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 养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南方地区鲍鱼的养殖技术1.为了便于销售成养鲍鱼可进行分级整理,结合分级整理可将个体大、体形好的鲍鱼选出作为亲鲍供夏、秋培苗使用。
2.前一年秋季所培育的苗,大多都从育苗板上剥离爬底,由于部分爬底苗量过大分离严重,这时可进行分苗,一般可按大、中、小三级分类,然后按1000~1500个/米2的密度分级爬底培育以利幼苗正常生长。
3.由于温度变低鲍鱼食量明显减少,成养鲍鱼可七天左右喂菜一次,在两次喂菜的中间换水洗池一次。
4.爬底苗池一般可7~10天洗池一次,但要注意这时气温较低,洗池换水一般应选在晴天、无风的中午以及气温转暖为宜。
二月1.由于气温低,鲍食量少,要减少投菜量。
2.在闽南地区新鲜海带已有部分上市,非常鲜嫩,可供鲍鱼饲用。
3.要特别注意越冬爬底苗的管理,如果在这期间水温连续低于10℃,不足1厘米的幼苗将会大量死亡。
因此,在这个月苗池换水不宜过勤。
特别是在低温天气苗池最好不要清池换水。
对一些不足1厘米的苗池概加以保温措施,可在池面搭盖塑料布彩条布以增加保持池内水温使幼苗安全越冬。
4.成养的鲍要抓紧组织销售,这正值年关是销售的最佳时节。
三月1.天气变暖应加强养殖池的卫生管理工作,养殖池的流水量可适当增大,清洗池的间隔时间也应缩短,一般3~4天应换水洗池一次。
2.这时鲍鱼的食量又逐渐增大,已有大量的新鲜海带上市,价格便宜,是饲喂海带的极佳时节。
但因海带易变质,在喂海带时应注意每次喂量不宜太大,应做到少喂勤喂为好,一般成养隔二天喂一次,苗池投菜量以当天晚上吃完为宜。
3.可将越冬幼苗2厘米以上装箱成养,亦可组织将2厘米以上的幼苗作为商品苗销售。
4.因鲍鱼病期快到应做好防病、治病的准备工作,并应抓紧成品鲍的销售工作,以减少病期死亡的损失。
四月1.注意加强养殖池的卫生管理,尤其是成养鲍鱼更应注意。
一但发病要即时清池换水,拈除病鲍及时施药。
2.未发病的养殖池在这一阶段也应施药预防。
3.在有龙须菜供应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再喂海带,因海带易变质,更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鲍鱼临时养几天怎么养,鲍鱼怎么清洗
1、养鲍鱼需要海水,同时准备一个大鱼缸。
2、鲍鱼吃海带,海带要1-3天就更换。
3、鲍鱼生存的水温范围在1-28°C,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C。
4、鲍鱼属于中盐度的海洋生物,海水盐度能稳定于29/1000-31/1000为宜,最低不低于27/1000,最高不超过36/1000。
5、保持天天给鱼缸里打氧。
一、鲍鱼临时养几天怎么养
1、养殖鲍鱼需要海水,同时还要准备一个大鱼缸。
2、鲍鱼比较喜欢吃海带,海带要1-3天进行更换。
3、鲍鱼生存的水温为1-28°C,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C。
4、鲍鱼是中盐度的海洋生物,海水盐度一般稳定在
29/1000-31/1000为宜,最低不低于27/1000,最高不超过36/1000。
5、一定要每天给鱼缸里面打氧。
二、鲍鱼怎么清洗
1、鲍鱼的清洗和扇贝其实差不多,因为它们都属于常见的海鲜,首先一定要购买比较新鲜的鲍鱼,买回来之后一定要用清水浸一会儿。
2、然后用刀打开鲍鱼的壳子,将鲍鱼的肉从壳子里面剔出来,
同时还要去掉不必要的内脏组织。
3、鲍鱼壳子必须要仔细的用刀去剔,注意不要被刀割伤手部。
4、如果选择吃火锅,可以直接用刷子将鲍鱼壳刷干净,然后清
洗表面的鲍鱼肉,煮开后再用刀子割开肉与壳子。
鲍鱼的养殖技术鲍鱼养成方式有多种,有底播养殖(又称自然增殖),有筏式笼养,还有工厂化养殖和坑道养殖等等,无论哪种养殖方式,选择清新水质尤为重要。
自然海水养殖条件(1)海藻繁殖,饵料丰富。
(2)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
(3)底质为岩礁石块。
(4)海区无工业污染、敌害生物少,且冬天无封冻、春天流冰的海域为宜。
苗种运输鲍鱼运输采用干运和湿运两种方法,一般短程、短时采用干运法,而远程、长程则采用湿用法;运输通常采用塑料板做为鲍鱼附着基,放置洗净消毒的硬质容器中,对运输的鲍要经选择暂养,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鲍鱼运输计划和安排要周密。
干运法鲍密度要合理,不相互挤压,保证高湿度、低温度,定时淋水,防止日光直射和雨淋,放在通风阴凉处,定时运到目的地。
湿运法机泵要保证正常运转,要有充足的海水,密度疏,不重叠,水流量大,温差小,并及时涉及除粪便杂物,若运输时间过长,要投少量饵料。
经运输的鲍鱼,待支达目的地,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暂养,使其恢复活力方可拔离分养,对伤鲍可采用降低水温。
紫外线杀菌或药物等方法处理。
养殖方法(1)海底养殖:将2厘米左右的幼鲍放置养殖笼中,养配10-30%的饵料,封闭好置于海底;也可将幼鲍直接放置自然条件较好的海区(增殖)。
(2)筏式养殖:将幼鲍放置鲍鱼养殖笼中,然后固定在浮笼上养殖,定时投饵,清除粪便杂质、残饵,洗刷污泥,疏通水流。
(3)池塘养殖:条件具备的地区,可在陆地建池,采用流水和充气养殖。
(4)工厂化养殖:建鲍鱼养殖室,通过建冷却、供热系统以达控制水温的一种养殖方式。
(5)坑道养殖:利用坑道自身温度恒定的自然条件,通过处理水质而采用的集约式养殖(可称为工厂化养殖的一种。
目前我市主要采用的是坑道养殖和前三岛海域底播增殖两种方法。
饵料养殖幼鲍必须投饵,且饵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鲍鱼的生长速度。
一般3毫米左右鲍鱼尚不能摄食大型藻类,主要依靠附着性硅藻为食料,此时不用投饵;长至5-6毫米以后,就开始兼吃细嫩的浒苔等藻类。
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鲍鱼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海产品,其养殖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选址、饲养管理、水质控制和疾病预防等方面。
一、选址鲍鱼的适宜生长环境是温暖、富含营养物质的海洋水域。
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点:1.水质状况:鲍鱼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清澈、透明度高、富含氧气的海域是鲍鱼生长的理想环境。
2.水温:鲍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5℃-20℃,因此选址时要选择水温稳定、适宜的地方。
3.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对于鲍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选址时要考虑到后期养殖密度的调节空间。
二、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鲍鱼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饲养管理的关键要点:1.饲料供应:鲍鱼的饲料多样,包括藻类、贝母等。
合理的饲料供应可以促进鲍鱼的生长发育,提高养殖效益。
2.定期清理:鲍鱼养殖池需要定期清理,清除底泥和残留物,保持水质清洁。
3.水质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及时调整养殖环境,避免水质污染。
三、水质控制良好的水质是鲍鱼健康生长的基础,以下是水质控制的关键要点:1.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对鲍鱼的伤害。
2.水循环系统:建立循环水系统,通过水泵和过滤装置循环水体,保持水质清洁并提供充足的氧气。
3.水温控制: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温度剧烈波动对鲍鱼的影响。
四、疾病预防鲍鱼容易受到一些疾病和寄生虫的影响,以下是疾病预防的关键要点:1.增强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供应,提高鲍鱼的免疫力,预防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生。
2.定期检测:定期对养殖水体和鲍鱼进行检测,及早发现病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隔离检疫:引种和增殖时进行隔离检疫,防止疾病传播。
总结:鲍鱼养殖技术的关键要点包括选址、饲养管理、水质控制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全面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些关键要点,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鲍鱼养殖,并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养殖者还需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养殖技术,不断总结和改进,提升鲍鱼养殖的成功率和盈利能力。
鲍鱼养殖技术防治:预防:幼鲍应在适宜环境下养殖,对伤鲍可药物浸洗伤口。
治疗:1)用氯霉素25-50ppm海水溶液浸洗0.5-1小时,或用复方新诺明1%的海水溶液浸洗5分钟。
2)用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配成5%的海水溶液涂擦伤口。
上述药物处理方法都需将鲍鱼放在空气中10-15分钟,使药液充分的渗入病灶后,再放回海水中饲养。
另外必要时第二天再重复治疗一次。
三、鲍鱼养成技术1、养成条件太平洋牡蛎养殖海区自然条件的优劣对其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地势养殖区应选择滩涂较为平坦,底质泥沙为宜,便于棚架、浮筏的设置。
并有适量淡水注入的内湾或围垦区的深水位置较为理想。
(2)水流养殖区的潮流要求畅通,海水交流条件好,风浪平静或不易受大风大浪的袭击。
(3)水质海水温度应是太平洋牡蛎适宜的范围5-30度;海水比重应在1.005-1.025左右。
(4)饵料养殖区必须是肥区,便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保证牡蛎生长所需丰富饵料生物。
(5)污染养殖海区应没有严重的工农业污染。
2、养成生产工艺流程养殖海区的选择→养成方式的确定→养成器材的准备→养成设施的设置→苗种放养→养成管理→收获加工3、主要养成方式简介(1)直接养成法传统的养殖方法如投石养殖、桥式养殖、立桩养殖和插竹养殖等。
这些养成方式的共同特点就是采苗器兼作养成器。
(2)分苗养成法包括滩涂播养、浮筏或延绳垂下式养殖及单体养殖等多种方法,与直接养成相比,这些养殖方法可人为控制养殖密度,有效利用养殖水域,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是牡蛎养殖的先进方式。
4、滩涂播养:是目前滩涂养殖太平洋牡蛎中较简便的方法。
将蛎苗按照一定密度直接播撒在泥滩或泥沙底质的滩涂上进行养成。
垂下式养殖又分:1)棚架式:在养殖区内用竹、木或水泥桩等搭设棚架,将附苗器械垂挂在棚架上进行养成。
2)浮筏式:在浅海域设置浮筏,浮筏由毛竹构成,将附苗器垂挂在筏架上养殖。
3)延绳式:在浅海区设置浮绠,将附苗器器挂在浮绠上进行养殖。
鲍鱼怎么养鲍鱼的药用价值鲍鱼指一种原始的海洋贝类,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鲍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材,那么你对鲍鱼的饲养方法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鲍鱼怎么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鲍鱼的饲养方法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cm,高100~200cm,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cm,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
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m×2m×0.8m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
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
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m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1)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
水槽宽0.5~0.7m,深0.3~0.4m,长度一般在1~10m间,层间距0.5m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cm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cm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2)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m??,深1~1.2m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cm,宽30cm,高12cm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鲍鱼的外形特征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它的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
鲍鱼海鲜养殖技术鲍鱼是一种珍贵且美味的海鲜,因其高蛋白质含量、低脂肪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海鲜需求的增加,鲍鱼养殖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鲍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设施建设1. 地点选择:选择水质清洁、水温适宜、水流平稳的区域作为养殖场地。
避免选择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2. 水池准备:建造适宜的养殖水池,确保水池的容量足够,同时要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计。
二、鲍鱼品种选择1. 开放式养殖:选用适应当地环境和水质条件的鲍鱼品种,如青鲍、红鲍等。
考虑水质要求,以及市场需求为基准。
2. 封闭式养殖:选择体形壮实、抗病能力强的鲍鱼品种,如日本黄鲍等。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提供鲍鱼所需的高质量饲料。
常用的鲍鱼饲料主要有干贝粉、螺旋藻、蛤蜊肉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饲料配比。
2. 定时喂食: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喂食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饲料用量。
四、水质管理1. 确保水质清洁:对养殖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净化。
适当使用水质调节剂,以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
2. 水温控制:合理控制水温,根据鲍鱼的生长需求进行调节。
通常,水温在15-25摄氏度为宜。
五、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和具体品种,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鲍鱼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 病害监测:定期检查鲍鱼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如隔离治疗或其他矫治措施。
六、养殖技巧1. 密度控制:根据鲍鱼的生长状况和养殖水池的尺寸,合理控制鲍鱼的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2. 经营与销售: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养殖规模和销售方向。
选择适宜的销售渠道,确保鲍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鲍鱼养殖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
通过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饲料管理、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鲍鱼的养殖成功率和产量。
鲍鱼怎么养殖喂什么长得好?鲍鱼怎么养殖?1、饲喂管理对于刚投放进养殖海域中的鲍鱼幼苗,主要以海藻为主,还可以结合实际饲养需求,向鲍鱼幼苗投喂龙须菜石莼等所饵料。
同时,还要混合饲喂人工饵料。
在9~11月三个季节中,海藻类饵料一般比较缺乏,这时主要以人工饵料为主,同时还可以将晒干后的海带经过充分浸泡粉碎之后投喂鲍鱼。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投喂的饵料以海藻为主,那么饵料投喂量应该适当增加,保证鲍鱼有充足的饵料食用。
一般情况下,鲍鱼幼苗每隔4~6天投喂一次,饵料投放应该根据鲍鱼总量的90~120%的比例投入,将残饵控制在15%~20%之间。
在鲍鱼饲养管理过程中,饵料投放是否科学,投喂量是否充足是决定鲍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保证饵料的新鲜性,对促进鲍鱼健康生长有着很大帮助。
新鲜饵料能够保证鲍鱼喂养质量,从而更好提升鲍鱼的抗病能力,提高幼苗的成活质量。
在具体饲养过程中应该结合鲍鱼个体大小和海水温度,科学调整饵料的投喂量。
2、日常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检查笼架,木橛、根绳、吊绳、浮漂及吊坠石。
如发现有缠绳现象要及时解决,特别是台风来临之前要详细检查各种养鲍设施是否牢固。
要随时清除笼壁或笼内贝类和杂藻浮泥,特别是固着在鲍鱼壳上的牡蛎、贻贝、藤壶、海鞘、苔藓虫及海葵等。
这些敌害生物大多能固着在网笼和鲍壳上,造成鲍鱼笼透水性下降,影响鲍鱼的行动和生长,致使鲍鱼难以摄食,瘦弱而死亡。
目前对这些敌害生物,主要采取以预防和人工清除为主。
防是在掌握其繁殖规律的基础上避开它们的附着盛期,也可用药物涂料进行防除。
人工清除是用橡胶棒轻打鲍笼上的杂藻和贝类,橡胶棒不损伤网笼,剩下打不掉的固着在鲍鱼壳上的贝类用小铁铲清除干净,此外每次出海后要突击清洗笼内浮泥,以防浮泥堵塞导致死亡。
鲍鱼育苗时饵料尤为重要,且必须提前准备,在幼虫采集前需将采集器预先附上底栖硅藻或置于扁薄培养池内浸泡数天,然后将这些带有附着性硅藻和单胞藻的采集器移入幼虫培养池中采集面盘后期的幼虫。
鲍鱼养殖技术要点一、鲍鱼的养殖条件1、海藻繁殖,饵料丰富。
2、水清流畅、海水比重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的海区。
3、底质为岩礁石块。
4、海区无工业污染、敌害生物少,且冬天无封冻、春天流冰的海域为宜。
二、鲍鱼的繁殖方式鲍鱼是雌雄异体,可是它并不进行交尾。
到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的生殖腺成熟以后,便分别把精子和卵子排到体外的海水中,卵子在海水中遇到精子就可以受精发育,它的这种繁殖方式是和双壳类的繁殖很相似的。
一般在夏、秋两季繁殖,卵子受精后经过浮游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以后沉于海底变态成幼鲍。
鲍鱼的生长比较慢,一年后贝壳大体可达2—3厘米,二年后大的可达4—5厘米。
壳长10厘米以上的鲍鱼大约要长六、七年。
三、鲍鱼的养殖方式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厘米,高100~200厘米,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厘米,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
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米×2米×0.8米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
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
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米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①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
水槽宽0.5~0.7米,深0.3~0.4米,长度一般在1~10米间,层间距0.5米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厘米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厘米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鲍鱼养殖技术鲍鱼作为一种高档的海产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非常受欢迎。
为了提高鲍鱼的产量和质量,养殖人士需要掌握一些鲍鱼养殖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鲍鱼养殖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1.水质管理水质是鲍鱼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选取的养殖水域应该远离工业污染和废水排放源,确保水质清洁。
其次,需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温度、溶氧量、盐度和pH值等。
适宜的水温为15-20摄氏度,溶氧量应在6毫克/升以上,盐度维持在28-32‰之间,pH值保持在7.5-8.5之间。
如有必要,可使用适量的水质调节剂来维持水质稳定。
2.鲍鱼养殖池建设鲍鱼养殖池的建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养殖对象数量、养殖方法选择以及池塘的材料和设计等。
通常,圆形、长方形或梯形的养殖池尺寸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根据养殖密度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池塘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塑料或水泥等。
此外,池塘的水位和通水方式也需要科学安排,以保证水流通畅和养殖环境的良好氧气供应。
3.鲍鱼产卵与苗种培育鲍鱼产卵是鲍鱼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常,在水温为16-18摄氏度的时候,鲍鱼容易产卵。
产卵时需要提供足够的挂物(如藻类或其他附着体),以供鲍鱼产卵。
产卵后的鲍鱼卵需要收集和孵化,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8-20摄氏度,孵化时间约为15-20天。
需要注意,鲍鱼幼苗对水温和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同时提供适量的饵料,以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4.饲料管理鲍鱼的饲料管理对其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饵料应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选择,通常包括鱼粉、虾粉、藻类粉末和谷物粉等。
饵料的质量应有保证,并且适量给予,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
另外,饲料投喂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掌握好,避免造成过度污染和水质恶化。
5.疾病防控鲍鱼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
为了防止和控制疾病的发生,需要定期对鲍鱼进行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在饲养过程中,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鲍鱼怎么养—【发财农业网】
饲养鲍鱼时,可以准备直径约为50厘米的笼子,再将养鲍笼多层叠加放置在大海中,或者沉入水底,让鲍鱼自由生长,而且在饲喂鲍鱼时,要给其提供龙须菜、裙带菜或者海带等饲料,满足植株的生长需求。
鲍鱼如何养殖
1、养殖方法
饲养鲍鱼时,要采用海上筏式、海底沉箱式、海边围池式、室内塑料箱四种养殖方法,其中海上筏式法,就要将直径约为50厘米的笼子多层叠加放置在浅海中,而海底沉箱式,是将网箱沉入到大海里,这种方法能使鲍鱼稳定生长。
2、海边围池
使用海边围池发饲养鲍鱼时,需要将地址选择在水质充足且水源良好的大海里,而且要准备石块、水泥板和瓦片等物体作为鲍鱼的附着物,并在附着物一侧留有几个通水口,使海水能够自由进入养殖池内。
3、室内塑料箱
使用室内塑料箱养殖鲍鱼时,需要在温度恒定的环境中放置塑料箱,且养殖池的深度要为1米左右,塑料箱的长度约为40厘米,宽度约为30厘米,高度约为12厘米,然后即可将鲍鱼放入到塑料箱中。
4、饲喂管理
养殖鲍鱼时,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给鲍鱼投喂不同的饲料,在鲍鱼幼鱼期间,要给其饲喂附着性强的海藻,而且要往水中施
加氮肥,促进藻类植物生长繁殖,而在鲍鱼成体期,要给其提供海带、龙须菜和裙带菜等食物。
鲍鱼养殖技术鲍鱼作为一种高档海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鲍鱼养殖技术的发展,为其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鲍鱼养殖技术,包括环境要求、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内容,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科学有效地养殖鲍鱼。
一、水质与环境要求鲍鱼对水质和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求:1. 温度:鲍鱼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一般为15℃-25℃,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 盐度:鲍鱼对盐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在27‰-34‰之间。
3. pH值:鲍鱼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一般为7.5-8.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水质清洁:鲍鱼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富含氧气的环境,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的良好状态。
二、鲍鱼的饲养管理鲍鱼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其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 饲料选择:鲍鱼是杂食性动物,常见的饲料包括藻类、贝类肉和动物内脏等。
同时,鲍鱼对饲料的香味有较强的选择性,因此在饲养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适口性的饲料。
2. 饲料投喂:饲养过程中,需根据鲍鱼的生长状况和水质情况,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3. 定时观察:鲍鱼的生长状态对其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定时观察鲍鱼的行为习性、食欲和外观等,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三、疾病防治鲍鱼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因此疾病防治是鲍鱼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1. 外寄生虫感染:外寄生虫会对鲍鱼的鳃片和皮肤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导致鲍鱼死亡。
常见的防治方法包括药浴和环境消毒等。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鲍鱼群体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细菌感染的关键是保持水质清洁和鲍鱼的免疫力。
3. 眼瘤病:眼瘤病是鲍鱼常见的疾病之一,对鲍鱼的成长和繁殖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和清理病鱼,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和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
鲍鱼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鲍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品,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和美食价值,因此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鲍鱼的养殖方法和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养殖并确保鲍鱼的质量和产量。
正文:一、鲍鱼的养殖方法1. 选址和设施建设养殖鲍鱼需要选择适宜的海域或池塘,并确保充足的水源供应。
同时需要建设合理的水流系统,确保水质的稳定和畅通。
选址时还需要考虑附近水源的污染情况以及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地点能够减少鲍鱼养殖过程中的风险。
2. 鲍鱼苗种选取鲍鱼的养殖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红鲍、扁鲍、青鲎等。
选取鲍鱼苗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水质状况、市场需求以及养殖技术水平进行选择。
同时要确保选取健康的鲍鱼苗种,避免患病传染。
3. 养殖环境的控制养殖鲍鱼需要控制合理的水温和盐度,通常鲍鱼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盐度为30-34‰。
此外,还需注意养殖环境中的水流量和氧气供应情况,确保鲍鱼的生长环境能够满足其需求。
4. 合理的饲料喂养鲍鱼是扇贝类的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如市售的鱼粉、虾粉等,能够满足其所需的营养。
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次数要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和规模进行合理调整。
二、鲍鱼养殖的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对于鲍鱼的生长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确保水质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遇到水质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鲍鱼因水质问题受到损害。
2. 预防疾病发生鲍鱼养殖过程中易受到各类疾病的侵害。
要定期观察鲍鱼的体态和行为,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或请专业人士进行诊疗。
养殖环境的卫生要求严格,包括定期清理池塘和设备,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 设备维护与管理鲍鱼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做好养殖记录,对养殖过程中的参数、饲料投放量、鲍鱼体重等进行详细的记录,方便后期养殖的管理和分析。
鲍鱼如何养活,鲍鱼属于海鲜吗1、养殖环境:采用海上筏式、海边围池式、海底沉箱式进行养殖,或在室内用塑料箱饲养。
2、海边围池:将养殖场所设置在水质良好的海域,再将石块、瓦片作为鲍鱼的附着物,附着物的一侧需保留通水口,这样可让海水自由进出养殖池。
3、苗种放养:选择颜色明亮、个头均匀、外壳无伤的幼苗作为种苗,体长达到2厘米会更为适宜。
4、饲喂管理:幼鱼期投喂附着性较强的海藻,成体期投喂海带、裙带菜、龙须菜等食物。
一、鲍鱼如何养活1、养殖环境(1)采用海上筏式、海边围池式、海底沉箱式这几种方法进行养殖,也可以在室内用塑料箱饲养。
(2)海上筏式法是将直径约为50厘米的笼子叠放置浅海中,海底沉箱式是将网箱沉至大海。
2、海边围池(1)水质良好的海域附近可当作养殖场所,再将石块、瓦片、水泥板等物体作为鲍鱼的附着物。
(2)附着物的一侧需保留数个通水口,以便让海水自由进出养殖池。
3、苗种放养(1)选择颜色明亮、个头均匀、生命力旺盛、贝壳上无明显伤痕的幼苗作为种苗,其体长达到2厘米更佳。
(2)幼苗入池后,需观察它们是否具有良好生长线与吸附能力。
4、饲喂管理(1)根据鲍鱼的生长阶段投喂饲料,幼鱼期可投喂附着性较强的海藻,水中还要施加氮肥,以便让藻类植物加快生长。
(2)进入成体期后,需为鲍鱼其提供海带、裙带菜、龙须菜等食物。
二、鲍鱼属于海鲜吗1、鲍鱼是不是海鲜(1)鲍鱼属于海鲜,它是名贵的海珍品,被誉为海洋“软黄金”。
(2)鲍鱼的肉质较细嫩,营养较丰富,味道较鲜美,鲜品可食部分含有蛋白质24%、脂肪0.44%,干品含有蛋白质40%、脂肪0.9%、糖原33.7%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鲍鱼挑选方法(1)选购外形完整的鲍鱼,避免购买外形有缺口、裂痕的鲍鱼。
(2)肉质肥厚、底部宽阔的鲍鱼味道更佳。
(3)形状一致的鲍鱼品质通常较好,形状怪异的鲍鱼不宜购买。
鲍鱼养殖水质调控技术鲍鱼(Haliotis),一种重要的海洋养殖物种,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广泛的追捧。
在鲍鱼的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影响其生长和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水质调控技术能够为鲍鱼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鲍鱼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一、温度调控技术鲍鱼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水温能够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一般来说,鲍鱼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至25℃之间。
在冷水区域养殖鲍鱼时,可以采用暖水循环系统或加热设备来提供稳定的水温。
而在炎热的地区,应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水流、设置遮阳网等,保持水温的稳定性。
二、溶氧调控技术鲍鱼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进行呼吸,因此,溶氧量是影响其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水体中的溶氧含量,可以通过增加水的曝气面积、加强水流、增设曝气器等方式,提高水中的氧气含量。
此外,还可以定期清除饲料残留物和废弃物,防止其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从而保持水中的溶氧量。
三、pH值调控技术水的pH值是指水的酸碱度,对于鲍鱼的生长和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鲍鱼生长的适宜pH值范围为7.5至8.5。
如果水的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鲍鱼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需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在调整pH值时,可以使用中性化剂或酸碱平衡剂,将水的酸碱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
四、盐度调控技术鲍鱼对盐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盐度范围对其生长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鲍鱼适宜的盐度范围为30‰至35‰之间。
如果养殖海水盐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鲍鱼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监测水质中的盐度,并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如添加海盐或淡化水源等。
五、营养物质调控技术鲍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还与水中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关。
养殖鲍鱼时,要注重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可以通过合理配置饲料,添加补充饲料或人工饲料等方式,为鲍鱼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也需要注意定期清除废弃物和残留饲料,在保证鲍鱼养分摄取的同时,避免养殖环境的污染。
鲍鱼人工养殖技术一、鲍的生活习性鲍为狭温狭盐性贝类,对生活海域的环境要求水质清澈,潮流通畅,海水的盐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为岩礁底质,并且有较丰富的大型饵料藻类生长,如褐藻、绿藻和红藻等,鲍有定居的习性,在饵料丰富的岩礁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移动。
鲍是雌雄异体,性成熟时,雄鲍性腺为奶黄色,雌鲍为浓绿色。
皱纹盘鲍的繁殖适温为20℃左右,杂色鲍开始繁殖的水温为2℃。
繁殖时,雌雄鲍将卵与精子排入水中,卵在海水中受精发育。
在海水比重1.022,水温为22.5℃的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出现第一呼吸孔形成稚鲍、一般为45天。
经过大约一年的生长,壳长达到2-3cm时,即成为可供养殖及增殖用的鲍苗。
二、鲍的苗种生产(一)亲鲍的选择亲鲍应选择软体部肥满、活力强,无损伤的3-4龄个体,对于皱纹盘鲍其壳长最好在8cm左右,杂色鲍及九孔鲍最好在6-7cm左右,个体过大,有可能偏老龄化,个体过小,产卵量少,卵的质量有时也难以保证。
(二)催产1.变温刺激法:将鲍按2∶1-3∶1的雌雄比,置于盛有过滤海水的孵化箱内,用70℃左右的海水缓缓加入,使水温提高2-3℃,约20分钟后,再输入低温海水,使水温比原来水温低2-3℃,与此同时进行充氧搅拌,只要性腺成熟度好,经变温刺激后,都可获得良好的催产效果。
2.干露和流水混合刺激法:将亲鲍放于阴湿处干露0.5-1小时,然后以3∶1的雌雄比例放入催产箱内,保持箱内海水循环流动,亲鲍受到干露和水流等变化刺激,1-2小时后,更会出现大量排放。
3.受精:鲍人工育苗时,精卵排放后要分别收集,然后再进行人工受精。
受精应在精卵排出体外后尽早进行,每毫升海水中,卵的密度最好不超过100个,精子密度为10万-30万个。
受精3~5分钟后要陆续洗卵3-5次以上,每次间隔30-60分钟,受精卵经洗卵后可移到孵化池内进行孵化,孵化密度为每毫升海水中10-50个。
4.幼体培训:幼体的密度为每升水中50-300只,浮游阶段的幼体可投放单胞藻,进入匍匐期后需投放附有饵料的饵料板供其摄食。
5.匍匐幼体培育:注意水质、投饵和充气,到第一呼吸孔出现时,可投喂一些大型海藻如浒苔等,若饵料处理不好会引起大量死亡。
三、鲍的养成1.海上筏式养殖:养殖器以多层式养鲍笼较好,多层式养鲍笼直径45-50cm,高100-200cm,4-10层塑料盘由铁棍及塑料套管联成一体,层间距20-30cm,外包有带拉链的网衣。
投饵、管理、更换网衣等均很方便,饵料以海带等海藻为主。
2.海底沉箱式养殖:养殖器材为2m×2m×0.8m钢骨架大型网箱,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也有的用上侧及两端开口,中间带若干交错排列的横隔板,开口部分有带拉链的网衣的水泥槽,下沉于海底进行养殖,饵料以投喂海带等海藻为主。
这种养殖方法鲍的栖息环境比筏式养殖稳定,生长效果也好,但投饵、管理难度比较大。
3.海边围池式养殖:在潮间带选择条件适宜的地方,围堤建池、池内放置石块,水泥板,瓦片等作鲍的附着隐蔽物,向海一侧的池壁上部留有若干个通水口,作为张落潮时池内与外海水的交换通道。
落潮后应使池内海水保持1m左右的水深,饵料以海藻为主。
4.陆上人工养殖(1)多层式水槽养殖:采用多层式长条形浅水槽,并与网筛,附着板等器材配套使用。
水槽宽0.5-0.7m,深0.3-0.4m,长度一般在1-10m间,层间距0.5m左右,饵料有的以海藻为主,有的以配合饵料为主,养殖密度3-5cm鲍每平方米200-400个,大于6cm鲍每平方米100-150个。
(2)池内塑料箱养殖养殖池面积为20-40m²,深1-1.2m的水泥池,塑料箱为长39cm,宽30cm,高12cm的专用养鲍箱,每5-7个箱上下叠为一叠并加以捆绑,各捆立放于池中并排列成排,各排间留有操作通道,日给水量不少于培育水体的3-6倍,24小时连续通气,饵料为鲜海带或干海带。
四、鲍的采收鲍的采收规格皱纹盘鲍大多按养殖鲍5.5-7cm,自然鲍7cm以上,杂色鲍养殖鲍5-7cm,自然鲍6cm以上。
由于鲍的吸附力很强,充分吸附时很难取下,有时即使勉强取下也容易造成损伤。
大量采收养殖鲍时可用3%-4%的酒精麻醉等方法来剥离,少量采收或采捕自然鲍时则必须乘其活动时迅速铲取。
鲍鱼的养殖技术鲍鱼是一种海产软体动物,味极鲜美,自古以来就列为“八珍之首”。
其壳用途甚大,可做工艺品材料,在医药上名为“石决明”。
鲍珠了是医药的名品。
过去鲍鱼只是靠天然采捕,现已人工养殖。
鲍鱼分贝壳和软体两个部分,栖息于潮流畅通、水质清闲、海藻繁茂、浪小的岩石底部或礁盘狭缝中。
幼鲍生活在浅水,随个体的增大,逐渐向深水移动。
有定居的习性,活动范围一般在100-150米内。
鲍鱼以藻类为食,成鲍喜食褐藻,其次是绿藻,也喜食海带、羊栖菜、马尾藻、浒苔、鹅肠菜、石莼、石花菜等藻类。
鲍鱼喜夜间活动,人工养殖时夜间一定要投喂充足的饵料。
我国的经济鲍类,有杂色鲍、耳鲍、羊鲍和皱纹盘鲍4种。
一、繁殖和育苗繁殖的适温为20-25C。
繁殖期随地区及种类异。
一般鲍鱼产卵量可达50-60万粒。
(1)亲鲍的精养和选择:从大量的成鲍中选择生长良好,(2)壳长6-(3)7厘米以上的个体,(4)在3-(5)5月份开始精养于海区或池内。
用塑料或竹筐做成容器,(6)放入适量新鲍,(7)挂养于离水面约1.5-(8)2米深处,(9)3-(10)4天投饵1次,(11)投饵量不(12)宜过多。
水中含氧量要充足,(13)随时检查性腺发育情况。
在性成熟之前,(14)雌雄需分别饲养。
海区挂养的亲鲍,(15)性成熟之前,(16)应转入池内饲养。
亲鲍要健壮,(17)壳长在6厘米以上,(18)性腺饱满,(19)凸出于缘,(20)形状钝圆。
(21)催产:将亲鲍按2:1或3:1的雌雄比例,(22)置于盛有过滤海水的孵化箱内,(23)用70C左右的海水徐徐加入箱内,(24)使水温提高2-(25)3C,(26)约20分钟后,(27)再输入低温海水,(28)使水温降低4-(29)6C。
同(30)时,(31)进行充气,(32)提高水中含氧量,(33)可获良好的催产效果。
或将亲鲍放在阴湿处干露0.5-(34)1小时,(35)然后按3:1的雌雄比例放入催产箱内,(36)并导入新鲜的过滤海水,(37)保持箱内海水循环流动。
1-(38)2小时后,(39)即可排放精、卵。
(40)受精卵处理:受精卵沉入水底后,(41)排除上层的海水,(42)导入过滤海水,(43)或把受精卵惧到别一个盛有过滤海水的箱中即可。
两性亲鲍在同(44)一箱内催产,(45)一般每隔1小时换水洗卵1次。
若雌雄亲鲍分别催产,(46)则洗卵次数可相应减少。
(47)浮游幼虫的收集:刚孵化出的担幼虫,(48)是在近处浮游。
半小时后,(49)即可在孵化箱中、上层游集,(50)此时即可收集,(51)用橡皮管虹吸收集于预先注入新鲜过滤海水的育苗池内。
(52)采集器的制备(53)和投放:采集器可用有机玻璃、聚乙烯塑料薄板和薄膜制成。
用聚乙烯薄膜制采集器,(54)先用海水冲洗,(55)然后用细竹筐或外包塑料的铁丝框张成片,(56)大小为长50厘米,(57)宽30厘米。
采集器有架工和游离式两种。
架式规格为20厘米×50厘米×40厘米。
在每条长边上等距(2-(58)3厘米)地穿扎有成双的塑料线绳,(59)便可按一定角度夹入聚乙烯薄膜,(60)每架20-(61)25片。
游离式是由外包塑料管的铁丝做成目字形框子,(62)然后在横杠上粘上1张聚乙烯薄膜。
将整张薄膜中心绑上石头,(63)沉入池中,(64)薄膜的四周即能游离张开。
在人工催产前4-(65)5天,(66)将采集器置于池内,(67)以便在采集器上附生一层底栖硅藻,(68)供采集的幼虫食用。
采集器应在受精卵发育2天后投放。
每立方米水体以投放附着面积约20平方米的采集器为宜。
(69)匍(70)匐幼虫的饲养管理:当幼虫附着的,(71)就开始流水式培育。
向水池内喷水,(72)增加水中溶氧量。
幼虫附着后开始舔食种种藻类。
藻类可人工室外培养。
当附着硅藻不(73)够吃时,(74)可用新、旧饵料板叠靠法,(75)让其迁移到新饵料板上。
当第一呼吸孔出现后,(76)要投喂一些大型海藻,(77)如浒苔、石莼等。
二、鲍鱼的养殖(1)养殖场:鲍鱼的养殖场宜选濒临外海,(2)且具沙质底的岩噍海岸,(3)礁石层较多,(4)风浪平静、水清、流畅的海区,(5)海水比重长年保持在1.02以下。
自然藻类生长繁茂,(6)尤其是褐藻。
(7)人工养殖方式:①浮筏式:用网箱作养鲍容器,(8)网箱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60厘米,(9)箱架可用塑料管的8号铁丝制成,(10)塑料纱网的网目大小依幼鲍个体大小而(11)定。
定置于筏架上,(12)网箱上部高出水面15厘米。
这种养殖方式适用于幼鲍,(13)饲养3-(14)4个月后,(15)再移到选定的海区内。
每箱可容1500-(16)2000个幼鲍。
开始无需投料。
长至5毫米后,(17)投喂少量的嫩海藻。
应经常洗刷网笼,(18)清除污物。
②垂下工:用特制的塑料箱作养鲍容器,(19)挂在海区的浮筏上,(20)垂下水深约2米。
容器可因地制宜,(21)如柳条筐或竹笼,(22)但需将其套在尼龙网袋内,(23)眼大小根据鲍鱼的大小而(24)定。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鲍鱼(一般壳长3厘米以上)的饲养,(25)也适用亲鲍和商品鲍鱼的养殖和暂养。
③陆地建池养殖:陆地建池养殖需要大功率的水泵供水和空压机充气,(26)才能满足较大密度饲养下的耗氧量。
④海边建池养殖:利用潮间带的洼,(27)修整建池,(28)留进水闸门。
最低水位不(29)少于1-(30)2米,(31)内设鲍礁。
⑤自然放养法:在天然海区,(32)稍(33)加改造,(34)即可自然放流养殖,(35)只需定时轮捕采收。
(36)封岛育鲍:在有鲍鱼生长的海区,(37)或适宜养鲍鱼尚无鲍鱼的海区,(38)采用封岛保护资源和人工投放幼鲍的办法让其生长、繁殖起来,(39)每年轮区采捕。
(40)饵料:幼鲍在3毫米时,(41)只食硅藻,(42)不(43)发投饵。
当功鲍长至5-(44)6毫米,(45)吃浒苔等藻类,(46)以后吃大型藻类,(47)可定时投喂。
夏季投饵数量不(48)宜过多,(49)以吃完为准,(50)每2-(51)3天换饵1次。
秋季宜投足新鲜饵料,(52)第4-(53)5天投饵1次。
冬天则可8-(54)10天投饵1次。
裙带菜和鹅肠菜混合投饵,(55)饲养效果好。
(56)敌害生物;主要敌害有鱼类、海星、章鱼、锯缘青蟹等。
藤壶、牡蛎、石灰虫、苔藓虫、海蛸等也与鲍鱼争夺食料,(57)占据岩礁区,(58)影响海藻生长。
一般均采用机械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