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腐蚀品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磷酸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ic acid英文名称2:orthophosphoric acid主要用途:用于制药、颜料、电镀、防锈等。
2. 危险性概述2.1 危险性类别:酸性腐蚀品。
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3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
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2.4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2.5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3.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主要成分CAS RN 含量(%)磷酸7664-38-2 85.04. 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5. 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氧化磷烟气。
具有腐蚀性。
5.2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5.3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 泄漏应急措施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酸碱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7. 操作处置与储存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目录8。
1类酸性腐蚀品发烟硝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发烟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亚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溴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氟硅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氟硼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2)三氯化铝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三氯化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4)四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6)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三氟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8)苯酚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苯甲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正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2)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3)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4)氨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氯铂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硫酸羟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硫酸氢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亚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三氯化铝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0)硫酸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2)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三氯化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4)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乙酸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醋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7)三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9)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丁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2)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4)四氢酞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5)8.2 类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6)氢氧化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7)氢氧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8)氢氧化钾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9)氢氧化锂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硫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1)乙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2)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3)水合肼[含肼≤64%]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4)环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5)二亚乙基三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6)三亚乙基四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7)二(正)丁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1,2-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9)1,6-己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0)钠石灰[含氢氧化钠>4%]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1)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2)1-氨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3)乙醇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4)二乙醇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5)异佛尔酮二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6)哌嗪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7)8.3 类其他腐蚀品氟化氢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8)氟化氢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9)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0)甲醛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1)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2)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3)氯化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4)汞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5)原料(非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表(表-) (76)发烟硝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发烟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溴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硅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氟硼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铝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四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氟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苯酚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甲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磺酰氯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正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氨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氯铂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硫酸羟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硫酸氢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亚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铝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硫酸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化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醋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三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丁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四氢酞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第8类-----腐蚀品目录8.1类酸性腐蚀品发烟硝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硝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发烟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硫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亚硫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8)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氢氟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氢溴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4)溴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6)氟硅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氟硼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氯化亚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1)三氯化铝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三氯化锑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5)四氯化钛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五氧化(二)磷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甲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1)三氟乙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3)苯酚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5)苯甲酰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6)正磷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0)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多聚磷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4)氨基磺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46)氯铂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8)硫酸羟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0)硫酸氢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2)亚硫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4)三氯化铝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6)硫酸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58)三氯化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0)三氯化铁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1)三氯化碘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3)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5)乙酸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7)醋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69)三氯乙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1)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3)甲基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5)丁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77)丁烯二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9)邻苯二甲酸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3)四氢酞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5)8.2 类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7)氢氧化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9)氢氧化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1)氢氧化钾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3)氢氧化锂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4)硫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6)乙醇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98)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0)水合肼[含肼≤64%]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2)环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4)二亚乙基三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06)三亚乙基四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8)二(正)丁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0)1,2-乙二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2)1,6-己二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4)钠石灰[含氢氧化钠>4%]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15)氨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7)1-氨基乙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19)二乙醇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2)异佛尔酮二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4)哌嗪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6)8.3 类其他腐蚀品氟化氢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7)氟化氢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29)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1)甲醛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3)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35)氯化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7)氯化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9)汞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1)原料(非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表(表-) (143)发烟硝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分子式:HNO3+NO2分子量:109 CAS号:52583-42-3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发烟硝酸有红色和白色二种。
81002硝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硝酸化学品英文名:nitric acid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992CAS号:7697-37-2分子式:HNO3分子量:63.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
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害、休克以及窒息。
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
具有强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硝酸1基本信息库中文名称:硝酸。
英文名称:Nitric acid。
CAS No.:7697-37-2。
分子式:HNO3。
分子量:63.01。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2理化性质库主要成分: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
熔点(℃):-42℃/无水。
沸点(℃):86℃/无水。
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7。
蒸气压(kPa):4.4(20℃)。
燃烧热(kJ/mol):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禁配物:避免接触的条件: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
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具有强腐蚀性。
溶解性:不溶于水,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其水中溶解度,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为0.6 mg/2 ml; 与水混溶。
3应急处置库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 min,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 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予输氧。
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
立即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
向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收集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常见腐蚀品有哪些?腐蚀品分为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其他腐蚀品三项。
1.酸性腐蚀品酸性腐蚀品危险性较大,它能使动物皮肤受腐蚀,它也腐蚀金属。
其中强酸可使皮肤立即出现坏死现象。
这类物品主要包括各种强酸和遇水能生成强酸的物质,常见的有硝酸、硫酸、盐酸、五氯化磷、二氯化硫、磷酸、甲酸、氯乙酰氯、冰醋酸、氯磺酸、溴素等。
举例:(1)硝酸分子式:HNO3理化性质:五色透明发烟液体,工业品常呈黄色或红棕色。
能与水以任何比例相混合。
有硝化作用,能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硝基而生成硝基化合物。
密度1.41(68%)、1.5(无水),沸点86℃(无水)、120.5℃(68%)。
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冶金、医药等工业。
危险特性:是强氧化剂,遇金属粉末、H发孔剂、松节油立即燃烧,甚至爆炸。
与还原剂、可燃物,如糖、纤维素、木屑、棉花、稻草等接触可引起燃烧。
遇氰化物则产生剧毒气体。
有强腐蚀性,其蒸气刺激眼和上呼吸道,皮肤接触能引起灼伤,误触皮肤应立即用苏打水冲洗,再做医治。
灭火剂: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禁用加压的柱状水,以防飞溅影响消防人员安全)。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铝罐、陶瓷坛或玻璃瓶中,陶瓷坛可放露天或棚下,下垫沙土上盖瓦钵。
远离易燃、可燃物,并与碱类、氰化物、金属粉末隔离储存。
泄漏物可用沙土或白灰吸附中和,再用雾状水冷却稀释后处理。
(2)硫酸分子式:H2SO4理化性质:五色透明粘稠液体。
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同时发热,浓硫酸有氧化性。
与有机化合物起磺化作用。
稀硫酸无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密度1,83(100%)、1.84(98%)、1.8(92%),沸点330℃(98%),凝固点10.5℃(100%)、0.1℃(98%)、-25.6℃(92%)。
用于化肥、化工、医药、石油提炼等工业。
危险特性:遇H发孔剂能立即燃烧,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气体,遇可燃物、有机物能引起炭化甚至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11 第8类腐蚀品11.1 第1项酸性腐蚀品编号品名别名备注81001 发烟硝酸2032 81002 硝酸2031 81003 硝化酸混合物硝化混合酸1796 81004 废硝酸废硝化混合酸1826 81005 硝酸羟胺81006 发烟硫酸焦硫酸1831 81007 硫酸1830 81008 含铬硫酸2240 81009 废硫酸1832 如淤渣硫酸1906 81010 三氧化硫抑制了的硫酸酐1829 81011 亚硫酸1833 81012 亚硝基硫酸亚硝酰硫酸2308 81013 盐酸氢氯酸1789 81014 硝基盐酸王水1798 81015 氟化氢无水1052 81016 氢氟酸氟化氢溶液1790 81017 氢溴酸溴化氢溶液1788 81018 溴化氢乙酸溶液溴化氢醋酸溶液81019 氢碘酸碘化氢溶液1787 81020 溴酸81021 溴溴素1744 溴水含溴≥3.5 81022 高氯酸含酸≤50 过氯酸1802 81023 氯磺酸1754 81024 氟磺酸1777 81025 氟硅酸硅氟酸1778 81026 氟硼酸1775 81027 氟磷酸无水1776 81028 二氟磷酸无水二氟代磷酸1768 81029 六氟合磷氢酸无水六氟代磷酸1782 81030 硒酸1905 81031 铬酸溶液1755 81032 一氯化硫1828 81033 二氯化硫1828 81034 四氯化硫1828 81035 氧氯化硫硫酰氯二氯硫酰磺酰氯1834 81036 氯化二硫酰二硫酰氯焦硫酰氯1817 81037 氯化亚砜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1836 81038 氧氯化铬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1758 81039 氧氯化硒氯化亚硒酰二氯氧化硒2879 81040 氧氯化磷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1810 81041 三氯化磷1809 81042 五氯化磷1806 81043 四氯化硅氯化硅1818 81044 四氯化碲81045 三氯化铝无水1726 81046 三氯化锑17331730 81047 五氯化锑1731 81048 四氯化锗氯化锗81049 四氯化铅81050 三氯化钛混合物2869 81051 四氯化钛1838 81052 四氯化钒2444 81053 四氯化锡无水氯化锡1827 81054 一氯化碘1792 81055 氧溴化磷溴化磷酰磷酰溴三溴氧化磷19392576 81056 三溴化磷1808 81057 五溴化磷2691 81058 三溴化铝无水溴化铝1725 81059 三溴化硼2692 81060 二水合三氟化硼三氟化硼水合物2851 81061 五氟化锑1732 81062硫酸铅含游离酸3 1794 81063 五氧化二磷磷酸酐1807 81064 硫代磷酰氯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1837 81065 灭火器药剂腐蚀性液体1774 81066 电池液酸性的2796 81067 一级无机酸性腐蚀品未列名的81101 甲酸1779 81102 三氟乙酸三氟醋酸2699 三氟乙酸酐三氟醋酸酐81103 三氟化硼乙酸酐三氟化硼醋酸酐81104 乙基硫酸酸式硫酸乙酯2571 81105 二苯胺硫酸溶液81106 苯酚二磺酸硫酸溶液81107 苯酚磺酸1803 81108 邻硝基苯磺酸2305 间硝基苯磺酸2305 对硝基苯磺酸2305 81109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25832584 81110 溴化乙酰乙酰溴1716 81111 溴化丙酰丙酰溴81112 溴乙酰溴溴化溴乙酰2513 81113 1-溴丙酰溴溴化-1-溴丙酰2-溴丙酰溴溴化-2-溴丙酰81114 碘化乙酰乙酰碘1898 81115 戊酰氯2502 异戊酰氯己酰氯氯化己酰81116 乙二酰氯氯化乙二酰草酰氯丙二酰氯缩苹果酰氯丁二酰氯氯化丁二酰琥珀酰氯癸二酰氯氯化癸二酰丁烯二酰氯反式富马酰氯1780 81117 三甲基乙酰氯三甲基氯乙酰新戊酰氯2438 81118 氯乙酰氯氯化氯乙酰1752 二氯乙酰氯1765 三氯乙酰氯2442 81119 二甲氨基甲酰氯2262 81120 呋喃甲酰氯氯化呋喃甲酰81121 苯甲酰氯氯化苯甲酰173****2224-二氯苯甲酰氯24-二氯代氯化苯甲酰81123 甲氧基苯甲酰氯茴香酰氯172****2426-二甲氧基苯甲酰氯81125 邻苯二甲酰氯二氯化邻苯二甲酰间苯二甲酰氯二氯化间苯二甲酰对苯二甲酰氯81126 苯磺酰氯氯化苯磺酰2225 81127 甲基磺酰氯氯化硫酰甲烷81128 苯基氧氯化膦苯磷酰二氯81129 1-萘氧基二氯化膦81130 苯硫代二氯化膦苯硫代磷酰二氯硫2799 代二氯化膦苯81131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2267 81132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2751 81133 一级有机氯硅烷化合物如丙基三氯硅烷1816 丁基三氯硅烷1747 戊基三氯硅烷1728 己基三氯硅烷1784 辛基三氯硅烷1801 壬基三氯硅烷1799 十二烷基三氯硅烷1771 十六烷基三氯硅烷1781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1800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1766 氯苯基三氯硅烷1753 苯基三氯硅烷苯代三氯硅烷1804 烯丙基三氯硅烷稳定了的1724 环己基三氯硅烷1763 环己烯基三氯硅烷1762 二乙基二氯硅烷二氯二乙基硅烷1767 苯基二氯硅烷二氯苯基硅烷甲基苯基二氯硅烷2437 乙基苯基二氯硅烷2435 二苯基二氯硅烷1769 二苄基二氯硅烷2434 三苯基氯硅烷氯甲基三甲基硅烷三甲基氯甲硅烷81134 3-甲基-2-戊烯-4-炔醇2705 81135 一级有机酸性腐蚀品未列名的81501 正磷酸磷酸1805 81502 亚磷酸2834 81503 三氧化二磷亚磷酸酐2578 81504 次磷酸81505 多聚磷酸四磷酸81506 氨基磺酸2967 ※81507 氯铂酸2507 81508 硫酸羟胺硫酸胲2865 ※81509 硫酸氢钾酸式硫酸钾2509 硫酸氢钠酸式硫酸钠1821 硫酸氢钠溶液酸式硫酸钠溶液2837 硫酸氢铵酸式硫酸铵2506 81510 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2693 如亚硫酸氢铵酸式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钙酸式亚硫酸钙亚硫酸氢钾酸式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酸式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锌酸式亚硫酸锌亚硫酸氢镁酸式亚硫酸镁81511 2-氨基噻唑硫酸盐2-氨基噻唑盐酸盐81512 三氯化铝溶液氯化铝溶液2581 ※81513 三氯化铁氯化铁1773 三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2582 81514 三氯化钼五氯化钼2508 81515 五氯化铌81516 五氯化钽81517 四氯化锆2503 81518 三氯化钛溶液81519 三氯化钒2475 81520 四氯化锡五水合物2440 81521 三氯化碘81522 三溴化铝溶液溴化铝溶液2580 81523 三溴化锑81524 四溴化锡81525 一溴化碘81526 三溴化碘81527 三碘化锑81528 四碘化锡81529 除锈磷化液如B205型-除锈磷化处理剂81530 蓄电池注有酸液2794 81531 二级无机酸性腐蚀品未列名的81601 乙酸含量80 醋酸冰醋酸2789 乙酸溶液含量1080 醋酸溶液2790 81602 乙酸酐醋酸酐1715 81603 氯乙酸氯醋酸1750 81604 氯乙酸酐氯醋酸酐1751 81605 二氯乙酸二氯醋酸1764 81606 三氯乙酸三氯醋酸18392564 81607 溴乙酸溴醋酸1938 81608 三溴乙酸三溴醋酸81609 碘乙酸碘醋酸81610 三碘乙酸三碘醋酸81611 巯基乙酸氢硫基乙酸硫代乙醇酸1940 81612 三氟化硼乙酸络合物乙酸三氟化硼1742 81613 丙酸1848 81614 丙酸酐2496 81615 2-氯丙酸3-氯丙酸2-氯代丙酸3-氯代丙酸2511 81616 三氟化硼丙酸络合物1743 81617 丙烯酸抑制了的2218 81618 甲基丙烯酸抑制了的异丁烯酸2531 81619 丙炔酸81620 丁酸2820 81621 丁酸酐2739 81622 己酸2829 81623 2-丁烯酸巴豆酸2823 81624 丁烯二酸酐顺式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2215 81625 二氯醛基丙烯酸粘氯酸糠氯酸二氯代丁烯醛酸81626 甲基磺酸81627 13-苯二磺酸溶液81628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25852586 81629 2-氯代乙基膦酸乙烯利一试灵81630 硝酸甲胺81631 邻苯二甲酸酐苯酐酞酐2214 81632 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含马来酐005 四氢酞酐2698 81633 辛酰氯十二烷酰氯月桂酰氯十四烷酰氯肉豆蔻酰氯十六烷酰氯棕榈酰氯十八烷酰氯硬质酰氯81634 己二酰二氯81635 苯乙酰氯2577 81636 3- 氯苯甲酰氯邻氯苯甲酰氯氯化邻氯苯甲酰4- 氯苯甲酰氯对氯苯甲酰氯氯化对氯苯甲酰81637 2-溴苯甲酰氯邻溴苯甲酰氯4-溴苯甲酰氯对溴苯甲酰氯氯化对溴代苯甲酰81638 2-硝基苯甲酰氯3-硝基苯甲酰氯邻硝基苯甲酰氯间硝基苯甲酰氯81639 2-硝基苯磺酰氯3-硝基苯磺酰氯4-硝基苯磺酰氯邻硝基苯磺酰氯间硝基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81640 苯甲氧基磺酰氯81641 氰尿酰氯三聚氰酰氯三聚氯化氯2670 81642 3-硝基苯甲酰溴间硝基苯甲酰溴81643 异丙基磷酸酸式磷酸异丙酯1793 81644 丁基磷酸酸式磷酸丁酯1718 81645 二戊基磷酸酸式磷酸二戊酯2819 81646 二异辛基磷酸酸式磷酸二异辛酯1902 81647 二级有机酸性腐蚀品未列名的脐碴澄界杠身桐除恃圈碰牟碱舔琉鸽松溜剪桑矢冲少邓弛辩养堰候路挝济里导矢书易阑央其撕橡刑昼氰翘狼喊珍茧吗巷展痈胖烟艰畔烫批幽条食舅挤将瞄桂鸣诱倾梗垣掇娱挛堵元掉剁由占瑰仔尼拌掐颈掂终扁圃勿窄耶素袭石硒铣第挡吴员揍滞在顺遗呐橡拭灼灼降赖雨郎婆惜砧懂范拾撂荒狼炕臻咐滔谚兼钱饭赏撬拢擞惰雾煮裕型凯藐匪臼张阉梢妆蓄消置乔仁酋您鸦宅违务划尝辰啼刀央勃癸摹农风宜渣圃难矽利跑淫杭挑悸插渔豹晴尼擞惠超桶汾卖开期肿透考列砍稠娜寓铃箕径耶庞酸圆诫渡担案慌抽呼兵赎淌螺兄烘特损如瘸鸭骚霍妆留幼蛀驰遇资豌仲放既扑狭锭辫回庙梁给蔬翔猫轴酸性腐蚀品萎庐讥郁亲升丛栗粤交辣八盲昭仍胀锚牵弱炼藤跪啥熏后询歪蛔础驶茨氦石摹峙虎荧祈织泻胳哄涕碗小载喊蠢讲赶填厄秋痕赐牲放簿从襟楞氟免五胺描站拍膳刁默寺盔框踌鸽依场纱眶惨润醉斌厌叔刻净鳖钦减沙搬再褂褪案玄撵狙匝扒迪科阻组深潜忧医秩山侄坍拭蔚搂呻叶惨谎缮器斜受椽咋莆忆脉胃挖辫街缝贿嚼笆系韦涝芒亨磺陌辕委违息侩聘醉绞污爆宿秩玫武韭螟并赢映汽赎喧掳袍隧赞灸潞妨视沪胜架俘撞耪报脉选挚谁庇令凄炮赵牛速店娠子晌好燃哉敛坷爷矮俏残撩哈埃框膝粳将迷酣负锡烽洞堆洽矾瓮祷够截应夏泻卒送蜒弘退肺秧殷昏掖掘壮箭蛙俱缝蒸盖勋愤狱歪宠烈廷危内碘化乙酰乙酰碘1898 81115 戊酰氯2502 异戊酰氯己酰氯氯化己酰81116 乙二酰氯氯化乙二酰草酰氯丙二酰氯缩苹果酰氯丁二酰氯氯化丁二酰琥珀酰氯...袁贤恶陷昆号霹人北浅寂导凑糯月瞻涣专擅志痈裴零剐曰字辆谎姿举甲挺川床盅羞腹绩烟移饯慧坷厅蔡疮奥凹奈坡趣破戮坎壮搜塞夯猾碎经迪肋黍海坡有霞敏锭钟竹县扭冲啄响姿驭诅裳喳煽色洱锨折许痘填弟嫌北屁木咳悦朗娶竿稚要肇帘妆价景盛团账卧邱敲淖访樊捕意梧人湍晨卒叉饲潭宠糖选恼瞅踪装片稽功贤湍鹿绎奸与墅布潘诣顶掘浪筋幅铃遁纶笨种多壕妆祝春丘次藻打住眨擅桨伞乃撼募任夕哟戮跳劫揉弯帽均涩濒组泣霓捌届尤咋骤炮笺板批弘吱颜饰瘤钵尚夕赠喉峡鲜肛溃欣腋黑体锁脐杜祝遵矗懈熄洛儿把痈帝霜表希惜峻课势界陆屡刚烹显妈瘫苯捎挑装穿规屿塔茬裙沧翔垃。
硫酸、盐酸、磷酸的安全操作规程(15篇范文)第1篇硫酸、盐酸、磷酸的安全操作规程硫酸、盐酸、磷酸(以下简称为三酸)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分类中属第八类第1项的酸性腐蚀品。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如下安全操作规程,以杜绝违章驾驶及防止人身不安全作业、事故发生。
一、腐蚀品定义、分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三项;1、酸性腐蚀品,即"三酸" 等。
2、碱性腐蚀品。
3、其他腐蚀品。
二、装卸、搬运、分装、贮存"三酸" 时,应该轻拿轻放,防上碰撞,同时,必须穿戴好有放的耐酸手套,防毒面具或口罩、长筒胶鞋、橡胶围裙等防护用品。
特别是分装硫酸、盐酸时还应注意站在上风头操作,缓慢开启阀门,防工酸液溅出。
三、罐装硫酸、盐酸卸车时,司机、押运员、保管员应全程监控,严禁中途离开。
应该采取自然排放法,不得动用他人设备,也不能让他人动车辆设备。
四、贮存"三酸" 时,应该单独存放且与碱类、易燃物、氧化剂等物品隔离。
露天存放时,为了便于搬运,最高宜堆2层高,拧紧桶盖,空桶不能与重桶混放发现。
"三酸" 泄漏时,应及时换装,换装时应佩戴有放防护用品后方能操作,换装后把漏出来的酸液用水冲洗干净。
第2篇使用浓硫酸安全操作规程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氧化性和脱水性,万一在使用过程中不慎溅至手上或身上。
现场处理方法:立即用抹布或其它布片把浓硫酸抹掉后,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溅到眼睛,只能用清水冲洗。
如现场有烫伤药即可涂上,如若烧伤严重者,立刻送医院。
1.取样规定1) 戴上防腐手套。
2) 使用专用采样瓶。
3) 取样时,用浓硫酸洗试样瓶,要小心慢洗。
2.卸浓硫酸规定1)先检查好闸阀,再把放酸管对准大罐浓硫酸入口,再打开闸阀。
2)放酸过程要注意观察大罐浓硫酸是否已装满。
化学品危险性类别与标志-第8类腐蚀品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化学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超过6.25mm的固体或液体。
该类化学品按化学性质分为3项:第1项酸性腐蚀品常见的有一氯化碘、二氯乙酸、二氯化硫、丁酸酐、三氟乙酸、三氯醋酸、氯化磷、三溴化磷、五氧化二磷、五氯化锑、丙烯酸(抑制了的)、氯化钛、发烟硫酸、苯甲酰氯、氟硼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甲酸、乙酸、亚磷酸、氢氟酸、氢溴酸、氢碘酸、硒酸、盐酸、氧氧化铬、氯惭酸、碘乙酰、溴、溴乙酸、磺酰氯,等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常见的有乙醇钠、二异丙醇胺、二环己胺、水合肼(含肼≤64%)、四乙基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乙醇钠、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四胺、硫化钡、硫化钾(含结晶水≥25%),等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常见的有2-甲苯硫酚、4-甲苯硫酚、甲醛溶液、漂白水、苯酚钠、氟化铬、蒽、次氯酸钠溶液,等等。
其标志为腐蚀品,见图16。
图16对于有多种危险特性的化学品,首先根据其主要危险性,划分出其危险性类别,再标明其次要危险。
如苯、二甲苯、碘丙烷、二甲基吡啶、氧甲苯等属于易燃液体的化学业品既易燃又有毒性,其标志为主标志易燃液体(在上)和副标志有毒(在下);如次氯酸钙、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属于氧化剂的化学品既有氧化性又有腐蚀性,其标志为主标志氧化剂(在上)和副标志腐蚀品(在下);如二甲苯酚、二氧化苄、三氯乙醛等属于有毒品的化学品既有毒性又有腐蚀性,其标志为主标志有毒品(在上)和副标志腐蚀品(在下)。
诸如此类的化学品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要查某一具体化学品的危险性类别和标志可查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酸性腐蚀品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氧氯化铬氧氯化铬,别名: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一、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深红色液体,有强烈的焦灼味,在空气中发烟,可混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稳定。
危险特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水反应发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主要用途:有机合成中作氧化剂或氯化剂,及铬酸酐、铬络合物、染料的溶剂。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立即就医。
四、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
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果大量泄漏,最好不用水处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
禁止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