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2.74 KB
- 文档页数:2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能力实验报告一、引言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酶类,其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能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生理功能和实际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程度,探究其催化特性,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淀粉酶溶液:提供淀粉酶活性的溶液,确保酶活性稳定且浓度适中。
2. 淀粉溶液:用于模拟淀粉酶的底物,采用纯净的淀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 蔗糖溶液:作为对比底物,同样采用纯净的蔗糖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4. 碘液:用于检测淀粉的水解程度,与淀粉反应产生蓝色。
5. 温箱:用于控制实验温度,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三、实验溶液配置1. 淀粉酶溶液:按照实验要求,将适量的淀粉酶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淀粉溶液:取适量纯净淀粉,加入蒸馏水搅拌成悬浊液,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煮沸糊化,得到均匀透明的淀粉溶液。
3. 蔗糖溶液:将适量的蔗糖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四、温箱中预热将配置好的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置于温箱中预热,保持实验温度恒定。
预热的目的是确保实验过程中酶活性的稳定性和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五、实验操作1. 取若干试管,分别标记为淀粉组和蔗糖组,每组设置若干个时间点(如0min、5min、10min、15min等)。
2. 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预热后的淀粉酶溶液。
3. 向淀粉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预热后的淀粉溶液,向蔗糖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预热后的蔗糖溶液。
4. 将所有试管放入恒温的温箱中,开始计时。
5. 在设定的时间点,取出对应试管,立即加入碘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6. 记录每个时间点溶液的颜色变化,并拍照记录。
六、观察分析1. 颜色变化观察: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淀粉溶液中的淀粉逐渐被淀粉酶分解,溶液中的淀粉含量逐渐降低。
通过加入碘液,可以观察到溶液颜色从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或淡黄色。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结论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探究淀粉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一、实验介绍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加速淀粉水解的酶类,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淀粉酶主要分布在植物和动物的体内,其主要功能是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而蔗糖则是一种由蔗糖酶加水分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证明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并探究淀粉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我们将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观察和证明淀粉酶的水解作用,加深我们对淀粉酶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淀粉酶溶液2.淀粉溶液3.蔗糖溶液4.试管5.称量器6.热水浴三、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取适量的淀粉溶液、蔗糖溶液和淀粉酶溶液。
2.将淀粉溶液加热至60摄氏度,使其变稀。
3.将淀粉酶溶液加入第一个试管中的稀淀粉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4.将蔗糖溶液加入第二个试管中,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5.将淀粉酶溶液加入第三个试管中的蔗糖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放入热水浴中加热。
6.分别观察三个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四、实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我们观察到了实验结果。
在第一个试管中,淀粉酶溶液与稀淀粉溶液加热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溶液变得透明,并出现了一些颜色变化。
这说明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有效的。
而在第二个试管中,蔗糖溶液经加热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说明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
而在第三个试管中,淀粉酶溶液与蔗糖溶液加热后也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说明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有效的,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对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
五、结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在生物体内起着加速淀粉水解的重要作用。
淀粉酶通过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而对于蔗糖的水解作用是无效的,说明淀粉酶对于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淀粉溶液蔗糖溶液
一1号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2ml蔗糖溶液实
验步骤二
加入淀粉酶2滴,振荡,试管下半部侵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反应5min
三加入斐林试剂→振荡→约60℃水浴2min
实验
现象
结论
淀粉酶
唾液淀粉酶
的异同点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步骤项目
试管编号
123
1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2温度处理5min0℃37℃100℃
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
4保温时间5min5min5min
5滴入碘液,摇匀1滴1滴1滴
6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7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中第2、3步可以互换吗?
为什么第四步还要保温5min?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项目1号试管2号试管3号试管
1肝脏研磨液2滴2滴2滴
2PH处理5%HCI1mL蒸馏水1mL5%NaOH1mL
33%H2O22ml2ml2ml
结果
结论
讨论:能否换用淀粉酶?
温度是否影响实验,如何设置?
如何测得某种酶的最适PH?
试管
项目
序
1234号
1淀粉溶液2ml2ml//
2蔗糖溶液//2ml2ml
3淀粉酶2ml//2ml
4蔗糖酶/2ml2ml/
5斐林试剂2ml2ml2ml2ml
6砖红色沉淀
讨论:
1、依上表哪两组组合可用于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能用碘液取代斐林试剂么?。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也就是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都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将蔗糖水解。
试验中可以用菊糖代替蔗糖。
这是因为菊糖是由多个果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与淀粉同属于多糖,用菊糖与淀粉进行对比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3、实验材料质量分数分别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化学试剂商店有售)溶液。
4、试剂与仪器斐林试剂(也可以用班氏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5、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向1号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向2号注入2mL蔗糖溶液和2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并保持1min。
(5)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的变化6、注意事项①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检验一下纯度。
Experimental Report on the Hydrolysis Ability of Amylase on Starch and Sucrose in Seventh GradeIntroduction:Amylase is an enzyme that catalyzes the hydrolysis of starch into smaller sugar molecules. In this experiment,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lysis ability of amylase on both starch and sucrose, a disaccharide, to understand its specificity and efficiency.Materials Used:Amylase solutionStarch solutionSucrose solutionTest tubesWater bathTimerIodine solution (to detect starch)Procedure:Prepare three test tubes labeled A, B, and C.Add 5 mL of amylase solution to test tube A.Add 5 mL of starch solution to test tube A and mix well.Add 5 mL of sucrose solution to test tube B and mix well.Add 5 mL of water to test tube C as a control.Place all test tubes in a water bath maintained at 37°C.After 5 minutes, add a few drops of iodine solution to test tube A and observe the color change. Repeat step 7 for test tube B and C.Observations and Results:Test tube A (amylase + starch): The color changed from blue-black to a lighter shade, indicating the breakdown of starch by amylase.Test tube B (amylase + sucrose): No significant color change was observed, indicating that amylase did not hydrolyze sucrose.Test tube C (control): The color remained blue-black, indicating no hydrolysis occurred.Conclusion:From this experiment, we concluded that amylase has a specific hydrolysis ability towards starch, breaking it down into smaller sugar molecules. However, it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hydrolysis activity towards sucrose, indicating its specificity towards starch. This experiment helped us understand the enzymatic action of amylase and its role in starch digestion.七年级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能力实验报告引言:淀粉酶是一种能催化淀粉水解成较小糖分子的酶。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5)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6)实验步骤一定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变。
(7)如果实验中,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上的预期结果不一致,应再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找出问题所在。
Ⅲ实验理论本实验是探索类实验。
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是否都具有催化作用,探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
本实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设计实验时,首先要从已知人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
本实验的已知条件为题目,即“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从题目可知:①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
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改进创新设计一、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
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
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证明酶的专一性。
二、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研钵,试管,大烧杯,量筒,移液管,洗耳球,胶头滴管,温度计,解剖刀,解剖针,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水浴锅。
冰糖,土豆,淀粉,多酶片,斐林试剂,热水等。
四、实验步骤1、收集唾液后,取lml注入小烧杯中,加入2mL蒸馏水。
振荡小烧杯使之混合均匀,制成稀释的唾液,即淀粉酶溶液①;【改进:实验材料由书上所说化学试剂店出售的淀粉酶改为使用自己的唾液稀释液,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且取材方便,所以选择使用唾液淀粉酶溶液】2、取2-3粒多酶片,用刀片切成两半,再用针挑出多酶片内的酶粉于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后用玻璃棒搅拌均匀,配成淀粉酶溶液②;【改进:把化学药剂店出售的淀粉酶改为一般药店都能买到的多酶片,因为多酶片内部主要成分有胰淀粉酶,且多酶片价格便宜取用也方便】3、把冰糖外层被氧化还原了的部分用水洗去后,称取3g研细放入1 00ml热水中配成蔗糖溶液;【注意:冰糖外层可能被氧化成还原糖,干扰实验结果,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冲洗去冰糖的表层杂质】4、称取15g土豆剪成小块,研磨后将液体过滤到小烧杯中并加入热水配成100ml淀粉液①;【改进:把书上所说化学试剂店出售的淀粉改为使用土豆现制淀粉液,因为土豆淀粉含量高且更好买到】【注意:土豆在空气中易氧化变黑,淀粉变性或生成其他物质,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配置淀粉液时应迅速研磨和过滤,且现配现用】5、称取3g淀粉,先用少量蒸馏水调匀,再加入热水配成100ml淀粉液②;【改进:普通淀粉购买方便且普通淀粉也是可溶的】【注意:淀粉不溶于冷水,但开水会破坏淀粉结构,所以用淀粉制淀粉液时,先用少量蒸馏水混合成悬浊液,再加入热水配制成淀粉溶液,可保证淀粉绝大部分溶解】6、取8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下面要求进行操作:A:淀粉液① 2ml+淀粉酶溶液① 2mlB:淀粉液① 2ml+淀粉酶溶液② 2mlC:淀粉液② 2ml+淀粉酶溶液① 2mlD:淀粉液② 2ml+淀粉酶溶液② 2mlE:蔗糖溶液 2ml+淀粉酶溶液① 2mlF:蔗糖溶液 2ml+淀粉酶溶液② 2mlG:淀粉液① 2ml+蒸馏水 2mlH:淀粉液② 2ml+蒸馏水 2ml;【改进:增设了G、H对照组,以证明淀粉确实是为淀粉酶所分解】7、轻轻振荡几只试管,使试管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左右的热水中,保温10min;【改进:书上所说60℃是针对化学试剂店的α-淀粉酶所言,但是我们所取的两种淀粉酶溶液中淀粉酶最适温度均为37℃左右。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的作用》实验要点导析1、实验成败的关键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及蔗糖溶液的新鲜程度。
蔗糖是非还原糖,如果不纯,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这样与斐林试剂共热时也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因此,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以免细菌污染变质)。
2、两支试管均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因本实验鉴定的原理是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淀粉和蔗糖没有还原性,淀粉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和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都有还原性。
如果2号试管(注入蔗糖但未注入淀粉)也产生也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试管不干净,残留有还原糖。
(2)蔗糖纯度不高,里面混杂有果糖、葡萄糖等。
(3)蔗糖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被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糖。
3、本实验的特点及本实验的重要启示本实验是探索类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是否都具有催化作用,探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
本实验给我们重要启示是:设计实验时,确定好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实验变量:淀粉酶。
因变量: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的变化为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
从因变量入手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对其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控制变量: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和用量,淀粉酶的浓度和用量,水解过程中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则,以排除控制变量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4、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的必要性本实验设置1号试管,可以进一步确认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并且对2号试管起到对照作用。
4、本实验检测底物是否水解的试剂斐林试剂可以换成碘液?由于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遇碘都不变蓝,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水解。
高中生物实验五: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教案人教版Ⅰ实验程序(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那么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5)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6)实验步骤一定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变。
(7)如果实验中,自己的实验结果与理论上的预期结果不一致,应再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或找出问题所在。
Ⅲ实验理论本实验是探索类实验。
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是否都具有催化作用,探索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特点。
本实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设计实验时,首先要从人手,确定何为实验变量(自变量),何为因变量,何为控制变量。
本实验的条件为题目,即“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从题目可知:①淀粉、蔗糖水解的产物,水解的速率等变化的结果,即因变量。
从因变量入手我们将推知自变量(实验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或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淀粉、蔗糖在实验过程中的浓度、用量、淀粉酶的浓度、用量、水解过程的温度等都为控制变量,需遵循同时等量原那么,以排除控制变量对2个水解反应的影响。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1.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定时不出现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产生砖红色的沉淀。
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使蔗糖水解。
3.实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或人唾液)。
斐林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4试管编号1号2号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蔗糖溶液2 mL分别注入 2 mL新鲜淀粉酶溶液 2 mL新鲜淀粉酶溶液振荡√√60℃水中保温5 min 保温5 min加斐林试剂 2 mL(振荡) 2 mL(振荡)煮沸 1 min 1 min观察上述2支试管中有何变化?5.注意事项(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要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若选用人的唾液淀粉酶,则要将试管的底部浸入37℃的温水中;若选用市售的淀粉酶,则应将试管底部浸到60℃的温水中。
这是因为两种酶催化作用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不一致。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细菌污染变质)。
取唾液时,一定要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在复习实验中,我们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若选用其他实验材料,不管取得实验成功或失败,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1 - / 1。
以下是一个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涉及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目的:观察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并比较其在两种底物上的效果差异。
实验材料:水浴器或恒温箱水浴锅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碘液试管和试管架显微镜和载玻片实验步骤:准备三个试管,标记为A、B和C。
在试管A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试管B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溶液,试管C 中不加入任何溶液作为空白对照。
向试管A和B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溶液,并迅速混合。
将试管A、B和C放入水浴器或恒温箱中,在恒温条件下保持一定的温度(例如37℃)。
在实验开始后的一定时间间隔(例如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分别取出试管A和B的样品。
将取出的样品分别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碘液可以检测淀粉的存在,其与淀粉形成的复合物呈蓝黑色。
将样品中的反应产物取出涂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两种样品的颗粒变化。
实验结果和讨论:观察到试管A中的淀粉溶液经过一定时间后与碘液接触后变为蓝黑色,表明淀粉被水解。
观察到试管B中的蔗糖溶液经过一定时间后与碘液接触并没有发生颜色变化,表明蔗糖没有被水解。
在显微镜下观察,试管A中的样品显示出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而试管B 中的样品基本没有变化。
实验分析:淀粉酶是一种特定的酶类,能够催化淀粉分子的水解作用,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糖分子。
然而,蔗糖并不是淀粉酶所能催化的底物,因此蔗糖没有发生水解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淀粉酶的作用以及其与不同底物之间的差异。
同时,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
此外,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分析能力。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教案人教版1.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没有还原性,都不能使斐林试剂还原,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定时不出现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的麦芽糖则具有还原性,能够使斐林试剂还原,产生砖红色的沉淀。
蔗糖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果糖都具有还原性,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使蔗糖水解。
3.实验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或人唾液)。
斐林试剂、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要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若选用人的唾液淀粉酶,则要将试管的底部浸入37℃的温水中;若选用市售的淀粉酶,则应将试管底部浸到60℃的温水中。
这是因为两种酶催化作用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不一致。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细菌污染变质)。
取唾液时,一定要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在复习实验中,我们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若选用其他实验材料,不管取得实验成功或失败,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新陈代谢与ATP1教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与结构简式。
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3.理解ATP的形成途径。
【学习障碍】1.理解障碍(1)如何理解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2)如何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意义?2.解题障碍: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知识去解能量代谢的有关问题。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结论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蔗糖水解的酶类本身。
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或较短的糖类,并且能够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
在本实验中,我们对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且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淀粉酶、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观察用试管、试管架、取样钳、滴管、酶动力学分析仪等。
2.实验步骤1)分别取两个试管,加入相同浓度的淀粉溶液,然后向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淀粉酶。
2)将两个试管放在37°C恒温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后,取样,用加热的方法将反应终止,然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进行比色试验。
3)重复上述步骤,只不过这一次使用的是蔗糖溶液。
实验结果:1.对淀粉的水解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只添加了淀粉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呈现出微白色的乳状液。
而添加了淀粉酶的试管中的溶液呈现出透明状态,没有发生沉淀。
这说明淀粉酶对淀粉起到了水解的作用。
2.对蔗糖的水解作用与淀粉不同,蔗糖无法直接进行比色试验,因此我们采用酶动力学分析仪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我们发现,在加入淀粉酶后,试管中的蔗糖的浓度呈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淀粉酶对蔗糖也有水解的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的实验结论:1.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是显著的。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淀粉酶可以促使淀粉溶液变成透明状态,这说明淀粉酶能够有效地水解淀粉,使得淀粉变成了葡萄糖或较短链的糖类。
2.淀粉酶对蔗糖同样有水解作用。
虽然不能直接通过比色试验观察到蔗糖的水解作用,但是通过酶动力学分析仪的测定得知,加入淀粉酶后蔗糖的浓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淀粉酶也能够水解蔗糖。
实验分析:淀粉酶作为一种酶类,通过实验我们得知它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明显。
对于淀粉的水解作用,这是因为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或较短的糖类,这一点在实验结果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Sy-5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一、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
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
还原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以看出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证明酶的专一性。
二、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探索酶的特性之一(酶的专一性)的方法。
②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淀粉的反应。
2.难点①学会探索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探索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探索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
五、方法步骤(录象观察)1.取材2.实验过程3.结论序号项目试管1 21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2 注入蔗糖溶液\ 2mL3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mL 2mL结论: 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管无颜色变化。
淀粉酶只能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不能水解蔗糖。
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一、实验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②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2.过程与方法①学会控制变量法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学习②学会对待科学认真负责的态度③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酶的特性之一:转一性②探究淀粉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和应用2.难点①配制斐林试剂②实际量的控制三、评价依据本课教学目的是探究酶的特性之一:专一性。
开始先通过老师的实验讲解,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学生是否掌握实验步骤,是否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教学方法课件与学生实际操作结合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实验仪器与溶剂1.实验仪器试管、大烧杯、量筒、滴管、温度计、试管夹、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2.实验溶剂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热水七、实验原理:①斐林试剂可以与还原糖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特定的颜色反应,砖红色的的氧化亚铜沉淀。
②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不能还原两种糖,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③使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反应,可通过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性糖,观察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八、实验步骤1.取出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序号1至序号3的要求操作。
2.轻轻震荡这两支试管,是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分钟。
3.取出试管,各加入2ml斐林试剂(边加入斐林试剂,边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以便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4.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分钟5.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的变化并记录。
九、注意事项①制备到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用刚煮沸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进行实验,就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破坏淀粉酶②两支试管保温时,应该控制在60°C左右,低于50°C或高于75°C,都会降低化学反应的速度。
高二生物组9月25日内容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一:实验原理二:目的要求三:材料用具(以上各项均在课本上)四:方法步骤用列表法表示实验步骤及结果:为什么5和4不能调换?酶会变性失活结论: 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2号管无颜色变化。
淀粉酶只能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不能水解蔗糖。
验证了酶的专一性。
注意事项五:(1)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是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
这是因为蔗糖是非还原性糖,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沉淀,使人产生错觉。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实验之前应先检验一下蔗糖的纯度。
普通的细粒蔗糖往往由于部分水解而具有一些还原糖。
可用市售大块冰糖,水洗去其表面葡萄糖得到纯净的蔗糖。
(2)实验中要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37℃的温水中,因为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3)在实验中,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要现配现用(以免被细菌污染变质),取唾液时一定要用清水漱口,以免食物残渣进入唾液中。
(4)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一定要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因为温度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
(5)实验中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溶液中的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这时应临时配制蔗糖溶液。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试管不干净,所以实验之前应将试管用清水再清洗一次,试管编号要醒目。
(6)实验步骤一定要按要求的程序进行,不可随意改变。
⑺隔水煮沸用的开水,需提前备好以缩短实验,时间六:问题问题1、本地化学试剂商店若无α-淀粉酶,如用唾液的唾液淀粉酶代替α-淀粉酶,本实验方法应作哪些改进?答案: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控制在37℃。
问题2、利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中加热方法,《生物》教材用水浴加热法,而化学教材用直接加热法,孰优孰劣?答案:水浴加热法,实验加热时间长,实验呈现现象慢。
直接加热法,实验时间短,呈现实验现象快,但试管里的液体易溅出,加热过度,试管里有青色或黑色物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