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促性腺激素添加方式对猪卵母细胞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489.07 KB
- 文档页数:4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乔利敏1,2 黄成定2 李向臣1 姚雅馨2 关伟军13 马月辉1(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094 2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随着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细胞核移植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成熟卵母细胞以及哺乳动物胚胎需求量日益增加,卵巢内丰富的卵泡资源是胚胎工程迅速发展的基础。
本文从卵巢因素、供体、体外培养条件和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成分等对卵母细胞IVM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胚胎的体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科研依据。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影响因素 胚胎移植技术成熟与否是胚胎工程技术成败的基础,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又是决定胚胎移植技术成功的关键。
IVM可以为体细胞核移植提供大量的受体细胞,也为体外受精提供大量的MⅡ期卵母细胞,因此IVM已经成为胚胎体外生产和体外受精的重要环节之一。
虽然近几年来在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方面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
现就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
1 卵巢因素和供体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1.1 卵巢所处性周期的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卵巢所处性周期阶段影响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在无黄体期卵巢上的卵母细胞比黄体期和黄体前期卵巢上卵母细胞成熟效果要好。
崔亚利等〔1〕根据卵巢上是否有明显突出卵巢表面的黄体,将卵巢分为黄体期和卵泡期,分别在两期卵巢上卵泡中抽取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发现,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卵泡期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效果(63.9%)较好,说明卵巢性周期阶段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2000年郭继彤〔2〕对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山羊卵母细胞进行研究发现,非繁殖季节可采集到比繁殖季节更多的可用卵母细胞,并且非繁殖季节的屠宰山羊卵巢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效果(74.1%)优于繁殖季节的屠宰山羊卵巢卵母细胞(67.7%)。
在非繁殖季节屠宰的山羊,几乎没有大卵泡的发生。
不同月份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比较许惠艳;胡林林;归婧;杨小淦;卢克焕【摘要】[目的]分析卵母细胞发育与不同季节(月份)的相关性,为提高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效率奠定基础.[方法]2012年2~6月从南宁市某屠宰场收集猪卵巢采集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IVM)40~44 h,然后随机挑出成熟后的卵母细胞进行地衣红染色,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卵母细胞发育成熟的各个时期,并分析卵母细胞发育时期与不同月份温度、湿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月份的增加,GV期和GVBD期卵母细胞所占比例整体上呈下降趋势,AT期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除5月外,MⅡ期所占比例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6月MⅡ期所占比例最高,为42.31%.2、3、4月的GVBD期所占比例显著高于6月所占比例(4.40%)(P<0.05).从卵母细胞发育时期与不同月份温度、湿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GV期、GVBD期、MⅠ期3个时期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与湿度变化呈正相关;而AT期、MⅡ期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与湿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不同月份猪卵母细胞的IVM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高湿低温月份,GV期和GVBD期的卵母细胞所占比例较大,MⅡ期所占比例较小;而在低湿高温月份,GV期和GVBD期所占比例较小,MⅡ期所占比例较大.【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44)004【总页数】5页(P676-680)【关键词】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不同月份;发育;地衣红染色【作者】许惠艳;胡林林;归婧;杨小淦;卢克焕【作者单位】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350 引言【研究意义】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作为胚胎工程的基础环节,其成熟效果直接影响到体外受精、核移植、转基因等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
FSH+LH添加方式、半胱氨酸、EGF对猪IVM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许惠艳;苏克同;何若钢;梁世忠;卢晟盛;卢克焕【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23)003【摘要】为探讨IVM液中FSH+LH添加方式、半胱氨酸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不同浓度对猪IVM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将在不同成熟体系中IVM 44 h后的卵母细胞经化学激活后放入NCSU-23中培养,分别于第2、7天统计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①IVM液添加有FSH+LH且在培养22 h后更换添加有FSH+LH的IVM液继续培养22 h,其分裂率(83.76±9.95) %和囊胚发育率(23.49±7.74) %显著高于添加FSH+LH连续培养44 h、中间不换液的处理(P<0.05);②IVM液中添加1.2 mmol/L半胱氨酸的囊胚发育率(28.13±10.9) %显著高于添加0、0.3、0.6 mmol/L半胱氨酸的处理,差异显著(P<0.05);③IVM液中添加10 ng/mL EGF的囊胚发育率(23.49±7.74) %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P<0.05).可见:在该研究条件下,IVM液添加有FSH+LH且在培养22 h后更换添加有FSH+LH的IVM液继续培养22 h,并添加1.2 mmol/L半胱氨酸、10 ng/mL EGF,有利于促进猪IVM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总页数】5页(P885-889)【作者】许惠艳;苏克同;何若钢;梁世忠;卢晟盛;卢克焕【作者单位】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相关文献】1.猪IVM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in vitro发育试验 [J], 董雅娟;柏学进;李建栋;程明;张涌2.EGF对牛卵母细胞成熟及孤雌发育能力的影响 [J], 马红3.HMG、EGF和TGF-α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发育的影响 [J], 关伟军;梁素丽;李向臣;跃华;刘鹏;马月辉4.成熟液中不同来源促性腺激素对猪卵母细胞早期孤雌发育的影响 [J], 兰宗宝;韩晓慧;梁世忠;何若钢;卢晟盛;卢克焕5.Leptin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J], 侯文文;王维;陆文昊;曹祖兵;张运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02畜牧兽医XUMUSHOUYI摘要:GnRH 免疫阉割是控制动物性欲和生殖能力的一种手段,它可在不做手术的前提下达到“阉割”动物的目的,比手术阉割更安全便捷,是一种对动物福利友好的替代方案。
近年来GnRH 免疫去势疫苗研究发展迅速,本文阐述了GnRH 免疫去势的机制,综述了GnRH 疫苗在哺乳动物免疫去势中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目前GnRH 去势疫苗研发困境与发展前景,为GnRH 疫苗的广泛开发、完善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GnRH ;免疫去势;疫苗;哺乳动物动物去势技术是通过限制动物性器官的发育来消除或削弱动物性欲和生殖能力的手段,常被用于动物生殖管理。
目前常用的去势方法有手术阉割、化学去势和免疫去势。
传统手术阉割可一次性彻底绝育,但手术操作复杂,容易造成动物伤口感染、疼痛和应激反应,导致动物生长速率减慢,甚至引发动物疾病和死亡,也违背动物福利。
化学去势是利用棉酚、甲醛、高锰酸钾等化学药剂直接注射入动物睾丸部位,该方法应激少,出血少,但去势往往不彻底,并伴有持续的肿胀、疼痛和炎症反应,并有药物残留的风险。
免疫去势是一种新型的去势手段,以生殖激素作为抗原,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中和内源性生殖激素的活性,以此达到去势目的。
在这三种去势方法中,免疫去势不仅更安全、更人道,也可以提高动物饲料转化率,改善胴体质量,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最具优势及发展前景的去势方法。
近年来,免疫去势技术发展势头强劲,陆续出现了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促卵泡激素(FS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 )、精子特异性蛋白(TSP )等为靶点的免疫去势疫苗。
哺乳动物的生殖是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组成的神经内分泌轴控制的,即下丘脑-垂体-性腺(HPG )轴,在众多靶点中,GnRH 因其位于HPG 轴的顶端,是哺乳动物调节繁殖的终极信号分子,进而成为了生殖免疫调控的最佳靶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