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倾斜试验临床安全风险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03 MB
- 文档页数:22
30例晕厥患儿行直立倾斜试验的护理金利萍;李从敏【摘要】目的探讨晕厥患儿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护理配合的方法.方法行HUTT前后护士全程陪同,配合医生进行监护和护理干预.结果 30例患儿中基础试验阳性10例(33.3%),3例药物激发试验者中,阳性1例(33.3%),总阳性率33.3%.无1例发生意外.结论试验前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合理分工;试验中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并对阳性症状患者给予积极护理干预;试验后健康教育,可确保试验安全.【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2页(P54-55)【关键词】晕厥/护理;直立倾斜试验【作者】金利萍;李从敏【作者单位】230051 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合肥;230051 安徽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合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R473.72晕厥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心血管、神经系统或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引起晕厥症状,为明确患儿是否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临床上常将直立倾斜试验(HUTT)作为主要的检查方法。
不明原因的晕厥常会导致意外发生。
对于VVS患儿,当体位由平卧位变成倾斜位时,因回心血量的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减低,迷走神经兴奋亢进,导致心率减慢和外周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从而激发和诊断晕厥[1]。
本研究在33例HUTT中,配合医生给予护理,无1例发生意外,现报告如下。
2014年1月~2016年8月因不明原因晕厥住院的患儿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9.73±2.78)岁。
所有患儿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X 线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导致晕厥的原因。
当患儿出现晕厥或晕厥先兆伴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阳性。
(1)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标准为收缩压≤80mmHg或舒张压≤50mmHg或平均压下降≥25%。
(2)心率下降:4~6岁<75次/min,7~8岁<65次/min,8岁以上<60次/min。
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白原因晕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原因晕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2023年度开展的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相关资料,开展直立倾斜试验。
分析患者检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心电图、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症状。
评价直立倾斜试验的安全性、诊断效能以及康复效果。
结果:60例患者中基测阳性0例,药测阳性46例,血管抑制型8例、心脏抑制型12例、混合型26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4例。
不良事件0例。
康复治疗30例,效果。
结论:直立倾斜试验在不明白原因晕厥患者中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诊断,安全性高,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晕厥;康复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普通人群发生率约3%,多数晕厥原因不明。
包括神经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源性晕厥。
与神经反射有关的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和情景性晕厥。
其中VVS 是部分人群在特定环境中的一种生理反应,其预后良好,但恶性 VVS 可能会成为心源性猝死的潜在病因,因而需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直立倾斜试验 (head-up tilttable test,HUTT)是当今临床上评估VVS唯一有效的方法。
可分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
SNHUT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容量,降低回心血量,改变血流动力学,导致患者晕厥发生。
本研究通过对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通过各项临床指标评价诊断效能、安全性及康复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1.3-2023.3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年龄20-55岁,男性38例,女性22例。
均发生过晕厥,且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脑血管CT、肝肾功、甲功等相关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所致。
经充分沟通后建议患者完善直立倾斜试验并签署知情文件。
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TTT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对24例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作为实验组,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再进行两个阶段的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18例无晕厥病史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方法与前者相一致。
结果实验组中19例阳性,5例阴性,阳性率占79.2 %,对照组1例阳性,其余阴性,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倾斜试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是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较好的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确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贾春花王琴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有多种类型,而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 ,VS)约占不明原因晕厥的70% [1],过去是在排除其他类型的基础上诊断的,诊断步骤复杂,浪费大量时间及金钱。
近10年来用倾斜试验(TTT)诊断VS,发现检出率较高且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合用异丙肾上腺索(ISO)可提高阳性拉出率[2]。
1资料和方法1.1对象本组24例为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原因不明的晕厥患者,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18〜71 岁,平均(40.3 士11.2 )岁,发病时间2周至10余年不等。
1.2入选标准患者有明确晕厥病史,末次晕厥在0.5 a内,并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人经运动负荷试验,心内电生理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头颅CT等检查,晕厥原因仍未明确。
对照组:无晕厥病史的健康志愿者,共18名。
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不明原因晕厥诊断依据[3]:表现为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体位张力消失,并排除心、肺、脑部及其他器质性疾病。
直立倾斜试验检查规程【适应症】:①反复昏厥,原因不明者;②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③无明确病因的晕厥。
【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停用一切对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5 个半衰期以上;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试验前将检查的整个过程方案向病人作大致介绍,告之病人检查过程是非常安全的,检查的目的是明确诊断,诊断正确才能治疗有效,以取得病人合作;保持检查室安静,光线暗淡;配备医生、护士各一名。
【实验设备】:电动倾斜床、自动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输液微量泵、10%葡萄糖液体、异丙肾上腺素及抢救药物(备抢救车)。
第一步:①受检者平卧于直立倾斜床上,头高位。
②建立静脉通道。
③建立心电监护,测基础血压,心率值。
第二步:①休息5分钟后,启动倾斜床,在5s内使床倾斜80度足低直立倾斜位。
②试验过程中每5min测血压,心率一次,并记录监护U导心电图一次。
③发生晕厥或晕厥前期症状或终止试验的其它指征时,立即终止试验。
④若直立45min表现为阴性反应则进行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
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使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2卩g/min,平卧5mi n ,待血压心率稳定后再倾斜到80°位,若20min内仍为阴性反应,则再将病人放平后增加异丙肾上腺素用量至5卩g/min,重复上述过程。
当试验中出现阳性反应,或为阴性反应但心率超过150次/min时,均结束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禁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成人心率>120次/分、小儿心率>140次/分。
【立即终止试验的指征】:、发生晕厥。
、出现晕厥前症状。
、肱动脉收缩压w 80mmHg 舒张压w 50mmHg 动脉平均压下降25%以上。
、心率w 50次/分或窦性停搏》3秒。
、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交界性心律(包括逸搏心律及加速性自主心律)。
【阳性反应时处理】:病人阳性反应出现在基础倾斜试验需立即将床放平、吸氧,继续观察几分钟多能恢复。
·临床护理·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过程中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的护理体会屈 曾,李启龙,陈伟乐,周津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分析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门诊和病房的晕厥原因不明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直立倾斜试验,试验前后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
结果 在92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基础试验为阳性,有67例患者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为阳性。
结论 细心的护理可以保证试验中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护理;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倾斜试验;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0.72.02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晕厥中最常见的的类型。
晕厥的发生一般发生的比较突然。
临床表现症状有:短时间的丧失意识并且肌力下降,导致自主体位失控,产生昏厥以后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
直立倾斜试验(head up tilt table test,HUT)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种有效的方法[1]。
但是在试验过程中会出现不良事件,因此需密切观察患者在实施HUT中的临床症状并及时处理,确保检查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门诊和病房的晕厥原因不明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1.2.1 材料直立倾斜床、除颤仪、静脉输液泵。
1.2.2 步骤(1)基础倾斜试验:患者在倾斜的床上采取平卧体位,连接除颤仪的心电血压监护并且建立静脉通道。
启动倾斜床,迅速平稳地将病人变位于70°头高足低的倾斜位,按倾斜即刻、5 min、10 min时间同步监测血压和心率并记录。
如病人出现阳性反应则迅速终止试验。
(2)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ISO)激发试验:若基础试验为阴性者则进行此步骤。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指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简称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是在排除其它类型晕厥的基础上诊断的,故诊断步骤复杂、费时。
倾斜试验是诊断VVS的一项特殊性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
为了规范化地开展此项检查, 综合有关倾斜试验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评价,特拟定出本项建议。
一、基本原理晕厥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有多种类型。
由于既往对其机制和诊断不明确,关于晕厥的分类和名词较为混乱。
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晕厥患者中,VVS是常见的一种晕厥类型。
VVS、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和排尿晕厥都属于神经介导性晕厥(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和神经介导性晕厥综合征(neurally mediated syncope syndrome)。
以往使用的含义不清的神经心源性晕厥(neurocardiogeni syncope)或心源性神经晕厥(cardioneurogenic syncope)二词,目前建议不再使用。
VVS为发作性,平时很少症状,但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刺激似较敏感。
发作时表现为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黑曚、冷汗、面色苍白、听力减退和肌无力,难以维持自主体位,而出现接近晕厥或意识完全丧失。
一般来说预后良好,患者多能自行缓解,但也可因长时间心搏停止及血压降低,导致心脏猝死而需要心肺复苏。
正常人当体位由平卧转成头高倾斜立位,受重力的影响约有300~800毫升血液积留于腹部及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室充盈血容量快速下降,从而减少了与脑干迷走背核直接相连系的心室后下壁心脏机械受体(或C纤维)的激活,反射性地增加了交感输出,结果心跳加快,周围血管阻力增高。
所以,体位直立的正常反应是心率增快,舒张血压升高,收缩血压轻度升高。
VVS患者在直立体位,初起也是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下降,但是引起心室强烈收缩,造成空排效应,激活心室后下壁C纤维,传递冲动到脑干迷走中枢,拟似血压升高的交感冲动,激发了迷走神经活性加强,反馈性地抑制交感神经,在二者平衡中迷走张力占优势。
直立倾斜试验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阳性反应为试验中病儿由卧位改立位倾斜后发生晕厥伴血压明显下降或心率下降。
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正常人在直立倾斜位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心室充盈不足,有效搏出量减少,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加快,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此种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率和血压,加上直立倾斜位时心室容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特别是在伴有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时,使充盈不足的心室收缩明显增强,此时,刺激左心室后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冲动传入中枢,引起缩血管中枢抑制,而舒血管中枢兴奋,导致心动过缓和/或血压降低,使脑血流量减少,引起晕厥。
有人认为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介导的,而阻力血管扩张和容量血管收缩引起的低血压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结果。
此外,Fish认为HUT诱发晕厥的机理是激活Bezold-Jarisch 反射所致。
直立倾斜试验的方法学尚无一致标准,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常用方法:⑴基础倾斜试验:试验前3日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禁食。
患儿仰卧5分钟,记录动脉血压、心率及II导心电图,然后站立于倾斜板床(倾斜角度60度)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分钟全程。
在试验过程中,从试验开始即刻及每5分钟测量血压、心率及II导联心电图1次,若患儿有不适症状,可随时监测。
对于阳性反应患儿立即终止试验,并置患儿于仰卧位,直至阳性反应消失,并准备好急救药物。
⑵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实验前的准备及监测指标与基础倾斜试验相同。
实验分3个阶段进行,每阶段先平卧5分钟,进行药物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待药物作用稳定后,再倾斜到60°,持续10分钟或直至出现阳性反应。
直立倾斜试验生理学家和内科医生应用直立倾斜试验已经50余年。
该试验一直被用于研究体位变换时心率和血压的适应性调整、模拟失血时的机体反应、评价体位性低血压,以及评估在充血性心力衰竭、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低血压等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反应。
在诸如此类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偶然观察到一部分受试者在试验中出现神经反射介导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类似于血管迷走性反射。
基于上述发现,特别是在1986年Kenny等发表相关文章以后,被动性直立倾斜试验开始被用于在易感个体中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进而成为一种诊断方法。
最初,采用直立倾斜体位是激发血管迷走事件的唯一手段。
后来,药物激发也被引入试验中,以提高检查的诊断检出率。
目前,异丙肾上腺素和硝酸甘油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激发剂。
如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表现典型,单纯通过病史(包括旁观者的观察)就可以确定诊断,而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证明。
然而,临床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头晕(faint)以及相似症状而并不“典型”,甚至连经验丰富的病史采集者也不能确定诊断。
此外,还有很多病例(特别是老年人或幼儿)不能提供准确的病史。
这些病例中的一部分人没有可靠病史可能是因为患者缺乏洞察力,或者由于先兆事件而出现逆行性遗忘(特别是老年人)。
对于这些病例来说,如果能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检验方法就会有很大裨益。
直立倾斜试验作为一种颇有价值的工具逐渐被广泛接受,而被用来评价患者是否容易发作血管迷走性晕厥。
本文的目的就是回顾直立倾斜试验在评价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发展,审视该检查的局限性,并介绍被推荐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中的方法学。
1 直立体位对生理状态的影响在直立体位下,由于重力作用使体内循环血容量重新分布而产生直立性压力。
最初,当体位刚达到直立时,重力作用导致大约500~1000ml的血液转移到身体的较低部分(图1)。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重新分布发生最初的10s之内。
随后,在接下来的10s内,正常个体的体内还将会有额外的700ml不含蛋白质的体液被过滤到组织间隙中。
直立倾斜试验检查规程【适应症】:①反复昏厥,原因不明者;②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③无明确病因的晕厥。
【试验前准备】:试验前停用一切对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5 个半衰期以上;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试验前将检查的整个过程方案向病人作大致介绍,告之病人检查过程是非常安全的,检查的目的是明确诊断,诊断正确才能治疗有效,以取得病人合作;保持检查室安静,光线暗淡;配备医生、护士各一名。
【实验设备】:电动倾斜床、自动电子血压计、心电监护仪、输液微量泵、10%葡萄糖液体、异丙肾上腺素及抢救药物(备抢救车)。
第一步:①受检者平卧于直立倾斜床上,头高位。
②建立静脉通道。
③建立心电监护,测基础血压,心率值。
第二步:①休息5分钟后,启动倾斜床,在5s内使床倾斜80度足低直立倾斜位。
②试验过程中每5min测血压,心率一次,并记录监护U导心电图一次。
③发生晕厥或晕厥前期症状或终止试验的其它指征时,立即终止试验。
④若直立45min表现为阴性反应则进行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
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使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入异丙肾上腺素2卩g/min,平卧5mi n ,待血压心率稳定后再倾斜到80°位,若20min内仍为阴性反应,则再将病人放平后增加异丙肾上腺素用量至5卩g/min,重复上述过程。
当试验中出现阳性反应,或为阴性反应但心率超过150次/min时,均结束试验。
【异丙肾上腺素禁忌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成人心率>120次/分、小儿心率>140次/分。
【立即终止试验的指征】:①、发生晕厥。
②、出现晕厥前症状。
③、肱动脉收缩压w 80mmHg 舒张压w 50mmHg 动脉平均压下降25%以上。
④、心率w 50次/分或窦性停搏》3秒。
⑤、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⑥、交界性心律(包括逸搏心律及加速性自主心律)。
【阳性反应时处理】:病人阳性反应出现在基础倾斜试验需立即将床放平、吸氧,继续观察几分钟多能恢复。
50例直立倾斜试验结果的分析作者:程慧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作为对反复发作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一种评估手段。
为临床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方法选取5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排除心、脑疾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做直立倾斜试验, 持续检测心电和血压, 观察血压及心电变化。
结果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者有34例(68%), 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18%), 心脏抑制型的4例(8%), 混合型的21例(42%)。
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占多数, 为诊断血管迷走型晕厥提供依据。
【关键词】直立倾斜试验;不明原因晕厥;血管迷走型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自198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不明原因晕厥的重要检查方法并称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准“金标准”[1]。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和心脏肾上腺素能使神经的张力持续增加, 导致心室相对排空的高收缩状态, 进而过度刺激左心室下后壁的机械感受器(无髓鞘的C神经纤维), 使向脑干发出的迷走冲动突然增加, 诱发与正常人相反的反射性心动过缓和外周血管扩张, 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引起脑灌注不足、脑缺氧和晕厥。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5~11月本院住院有不明原因晕厥史的患者50例, 年龄8~67岁, 平均年龄(45±1.7)岁, 病程1周~6年, 平均病程(3±11.4)个月, 晕厥发作1~20次, 平均(2.8±1.2)次。
分为男女两组, 男性27例, 女性23例, 并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等检查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导致晕厥的原因。
1. 2检查仪器方法采用直立倾斜试验床, 动态心电监护仪及动态血压仪检测。
检查者停用影响自主神经和血管活性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 检查当天禁食4~8 h, 在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利用心电监护仪和血压仪监测心电和血压的变化。
直立倾斜试验概述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ing,HUT)是通过调整倾斜的角度使受试者被动倾斜,从而用以激发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一种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用床[1]直立倾斜试验介绍直立倾斜试验是一项用于检查静脉血管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
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由平卧位变成倾斜位时,身体下部静脉的血流淤积程度较健康人更为显著,回心血量突然过度减少,左室强力收缩,刺激左室后下区的机械感受器C纤维,由此感受器产生强烈冲动传至脑干,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活性减低,迷走神经兴奋亢进,导致心率减慢和外周血管扩张,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发生晕厥。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判断标准正常值倾斜试验中正常地反应包括1、.心率增加大约10-15次/分;2.、舒张压增加10mmHg,收缩压基本不变。
正常人体由平卧位变为直立时,大约有300~800ral血液从胸腔转移到下肢,致静脉容积增加,使心室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压下降,主动脉弓和颈窦压力感受器张力减弱,迷走神经传入张力消失,交感神经传出信号增加,通过心率加快和外周血管收缩来代偿以增加心输出量。
因此,正常生理反应是心率稍加快,收缩压稍降低,舒张压增加,平均动脉压不变。
阳性标准根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倾斜试验对策专题组于1998年推出的建议规定,在直立倾斜试验中,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1.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和(或)舒张压≤5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
2.心率减慢窦性心动过缓(<50/min),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逸搏心律,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长达3s以上的心脏停搏。
罕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一旦遇到必须静脉注射阿托品或进行短暂的心肺复苏,但结果必能完全而快速的恢复。
3.接近晕厥指试验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胸闷、过度换气,继之黑蒙、听力减退、反应迟钝,但无意识丧失,恢复平卧位后症状立即消失,如不恢复平卧位,可能很快发生意识丧失。
直立倾斜试验的临床应用
尹永日
【期刊名称】《中国医刊》
【年(卷),期】2006(041)012
【摘要】晕厥是儿科的常见病症,大约有15% 的儿童有过晕厥的经历.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约占所有晕厥的80%[1].自Kenny等首先开创性将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运用于临床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以来,经过各国学者20多年的研究,其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诊断率也明显提高,现已被国内外公认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金标准.……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尹永日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医院儿科,吉林,延吉,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
【相关文献】
1.直立倾斜试验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应用 [J], 张梅;范梅贞;徐晓旭;段红梅;林琳
2.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晕厥患者的临床应用 [J], 石宏;何宏蕴;李红
3.直立倾斜试验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晕厥中的临床应用 [J], 蔡高军;翁伟进;师干伟;薛社亮;杨丽萍;彭飞;李丽;李峰
4.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临床应用 [J], 彭陵;陈雪莲;贺宇新;王晓雯
5.直立倾斜试验对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与临床应用 [J], 周巍;冯金忠;张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