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7.88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一、旅游心理学研究游客的心理需求1. 探索欲需求游客们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呀,就像到一个新地方,想知道当地有啥独特的美食、好玩的景点、有趣的文化习俗啥的。
这种探索欲驱使着他们去旅行,去发现那些未知的美好。
2. 放松需求好多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超级大,旅游就成了他们放松的好方式。
他们渴望在旅行中能把压力都甩掉,享受悠闲的时光,比如在海边晒晒太阳,在山里听听鸟鸣啥的。
二、旅游心理学研究游客的决策心理1. 目的地选择游客在选目的地的时候可纠结啦。
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像朋友的推荐呀,自己在网上看到的美景图片,或者是某个地方有特别的节日活动。
有时候就是因为看到一张特别美的樱花盛景图,就决定去日本玩啦。
2. 预算考虑钱当然是很重要的因素喽。
有些游客预算充足,就可以选择豪华的旅行方式,住高档酒店,吃高级餐厅。
但也有些预算有限的游客,他们会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地方,像一些小众的旅游地,虽然没那么出名,但花费少,还能玩得很开心。
三、旅游心理学研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1. 对服务的期望游客都希望在旅途中能得到好的服务。
在酒店希望前台热情接待,在餐厅希望服务员能快速上菜还态度好。
要是服务不好,那整个旅行的心情都会受影响呢。
2. 与当地人的互动心理有些游客特别喜欢和当地人打交道,觉得这样能更好地体验当地文化。
他们会去当地的集市和小贩聊天,或者参加一些当地的社区活动。
但也有些游客比较内向,只愿意在游客多的地方活动。
四、旅游心理学研究游客的旅游后心理1. 回忆与满意度旅行结束后,游客会回忆整个旅程。
如果回忆起来都是美好的画面,那满意度就高啦。
比如在旅行中交到了新朋友,或者看到了超级美的日出,这些都会让他们觉得这趟旅行很值。
2. 口碑传播满意的游客很可能会把这个地方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还会在网上写好评。
而如果不满意呢,就可能会给差评,这对旅游地的形象影响可大了。
简述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旅游心理学研究方法还挺有趣的呢。
一、观察法。
这就像是当一个小侦探一样。
研究者会到旅游的场景里去,比如景区呀、酒店呀,悄悄地观察游客的行为。
比如说,看游客在景区里是先去热门景点还是小众景点,在酒店是对服务特别挑剔呢,还是比较随和。
这种方法能直接看到游客的真实反应,不过有时候游客知道有人在观察,可能会有点不自然,就像你突然发现有人盯着你看,你也会有点小别扭啦。
二、实验法。
这个就有点像在实验室里做小实验哦。
研究者会控制一些条件,然后看游客的反应。
比如改变酒店房间的布置风格,一部分房间布置得超级温馨,像家一样,另一部分就比较普通。
然后观察住不同房间的游客满意度呀,情绪状态呀。
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局限性呢,毕竟旅游的环境很复杂,实验室里控制的条件可能在真实的旅游世界里会有很多变数。
三、调查法。
这就像是跟游客聊天,问问他们的想法。
可以是问卷调查,在景区门口或者酒店大堂发给游客,让他们填一填对旅游体验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还有访谈法,就像记者采访一样,和游客坐下来好好聊一聊。
不过问卷调查有时候游客可能会随便填填,访谈法呢,又很花时间,而且游客可能会有所保留,不会把心里的想法全说出来。
四、案例分析法。
这就像是讲一个个旅游故事一样。
找一些典型的旅游案例,比如某个游客在国外旅游遇到了文化冲突的故事。
然后深入分析这个游客当时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他周围的人又是什么反应。
这种方法能把心理学的知识很好地和实际的旅游情况结合起来,但是一个案例毕竟只是个例,可能不能代表所有游客的情况。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优缺点,就像我们人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
不过它们组合起来,就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游客的小脑袋里在想什么啦。
休闲: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和活动两个层面。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企业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的用意满足其在旅游活动中的物质、精神综合需要的全部服务总和。
概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行为发生的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分析。
(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2.调查法:是指通过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某些心理品质及其他相关因素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3.测量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进行测定、分析4.个案研究:是对个体、群体或组织以各种方法收集各方面可能的资料以供分析5.实验法:是指在认为控制的环境条件下,精确操纵自变量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变化,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6.评价法:是用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第二章扩展性决策:又称“广泛性决策”,无先例可循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的随机性,而且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1.感觉与知觉2.学习与记忆3.动机与价值4.态度5.个性第三章感觉:是人的感觉器官对于光、色、声、味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知觉:是诸如光、色、声、味等感觉被挑选、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于门外距离的摩擦:距离对旅游的阻止作用。
意思是旅游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经济上的代价、时间上的代价、机会上的代价、体力上的代价以及从一地到另一地而引起的情绪上的代价。
以亲身经历说明对旅游现象的知觉比对其他事物的知觉更复杂知觉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大脑里的综合反映,特点是结合既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而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
在知觉的选择性方面,会受客观刺激物与主观状况的影响。
就以韶关见习为例,韶关见习是学院安排的见习活动,所以这就不同于我们平时的旅游活动,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对韶关这个地方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它没有我们想象的好,这样就影响了我们的旅游知觉。
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优点:保持自然性和客观性缺点:难以重复验证、难以精确分析、难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2、调查法(survey method):A 深入访谈法 In-depth interview优点:直接、灵活、回答率高缺点: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小、费时多B 问卷调查法 Questionnaire survey优点:有利于统计分析、规模大缺点:回收率低,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差3、测量法(measurement method)优点: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分析缺点:难以推出因果性的结论旅游消费者:凡是在市场中寻找、选择、购买、体验和评价旅游产品并从中受益的人,都称之为旅游消费者。
德国心理学家列温:行为是个体和周围环境的函数,公式:B=f (P,E)B:个体行为 behavior; f:函数functionP:个体特征personality;E:环境environment旅游决策行为: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做出决定的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包括1、认识需要阶段2、信息收集阶段3、评价对比阶段旅游决策的类型1、常规决策/习惯性决策:决策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
经验,习惯2、扩展性决策: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
偶然性和随机性,缺乏可靠的信息资料3、有限决策:介于常规决策和扩展性决策之间,通常比较明确而简单,只是使用简单的决策规则在被选方案中做出选择。
4、瞬时决策/冲动性决策:事先没有考虑过的,几乎在一瞬间即可做出的决策。
通常为广告牌或其他形式的户外广告所激发。
了解旅游者所运用决策类型的意义:对于旅游企业来讲,通过了解旅游者的决策过程及类型,确定如何向旅游者提供信息及提供信息的时间、类型和数量,使之足以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过程。
第一章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侠义:只研究旅游者即旅游行为主体的心理。
广义:不仅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而且研究旅游业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心理依据。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实验法、评价法第二章1.感觉与知觉辨析2.感觉是人脑对直3.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而知觉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2.知觉的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3.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外因(规模、运动、强度、对比、重复、新颖)内因(兴趣、需要与动机、个性、情绪、经验)4.旅游知觉的类型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即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知觉。
5.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接触——选择性注意——理解——选择性保持6.常见知觉的心理定势(误区)7.(1)第一印象8.(2)晕轮效应(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作用的现象)(3)心理定势(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4)刻板印象(指对某类事物或某类人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5)期望效应(6)假定相似性偏见(指人们在其他人身上看见自身特性的倾向)第三章1.旅游者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1面部表情:通过眼部、面部、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2姿态表情:借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表达情感。
姿态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3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指情感发生时个体在语言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
2.旅游者情绪与情感概念辨析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脑的神经活动过程,通常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而情感则主要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经常用来描述那些稳定、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真理的热爱、对美的欣赏等。
3.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1.客观条件是否优越2.旅游者需要是否满足3.旅游活动是否顺利4.团体及人际关系5.旅游者身体是否良好4.情绪情感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对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对认知的影响对旅游活动效率的影响对人际关系和心理气氛的影响5.如何调控旅游者的消极情绪,激发旅游者积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补偿法、转移注意法、分析法激发积极情绪: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提供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传递准确有效的旅游信息第四章1.学习的概念是指由经验产生的相对持续不断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旅游心理学知识点旅游心理学知识点旅游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和旅游业的一门新型学科。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行为,旅游服务行为和旅游消费心理倾向。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旅游心理学知识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研究、实验法、评价法影响行为的因素:知觉、个性、动机、学习行动的决策过程:生活环境、需要、意识、动机、决定、行为从人们的行为发生看都与人的心理紧密相连。
因此,心理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决策方法:常规决策、扩展性决策、瞬时决策(冲动性决策)决策过程:问题出现、信息的收集、选择的评估、购买、买后的评估感觉的原理:适应性(指人的感官在某一刺激物的连接作用下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相互作用(各种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官先后不同的感觉相互作用);联觉(一种感觉中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知觉的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
感觉是由事物的物理特征所决定的,知觉是以个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系统相关联的;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相关联,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
情绪的特点:兴奋性、敏感性、易变性、多虑性、即时性。
情绪的状态:心境、激情、应激三种状态。
旅游者的情绪情感特征:解放感和紧张感、易变性和波动性、敏感性和多疑性。
需要的特征:对象性、社会性、周期性、差异性、发展性。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动机具有的功能:激活性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A.个人因素--性别、年龄和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及闲暇时间;职业;教育过程;社会阶层;心理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交通运输水平;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政治法律因素;旅游动机的激发措施:增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旅游设施的供应功能;加强旅游企业的组织接待能力;加大旅游宣传了力度;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态度的特性:对象性、持续性与不稳定性、社会性、价值性;态度的形成阶段:服从阶段(表面顺从)、同化阶段(出于自觉或自愿)、内化阶段(态度的彻底改变)。
旅游心理复习大纲一.填空1.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自然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
人的心理的实质有人脑的机能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喝醉酒的人容易胡言乱语,失去自控甚至昏迷不醒,这说明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5.有的人因车祸损伤大脑,康复后虽然眼睛外型完好,却不能看到东西,这说明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6.患流行性脑炎的人如果医治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即使能保住性命,但智力会发生障碍,严重的还会变成痴呆,这说明了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7.我们看到的红色的物体时,才会产生红色的视觉,这说明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8.狼孩卡玛拉的例子说明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9.人的想象力无穷无尽,但是再离奇的想象也无法脱离实际,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就是由现实中猴子和人的形象结合而成的,这说明了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0.思想单纯的小学生和知识渊博的老科学家对同一部电影的反映是不相同的,这说明了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11.园艺师和建筑师对深圳“世界之窗”的评价和欣赏角度是有差异的,这说明了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12.唐代诗人李白在不用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座君山有不同的描写,这说明了具有主观能动性。
13.直到19世纪,心理学就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4.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科学。
15.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个人的过去经验和他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如气质、性格的制约。
16.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心理学在旅游服务业中的应用,属于应用性心理学。
17.通过旅游者或从业人员的言语、表情、行为和动作等外部表现了解旅游者心理活动的方法是观察法。
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探索旅游活动背后的心理机制一、引言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参与者心理行为的学科,旨在深入探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需求、动机、体验和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行为规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旅游心理学的核心概念1.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欲望和期望,它是旅游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
旅游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兴趣、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
2.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参与旅游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
根据心理学理论,旅游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如寻求冒险、放松身心等,而外在动机如社交需求、地位象征等。
3.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和经历。
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满意度:旅游满意度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整体评价。
满意度高的旅游者更可能成为回头客,为旅游业创造更多价值。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旅游者的心理数据,分析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满意度等。
2.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旅游者的行为观察和实验,研究旅游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规律。
3.心理测量法: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如量表、问卷等,对旅游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特定旅游事件或旅游者的深入剖析,探讨旅游心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四、旅游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2.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通过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
3.旅游政策制定: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旅游教育与培训:将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融入旅游教育和培训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什么是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旅行体验的心理科学,研究旅行时的思想,心情和行为以及旅游者在旅行完成之后的消极或者积极的回顾。
它聚
焦于旅游者的心理过程,调查和分析旅游活动和行程的实际操作,揭
示旅游者的感受和行为。
它也涉及各种不同旅游行为,比如自助旅行,团体旅游,社区旅游,假日等等,以及其他休闲活动。
2 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方法
研究旅游心理学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旅行者的行为、感觉和整体体验。
这种研究方法在分析旅游者的口头反馈和行为表现方面十分有用。
其次,可以使用实验室技术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过程。
例如,采用
眼动技术可以从旅游者的视觉行为中记录旅游相关心理信息,甚至可
以为前景识别创建模型和认知映射。
第三,还可以通过观察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研究。
这种方式可
以更多地了解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行为。
最后,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更
系统地了解旅游者的内心体验和处理行为。
3 结论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心理过程,获取有价值的认知和行为信息,为旅游营销和管理提供关键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
第一章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三个方面;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莫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现象;2所反映出来的一般心理和行为规律;3旅游者心理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2.旅游心理学研究范围是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掌握规律性来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特别是在对人的旅游行为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4.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4测验法。
5.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步骤:1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和对象,2制定研究计划,3收集和整理研究材料,4分析材料得出结论。
6.研究领域心理学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其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再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最后,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7.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8.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倾向性和可塑性的特点》)。
9.气质分为:急躁型,活泼型,稳重型,忧郁型。
10.旅游消费者的能力:是指旅游消费者顺利完成莫项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识别能力,挑选能力,评价能力,鉴赏能力和决策能力)。
11.能力形成的条件:1智力,2知识能力,3社会实践,4个人的勤奋程度。
12.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实质:1消费心理是旅游消费者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旅游消费心理的源泉;3旅游实践活动是旅游消费者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4旅游消费者的自觉能动性;5旅游消费心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旅游服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这就像是当一个小侦探呢。
在旅游场景里,比如说在酒店大堂或者旅游景区,研究者就静静地观察游客的行为。
看游客是怎么走路的呀,是慢悠悠地闲逛,还是急匆匆地奔向某个地方。
观察他们的表情,是满脸兴奋呢,还是有点小沮丧。
像游客在前台办理入住的时候,他们的肢体语言也很有趣哦,是放松地靠着柜台,还是紧张地搓着手。
通过这种观察,就能收集到好多关于游客心理的小线索。
二、调查法。
这个就像是和游客聊天啦。
可以是问卷调查,设计一些好玩的问题,像“您觉得旅游中最开心的瞬间是什么呀?”“您在选择酒店的时候,更看重啥,是床软不软还是早餐丰不丰富呢?”。
还可以是访谈呢,面对面地和游客唠嗑。
这时候就像朋友聊天一样,不要太严肃。
比如说在旅游大巴上,拉着游客就开始聊,“您为啥想来这个地方旅游呀?”调查法能直接从游客嘴里得到他们的想法,超棒的。
三、实验法。
这个有点像做小游戏。
在旅游服务里,可以做一些小改变,然后看游客的反应。
比如酒店想知道换一种新的香氛会不会让客人感觉更舒服。
那就先在一部分房间里放上新香氛,另一部分还是原来的。
然后看住这两种房间的客人的反馈。
或者景区想知道新的导览路线是不是更受欢迎,就找两组游客,一组走新路线,一组走旧路线,再比较他们的体验。
四、案例分析法。
这就像是讲故事找道理。
收集一些旅游服务中的特殊案例,像某个游客在旅游中遇到了特别糟糕的事情,但是酒店或者旅行社处理得特别好,最后游客还成了忠实粉丝。
或者是相反的,处理得不好,游客大发雷霆。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就能知道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的游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五、经验总结法。
这就是旅游服务人员自己的小宝藏啦。
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了那么多游客,肯定有很多心得体会。
比如说导游带了好多团,他就知道什么样的游客喜欢听历史故事,什么样的游客更喜欢听好玩的段子。
酒店的前台工作人员,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不同表情的客人可能有什么需求。
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7个方面:p41、旅游者心理2、旅游工作者心理3、旅游服务心理4、旅游管理心理5、旅游地居民心理6、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7、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中的心理学问题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p5旅游心理学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研究范围。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1.按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1)自然(生理)需要:是人类对维持生命和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的需要。
饮食、运动、睡眠、阳光、空气、排泄、御寒等;(2)社会(心理)需要: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劳动、知识、社会道德、审美、宗教信仰、成就、尊重、娱乐享受、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需要。
2.按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物质需要:人们对物质和物质产品的需要。
如吃住行有关的物品,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2)精神需要: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精神产品的需要。
如知识、文化艺术、审美道德。
需要的概念:需要是当个体感到某种缺乏时力求获得满足的欲望。
需要的特征:对象性、社会性、周期性、差异性、发展性p30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p31 单一性需要:认为人们几乎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亦即人们的需要是单一性需要。
p33复杂性需要:复杂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单一性和复杂性的平衡:人类离不开单一性和多样性,总是在单一性中寻找复杂性,单一性过多,易产生疲倦,多样性过多, 又会产生恐惧需要单一性来平衡。
P34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旅游行动的一种能动心理现象。
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使人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
动机产生的两个条件:p371、个体的内在条件——旅游需要(健康、文化、交际、寻友、求知、追宗归祖、生理、安全、社交、尊重等需要);2、外在条件——刺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旅游交通饭店、旅行社、时间条件、经济条件、个人社交环境、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政治环境其他条件)。
现代旅游心理学第1章1.心理现象的构成: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个性心理{个性动力系统[兴趣爱好需求动机价值]、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2.旅游心理学是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分析对象。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和访问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心理测试法第2章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
它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旅游广告、价格等旅游消费刺激有无感觉、感觉强弱的重要标志。
感受性通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
2.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某种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如一定强度和时间的光亮、色彩、声音等。
旅游者感受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旅游消费刺激物的感觉阈限值高低。
一般来说感觉阈限之越低,感受性越大,二者成反比关系。
3.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但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4.知觉的性质:恒长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5.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大题):客观因素:知觉对象的形状(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运动变化的形象、新奇独特的对象),对象的组合(相似律、接近律、连续律),个体的生理条件,对象的对比(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人知觉),对象的附加条件主观因素:期望、动机、经验、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个性特征(兴趣、气质、性格)6.时间知觉: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客观的持续时间、速度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最大的特点:时间知觉的相对主观性,即对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和长短的知觉。
(一快二慢三准时旅途要快游览过程要慢)7.距离知觉:(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又称为“距离摩擦力”,是指旅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当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旅游时,要付出金钱、时间、方便、身体等方面的代价,甚至还要付出情感上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