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脑血管意外患者鼻饲饮食及护理体会脑血管病病人由于昏迷,或者因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咽后壁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不会咀嚼、吞咽困难不能由口进食,为保证病人能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均由鼻饲管供给。
经过对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神经病房住院的204名鼻饲患者的观察发现,长期鼻饲会发生一些并发症。
而经过对鼻饲者加强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神经病房住院的204名鼻饲患者,年龄52-88岁,其中男116例,女88例,均因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进行鼻饲喂养。
2.护理2.1 鼻饲时间一般脑出血患者多在发病48h后开始鼻饲,脑血栓患者多在24h开始,但可视患者病情不同作适当调整。
重度颅脑损伤伴有意识障碍和开颅术后病人可在肠鸣音后进行。
由于脑血管病早期患者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常出现呕吐,此时插入鼻饲管可引起窒息。
因此,鼻饲时间不易过早,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通畅时给予鼻饲。
2.2 鼻饲管置入鼻饲前的准备工作是预防吸人性肺炎的关键,护理者需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予以严密观察,准备好吸引器等抢救器具[1]。
置入方法采用郑燕红《脑血管病患者鼻饲置入术的改良》[2]中介绍的插有无菌导丝的鼻饲管而非一般鼻饲管,以其一文中介绍的方法,即对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用棉签蘸温开水清洁一侧鼻孔,选择适合的插有无菌导丝的鼻饲管,用石蜡油润滑鼻饲管前端,用止血钳及使用镊持鼻饲管从一侧鼻孔插入;对清醒的病人,当鼻饲管达咽喉部时,用汤勺向口腔内喂入温开水,并嘱患者吞咽,当患者咽入温开水时,迅速将鼻饲管送至胃内,对昏迷患者,不能喂入温开水,可在鼻饲管插入咽喉部时,抬高其下颌,继续插至所需长度,证实在胃内后退出导丝。
固定鼻饲管,末端用纱布包裹即可。
2.3 鼻饲饮食常用鼻饲饮食包括混合奶和匀浆饮食。
混合奶的可用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熟鸡蛋、浓米汤、肉汤、蔗糖、植物油、食盐等。
重症脑卒中鼻饲的护理及其注意事项急性脑卒中为一种多发性脑血管疾病,常有程度不等的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伴发,易诱导脱水、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是独立引发患者死亡的因素,故危害较为严重。
如果有严重的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为保证药物、营养物质可定时供给,在病发24-72h后,通常需进行鼻饲管插入,以开展鼻饲治疗。
但因患者机体条件较差,故开展过程繁琐,对鼻饲护理质量有更高要求,重视把握相关注意事项,不断改进管理措施,是使患者得到有效诊疗的关键。
1 置管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1.1 插胃管技巧当对胃管作插管操作,至鼻咽部时,会有一定阻力产生,需示范患者下颌与胸部紧贴,操作者向另一侧鼻孔方向,将管子作180°旋转。
当胃管置入10-15cm,至咽喉部时,嘱患者饮水,做饮下动作时,继续置入5-10cm,引导患者对吞咽动作重复,至管子达预先标记的需放置的刻度,对位置是否准确进行评估,后妥善固定。
针对鼻甲肥大病例,在开展插管前,需取麻黄素滴入,以使鼻粘膜水肿减轻,再完成插入操作。
1.2 胃管插入长度设置若依据传统测量长度完成插管操作,在首次开展鼻饲,或进行鼻饲后,易发生误吸事件的比例为30%-40%。
现阶段研究表明,将胃管插入长度设置在55-65cm,至幽门部,此种操作,相较传统胃管置入法,上消化道出血、返流、腹泻、呛咳率均居更低水平。
将胃管置入长度增加后,食物易对幽门部构成直接刺激,对体液的调节予以促进,进而降低胃肠道反应事件发生,并可防范并发症。
1.3 胃管固定以往多应用胶布将胃管于面颊部及鼻翼处固定,因鼻翼部出汗、油腻,易致胶布松脱,引发胃管脱出,同时,若患者存在意识模糊或烦躁的情况时,也可将胃管轻易拔出。
有研究应用绸质胶布或绷带对胃管固定的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胃管拔出的次数。
也有研究应用棉绳固定法,除可防范胃管发生脱出事件外,还可使患者的皮肤保持干净、清洁,增加舒适度,患者有较高遵医依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急性脑血管病人鼻饲饮食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急性病脑血管病鼻饲护理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是由于脑部本身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多见,因其发病急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或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人数约130万-150万,因此脑血管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鼻饲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60岁,发病时均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不能正常进食,经CT和核磁检查确诊脑出血17例,大面积脑梗塞33例,在饮食护理方面均给予鼻饲,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因2例脑出血严重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2鼻饲饮食的形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足够热量,维生素和水配制而成的流体饮食,无渣,由专业营养师按病情配制。
3鼻饲方法一般可采取用注食器缓慢注入或用输入泵均匀输入。
用注食器分次注入每4小时一次,每次200-250ml或遵医嘱。
鼻饲液温度为37-40℃注后应温水20ml冲洗鼻饲管,防止饲管阻塞。
均匀输入是用专用的输注泵每日总量2000ml,但要注意加温,使用电子输液加温器保持温度。
减少冷营养液对胃的刺激。
加温器尽量靠近鼻饲管一端[1]。
4一级护理4.1急性脑血管病人多数人伴肢体活动障碍,长期卧床,抵抗力低,容易引起感染,因此操作者应严格按鼻饲饮食配置原则执行,认真洗手用物应严格清洁,消毒,保持不被污染。
4.2鼻饲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第一,可以将胃管的末端放入盛水的杯内,如无气泡,证明在胃内,第二,可用注食器抽取胃液,第三,可将听诊器放于胃部,同时注入10ml气体,听有无气过水声,证明鼻饲管在胃内方可注入食物,每两次注食之间要给予适量水分和果汁等。
鼻饲病人的饮食护理一、胃管留置时间: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管每月更换 1次,于晚间末次喂食后,将管快速拔除,同时夹紧管口,以免液体流入气管,次日晨换管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鼻饲时的体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
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40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同时,在脑卒中时由于肢体健侧吞咽功能好于患侧,鼻饲时头偏向健侧,可明显降低胃反流的食物误吸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以免吸气时将食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
三、温度: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四、常用鼻饲饮食及量常用鼻饲饮食包括混合奶和匀浆饮食。
混合奶的可用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熟鸡蛋、浓米汤、肉汤、蔗糖、植物油、食盐等。
匀浆饮食的可用食物包括:米饭、米粥、面条、馒头、鸡蛋、鱼、虾、鸡肉、瘦肉、猪肝、蔬菜、油、盐等。
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而清淡,以后逐渐增多。
昏迷或较长时间未进食者,第一、二天以混合奶为主,每次50~100毫升,4小时喂一次,如无特殊不适,从第3天开始,即可进食匀浆膳。
长期进食匀浆膳的病人,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400毫升,每日3~4次,加水数次,每日总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
五、鼻饲时需注意事项:1、灌注饮食前后要注意观察胃管是否在胃中。
在病人剧烈咳嗽,或出现呕吐反射时,可使胃内压上升而发生返流现象,有可能使胃管脱出而盘绕在口腔内。
2、每次鼻饲前应先回抽。
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毫升),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
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30毫升),然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
药物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
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摘要】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通过对患者的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采用专业技巧进行护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管理,及时处理常见问题,以优化护理效果。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将不断优化,展望前景良好。
而护理人员也需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护理、评估、措施、技巧、风险管理、常见问题处理、优化、前景展望、发展趋势1. 引言1.1 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意义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由于脑卒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需要通过鼻饲来进行营养补充,而且这些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监控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还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
患者病情严重,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照料,这对家属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提供的护理服务,可以减少家属的焦虑和压力,让他们更加放心和安心。
1.2 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概述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那些需要鼻饲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来说,护理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重症脑卒中鼻饲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技巧的运用、风险的管理以及处理常见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病史、病情变化、饮食情况等,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鼻饲病人的饮食护理及注意事项一、胃管留置时间:普通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管每月更换1次,于晚间末次喂食后,将管快速拔除,同时夹紧管口,以免液体流入气管,次日晨换管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二、鼻饲时的体位:脑血管意外患者由于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贲门括约肌处于开放状态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误吸,甚至合并肺炎。
鼻饲前应将床头抬高30-40度,可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的呛咳、返流、呕吐等情况,减少肺炎的发生。
同时,在脑卒中时由于肢体健侧吞咽功能好于患侧,鼻饲时头偏向健侧,可明显降低胃反流的食物误吸入气管。
特别应注意的是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以免吸气时将食物吸入肺部,造成窒息。
三、温度:食物要冷却至38-40度,放于前臂内侧而不觉烫,方可注入。
鼻饲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烫伤或冻伤黏膜。
四、常用鼻饲饮食及量常用鼻饲饮食包括混合奶和匀浆饮食。
混合奶的可用食物包括:牛奶、豆浆、熟鸡蛋、浓米汤、肉汤、蔗糖、植物油、食盐等。
匀浆饮食的可用食物包括:米饭、米粥、面条、馒头、鸡蛋、鱼、虾、鸡肉、瘦肉、猪肝、蔬菜、油、盐等。
鼻饲病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开始时鼻饲量应少而清淡,以后逐渐增多。
昏迷或较长时间未进食者,第一、二天以混合奶为主,每次50~100毫升,4小时喂一次,如无特殊不适,从第3天开始,即可进食匀浆膳。
长期进食匀浆膳的病人,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内一般应在200-400毫升,根据病人情况2-4小时喂一次,每日4~6次,加水数次,每日总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
(10Pm停止进食)鼻饲流质的量应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一般天天1200~1500m,l 6~7次/日,每次150~200ml。
五、鼻饲时需注意事项:1、灌注饮食前后要注意观察胃管是否在胃中。
在病人剧烈咳嗽,或出现呕吐反射时,可使胃内压上升而发生返流现象,有可能使胃管脱出而盘绕在口腔内。
2、每次鼻饲前应先回抽。
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或空腹胃液大于1000毫升),此时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鼻饲的护理体会一、前言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
重症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食,因此需要早期进行鼻饲以保证营养供给。
本文将分享在护理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鼻饲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二、鼻饲的重要性保证营养:鼻饲能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水分,维持机体功能。
促进康复: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体力,促进康复进程。
减少并发症:及时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三、鼻饲操作流程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和鼻腔情况。
准备物品:准备鼻饲管、营养液、润滑剂、胶带等。
插入鼻饲管:在患者鼻腔内插入鼻饲管至胃内。
固定鼻饲管:使用胶带固定鼻饲管,防止移位。
灌注营养液:缓慢灌注营养液,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四、护理体会细心操作:鼻饲操作需要细心,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耐心沟通: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观察反应:在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五、常见问题及处理鼻饲管堵塞:定期冲洗鼻饲管,防止堵塞。
患者不适:如患者出现呕吐、腹胀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鼻饲并查找原因。
营养液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液。
六、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家属教育:教育家属鼻饲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鼓励家属参与护理。
七、结语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早期鼻饲护理是一项细致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细心的操作、耐心的沟通、密切的观察和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当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以更加专业和人性化的服务,帮助患者度过难关。
鼻饲患者护理注意事项
鼻饲患者是指通过鼻子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需要进行专门的护理。
以下是鼻饲患者
护理注意事项:
1. 确保设备完好:鼻饲管和气囊应该保持完好,无裂纹或穿孔。
必要时需要更换。
2. 确认管路无阻塞:鼻饲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管路是否被卡住或堵塞,以确保饲料正
常流通。
3. 营养需求:饲料必须依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医生的指示来供给,并确保充足的水
分和电解质平衡。
4. 洁净卫生:饲入口周围应清洁卫生,使用洗手液和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 反射性呕吐:当患者出现反射性呕吐时,应减缓饲料的滴注速度,暂停几分钟后
再重新开始。
6. 体位:饲料应该在仰卧位下给予,并在饲入后保持至少30分钟的卧位。
7. 护理面部皮肤:饲料滴流后,保持鼻翼周围的面部皮肤清洁干燥,以此防止皮肤
糜烂和发炎。
8. 定期更换:鼻饲管应定期更换,以避免过时和老化导致的漏气或感染。
9. 病情观察:饲料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过敏或呼吸窘迫等
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
10. 结束饲料:当患者需要停止饲料时,饲料进口处应迅速拆卸并进行清洗消毒,以
避免感染。
总之,对于鼻饲患者需要定期检查,严格护理,确保饲料安全和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同时,对于饲料的配制和滴注速度,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脑血管患者鼻饲期间如何加强口腔护理姻敖祥莲范廷君通讯作者岳太艳(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脑血管病是对脑部血管各种疾病的统称,具体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瘘等。
脑血管患者普遍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控制疾病发展,恢复身体健康。
而经历脑血管意外术的后患者因为意识模糊等原因不能自主进食,或容易因为吞咽困难导致在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反而增加脑出血风险,阻碍患者康复进程。
为此临床中普遍对其采取鼻饲护理。
鼻饲操作可以把制成糊状的食物直接输入到患者胃部,既能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又能避免在进食时出现呛咳,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
但是长期鼻饲的患者,不经口的进食方式会降低口腔自动清洁的功能,患者会出现口臭、口腔溃疡等口腔问题。
因此脑血管意外术后的患者要加强口腔护理。
脑出血意外术后患者鼻饲期间的口腔护理能够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部分泌物,避免口腔细菌滋生引发相关部位感染。
目前口腔护理液冲洗或者擦拭是临床中常规使用的口腔护理方式。
而生理盐水、甲硝唑溶液、复方氯己定、呋喃西林等都是临床中常用的口腔护理液,其中以生理盐水使用最多且最广。
临床通过使用的这类传统口腔护理液具有的消毒抑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脑血管意外术后患者的口臭、细菌感染等口腔问题。
但是它们的消毒抑菌作用呈现选择性缺点,即对个别菌群具有针对性。
此外长期使用此类传统口腔护理液,患者不仅会形成一定的抗药性,难以有效杀死口腔致病菌,而且还会对其口腔中正常菌落的生长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患者味觉功能退步的不良反应。
而与传统的生理盐水等口腔护理液相比,清新汤这种中药口腔护理液在有效发挥消毒抑菌作用的同时,可以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调整药剂配方,以便发挥更强的清洁作用,此外清新汤不具有任何副作用。
因此在脑血管意外术患者鼻饲期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清新汤口腔护理液,具体使用方式如下:清新汤的主要配方为金银花、佩兰、白芷、蒲公英、薄荷、黄芪、石斛、克藿香等九种中药,其中金银花具有促进口腔溃面愈合和消退充血水肿的功效,薄荷具有化浊辟秽功效,石斛则具有改善口干烦渴功效,白芷具有辛散温通和止痛功效,野菊花则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以上药材共同作用则都具有抑制病菌生长、增强口腔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不会产生例如味觉减退和抗药性的副作用。
脑粳后鼻饲病人护理要点一、饮食安排脑梗后鼻饲病人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注意营养均衡。
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100m1.应延缓鼻饲时间。
同时,应定期监测病人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二、口腔护理脑梗后鼻饲病人易发生口腔感染,因此口腔护理尤为重要。
每口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若病人有口腔溃疡或口腔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呼吸道护理脑梗后鼻饲病人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应注意呼吸道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同时,定期监测病人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问题.四、肢体护理脑梗后鼻饲病人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因此应注意肢体护理。
保持患肢功能位,定期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肢体功能恢第。
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和感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肢体问题。
五、心理护理脑梗后鼻饲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应注意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安慰和支持。
同时,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预防并发症脑梗后鼻饲病人易发生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消化道出血等。
因此,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检查胃内残留量,避免过度鼻饲导致胃内压力升高;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大便颜色和性状,及时发现并处理消化道问题。
对于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病人,应注意减少口腔分泌物和反流物的吸入:对于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注意控制饮食和胃酸分泌。
七、健康宣教向病人和家属宣传脑梗后鼻饲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饮食安排、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肢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帮助他们了解卵饲的目的和注意事项,提高H我护理能力。
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康熨训练和功能锻炼,促进身体康曳。
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脑血管患者进行鼻饲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心得。
方法随机平均的将我科室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讨论,对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设为对照组,对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早起给予鼻饲设为观察组。
通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14天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值,经过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临床意义。
结论对重症脑血管患者早期实施鼻饲肠内营养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为患者康复提供营养支持,增加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愈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脑血管鼻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57-02肠内营养液(EN)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者不需要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要营养素的方法[1]。
现在我院选取的鼻饲肠内营养液为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为能全力(SP)。
现将对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以及护理的相关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室收治的6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在55.3岁。
随机将60例重症脑血管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未进行鼻饲的应用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早期鼻饲的应用为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手术方式以及入院前身体营养状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液,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2.1留置胃管:EN治疗需要采用眉心至脐以及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测量法插管,由鼻塞置入达到胃体、胃窦部的胃肠道内胃管,成人插入长度45~55cm。
脑血管病人应用鼻饲时的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1-0221-02【关键词】脑血管病鼻饲护理鼻管饲食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昏迷、神志不清或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通过胃肠喂养,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通过生理和免疫调节,维持肠黏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和减轻高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耐受能力;注入口服药,保证治疗,减少并发症。
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8-87岁,平均62.5岁平均住院28.8天;预后;住院期间27例恢复正常,15例出院后家庭饲养,死亡8例,死亡分别为窒息、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
2 鼻饲的护理2.1一般护理2.1.1鼻饲及观察本组均采用间断推注鼻饲,每日四次,每次100-150ml,不超过200ml,于5-10分钟推完,过多过快易导致胃部不适,重者出现胃痉挛、呕吐。
鼻饲时取侧卧位,床头太高30-40°,鼻饲前检查胃管有无脱出、腹胀、胃内容物是否排空、或有无咖啡色液体。
有异常应停止推注,及时处理。
2.1.2饲管及口腔护理每日常规做口腔及鼻腔护理2次,合并口腔霉菌感染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抑制霉菌生长)清洗,每次饲后用冷开水(20-30ml)将鼻饲管冲洗干净,末端用酒精消毒,纱布包扎,饲后要紧闭管口,每次更换纱布。
2.2并发症的护理鼻饲患者易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腹胀、腹泻、便秘、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并发症,严重的误吸可窒息死亡,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2.2.1误吸胃内食物反流或口腔异物进入肺脏称为误吸,导致死亡的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上期鼻饲约24%有误吸症状,往往伴发肺炎,有些可以没症状。
护理时应注意(1)鼓励病人多做吞咽动作,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空。
(2)每次饲前均应检查饲管是否移位,确认在胃内才可。
(3)非等渗液影响胃排空,不易使用。
(4)合并感染时应及时做痰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重症脑血管病人的鼻饲护理
目的:探索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最佳护理方法。
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长期鼻饲,无发生营养不良或肺部感染而导致死亡。
结论:有效地进行鼻饲护理措施可降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标签:重症脑血管鼻饲护理
重症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指能危及患者生命的脑血管病,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
患者病情重且常合并球麻痹,故合理的营养对患者的康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鼻饲即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1]。
鼻饲主要作用是供给病人营养和热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等。
本人结合临床经验和查阅相关文献就重症脑血管患者鼻饲的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0~85岁,平均73.2岁。
临床诊断:脑出血6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
脑干梗死2例,呈植物状态4例。
食谱:6时:牛奶250ml,鸡蛋1个;9时:水果200g;11时:米饭或馒头100g,青菜200g,精肉50g;14时:水果200g;16时:面皮100g,青菜25g,精肉25g;18时:温开水200ml;22时:豆粉皮米粉50g加入牛奶200ml中[2]。
鼻饲在重症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重症脑血管的特点:重症脑血管疾病通常会损害双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皮质脑干束而导致机械性梗阻,或神经和肌肉功能发生了障碍发生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者完全不能进食。
吞咽功能障碍是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持续时间长,需置胃管鼻饲。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有颅内压增高、脑疝或呼吸骤停情况,需先采用降低颅压措施后再置管。
重症脑血管病进行鼻饲的意义: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复杂严重,不论是出血还是缺血都有程度不等的脑水肿,病人常有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刚发病的48小时内需禁食。
48小时后,可采用鼻饲饮食,以牛奶、豆浆等流食为主。
以增加病情恢复所需要的营养供应。
鼻饲有利于保护胃肠黏膜,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提高免疫功能。
胃管留置时间:临床工作中,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表现来决定胃管留置时间。
一般先留置1周后拔出,看胃管的软硬程度,无变化的可延长1周,逐渐延长留置时间。
胃管硬的患者,留置时间不可过长,一般每10d更换1次。
否则胃酸腐蚀胃管,胃管变硬,有损伤胃黏膜的可能。
重症脑血管病鼻饲插管的方法:⑴清醒病人插管方法:病人口含温开水5~8ml,当胃管插至咽喉部时,嘱病人吞温开水,随之插管。
⑵昏迷病人插管方法:①传统的昏迷病人插管法:病人侧卧位,操作者面对病人,由一侧鼻孔将胃管缓缓向同一方向捻转180°角,使管端沿着食管后壁滑向胃内。
②介入导丝辅助放置胃管的方法:使用插入导丝的鼻胃管,插管方法同传统方法,证实胃管插入胃内后退出导丝。
优点:导丝插入鼻饲管后对鼻饲管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使鼻饲管插入变得非常容易,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③应用气管导管插胃管的方法:将气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再将胃管沿气管导管插入胃内,插管成功率高,但对气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麻醉师操作,可解决昏迷病人鼻饲胃管插入困难的问题。
重症脑血管病鼻饲并发症的护理:①呕吐:主要是胃管、食物温度、量、鼻饲输注的速度过快等对胃肠道的刺激等所致。
为避免呕吐的发生,在鼻饲的护理中要注意选择细、柔软的胃管,食物温度约40℃,量约200~300ml,鼻饲输注的速度缓慢。
②误吸:呕吐导致的误吸,常见于年老体弱者,昏迷或存在胃潴留者。
误吸是重症脑血管病鼻饲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鼻饲时应将病人取30°半卧位,检查胃充盈程度及胃内残留等措施。
出现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将患者取右侧卧位,去除呼吸道内异物,抽除胃管内容物。
③消化道出血:重症脑血管病往往伴有昏迷,易出现应激性溃疡,比一般的鼻饲患者更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护士在鼻饲护理时要严密观察回抽胃液的颜色。
一旦发现胃液呈咖啡色或黑色、大便黑色等现象即应怀疑胃肠道出血可能。
治疗主要是静脉推注质子泵抑制剂(如噢美拉唑)和止血药等。
④脱管堵管:脱管主要由重症脑血管病烦躁时自行拔除或翻身时不慎脱落造成,对该类患者要予适当的束缚。
每次输注完毕后应立即冲洗鼻饲管,避免堵塞。
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常见的疾病之一,约51%的中风患者的吞咽障碍,主要是双侧皮质和皮质下脑干损伤,或因涉嫌核束,舌下神经核和神经损伤的原因。
病变严重时可出现严重的吞咽困难,病人不能进食,造成营养不良或食物进入误操作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的肺部。
难以治疗。
综上所述,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真性或假性延髓麻痹导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严重者完全不能进食,需置胃管鼻饲。
正确的鼻饲护理可提高鼻饲患者的营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因为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其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需较长时间,绝大多数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还需要在家属或专职照护者的协助下继续护理,才可以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天荣.23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并发症的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60-1161.
[2]王琼.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长期鼻饲营养的配制及护理[J].淮海医药,2001,4(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