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纳税和利率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1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名师教案《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税率、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税率、利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税率、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税率、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税率、利率。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税率?什么是利率?(二)探究税率2.教师展示税率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税率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计算税率,巩固知识点。
(三)探究利率2.教师展示利率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利率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计算利率,巩固知识点。
(四)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税率、利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挑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计算。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交流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五、作业设计1.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出一道关于税率、利率的题目,并解答。
2.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税率、利率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税率、利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生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税率:税率是征税额度与计税依据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比如,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00元,如果税率是10%,那么应纳税款就是10元。
对话设计:师:同学们,如果你们买了一个玩具,价格是100元,商家说需要支付10%的税,你们知道要交多少钱吗?生:10元!因为100元的10%就是10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三讲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百分数(税率和利率)》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讲的内容。
这一讲主要介绍了百分数的含义,以及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相关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百分数、税率和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含义,以及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含义,以及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问题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百分数的含义,以及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税率和利率的知识解决问题。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百分数的定义、税率和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六年级数学教案《税率与利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税率与利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税率与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税率与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税率与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3.学生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税率与利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对税率与利率的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税率的概念a.税率的定义: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
b.举例说明:如购物时支付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c.税率计算方法:税率=应纳税额/计税依据×100%2.讲解利率的概念a.利率的定义: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b.举例说明:如储蓄存款、贷款等。
c.利率计算方法:利率=利息/本金×100%3.对比税率与利率a.相同点:都是比率,都是百分比。
b.不同点:税率是税收的比率,利率是利息的比率。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购物时支付的增值税a.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增值税?b.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税率计算方法求解。
c.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2.案例二:储蓄存款利率a.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储蓄存款的利息?b.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利率计算方法求解。
c.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税率与利率的计算方法。
(五)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税率与利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税率与利率解决实际问题?(六)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税率与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沟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税率与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税率与利率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利息的计算方法
问题导入 2012年8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两年,年利率是3.75%。
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教材11页例4)
过程讲解
1.分析题意
已知王奶奶的存款本金是5000元,存款时间是两年,存款年利率是3. 75%,求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
两年后王奶奶取回的钱中,既包括存入的本金,又包括银行支付的利息。
2.明确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的求法: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3.列式解答
方法一
(1)解题思路:先求出利息,再用本金加上利息。
(2)正确解答: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元)
方法二
(1)解题思路:把本金看作单位“1”。
因为年利率为3.75%,存期为两年,所以所得利息就占本金的3. 75%×2,由此可以知道取回的总钱数就占本金的(1+3.75%×2)。
(2)正确解答: 5000×(1+3.75%×2)
=5000×(1+0. 075)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归纳总结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小学六年级数学利息、纳税应用题
1、这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为30万元,按照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那么他们应该缴纳约多少万元的营业税呢?
2、___为某杂志社审稿,审稿费为200元。
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她应该缴纳多少元的个人所得税呢?
3、___和妈妈到邮局给奶奶寄了2000元,汇费为1%。
那么他们需要支付多少元的汇费呢?
4、2004年,___购买“___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
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___最终可以获得多少元的奖金呢?
5、___家买了一套总价为80万元的普通住房。
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就可以享受九六折的优惠价。
那么打完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呢?此外,他们还需要缴纳实际房价1.5%的契税,那么契税的金额是多少呢?
6、___把儿子寄来的15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2年,年利率为2.70%。
那么到期时,她可以获得多少利息?最终,___能拿到多少钱呢?
7、___购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为3年,年利率为2.89%。
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六年级)备课教员:第三讲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与税收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利息、纳税的含义,培养纳税的正确观。
2. 能计算一些有关利息、纳税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应用百分数灵活解决有关纳税和利息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应用百分数灵活解决有关纳税和利息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吗?(引导学生想到银行借贷、交税、税收)生:……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纳税呢?(引导学生发现纳税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纳税观)生:……师:同学们,在银行存款或借贷中会产生利息,为了国家建设,个人和企业需依法纳税,这些都会产生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下吧。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利息与税收】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3分)阿博士把4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是2.7%,到期时他获得利息多少元?师:同学们,什么叫整存整取呢?生:……师:整存整取是定期存款的一种方式,一起存入一定钱数,存期到时支取。
师:本题中阿博士的本金是多少?生:4000元。
师:那我们怎么计算利息呢?(提醒学生计算利息公式时不能忘记时间)师:我们常用的利息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师:本题中本金是4000元,利率和时间是多少?生:利率是2.7%,时间是3年。
板书:4000×2.7%×3=324(元)答:到期时他获得利息324元。
练习1:(6分)阿派把100元钱存入银行,三年后比存入的钱多15.66元钱。
请问该银行的年利率是多少?分析:理解利息的概念,根据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推导出利率=利息÷本金÷时间。
板书:15.66÷100÷3×100%=5.22%答:该银行的年利率是5.22%。
例1、(解决税前利息)李明把500元钱按三年期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多少元?存期(整存整取)存期(整存整取)年利率年利率 一年一年3.873.87%% 二年二年4.504.50%% 三年三年5.225.22%%分析与解:根据储蓄年利率表,三年定期年利率5.225.22%。
%。
%。
税前应得利息税前应得利息 = = = 本金本金本金 × 利率利率 × 时间时间500 × 5.22 5.22%% × 3 = 78.3 3 = 78.3(元)(元)答:到期后应得利息78.3元。
元。
例2、(解决税后利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例1中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多少元?中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多少元?分析与解:从应得利息中扣除利息税剩下的就是实得利息。
从应得利息中扣除利息税剩下的就是实得利息。
税后实得利息税后实得利息 = = = 本金本金本金 × 利率利率 × 时间时间 ×(×(1 - 51 - 51 - 5%)%)%)500 500 ×× 5.22 5.22%% × 3 = 78.3 3 = 78.3(元)(元)(元) ………… 应得利息应得利息 78.3 78.3 ×× 5 5%% = 3.915 = 3.915(元)(元)(元) ………… 利息税利息税78.3 78.3 –– 3.915 = 74.385 3.915 = 74.385 ≈≈ 74.39 74.39(元)(元)(元) ………… 实得利息实得利息或者或者 500 500 500 ×× 5.22 5.22%% × 3 3 ×× (1 - 5%)%) = = 74.38574.385(元)≈(元)≈(元)≈ 74.39 74.39 74.39(元)(元)答: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74.39元。
利率和税率知识引入:一、利率:例题1:应纳税额和税率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和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
例题2:一家餐饮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餐饮公司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税后实际收入是多少万元?已知营业额、营业税率,求应缴纳的营业税: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率例题3: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00元的高档手表,其中消费税大约占20%,妈妈为此支付消费税大约多少元?已知消费金额、消费税率,求应缴纳的消费税:消费税=消费金额×消费税率例题4:刘阿姨的月工资是6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税后收入是多少元?已知个人收入总额、免征部分、个人所得税率,求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免征部分)×个人所得税率知识精讲1:税率1.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3.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4.5.纳税:根据国家税法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二、利率:例题5: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和关系:(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 );单位时间内利息与本金的( )叫做利率。
(2)利息=( )×( )× ( )例题6: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5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2.75%。
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已知本金、利率、存期,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例题7:豆豆妈妈把5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2年,年利率2.10%,到期可取回多少元?已知本金、利率、存期,求本息和:本息和(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1)本息和=本金+本金×利率×存期(2)本息和=本金×(1+利率×存期)%=⨯100应纳税额税率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例题8:周叔叔将30000元存入银行3年,到期时取出本金和利息共33825元,年利率是多少?例题9:李伟家买国家建设债券5000元,如果年利率是4.11%,到期时他家获得5616.5元,李伟家存了几年?知识精讲2:利率1.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利息。
六年级数学利率税率知识点在六年级数学课程中,学习利率和税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利率是衡量贷款或存款利息的比率,而税率是表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率。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利率和税率相关的知识点。
一、利率利率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学概念,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利率相关的几个重要点:1. 利率定义:利率是表示利息和本金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例如,如果一个贷款的利率是5%,意味着每年需要支付贷款金额的5%作为利息。
2. 利率与百分数:利率使用百分数来表示,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将百分数转换为小数进行运算。
例如,5%的利率可以表示为0.05。
3. 利息计算:计算利息的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贷款或存款的利息。
4. 折算利率:有时候利率的计算周期与年份不一致,需要折算为年利率进行比较。
折算公式为年利率= (1 + 利率)^n - 1,其中n 表示计算周期的年数。
二、税率税率是表示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关系的指标,对于了解税收和纳税的概念非常重要。
以下是税率相关的知识点:1. 税率定义:税率是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10%,就意味着个人所得税额为计税依据的10%。
2. 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税前收入是指在纳税前的全部收入,税后收入是指除去纳税部分后的实际所得收入。
学生需要理解税率对收入的影响,以便计算税后收入。
3. 税收计算:计算税收的公式为税收=计税依据×税率。
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各种税收。
4. 税率的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率可能不同,同时税率也可能随着经济、政策调整而发生变化。
学生需要注意及时更新了解税率的变化。
总结:利率和税率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和财务管理中有着广泛应用。
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利率和税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公式。
《税率和利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税率与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要了解税率的基本含义,掌握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支出等概念。
我们要学习利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税率和利率。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税率与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税率和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税率与利率的计算方法。
2. 税率与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税率和利率的相关知识及实例。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税率和利率的概念。
2. 讲解税率:介绍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支出等概念,讲解税率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利率:介绍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关系,讲解利率的计算方法。
4. 实例分析:分析税率和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税率和利率一、税率1. 概念: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支出2. 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税率二、利率1. 概念:本金、利息、利率2. 计算方法: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三、实例分析1. 税率实例2. 利率实例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计算题:根据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根据利率计算利息。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税率和利率知识。
4. 思考题:探讨税率和利率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税率和利率知识的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百分数(二)税率和利率》(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二)税率和利率”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读写方法、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与税率、利率相关的问题,对于这些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理解其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税率、利率的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税率、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税率、利率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税率、利率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练习法: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税率、利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PPT,内容包括税率、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税率、利率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片、图表等直观教具,用于直观演示。
培思数学六年级寒假——利润、利息、纳税问题现价= 原价×折数(通常写成百分数形式)利润= 售价- 成本利率=利润 成本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80%(注意:国债和教育储蓄不交税)应纳税额= 需要交税的钱×税率1.某商品买入价(成本)是50元,以70元售出,获得利润的百分数是多少?2.某商品成本是50元,按40%利润出售,这件商品的售价是多少元?3.某商品按40%利润出售,售价是70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例1:某商品按20%利润定价,然后按88折卖出,共获得利润84元,这件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1、一本书的定价是15.6元,已知出售后可获得30%的利润,问这本书的成本价是多少元?2、一种商品先按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按定价的90%出售,结果获利256元,这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3、某种商品按定价卖出可得利润960元,如果按定价的80%出售,则亏损832元。
该商品的购入价是多少元?4、百货商场进了一批皮箱,按成本的20%利润定价。
由于销售不畅,商场决定按定价的八折出售,结果每只亏损9元。
问这种皮箱每只定价多少元?5、某商品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例2、小君和小琴各买了一套童话书,由于书按原来80%的利润定价出售,从营业员那里了解到两套书的进价是85元,小君的书按30%的利润定价,小琴的书按40%的利润定价,所以他们共付了115元。
问:小君和小琴所买的童话书的原来定价各是多少元?1、同一种商品,甲店比乙店的进货便宜10%,甲店按2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15%的利润定价,甲店的定价比乙店便宜11.2元,乙店的进价是多少元?2、某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定价出售。
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售出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