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15
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
1.体重:体重是一个最直接且最常用的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
在出生后,儿童的体重会不断增长,通常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会有轻微的体重减少,然后迅速增加。
体重不仅与儿童的健康状况相关,还与儿童的饮食摄入和生活方式有关。
2.身长:身长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儿童的身长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身长的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儿童的头到脚的长度来完成。
3.头围:头围是指围绕婴儿头部最宽处的周长。
头围的测量是评估婴儿大脑和头骨发育的指标,也可以用来检测脑部异常发育的情况。
4.胸围:胸围是指围绕胸部最宽处的周长。
胸围可以反映儿童心肺功能和肺活量的发育情况。
5.臂围:臂围是指围绕上臂最宽处的周长。
臂围的测量可以评估儿童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发育情况。
6.腹围:腹围是指围绕腹部最宽处的周长。
腹围的测量可以评估儿童腹部脂肪沉积情况,也可以用来评估肠道、肝脏和脾脏等腹部器官的发育情况。
7.骨龄:骨龄是指儿童骨骼发育的成熟程度。
通过X射线拍片来评估儿童骨骼的发育情况,从而了解儿童的生长潜力以及性腺发育状况。
8.生殖器发育:对于性别明确的儿童来说,监测生殖器发育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对男性儿童来说,睾丸的大小和降下情况是评估儿童性腺发
育的指标。
对女性儿童来说,乳房的发育、月经开始的年龄等也是重要的指标。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指标,对儿童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潜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高/身长指标:身高指标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最基本指标之一(1)身高体重曲线: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可以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常用的曲线有国际生长标准曲线(WHO)、美国国家成长曲线(CDC)等。
(2)身高标准差评估法:利用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
2.体重指标:体重是另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指标。
(1)体重标准差评估法:通过测量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2)体重身高比:计算身高与体重的比值,用于评估儿童体型是否正常。
3.头围指标:头围是衡量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指标。
(1)头围标准差评估法:通过测量儿童头围和年龄,计算出标准差,用于评估儿童的大脑发育状况。
4.BMI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反映儿童体重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1)BMI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出BMI指数,并与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体重状况。
(2)BMI标准差评估法: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出BMI指数,并通过标准差评估法,进行评估。
5.生长速度指标:生长速度是评估儿童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1)生长速度百分位数: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生长速度,并与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比较,以评估儿童的生长速度。
(2)生长速度标准差评估法:根据儿童的身高和年龄,计算出生长速度,并通过标准差评估法,进行评估儿童的生长速度。
体格生长发育指标
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是用来评估一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
化和发育水平的指标。
一般包括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骨骼发育
等方面的数据。
常用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有:
1. 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最直观的体格指标。
通过比较个
体的身高和体重与同龄人群的平均值,可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2. BMI指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个以身高和体重为基础的数值,用来评估身体的肥胖程度。
BMI=体重(kg)/身
高(m)的平方。
3. 体脂肪含量:体脂肪含量是一个评估脂肪组织积累程度的指标。
一般通过测量皮褶厚度或使用生物电阻抗仪等设备来进行评估。
4. 骨龄:骨龄是通过X射线检查评估骨骼发育成熟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水平,特别是在青春期期间常用于判断
个体是否达到了性成熟。
5. 生殖器发育指标: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殖器的发育水平
也是评估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女性的乳房发育和男性的睾丸
发育等。
这些体格生长发育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教育工作者等专
业人士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水平,并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和指导措施。
体格发育常见指标体格发育常见指标人类的体格发育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发育状况,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关心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水平。
身高是衡量体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高也会不断增加,直到青春期结束。
男性和女性在身高上存在肯定的差异,男性通常比女性高一些。
在正常状况下,身高的增长应当是渐渐而稳定的,假如身高增长过快或过慢,则可能存在发育问题。
体重也是衡量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体重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过轻或过重都可能意味着身体发育存在问题。
体重的增长应当是渐渐而稳定的,过快或过慢的增长都需要引起关注。
体重与身高的比例也是推断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之一。
骨骼发育是体格发育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骨骼的发育对于身体的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
正常发育的骨骼应当有适当的长度和密度。
通过骨龄测量可以了解一个人的骨骼发育状况,从而推断其体格发育是否正常。
体格发育还包括肌肉发育、脂肪分布等方面。
健康的体格发育应当是均衡进展的,即适度发育各个部位,而不是过度发育某一方面。
肌肉的发育可以通过力气训练来促进,而脂肪的分布受到遗传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体格发育常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发育、肌肉发育和脂肪分布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关心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水平,准时发觉和解决体格发育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体格发育指标,保持健康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体格发育指标有哪些?体格发育是指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各个阶段,通常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和评估。
以下是常见的体格发育指标:1. 身高:身高是最直观和常用的体格发育指标之一。
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生长状况。
通常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来评估其生长发育的水平。
在不同年龄段,身高的增长速度会有所不同。
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增长速度较快,而成年人的身高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2. 体重:体重是另一个常用的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常用的形态指标: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体重与身高最重要)
一、体重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排出、水分丢失的原因,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范围为,恢复至出生体重
生后3~4个月: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时:出生时的3倍
测量方法:1、卧位:婴儿2、坐位:1~3岁幼儿
3、立位:3岁以上
4、母抱测量
二、身高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3岁以后:立位测量
出生时身长平均为1岁时约
出生体重倍倍年龄分别是出生后,
身长分别代表
三、坐高(顶臂长):由于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3岁以下儿童取仰卧位
四、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反应:脑和颅骨的生长
头围的测量以以内最有价值
五、胸围平乳头下缘绕胸围一周的长度
代表肺与胸廓的发育
六、腹围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七、上臂围肩峰与R骨鹰嘴连线中点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反应:小儿的营养状况
八、囟门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交界处的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交界处的间隙,最迟出生后
九、牙齿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
十、乳牙生后开始萌出,以内乳牙数目为
左右萌出第1恒磨牙乳牙大多于3岁前出齐
十一、脊柱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柱(椎)骨的发育
运动发育
语言的发育。
护理学基础知识重点:小儿体格检查常用指标考点总
结
在护理考试中,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计算方法公式较多,容易混淆,在这里,今天总结内科护理学-小儿体格检查常用指标考点,给大家把常用公式进行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有帮助。
1.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长(高):新生儿出生时平均50cm,1岁时75cm,2岁时85cm。
2~12岁身长(高)计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 7+77(cm)
3.头围和胸围: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
出生时胸围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
4.牙齿:人的一生有乳牙20颗、恒牙(28~32)颗两副牙齿。
生后
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约于2岁半乳牙出齐。
2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6。
6岁左右萌出第1颗恒牙,12岁萌出第2颗磨牙,17~18岁萌出第3颗磨牙(智齿)。
5.囟门:出生时前囟约为1.5~2.0cm,1~1.5岁时应闭合。
前囟过小或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瘤、脑出血等疾病,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后囟出生时很小或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
临床儿科知识:小儿体格生长的概述及常用指标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外科学的知识。
一.小儿体格生长的概述
体格生长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
二.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
1.体重:是反映儿童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1)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下降不超过9%,其它状况良好。
无需处理。
相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体重下降超过10天未恢复,即为病理性。
(2)小儿体重:出生时体重3kg;三个月体重6kg;1岁时体重9kg;2岁时体重12kg。
公式为: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1岁~12岁体重(kg)=年龄2+8。
2.身高: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3岁以前仰卧测量为身长,3岁后站立测量为身高。
(1)出生时:身长为50cm;
(2)1岁时身长为75cm;
(3)2岁时身长为87cm。
计算公式为:2~12岁身高(cm)=年龄7+75。
3.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1)出生时头围34cm;
(2)1岁时头围46cm;
(3)2岁时头围48cm;
(4)5岁时头围50cm
四个阶段除了第一个阶段增加了12cm外都是增加2cm。
4.胸围
(1)小儿出生时头比胸大,胸围比头围小1~2cm 为32cm;
(2)1岁时胸围=头围,为46cm。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检测指标
1、体重:儿童出生后需关注体重变化,出生时平均出生体重为3kg,3个月时体重可增加1倍,即达到6kg,1岁时体重可达到9kg,2岁以后体重可按照公式进行计算,体重等于(年龄*2+8)kg。
如果体重偏离正常生长曲线,应寻找原因并给予治疗;
2、身高:儿童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随年龄增长满3个月时身长可达到62-63cm,1岁时身长可达到75cm,2岁后身高可按照公式进行计算,身高等于(年龄*7+75)cm。
如果发现儿童过矮,注意是否存在身材矮小情况,应进行相应检查;
3、头围:儿童头围反映脑发育情况,出生时头围在33-34cm,1岁时头围可达到46cm,2岁时头围可达到48cm。
因此,家长需根据儿童年龄,关注生长发育曲线,如果发现异常,需早期寻找原因,必要时就诊检查。
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去医院测量身高、体重,医生总是会说,“这孩子的发育情况正常”或者“需要关注一下。
”其实,身高、体重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有不少小秘密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常用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了解它们的“前因后果”,顺便让大家知道,这些数字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1. 身高:从地面到天花板的成长故事身高,哦,这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每个人的身高增长都像是一部漫长的史诗,有高潮有低谷。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身高小得可怜,一般才五十多厘米,差不多就和大人的手掌差不多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家伙的身高开始飞速增长,尤其是在婴儿期和青春期,简直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
1.1 婴儿期的身高增长在宝宝的头一年,身高增长得特别快。
妈妈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宝宝的衣服几个月就得换一遍。
这时候,身高的增长是最迅速的,每个月都能看见小家伙的“长个子”成果。
宝宝的身高增长还和营养、遗传、健康状况紧密相关。
只要吃得好,睡得香,身高自然不会让你失望。
1.2 青春期的身高变化进入青春期后,身高的增长速度再次飙升。
你会发现,孩子们突然就长高了几厘米,可能就从“小豆芽”变成“小青菜”了。
这时候,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剧烈,骨头在迅速增长。
虽然每个人的生长速度不一样,但总体来说,男孩女孩的身高都会在这个阶段迎来一次“大飞跃”。
2. 体重:我们的“小伙伴”如何跟随身高成长。
体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它不仅关乎一个人的健康,还能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身体发育的信息。
体重的增加通常和身高的变化是同步的。
比如,小宝宝的体重大约在出生后几个月就能翻倍,这也是正常现象。
2.1 婴儿的体重增长刚出生的宝宝体重通常在2.5到4公斤之间。
过了几个月,体重大约会增加到出生体重的两倍。
你看,宝宝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圆,这就是体重不断增长的体现。
合理的饮食,尤其是母乳喂养,会让宝宝的体重增长更健康。
其实,体重和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都息息相关。
每个人的体重增长轨迹也会有所不同。
儿童体格生长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引言儿童体格生长是衡量孩子健康与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生物测量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本文将介绍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比、身高发育趋势图和头围,同时探讨这些指标在儿童健康管理和发育评估中的意义。
一、身高身高是衡量儿童生长发育的首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衡量单位为厘米。
通过在特定年龄和性别群体中建立生长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身高是否与正常生长发育相符合。
身高主要受到遗传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异常的身高生长可能提示潜在问题,例如生长激素缺乏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二、体重体重是另一个重要的生物测量指标,常用单位为千克。
与身高一样,通过在特定年龄和性别群体中建立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
体重受到饮食、运动、代谢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与身高一起,可以反映儿童的整体生长发育状况。
三、身高体重比身高体重比是通过将身高与体重进行比较,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常用于评估儿童是否存在肥胖或消瘦的问题。
例如,BM I(Bo dyM a ss In de x)是一种常用的身高体重比指标,可以用于判断儿童的体重是否正常。
正常的身高体重比可以提供有关儿童的整体健康状况的信息,并为进一步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四、身高发育趋势图身高发育趋势图是通过绘制身高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工具。
通过比较儿童的身高与同龄儿童的平均数,我们可以了解他们是否存在生长滞后或超前的情况。
身高发育趋势图可以帮助医生和家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
五、头围头围是一个反映婴儿和幼儿头颅大小的指标,常用单位为厘米。
头围的正常范围通常由年龄和性别确定,头围异常可能反映出脑部发育的问题。
在儿科医生的监测中,头围常与身高和体重一起被记录,以全面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神经系统健康状况。
结论儿童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身高体重比、身高发育趋势图和头围等。
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身高★正常新生儿:50cm★第一年内增长最快,约生长25cm,第二年约10cm★1岁时身长约75cm★2~12岁身高:身长(高)(cm)= 年龄×7+70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体重★正常小儿:3kg★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 0.7★7~12个月:体重(kg)=6+0.5×月龄★1岁以上:体重(kg)=年龄×2+8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头围、胸围★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1岁:46cm,2岁:4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出生时胸围:32cm★1~1.5岁:头围=胸围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牙齿★乳牙萌出:6个月起(4~10个月)★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月龄-6★乳牙共20个,最晚2岁半出齐★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小儿药物剂量计算的常用方法★按体重计算·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千克体重需要量·年龄愈小,每千克体重剂量相对稍大,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剂量超过成人量时,以成人剂量为限★按体表面积计算·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30kg 面积=体重(kg)×0.035+0.1>30kg 面积=[体重(kg)-30]×0.02+1.05·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剂量/(㎡)★按年龄计算适用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按成人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小,故不常用★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补充累积损失量·定输液总量(定量):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定输液种类(定性):先盐后糖·定输液速度(定速):先快后慢如重度脱水,尤其对于有明显血容量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患儿,应首先快速应用2:1含钠液,按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分钟至1小时内静脉输入,以迅速改善循环血量和肾功能;★其余累积损失量于8~12小时内输完。
儿童体格发育常用的评价指标身高:身高是衡量儿童身材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体格发育评价中,通常使用身高标准差评估儿童的身高发育情况。
身高标准差是指儿童身高与同龄儿童平均身高之间的差异。
比如,身高标准差为0或1表示儿童身高正常发育,身高标准差为2或3表示儿童身高偏低或偏高。
体重:体重是另一个重要的儿童发育评估指标。
与身高类似,体重也可以使用体重标准差来评估儿童的体重发育情况。
通常,体重与身高相对应的体重指数(如BMI)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儿童的体重发育情况。
偏高或偏低的体重指数可能表明儿童存在偏瘦或偏胖的问题。
体态:体态包括站立、行走、坐姿和躺姿等。
通过观察儿童的体态,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能力。
正常的体态应该是自然放松、站立笔直、步态稳健,坐姿正直、背部挺直,躺姿舒展等。
肢体发育:肢体发育主要评估儿童的手臂和腿部的长度、形态和功能。
手臂和腿部的发育情况可以通过测量手臂和腿部的长度、观察手指和脚趾的数量和形态,以及评估手部和脚部的灵活性和功能来评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估儿童体格发育,如头围、胸围、腹围和骨骼年龄等。
头围可以初步评估儿童的头颅发育情况,骨骼年龄可以通过X射线检查评估骨骼的发育情况。
胸围和腹围可以反映儿童的胸廓和腹部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估儿童的全身发育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评价指标仅仅是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初步评估,不能完全代表儿童的整体发育状况。
儿童的体格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健康状态、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综合考虑多个评价指标,并结合儿童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体格发育常用指标“体格发育常用指标”是指在评估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时,临床医生常用的几项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肱三头肌肌围以及皮肤毛发等特征。
①身高:身高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它与年龄有关,不同的孩子的身高有差异,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身高也会随之增加。
②体重:体重是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另一重要参考指标,它也与年龄有关,但是由于不同孩子的体重会有差异,所以需要参考孩子的体重曲线,根据曲线来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正常。
③头围:头围是指测量孩子头部周围的数值,它可以反映孩子大脑发育的状况,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头围也会随之增加。
④胸围:胸围是指测量孩子胸部的围度,它可以反映孩子心肺发育的情况,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胸围也会随之增加。
⑤腹围:腹围是指测量孩子腹部的围度,它可以反映孩子消化系统发育的情况,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腹围也会随之增加。
⑥上臂围:上臂围是指测量孩子上臂的围度,它可以反映孩子肌肉发育的情况,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上臂围也会随之增加。
⑦肱三头肌肌围:肱三头肌肌围是指测量孩子肱三头肌肌节的围度,它可以反映孩子肌肉发育的情况,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肱三头肌肌围也会随之增加。
⑧皮肤毛发:皮肤毛发是评估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它可以反映孩子内分泌系统发育的情况,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皮肤毛发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肱三头肌肌围以及皮肤毛发等是临床医生评估儿童体格发育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们对诊断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评估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指标,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育状况。
婴幼儿体格生长评价常用指标
常用的婴幼儿体格生长评价指标包括:
1. 体重:记录婴幼儿体重的增长情况,通常以月龄为单位评估体重的增加量。
2. 身高:记录婴幼儿身高的增长情况,通常以月龄为单位评估身高的增加量。
3. 头围:测量婴幼儿头部的围度,通常以月龄为单位评估头围的增加情况。
4. 体质指数(BMI):用于评估婴幼儿体重和身高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5. 百分位数:使用生长曲线图,将婴幼儿的体重、身高、头围等指标与同年龄儿童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成长发育是否正常。
一般使用百分位数,如50%表示婴幼儿的指标位于同
龄儿童中的中位数水平。
6. 生长研究方法(Growth reference):使用特定的生长参考
标准,如美国儿科学会的“WHO婴幼儿成长标准”或“CDC儿
童成长图表”,将婴幼儿的体格指标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进
行比较,以确定其生长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