国就是“日渐崛起的军事竞争对手”。
未来的中国肯定会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正是基于对未来潜在竞争对手的明确认识,“空海一体战”构想才能横空出世,成为美国实现其战略企图的有力抓手。
(二)基于战略重心东移的必须选择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美国一超独霸。
“9·11”事件后,美国把反恐和防止核武扩散作为其军事战略目标,并因此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
第2卷第2期指挥与控制学报V ol.2,No.2 2016年6月JOURNAL OF COMMAND AND CONTROL June,2016美军海空指控体系协同的理论思考计宏亮1摘要美军自2009年提出“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解决一系列核心能力问题来提升联合作战能力.但是作为两个独立军种,指控体系从原则和特点上都有很大不同,要实现一体化协同还存在很多难点.通过对指控体系中各个要素的分析,对美军海空指控体系融合的努力进行了理论探讨.关键词空海一体战,指挥控制,联合作战,通信引用格式计宏亮.美军海空指控体系协同的理论思考[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6,2(2):172−176DOI10.3969/j.issn.2096-0204.2016.02.0172On the Joint Command and Control of Air-Sea Battle ConceptJI Hong-Liang1Abstract The defense departments of US are working to overcome those obstacles for realizing Air-Sea Battle concept.The joint command and control will be a demanding job that no one can overlook.The paper gives an in-depth study on how to practice the concept by combining the two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Key words air-sea battle,command and control,joint operations,communicaitonsCitation JI Hong-Liang.On the joint command and control of Air-Sea Battle concept[J].Journal of Command and Control,2016, 2(2):172−176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各类传统、非传统新型威胁,特别是海洋领域的冲突,美军不断调整其作战战略,致力于保卫全球公共资源.而与此同时,美军近年来也面临着国防预算紧缩、部队重组决策艰难等内部困境.为此,美军不断思考、探索新形式的联合一体化作战,于2009年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作战概念,后因此概念争议颇多,于2015年改称为“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的新概念[1].但是空海一体作为一种跨军兵种联合作战方式,对美军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维护美国在全球公域(尤其指海上)行动自由的大思路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军面临的当前作战环境变化分析,对比海空两种力量作战原则差异,对美军海空指控体系融合的努力进行理论探讨.1海空指控体系联合的必要性分析1.1宏观环境要求空海联合作战即便是在信息时代,海洋依然被美国视为维护其国家外交、经济和军事霸权的重要领域.但是,美军也清晰地认识到,要维护海上霸权并非易事,当前面临以下几种威胁和挑战.首先,拒止/反介入(A2/AD)局面,美军必须在能收稿日期2016-03-24Manuscript received March24,20161.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11.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041,China 力受限或被阻的情况下作战[2].其次,技术迅速扩散挑战美军多年来的绝对军事技术优势.第三,美国及其盟国军队的裁减,使其具体可部署能力和灵活性却在减弱.第四,财政紧缩影响美军技术、作战准则和训练优势.总之,威胁在增加,资源在减少,跨军种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更甚以往,这一点在美军高层已经一再得到强调[3−4].1.2一体化作战要求一体化的指控体系在上述背景下,美军于2009年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纵观美国公布的相关系列文件,“空海一体战”概念从本质上是海军主导的跨军种联合作战.既然是跨军种联合作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两个不同军种之间的指挥控制问题.指挥与控制是指挥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对所属和增援部队行使权力和下达指示,而海空两个军种隶属不同作战指挥官,因此,美军提出要将联合指挥与控制(Command and Control,C2)纳入美国海军目前采用的合成作战指挥官(Composite Warfare Commander,CWC)框架[5].一直以来,美军维持其海上霸权的重要手段就是航母战斗群,但是未来的海上行动可能要求将联合空对面兵力投射超出以航母打击群为中心的优先防御层,这反过来要求兵力协调超出海军本身现有能力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空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其他机种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它们可以用于海上战争,向海军提供更强的力量,解决以航母为中心2期计宏亮:美军海空指控体系协同的理论思考173开展作战的局限.但是要想有效协调和指挥参加制海作战的空中力量,就需要具备持久、灵活、远程和高能的战术C2系统,能够在即使航母不到位或在进场航行中或无法作出反应时,也能代表海上指挥官高效协调各种对海作战的机载平台.目前海军建制的机载C2平台,在耐久性、持续性和能力方面还不能满足一体化作战的要求.因此美国海军在“空海一体战”的理念指导下,尝试利用空军C2来扩展海上统领指挥官意图.例如,空军的E-3预警机(AWACS)常常作为(海军)E-2“鹰眼”的补充和延伸来开展制空作战.对于制海作战,E-8C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或称联合星)正在逐步展现其作为海军系统同样重要补充的潜力[6].2海空协同的难点分析海军特别是航母战斗群的优势在于前沿存在.在海上作战中,海军一般把舰船部署在最有效的时间和地点,执行防卫和攻击,敌方的推进线和己方舰船航程之间的间隔水域,基本上就是空中力量覆盖领域.而航母舰载机队的指控能力在数量、航程、有效载荷和持久性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海上指挥官运用全方位军事手段开展作战的能力受制于舰船的可靠性和舰载飞机的作战局限性,以及以舰船为中心的作战观念和作战准则.2.1海空力量作战准则的差别每个军种都根据自身特征最合理地运用自身力量,但每种力量都有其内在的优势和弱势,因此,要实现海空指控体系的联合,就需要充分分析两者的优劣,扬长避短实现作战目标.海军和空军的作战准则有所不同导致两者对空中力量的使用理念有所差异,舰载机群的首要使命是防御,而空军的准则是攻击.二战期间的5场航母对决证明以空制海完全可能[7].此后海军很好地应用了这一经验,用航母取代战列舰,围绕空中打击方式建设舰队,将航母作战群重新命名为航母打击群,但是海军最灵活打击能力的来源—航空母舰—本身也是一个攻击目标.在整个作战中要花费更大精力来保护这个基地[8].由此海军提出的多军种战术目前都强调防御,形成以舰艇为中心的偏向,把监视区域和交战区域的关注中心都集中在航母上,而不是重点关注控制海域所指定的区域(见图1)[9].相较而言,空军的作战准则提倡充分利用更大的、冗余和分布的基地群来加强生存性,强调空中力量的进攻性质[10].图1舰载集群作战域2.2海空力量指挥结构的差异把空军指控体系纳入海面作战,将扩大并加强联盟/联合部队海上指挥官的态势感知能力.然而这样做,要求把两个传统上不同的指挥原则和指控体系整合起来.空军控制权集中在作战指挥部以及前方作战部队,根据形势需要,在时间紧迫而不及等待上层指挥梯级指示的情况下,允许个别单位果断发挥战术自主性[11].而海军出于传统和必要性,通常是通过持久而分布的节点实施指挥[12].每艘舰船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在上级指挥官授权下执行更高级指挥官的意图.空军的战区空中控制系统采取在战役指挥控制系统和战术指挥控制系统之间划定明确界限,分别由后方和前方全然不同的平台来实施(如图2所示).而海军沿循的是一种复合作战结构,其战役责任和战术责任也随功能不同而一般分派给海上各艘舰船自行把握,后方单位的参与相对有限(如图3所示).图2战术级美空军指控结构3海空协同指挥与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融合任何一个C2系统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对所有作战使命都适用.大多数C2系统针对相关作战领域专门设计,有足够的灵活性,能解决多种问题.对C2系统的要求,应在针对性计划和应急作战计划中作174指挥与控制学报2卷出规定和整合,并随着作战的展开和演变在所有层次中定期评估和调整.图3海军的复合作战指控结构3.1C2系统构成要素一个完整的C2系统一般包含下列要素:人员、能力、平台、技术和作战准则.人员是战争中的人类因素,运用各自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一种整体能力,他们利用各种作战平台提供的优势和技术,将自己的作战本领发挥到极致.并且,这个C2系统生成管理战斗和整合战斗因素的最佳方式,通过运用作战准则实现使命.这个系统必须克服的最重大的风险是任务能力(即人员和技术结合形成的产品)和飞机的耐久力(即作战平台形成的产品)[13].图4指挥控制系统构成3.2海空协同指控体系要素融合的探索3.2.1人员传发相关战术信息和决策是指挥控制的首要功能,需要人员进行评估,对问题作出判断.监视能力必须足以发现、跟踪和报告指定的空中作战走廊中的所有海面目标.同样,还必须有足够的武器控制能力,能对投入情报、监视、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Reconnaissance,ISR)和制海作战的所有飞机—包括有人机和无人机,旋转翼和固定翼—的运行和任务分配始终保持调度和指挥责任.美国海军巡洋舰和驱逐舰一般配置3个控制员,主要负责直升机作战,或控制一个固定翼航空兵小分队.海军的“鹰眼”配备5名机组人员,通常执行航母打击群的防御,因此,分为空中拦截控制和海上空中控制责任.“鹰眼”预警飞机在规模上适合用于单舰作战,或由一艘航母的舰载飞机形成的空中作战规模,但对于大规模、全责任区范围、跨作战领域的冲突,其指挥控制要求已超出“鹰眼”的任务能力[14].3.2.2技术技术在很多方面影响C2系统,最相关的外部技术是传感器和通信.预期的拒止/反介入(A2/AD)挑战,要求传感器能在对手防区外探察并跟踪尽可能多的海上目标集,并需要提供强大的通信设备用于充满抗衡和恶化的作战环境.普遍用于广域海上监视的机载传感器是雷达,其种类多样.在大洋实兵对抗环境中,对巡逻艇和更大舰船实施跟踪的能力至关重要.现代空中作战依靠各种语音和数据通信,而与海军的互动则有更多的要求.同步开展的、保险的特高频、甚高频以及卫星通信必不可少,才能可靠地覆盖整个范围中的作战各部队.为借助机对机通信减少工作负荷,必须使用可互通操作的视距内工作数据链与美国的军舰和飞机配合;进一步,这些数据链也非常有助于美军和盟国海军之间的协作.保密网络,特别是保密交谈网络,也越来越重要.如果无法参与全战区范围内的战术交谈,可能会放慢关键的观察—引导—决策—行动循环(OODA),如能参与战术交谈,则可加速这个循环.3.2.3平台平台作为C2系统的载体,规定着C2系统的操作人员与战斗接近的程度,以及其影响所及的距离.海上作战责任区面积巨大,存在着区域威胁和洲际威胁,一旦开战可能昼夜不停,因此,要求C2系统具备足够的覆盖范围、机动性、耐久性、持续性和生存性.如果能在整个责任区内各节点立足生存,就可保障军队迅速反应,并开放分布式基地选项,确保高需求/低密度资产的生存能力.按照上述理论假设场景,美军需要配备高度耐久的、能力强大的、生存能力强的平台,能至少在两个部位同时参与昼夜作战—其中一个平台是对担负主要责任的航母打击群提供补充,另一个平台必须位于能够延伸海上统领指挥官影响的另一个部位.舰载E-2“鹰眼”在投射海上C2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该平台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因此,限制了其速度、范围、耐久性,以及机组人员的持久性,对飞机数量、维护和往返甲板次数也都造成影响[15].3.2.4计划无论C2系统多强大或多么灵活,若计划不周,2期计宏亮:美军海空指控体系协同的理论思考175就难以发挥效能.如果C2系统计划不能纳入和启动恰当的系统,作战协调中就可能无法满足某些需要,有时可能严重到使得受问题影响的非计划资产自行启动来填补这些需要.作战中如发生这样的情况,显然会造成不安全、重复,或者至少实施不协调和混乱.为确保作战方案有条不紊、良好整合,且战术运用合理,C2计划必须把具体的C2系统关联到指挥官的意图、授权、功能、任务和效果,能管控所有可行的任务类型.对现行作战计划和未来针对性和动态作战计划的任何审查都必须考虑这一目标.因此,海上作战规划人员和指挥官必须十分熟悉联合作战的各种选项,他们可以通过参加为高级军官设计的正规课程获得了解,并定期参加编号舰队和航母打击群作业以强化这方面的知识[16].3.2.5意图为控制部队作战以实现指挥官的目标,需要明确理解指挥官的意图.掌握了意图,就能保持正确的作战势头,确保所有下属部队即使在其指挥官无法直接指挥时,也能向着作战目标运动和作战.在空军,指挥官意图通常以特别命令和空中作战指令的方式传达下去.在海军,指挥官意图可能见于作战命令和每日的意图信息简报.以空中作战支援海上作战时,两者的意图必须在相交部位统合,才能防止产生摩擦.两者必须互相支持和关联,同时遵行以下原则,即在海上作战中,意图之间若有矛盾,需以海上统领指挥官的意图为准.执行海上任务的C2系统将被指派给海上统领指挥官用于战术控制.3.2.6授权即使没有决策和指挥作战的授权,C2系统也是一种战力倍增器.然而,要想使C2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获得必要的条件,即获得明确而具体的授权,有权作出决策、行动或指示,如此才能执行指挥官的意图.控制海空拦截作战的最重要的授权,是那些执行并加速杀伤链所必要的授权,包括调查和识别授权,也许加上断定为敌对目标的宣判授权及目标打击授权.有些授权,如交战授权和重派角色授权等,可能不会授予战术层级,但必须做到配属明确,以便战术协作仍可预知及迅捷.3.2.7功能C2系统平台的功能,为上级指挥官、下属部队,以及影响任务的所有伙伴提供广泛的指导.空军作战准则明确定出战术C2系统的6个通用功能,若作延伸,也适用于任何海上作战.它们是:引导平台、匹配效果、解决问题、加速决策、恢复秩序、提供评估.调整“引导和匹配射手”使之包括所有的任务参与者,正反映出C2系统的真正宽度,即它能影响所有类型的任务,能集中来自众多有人机和无人机的大量数据,高效传送至各种空中和海面资产,能把任何打击效果(火力、非火力,或者信息性)匹配给任何目标.将以上定义作这种延伸,对海上作战尤为重要,因为在海上作战中,渐强性反应和非致命性作战,如登船行动等,更加常见.3.2.8任务根据功能来分析作战行动目的产生了战术任务,即C2必须要执行的具体行动.功能的数量有定数,但在出现人为错误、环境影响,以及敌人干扰时,任务的复杂性就增大.因此,任务本身会动态变化,且数量也无定数.有些任务能事先计划,明确表述,指引C2系统做好准备和实施;另一些任务则因时因地而突然显现,无法预估,应该成为事后经验总结的内容.不管如何,所有任务都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出现、消失,或变化.作为海上水面作战之一部分的空中作战,其有些基本任务应无异于制陆作战战术,如向战役C2报告视觉标识,以及请求锁定和攻击目标等.制空作战中的一些基本任务,如拼制全局形势图,也为参与海战所必需,以便即时传送有关近海快速攻击舰艇编队的信息.配备的C2系统必须了解的常见任务,包括安全排解空域飞行请求的冲突.也有些任务不明显,比如可能需要C2向护卫舰舰桥观察员指明敌人的无人机,或告诉飞行员追踪一艘嫌疑船的航迹.对任务有清楚的表述和理解,能直接影响其实施,并做到有效管控.指派给各C2系统的任务责任,不应超出其能力所及.例如,“联合星”不应接受制空作战任务,一如机载预警和指挥系统(AW ACS)不应接受制海作战任务.但任何C2系统都必须准备好能在紧急需要时行使其功能来执行紧急任务.3.2.9效果最终,C2计划必须能使C2系统产生作战行动效果.就像情报一样,C2本身并不影响敌人,但没有C2,任何协同的军事行动都不会成功.C2的最终任务是在正确的地点、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操作人员,取得符合指挥官意图的效果.在海上水面作战的空中作战中,这意味着C2应着重于形塑作战过程,生成为实现海上统领指挥官意图所必需的情报、影响、或拦截效果.4结论美军目前首选战术“鹰眼”系统,但对于海空协同作战的挑战而言,却力不从心.未来作战要求战术C2必将是具备更大的任务承载能力,能比按现有或规划中舰队配置的舰载航空兵更频繁地覆盖更多地176指挥与控制学报2卷点,生成和管理更多任务.这个战术挑战要求C2系统在能力、数量、耐久性和持续性上都再上一个层次.为减少这些薄弱环节,海上组成部队将在海上作战领域中保持统一指挥,把联合C2系统纳入其训练、作战准则和C2计划.陆基的空军C2资产拥有更多机组人员,能处理更大量的任务,也能提供更多的平台.进一步,空军的平台比舰载资产留空时间更长,参战时间更久.海军还需要训练各级指挥官和战术人员,使他们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能力,知道如何从装备采购到实际作战提出有关这些联合作战资源的需求.全面纳入这些能力,将大幅度增强、扩大并拓展海上部队的效果,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使命和威胁,管理好自己的责任区.空军必须为受援海军指挥官保驾护航,为其提供C2系统和作战规划支持,对其他作战使命的轻重缓急应做好权衡和平衡.无论如何,在冲突发展的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阶段,当海上威胁和目标要比陆地目标更需优先考虑时,或者当陆地目标即使凭借防区外传感器仍无法接近时,空军必须考虑是否应首先支援海上组成部队,以充分利用空军战术C2.References1LAGRONE S.Pentagon drops air sea battle name,concept lives on[EB/OL].(2015-01-20)[2015-12-09]./2015/01/20/ pentagon-drops-air-sea-battle-name-concept-lives.2UK Ministry of Defence.Future character of conflict[R/OL].(2015-02-02)[2015-12-10].https:///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 data/file/33685/FCOCReadactedFinalWeb.pdf.3Department of the Navy.A cooperative strategy for21st century seapower [R/OL].(2015-03-31)[2015-12-09]./local/maritime/ 150227-CS21R-Final.pdf.4Air-Sea Battle Office.Air-sea battle:service collaboration to address 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 challenges[R/OL].(2013-03-31)[2014-12-09]./pubs/ASB-ConceptImplementation-Summary-May-2013.pdf.5SHOEMAKER P.Who’s onfirst?command and control in airsea battle[EB/OL].[2015-12-09]./dtic/tr/fulltext/ u2/a564005.pdf.6徐忠富,杨文,熊杰.美军联合红旗军演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4,36(3):137-142.7SMITH D V.Carrier battles:command decision in Harm’s way[D/OL].Tallahassee: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5[2015-07-09].http://diginole./etd/344.8Navy 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NTTP)3-20.4.1.1.Sur-face warfare[EB/OL].[2015-12-20].https:/// BookViewer.aspx?docinstid=33.9Marine Corps Reference Publication(MCRP)3-25J/NTTP3-20.8,Air Force Tactics,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AFTTP)3-2.74.Multi-service tactics,techniques,and procedures for air operations in maritime sur-face warfare[EB/OL].[2015-12-20].https:///library/ mttps/pdf/aomsw2014.pdf.10MEILINGER P S.“Airpower is primarily an offensive weapon”propositions regarding airpower[EB/OL].[2015-12-03].http://www./shared/media/document/AFD-100525-026.pdf.11CURTIS E.LeMay center for doctrin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EB/OL].(2011-10-14)[2016-02-09].https:///download.jsp?filename=V olume-1-Basic-Doctrine.pdf.posite Warfare Doctrine[EB/OL].(2013-03-20)[2015-12-09].https:///BookViewer.aspx?docinstid=6036.13李蒙蒙,沈其聪,靳艳卫.美军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现状及对我军的启示[C/CD].2013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14台风.E-2“鹰眼”预警机的前世今生(上部)[J].舰载武器,2005(6): 73−81.15DUNN K.Northrop Grumman awarded$226.7million for e-2d advanced hawkeye in-flight refueling[EB/OL].(2014-01-02)[2015-12-10].http:// /Capabilities/E2DAdvancedHaweye/Docum-ents/pageDocuments/E2D In Flight Refueling Release.pdf.16刘金星.空战指挥控制的自主决策思维属性[J].电光与控制,2010, 17(6):1−4.计宏亮(1979−),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情报与国际安全战略研究.本文通信作者.E-mail:cetcg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