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心脏”——北京市》说课稿(2)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湘教版地理八下《“祖国心脏”——北京市》word教案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说出北京市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京地形和发达的交通条件。
3.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功能齐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原因。
4.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特别是北京的政治、文化、交通地位。
5.能力目标:1.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能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市的主要公路和铁路干线名称。
2.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1.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2.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北京市地形、政区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P17,复习沿海15个省区的名称,引入新课“祖国的心脏”—北京市(板书)二、新课学习:(一)北京的自然环境:1、北京的位置、地形:教师指导: 读图P30图2-1《北京地形》学生活动: 完成P30“活动”No1、2读出北京位于哪一个地形区,并分析得出地形特征。
教师小结归纳;北京市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西北部。
2、气候特征:学生活动:阅读“北京之夏”教师指导:分析北京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并分析气候特征。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教师小结归纳: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
(提问):我们到北京旅游选择哪个季节?(二)北京的城市职能:1、全国的政治中心:师生互动:阅读P31“天安门广场”,要求根据课本内容画出天安门广场的平面简图。
《北京——祖国的心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祖国的心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北京——祖国的心脏》是一节关于地理与人文的课程内容。
这部分教材通过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治地位、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北京作为我国首都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教材首先通过地图和文字描述,呈现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为后续理解北京的发展奠定基础。
接着,重点阐述了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如故宫、长城等著名的文化遗产,彰显了北京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能,以及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北京的深入了解还相对有限,需要通过更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北京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通过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
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3)掌握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职能。
(4)知道北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心社会的意识。
"祖国的心脏"--北京仙桃市仙源学校讲学稿课题“祖国心脏”——北京市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职能。
2、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3、通过介绍北京市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熟悉北京市的旅游景点。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的地位。
难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三、学习方法:读图+梳理+归纳四、学习过程:课前导学:学生预习教材学生预习并完成:⎧⎧位置: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北部⎪⎪⎪自然环境⎨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市⎪⎪⎧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城市职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水资源匮乏⎪环境问题⎨人文环境问题—人口增加,交通拥挤⎪⎩⎪⎩课堂导学:读北京及其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问题。
(1)从纬度位置判断,北京位于北回归线______;天津在北京的_ 方向。
(2)在一年中,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月,此时正是澳大利亚的__ (季节),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均为_______。
第 1 页共 4 页1(3)一年中,北京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与广州相比比北京全年降水总量_______(多或少),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相比,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_______(大或小)。
课堂练习:知识点1:自然环境1. 下列关于北京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大兴安岭山脉的东部B 、北京市位于燕山的西侧,太行山脉以南C 、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D 、北京市位于永定河南岸2. 北京市的气候特征是()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终年炎热干燥3. 根据河流的流向可判定北京市地势的特点是()A 、西北高、东南低B 、东北高、西南低C 、西高东低D 、北高南低4.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北京位于()A 、干旱地区B 、湿润地区C 、半干旱地区D 、半湿润地区5. 北京所处的温度带为()A 、寒温带B 、中温带C 、暖温带D 、亚热带知识点2:城市职能6. 北京市的主要职能为()A 、经济中心B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C 、工业中心D 、旅游中心第 2 页共 4 页 27. 北京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是()A 、电子、信息为主B 、航空航天设备为主C 、细胞克隆技术D 、优质农作物新品种8. 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A 、交通网四通八达B 、北京火车站的扩建C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D 、城市住房非常紧张9.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北京旅游资源是()A 、香山、天坛、圆明园、北海B 、明清故宫、八达岭长城、地坛、天安门C 、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八达岭长城D 、明十三陵、鼓楼、故宫10.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A 、矿产资源丰富B 、传统工业发达C 、科技和智力资源丰富D 、劳动力资源丰富知识点3:环境问题11. 北京市突出的自然环境问题表现在()A 、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和水资源匮乏B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C 、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交通越来越拥挤D 、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住房也长期紧张12. 北京市的沙尘暴的沙尘主要来源是()A 、河北B 、江苏C 、辽宁D 、内蒙古13. 下列措施,不利于解决北京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是()A 、发展城市地铁和轻轨B 、修建和拓宽城市道路C 、鼓励购买私人轿车D 、加强交通管理第 3 页共 4 页 3 - )-14. 活动与探究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祖国心脏〞——北京市》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根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根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3.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了解我国曾经的辉煌,增加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开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说教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等。
三、说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表达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为了防止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桔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届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出示课题时,为了渲染气氛,我同时播放中央电视台节目插花的视频,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第二环节:组织活动学习新课本环节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
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土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然后再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清,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初二下册地理说课稿:第六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等方面的思路面对面地对听众讲述的教研活动,希望下面这篇初二下册地理说课稿:第六章第4节祖国的首都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祖国心脏”——北京市》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
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
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祖国心脏——北京》是湘教版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从而了解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
三、说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北京风光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北京——祖国的心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祖国的心脏》。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北京——祖国的心脏》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北京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首都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
2、教学难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京在现代化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二、说教法(一)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北京的相关知识。
(二)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一)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北京的基本情况。
(二)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图中的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三)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北京的视频,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故宫的壮丽景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北京的地理位置(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北京的位置,并描述其经纬度范围和相对位置。
(2)介绍北京所处的地形区和气候类型,分析其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八年级2.1“祖国心脏”――北京市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3、通过北京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的介绍,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4、通过本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新课导入出示“中国政区”图,指导学生复习我国的海域及万里海岸上从北往南的各沿海省级行政区(可同时出示一些反映沿海地区改革新面貌的景观投影片),最后回到“祖国心脏”――北京,进入新课教学。
教学过程一、北京的自然环境1、北京的地理位置学生:首先让同学们完成教材P30活动题1-3,找到北京主要的地形类型以及地形区名称,确定北京市的位置是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地区。
自然环境雄伟壮丽,依山带海,地势险要,被称为“天府”或“神京”。
2、北京的地形特征教师:指导学生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等方面归纳出北京的地形特征。
3、北京的气候特征学生:阅读材料“北京之夏”,找出北京市的气候特征。
教师:设计三个思考题:(1)在“北京地形”图的华北平原和燕山的迎风坡各选一处,请学生判断它们降水量的多少。
(2)北京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我们每位同学都想亲眼目睹京城的风采,你认为什么季节是去北京旅游的最佳时期,为什么?(3)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为600多MM,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由此推断北京气候类型是哪种?二、北京的城市职能(人文环境)1、全国的交通中心教师:俗话说“条条道路通北京”,从你的家乡到北京,可选择哪些交通工具,具体路线如何?学生:利用北京市地图,让学生找到连接北京的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铁路干线,从而了解北京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2、全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经济中心教师: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心脏。
我国许多的政治集会和大型节目庆典都放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人民心目中最神圣、最庄严的建筑,是首都北京的象征,是新中国的象征。
教师:思考题:你知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发生在天安门广场吗?(“五四运动”、“一。
《北京——祖国心脏》教学设计课题:北京——“祖国心脏”学习目标:1、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
学习重点:北京市的职能,特别是政治、文化、交通的地位。
学习难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北京,热爱祖国,培养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一)政治文化中心1、北京市地形特征:北京市位于西北部边缘,以南,以东,整个地势特点为。
北京的纬度位置。
2、分析右侧的“北京气候资料”图。
推断北京的气候类型为,其特点是。
3、小组介绍北京市的交通,展示有哪些主要铁路干线经过。
4、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位于北京市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名称。
归纳小结:北京市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二)世界著名古都1、北京从多少年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聚落中心?2、北京是、、、等历代的都城。
3、北京那些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归纳小结:北京城的建设里程(三)建设中的现代化大都市1、北京现代化建筑物有那些?俄罗斯的主要运输方式有哪些?其交通特点如何?2、北京的交通状况如何?俄罗斯的主要铁路线?3、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小组分析交流如何解决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巩固训练:1、北京的气候特点为:冬季、夏季。
2、北京市的主要职能。
拓展延伸:水资源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请你为解决北京城市水资源紧缺想想办法。
达标测评:北京那些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系统小结:。
《“祖国心脏”——北京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一节《“祖国心脏”——北京市》,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一、说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祖国心脏”——北京市》是沿海万里行一章中的第一节,北京虽不沿海,但由于它的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教材把这一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始。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因此说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
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A了解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B 了解北京市目前存大的环境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C 通过北京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的
介绍,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2)能力目标:A 在利用资料说明北京城市职能的
过程中,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B 学会概括北京地理位置的特征;(3)情感目标:在认识北京的过程中,培养首都意
识,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
感;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难点: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
变过去单纯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课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读图法、分析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鸟巢、水立方图片,问学生鸟巢是08年奥运会的什么活动的场馆,出示一段视频,播放奥运会时北京繁荣热闹的情景,说到北京,大家绝不会陌生,可能有的同学去过,即使没有去过,通过各种媒体大家对北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再谈谈心中的
北京,这样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关于北京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随意谈他所了解的北京。
2 出示知识导图,解读学习目标及学法指导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的知识概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3 指导自学
学生阅读教材及地图册,完成学案,在这期间,教者应巡视了解学情,如果有共性问题,教者应及时点拨。
我预设点拨的问题是北京的地形地势,因为有的学生可能不太会读地形图,所以我会让学生读地图册P21“北京市的地形图”,根据颜色来判断北京市的地形地势特征。
4 合作交流
主要是针对组内个人存在的问题,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来解决,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我预设的讨论时出
现分歧的题是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因为北京的城市职能较多,但学生并不一定都能理解,所以通过组学互相讲解。
互相补充,那么这个题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5 展示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组学时没能够解决的问题和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我预设展示的问题为北京市的地形地势、北京市的城市职能及针对北京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 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在黑板上形成导图,这样做是为了帮做学生理清思路,将本节课内容形成学习导图,与课前知识导图相互呼应。
7 达标测评
通过达标测评教者可以再次了解学情,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根据反馈信息,再制定下一步方案。
四、说板书
本课我采用导图式板书形式,这样层次分明,很好的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以上是我对《“祖国心脏”——北京市》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区域学习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以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祖国心脏”——北京市》说课稿
学科:地理
姓名: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