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诗词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17.69 KB
- 文档页数:5
《浪淘沙》原文及鉴赏《浪淘沙》原文及鉴赏浪淘沙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诗鉴赏“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
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
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类。
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的开头两句“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一群妇女淘金劳动的情景:清晨,雾气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江水中的小洲。
这时,三五成群的淘金妇女结伴而来,她们捋起衣袖,赤着双脚,挤满在“江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江隈”,江边弯曲的地方。
江中金沙,往往夹杂在泥沙当中,江岸弯曲处水流缓慢,容易沉积,所以淘金的`妇女便挤满在那些地方。
一个“满”字,写出了淘金妇女众多。
后两句即景抒情。
诗人看到淘金妇女这种艰苦的淘金场景,不禁感叹起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原来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淘金妇女辛辛苦苦地从“沙中浪底”淘洗出来的。
这里诗人只是就事喟叹,并没有生发议论,然而从这两句喟叹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态度,他对那些在“沙中浪底”的淘金妇女表示了关切和同情,对那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生活奢华的富贵者予以鄙视讽刺。
诗的结论很清楚:富贵人家男女所享用的以表明自己权势的物件,都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
题材很广,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之作也不少,但所写的多是男子的劳动,写妇女的极少。
此诗写淘金妇女的艰苦劳动,在题材上当属少见。
此诗内容较丰富深刻,但用语简约。
头两句寥寥十四字,就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淘金妇女江中淘沙拣金的画面,表现出了她们劳动的艰辛。
后两句就事直书,并不议论,而议论自见。
笔墨不多,却言简意明。
《浪淘沙·其四》原文鉴赏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浪淘沙·其四唐代:刘禹锡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注释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年生活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哲学成就——唯物主义倾向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全文
浪淘沙-刘禹锡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十年来家国艰,
犹残射殺草原河。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时人纵使沧海变,
手版仍尔鄙薄鄙。
*注释:
1. 浪淘沙:指金石经过浪涛冲击沙砾,最终将金子暴露出来的景象,借用此景象来比喻经历艰辛后的成功。
2. 千淘万漉:形容反复淘汰、筛选一番的辛苦努力。
3. 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经过辛苦努力后才能获得成功。
4. 犹残射杀草原河:指边塞战事频繁,长期以来我国边疆地区的困境。
5. 边庭:边境。
6. 绝域:广阔无边的地方。
7. 若使沧海变:即使大海变成了陆地,广阔无边的地方仍然存在。
8. 手版:古代记事用的木板,刘禹锡认为我国边疆地区虽然艰苦,但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1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翻译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注释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赏析二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
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
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浪淘沙》是一首明朝作家李煜所作的乐府诗。
此诗描绘的是海滩上的沙子被海浪冲刷,变成白色的样子,也表现了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哀婉之情。
下面是原文和翻译:浪淘沙·北戴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翻越深坑松影里,洒入清泉石底银。
径日侵柔水溪壁,随风直到夜郎西。
不信妾能夫复来,犹胜妾少隔山魂。
Translation:The Roiling Sea of Sand at BeidaiheA thousand rounds of pounding and washing, though unrelenting labor, will bring the pure gold from the dross.Climbing over the deep pit’s shadows, the golden light sprinkles down into the silver depths of clear waters.Day by day, like the meek river and the rock cliffs beside it, flowing with the wind, wandering to the far off Night of the Western Regions.You may doubt my husband will return, but still it’s more certain than the few dreams we shared while we were briefly separated by the hills.《浪淘沙》这首诗篇虽有着抒发哀婉之情的语气,但是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它意味着人生的旅程是无法预测和明确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心境。
同时,诗中还展现出了李煜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遭受了无数的苦难,但是他依然心存希望,坚定信念。
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刘禹锡的浪淘沙古诗其七,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钱塘江,又称浙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
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据,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全诗,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作品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你知道《浪淘沙》讲的是什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篇1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赏析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
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的意思
“大浪淘沙始见金”的意思是等水把沙子冲走后才能看到金子,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最后有所收获。
出自现代诗歌《七绝·大浪淘沙始见金》:大浪淘沙始见金,风云际会玉龙吟。
江山代改英雄出,铁马横枪美酒斟。
大浪淘沙意思是在大浪中洗净沙石。
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出自《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只有在大风浪中的水域里,才能够洗净(净化)混入在沙石中的污泥浊水。
比喻,革命者要在长期的激烈的斗争中锻炼成长并经受住考验(筛选),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大浪淘沙苏东坡诗词宋朝诗词嘿,你知道吗?宋朝那可是个诗词的黄金时代啊!而在这璀璨星河中,苏东坡绝对是那颗最耀眼的星!就好像夜空中最亮的北斗,指引着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
苏东坡的诗词,那真叫一个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哇,你看这写得多生动啊,仿佛那春天就在眼前活灵活现的。
这不就跟咱看到好吃的流口水一样真实嘛!还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气势,那豪迈,简直让人热血沸腾!就好像站在那汹涌澎湃的大江边,感受着历史的滚滚洪流。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谈论起苏东坡的诗词,大家都争着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首。
有的说喜欢他的豪放,有的说喜欢他的婉约,那场面可热闹了!“哎呀,他那首写得太好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太有意境了!”“可不是嘛,比现在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强太多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沉浸在苏东坡诗词的魅力之中。
说真的,宋朝的诗词那可真是多如牛毛,但苏东坡的诗词就是能脱颖而出!这就好比在一堆宝石中,那颗最闪亮的钻石总是最吸引人的目光。
他的诗词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能让你在欢笑中感悟,在悲伤中找到力量。
我觉得啊,苏东坡的诗词就是宋朝诗词的代表,是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学习的宝藏!他的诗词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越品越有滋味!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大浪淘沙的诗句和意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唯美句子、经典句子、励志句子、名人名言、搞笑说说、个性说说、语录大全、祝福短语、生活短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data, such as aesthetical sentences, classic sentences, inspirational sentences, celebrity quotes, funny words, personalized words, quotations, blessing phrases, life sentences, other data,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浪淘沙的诗句和意思1. “大浪淘沙“毛泽东诗词全文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原文及赏析1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
寻思依样到心头。
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
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
是仙是幻是温柔。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翻译美好的梦境最难留住,梦中我到了仙人居住的地方。
现在回味起来,那梦境依旧留在心头。
梦中的情事在醒来后消失无踪,只能向空寻觅,我对此已经习惯,尚记得梦中出现的那一角红楼。
在那梦中的红楼上,我和那个人细细密语,灯火荧荧,帘钩低垂。
这般温柔的场景如幻境,又如仙境。
醒来后只剩下我一个,孤独又凄凉,只得独自排遣这离别的愁绪。
注释仙洲:海上的仙境。
依样:按照梦中的形状。
一桁:一座,一排。
桁:梁上的横木。
绸缪:缠绵,情意深厚。
遣:排遣。
赏析托梦写情。
“好梦最难留”,劈空而来,情势完足,醒入耳目,总摄全篇。
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作者曾有个美好的梦,美梦已经逝去,十分怀恋它。
“最难留”,是因为最想留,加深了“好梦”所表现的感情。
这句是极丰富的个人情感的凝缩,是对古今中外人们某些感情生活经验的概括,是作者最深沉的感叹。
读之使人回味再三,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声称写梦,但那发自肺腑的感喟却使人疑梦为真。
“吹过仙洲”,好梦都是短的。
作者的好梦象一阵风,就那么容易吹走了。
风吹好梦飞越大海到了神仙居住的小岛。
“仙洲”写梦的归宿,显示梦的美和对它逝去的伤感。
也许作者希望它在“蓬莱宫中日月长”吧。
词写到这儿,象似一首乐曲已近尾声,又象主人公在凝神思考。
“寻思依样到心头。
”“寻思”,承首句怀恋好梦的含义,写寻梦。
“依样”,依照那个梦境的样子。
这句是说,作者想念着那好梦,把它又完好地唤了回来。
可见对好梦的印象之深,突出了“好”字。
但这句重要的作用是强调下文写的梦境。
“去也无踪寻也惯”,回应首句好梦已逝的含义,并解释了“依样”。
因为作者经常重温这好梦,已完全纯熟。
每当想起它,眼前首先浮现的是“一桁红楼”。
这是复道行空、楼阁玲珑的非凡去处。
交待了好梦的环境和在这环境中的佳人。
大浪淘沙的古诗1. 《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唐)- 原诗: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 《浪淘沙》- 作者:白居易(唐)- 原诗: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3. 《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毛泽东- 原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4. 《杂曲歌辞·浪淘沙》- 作者:刘禹锡(唐)- 原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作者:章谦亨(宋)- 原诗: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招唤看山来?云藏鹅湖山。
随又、引去约回时,半山平晓。
回头却羡鹤飞还。
一带晚云闲。
6.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作者:辛弃疾(宋)- 原诗:不肯过江东。
玉帐空分弓。
犹当共饮东江水,却向江心唤小篷。
回首望山中。
7. 《浪淘沙·秋夜感怀》- 作者:陈亮(宋)- 原诗:秋色满潇湘。
楚水吴山总断肠。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8.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作者:辛弃疾(宋)- 原诗:山寺酒初熟,菊花开未残。
归期犹及柳丝长,借得僧窗眠几晚。
不似杜陵人,惆怅菊花残。
又近重阳欲懒还。
篱下黄花开数点,不管人间。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译文翻译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
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解释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
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
”“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
”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
”“浮玉亭,需亭北。
”“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
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
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
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
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创作背景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
大浪淘沙才见壮志豪情的全诗一、原文《浪淘沙·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二、衍生注释:- “莫道”:不要说的意思。
这里就是开头一种强调的态度,告诉大家,别有某一种看法。
- “谗言”:就是毁谤、说坏话的意思。
在古代的官场或者人际交往里,小人老是用谗言陷害他人。
- “迁客”:被降职或者被流放到外地的官员。
这类人往往因为朝堂上的斗争或者受到诬陷才被迁谪,就像沙子被浪卷走。
- “千淘万漉”:非常艰辛地淘洗、过滤。
这是形容经历的磨难很多,环境很恶劣的一种过程。
- “始到金”:才得到黄金。
“始”就是才。
这是说只有经过重重考验最后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困境的不屈态度,即使周围充满恶意诋毁、身处困境像泥沙一样被大浪冲打,也不要灰心。
情感方面,充满了一种对遭受不公者的鼓励与共情,它传递给人一种充满力量积极向上的情感。
表现手法上,刘禹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很形象。
把谗言比作深深的浪,把迁客比作可能会被浪所沉没的沙。
又用浪淘泥沙喻人生境遇,用沙底的真金自比,建构成了述怀诗的底层逻辑。
先从反面说起,驳斥时人对己被贬官遭遇的看低,再用形象的沙里淘金过程表达自己经磨难才能显露本色的自信。
四、作者介绍: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长期被贬。
但他性格乐观豁达,在谪居的困苦中,能积极面对人生,他的诗风豪迈刚健,有很多名篇都是在被贬之地创作,如《陋室铭》等,他的诗作常常借助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胸怀和志向。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学校里进行一场困难重重的科技竞赛,很多小组因为高额的任务难度想要放弃。
这时指导老师站出来说:“同学们,不要气馁啊。
你们就像置身于沙海淘金的人,这如同刘禹锡诗里说的‘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辛弃疾的浪淘沙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全诗描写的是人到中年,有些凄凄惶惶心态,但又不趋炎附势的低姿态。
此词当是作者辛弃疾后期的作品。
全诗如下: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身世酒杯中。
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
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注释】⑴身世:平生。
酒杯:借酒浇愁。
⑵汉殿:刘邦,代指汉代宫阙;秦宫,秦始皇,代指秦朝宫阙。
⑶梦入:梦境。
少年丛,当谓英雄年少种种。
⑷歌舞:身世。
⑸误:没有。
⑹西窗:思念,代指抱负。
⑺卷地:谓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多指风。
代指身世悲凉。
【译文】整日在借酒浇愁的状态中渡过,一生的'努力因没能改变国家的败局而全部成空。
古今往来的英雄们本就不多,却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再也难找到像刘邦、秦始皇那样的英雄。
少年繁华如梦,如今一一破灭,让人直欲遁入空门,做隐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寻觅夜半禅钟的时候,却只有卷地的西风,严酷的现实,教人无梦可做,无处可托。
【赏析】“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英雄惜英雄的怅然,刘邦和始皇的时代,是他认为两个英雄豪杰辈出又命运起伏的时代。
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梦入少年丛。
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后阙是写少年梦被山僧撞破,惊醒后难眠,却连钟声也不得,只有西风呜咽。
我理解里面的含义是,少年繁华如梦,如今一一破灭,让人直欲遁入空门,做隐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寻觅夜半禅钟的时候,却只有卷地的西风,严酷的现实,教人无梦可作,无处可托。
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大浪淘沙古诗
哎呀,你说这“大浪淘沙”,多有气势的一个词儿啊!就好像咱们的
人生,有时候不也是在那汹涌的波涛里,被不停地冲刷筛选吗?
你想想,那大海的浪涛一浪接着一浪,凶猛得很呐!沙子在里头翻滚,有的被卷走,有的却能留下来。
这像不像我们在社会里闯荡?
(朋友甲:“可不是嘛,那些没真本事的,一遇风浪就没影了!”)比如说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有的人稍微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这不就跟那些被大浪轻易卷走的细沙一样吗?(朋友乙:“对呀,只有
那些有能力、有决心的才能站稳脚跟。
”)而那些能够坚持下来,不断
提升自己的人,不就是在大浪中沉淀下来的金子般的沙子吗?
再看看历史的长河,多少英雄豪杰在时代的浪潮中崛起,又有多少
人被淹没。
(朋友丙:“像秦始皇一统六国,那就是在大浪中闪光的呀!”)这不正应了那句“大浪淘沙”吗?
在我看来啊,“大浪淘沙”其实就是一种考验,一种筛选。
只有那些
真正有实力、有勇气、有智慧的,才能在这汹涌的浪潮中留下来,闪
闪发光!。
大浪淘沙诗词原文
《致酒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回乡途中,将所见所闻,借以酒兴作诗,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致酒行》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致酒行》诗词阅读原文
致酒行①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②。
主父③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④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⑤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
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
监察御史。
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致酒行》诗词阅读题目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
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E.雄鸡一声天下白写出了主人开导所产生的效果,这开导激起了客人的反驳,幽寒坐呜呃五字形象刻画出客人此刻的悲愤之情。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致酒行》诗词阅读答案带解析
14.BE(选对一项2分,两项全对5分)(B困不归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
E激起的应是客人积极乐观的豪情,而非被激怒后进行反驳,谁念意即谁还惦念着或谁还会念及怜惜,表明自己已振作,不复之前的悲愤难过。
)
15.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
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酸。
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
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一点2分,任三点得6分)
《致酒行》诗词赏析
文学赏析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客长寿有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
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
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
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
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
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
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
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
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
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
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
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
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
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实
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
作者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诗人心胸豁然开朗。
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
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的苦态。
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
末二句音情激越,使整篇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
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
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