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 格式:docx
- 大小:12.33 KB
- 文档页数:1
河西走廊以兰州黄河以西都称它为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门户。
兰州为甘肃省省会城市,是我们甘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中心。
占地面积为13.086平方公里。
总人口287万,以汉族为主,城市人口148万,是一个以工业、农业、旅游业为主的城市。
兰州又名金城、据说在此筑城时、无意间挖出了金子以金著称,所以取名为--金城;兰州自古盛产美瓜,香甜可口,所以有又瓜果城之美称。
最有名的是兰州的百合和白南瓜。
兰州的小吃品种也很丰富,最有名的是兰州的牛肉面了,他是1952年回民人马宝子创立的,他的特点是一清【汤】二白【罗卜片】三红【辣椒油】四绿【香菜花】和五黄【面】现在不仅兰州人包括我们甘肃的大多数人,不仅把牛肉面当早餐也当午餐和晚餐。
兰州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有巍峨壮观的白塔山、黄河母亲像,和黄河岸边最古老的提灌水里工具-水车园,还有天下黄河第一铁桥等。
最有名的酒就是金城玉液酒了。
天水为甘肃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陇南地区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贯通陕、甘、川的交通要道,天水得名于天河注水--故名天水。
天水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之地,新时期时代的大地湾始祖在此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彩陶文化,秦代先祖非子因再此为周孝王牧马有功,被赐姓为嬴、封地为秦、称为秦国的开业基地,俗称秦州,汉武帝在此建郡已有2000年的历史了,总人口300多万,天水市有人口30多万,总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
降雨量为500--85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被称为--甘肃的小江南。
最有名的瓜果就是水蜜桃和花牛苹果。
最有名的小吃是天水的呱呱,天水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最著名的就是咱们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因形状酷似农户把麦子堆起来的麦垛一样,所以取名--麦积山。
现存洞窟194个。
壁画1300多平方米,雕塑7200多尊,故以颜色鲜艳的彩塑为主,俗称东方雕塑馆。
196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世界文化遗产。
2016年暑假河西走廊自驾游计划书D1:(7月17日)①广州-郑州(G832,7:11~13:44),午餐车上解决。
②郑州-西宁(K177,15:30~09:42)③宿火车。
D2:(7月18日)①早上10:30接车,人较多,接完车已经快12点了,在火车站附近吃拉面。
②本来打算去青海湖,但这两天青海湖在搞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人比较多,我们马上决定逆向先去门源。
虽然很多人说门源海拔高,不适合先去,但我们也没管。
③门源青石嘴镇离西宁100公里左右,路况不错。
油菜花金黄金黄,不需要去专门的景区,那里要花60元,太贵。
可以从青石嘴沿着向门源县城的方向开车,没多远就可以看到很多油菜花,给5元就可以进去拍照。
④门源海拔3200m左右,由于坐了很久的车,太累,小孩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比较难受。
D3:(7月19日)①门源-祁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临泽。
这是路最差的一天,从门源到祁连的路很好,一路都是草原、牛羊,在祁连吃了午饭,菜不贵,米饭贵。
从祁连到肃南只有一百多公里,我们本来以为很快就到了,结果中途遇到一段非常惊险的路②茶卡盐湖-德令哈(214公里)③看情况决定住宿地点,初定为德令哈(如果天比较亮可以继续向前走)D4:(7月20日)①德令哈-敦煌(544公里),途中可沙漠、戈壁、发电大风车等。
②宿敦煌。
D5:(7月21日)①敦煌一天,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
②宿敦煌。
D6:(7月22日)①敦煌-瓜州-嘉峪关(364公里),可顺路游览阳关、玉门关遗址。
②宿嘉峪关市。
D7:(7月23日)①游嘉峪关,午饭后到酒泉,56公里,参观卫星发射中心(要办理相关手续,网上先了解一下)。
②宿酒泉。
D8:(7月24日)①酒泉-张掖临泽县(210公里),游览丹霞地质公园。
②宿临泽县。
D9:(7月25日)①临泽-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连-门源(390公里)。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祁连、门源都是看油菜花。
②宿门源。
D10:(7月26日)①门源-塔尔寺(176公里)。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甘肃经济发达地区,其中,酒泉、嘉峪关、金昌地区高新科技较为发达。
河西走廊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历史底蕴丰富,为丝绸之路主要通道。
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
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
又因在甘肃境内,也称甘肃走廊。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
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
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
陈运和诗《丝路化诗》称之为“连续,丝路是一个个苦的日子延伸,丝路像一程程甜的历史吹起,丝路如一支支竖的箫奏响,丝路似一段段横的笛抒发中原对西域的情感交流表达西域致中原的崇高敬意途经数千年的变革荒漠驿道至今萦绕仍不止翻阅上万篇的故事河西走廊驼铃余音传天际古诗般的丝路丝路般的古诗”。
甘肃省人均收入、人均GDP前三强分别为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酒泉、金昌。
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兰新铁路、兰新客运专线也由此通过。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中国河西走廊是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上被尊称为“中华文明始祖”。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一直备受各国政权的重视和关注,更是中国现代发展的重要支点。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
河西走廊,以陕西著名的汉高祖刘邦为中心,受多国各族文化影响,形成独特的文化混合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演变的第一个重要地域。
同时,河西走廊还拥有文化地宇、古城、遗址和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其次,河西走廊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是当今中国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地域,其历史悠久,民族多样,文化多元。
河西走廊的民间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涵盖了包括宗教、歌舞、游戏以及传统习俗等多个领域。
再者,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军事历史的重要战场。
从古至今,在河西走廊上都发生过战争,也都出现过古代军事历史上重要事件。
比如,在河西走廊上,秦始皇进行了他的统一战争,汉武帝也在此征服了西北部少数民族,刘邦在这里登基,这些都是河西走廊重要军事历史的重大组成部分。
此外,河西走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风景秀丽的河谷、丰富的煤炭矿产、丰富的森林资源等,是中国发展实业的重要依托。
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它被认为是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脚步”,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最后,河西走廊是中国人民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它既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
汉族、蒙古族、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将河西走廊视为自己的文化摇篮,它们都会把对河西走廊的祖国尊敬融入到他们的文化中去。
总之,河西走廊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起着积极作用,深植着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感情。
每一个中国人都要记住,河西走廊是中国的文化摇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柱。
今天,河西走廊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于河西走廊的发展有着重重要求,也有着更大的期许。
《河西走廊》点评
《河西走廊》是一部极具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的纪录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将河西走廊这一重要地理区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脉络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首先,该纪录片在内容上具有极高的丰富性和深度。
它涵盖了河西走廊从古代到近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详细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故事。
同时,该片还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还原了河西走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该纪录片的制作水平也非常高。
它采用了高清影像技术和先进的拍摄手法,将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同时,该片的音效和配乐也非常出色,为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河西走廊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该纪录片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它通过对河西走廊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同时,该片也展示了河西走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不仅能够激发观众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也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综上所述,《河西走廊》是一部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它以其丰富的内容、高水平的制作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对于想要了解河西走廊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是一部不可错过的佳作。
地理河西走廊知识点地理河西走廊简介•地理河西走廊是我国北部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横跨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
地理位置•位于新疆北部、甘肃东北部和宁夏中南部,东起甘肃省临泽县,西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隔祁连山与青海高原相连,北临腾格里沙漠。
主要河流•河西走廊地区主要由黄河及其支流、石羊河、塔里木河、苏公塔木河等组成。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河西走廊的宁夏、甘肃两省,是河西走廊地区的母亲河。
•石羊河流经宁夏和甘肃,是黄河重要的支流之一。
•塔里木河是我国仅次于新疆北部著名的额尔齐斯河的最大河流,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流经地理河西走廊的南部。
•苏公塔木河是地理河西走廊的河流,发源于天山南麓,向西南流入准噶尔盆地。
地貌特点•河西走廊地区地势基本平坦,平均海拔约在1000米左右。
•地势逐渐由南向北递降,形成“两山夹一河,两河夹一丘”的特殊地貌。
•西部的库鲁木山、天山南麓和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主要山脉,西北部则是腾格里沙漠,形成了特殊的地理格局。
气候条件•河西走廊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很低。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
冬季风沙较为严重。
经济发展•河西走廊地区地处内陆,交通相对不便,尤其是新疆北部。
•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水果等作物为主。
•近年来,随着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开放政策的影响,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也在逐渐推进。
人文历史•河西走廊地区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中亚和西亚与中国东部地区、中原地区之间的桥梁。
•过去,这一地区曾是多个古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迹。
•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酒泉嘉峪关等古代建筑和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以上是对地理河西走廊的简要介绍和相关知识点的详解。
该地区以其特殊的地势、河流、气候和人文历史等特点,对于地理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河西走廊》观后感
黄雨虹
央视的《河西走廊》是一部制作非常精良的纪录片,与其他纪录片不同之处是,
它没有包含大量对专家学者的采访,而是以影片化的形式来阐述故事,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人觉得趣味盎然,更可以拉近观者与河西走廊,与那段历史的距离。
纪录片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盛亡兴衰。
从张骞、常惠出
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敦煌贸易、凉州会盟等到新中国成立后石油矿产的开采,高速铁路的修建……河西走廊在祖国西北守望千万年,无数的商贾、军队、使者
从那里经过,狭长的河西走廊,成了中原与外界交流的陆上天然通道,失去河西走廊,就像切断了中国的臂膀,堵死了国家从陆上向外延伸的道路,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
遥看千年,多少中外古今英雄为了这条道路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或许怀着不同
的目的,但是他们对河西走廊进一步发展的贡献不可磨灭。
不论是为了打通河西走廊
控制匈奴,飞驰沙场的霍去病,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外国使者,还是为了新中国建
设的科研工作者……他们从河西走廊上经过,千年风沙,早已吹散了他们当年的身影,但河西走廊一直在,那些动人的故事一直在。
当苍茫的音乐响起,我的思绪不禁又飘向祖国的西北……如今,“一带一路”发
展战略的提出,为河西走廊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带来更多的价值与财富,
正如纪录片的结尾所说:“草原黄了又绿,海上潮涨潮落。
中国,从强盛到衰落,又
从抗争到复兴,今天,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如此之近,中国同周
边国家携手圆梦的意愿从未如此之真,而河西走廊作为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也
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时光一去不返,但河西走廊始终就在这里。
曾经发生的故事
已成永恒,走向未来的脚步正在继续!”
未来可期,河西走廊,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