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_组播_多播技术详解
- 格式:pdf
- 大小:258.20 KB
- 文档页数:26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传输的数字电视服务,它利用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将电视节目、视频、音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或其他设备上。
IPTV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观看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喜欢的节目,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观看。
IPTV主要技术包括内容传输、编码和解码、网络传输、用户界面等方面的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1. 内容传输技术内容传输是IPTV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内容传输方面,主要有两种技术:单播和组播。
单播是指一对一的传输方式,每个用户都独立接收节目内容。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和音频,但是占用带宽较大。
解决方案可以是通过优化网络传输算法来提高传输效率,或者使用压缩技术减小数据量。
组播是指一对多的传输方式,节目内容只需传输一次,多个用户可以同时接收。
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带宽,但是要求网络设备支持组播功能。
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组播协议,如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来实现组播传输。
2. 编码和解码技术编码和解码是将视频和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和再转换为可视和可听的信号的过程。
在IPTV中,常用的编码和解码技术有H.264和MPEG-4。
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标准,它可以在保持高质量的情况下减小视频数据的大小。
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H.264编码器和解码器来实现高效的视频传输。
MPEG-4是一种多媒体压缩标准,它可以将视频、音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压缩为较小的文件大小。
解决方案可以是使用MPEG-4编码器和解码器来实现多媒体内容的传输和播放。
3. 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是将内容从服务器传输到用户设备的过程。
在网络传输方面,主要有两种技术: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
广域网是指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网络,如Internet。
IPTV又称为网络电视、宽带电视,是利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服务的一种业务。
通过IPTV业务,用户可以得到高质量(接近DVD水平)的数字媒体服务,可以自由选择宽带IP网的视频节目,实现媒体提供者和媒体消费者的实质性互动。
IP组播在ADSL上实现IPTV业务是基于IP组播技术的。
组播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网络技术,其目的是减轻网络负载和媒体服务器的负担。
组播方式分为静态组播和动态组播,由于实际应用中用户的需求总是变化的,所以在IPTV中一般采用动态组播。
1. 组播协议从协议角度讲,在IP组播中用到的协议由两部分组成:运行在主机与组播路由器之间的路由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和运行在各个组播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如PIM-SM、PIM-DM、MSDP和DVMRP等。
IP组播的实现主要是基于IGMP协议的,IGMP协议是第三层协议,是TCP/IP的标准之一,所有接收IP组播的机器都需要IGMP。
2. 组播地址从通信层次上讲,IP组播分为两个层面:IP组播和以太网组播。
根据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规定,组播报文的地址使用D类IP地址,其范围从224.0.0.0到239.255.255.255。
组播MAC地址的高24bit固定为0x015e,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组播地址都只能作为目的地址,而不能作为源地址来使用。
IP组播地址和MAC地址以一种映射关系相关联,MAC地址的低23位映射为组播MAC的低23位,如图一所示。
组播MAC 地址和组播IP地址的这种映射关系不是唯一对应的,因为在32位IP组播地址可以变化的28bit中只映射了其中的23bit,还剩下5bit是可以自由变化的,所以每32个IP组播地址映射一个组播MAC地址。
DSLAM上实现IP组播基本原理1. DSLAM简介DSLAM(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是ADSL系统中的局端设备,其功能是接纳所有的DSL线路,汇聚流量,相当于一个二层交换机。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利用Internet Protocol(IP)技术传输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一种新型电视传输方式。
它提供了更多的节目选择和交互性,使用户能够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和时间。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一、IPTV的主要技术1. IP传输技术IPTV使用IP协议传输视频内容,通过将视频数据分割成数据包并使用IP传输,实现了高效的视频传输。
IP传输技术可以基于传统的广域网(WAN)和局域网(LAN)架构,也可以基于新兴的光纤接入网络(FTTH)和无线网络(Wireless)。
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将原始视频信号压缩并编码成数字数据的过程。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AVC)、H.265(HEVC)和VP9等。
这些编码标准可以有效地减小视频文件大小,提高视频传输效率,同时保持较高的视频质量。
3. 流媒体传输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是实现实时视频传输的关键技术。
常用的流媒体传输协议包括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RTS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TP)和Real-Time Messaging Protocol(RTMP)等。
这些协议可以确保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稳定性。
4. 数字版权管理(DRM)数字版权管理是保护视频内容版权的技术手段。
通过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视频内容提供商可以对其内容进行加密和授权,以防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
常用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包括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和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DRM)等。
5. 交互式应用技术IPTV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式应用,使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自由选择和操作。
常见的交互式应用技术包括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时移(Time Shift)、回放(Catch-up TV)和互动广告等。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电视节目的新兴技术。
它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传输音视频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视节目、视频点播、互动服务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一、IPTV的主要技术1. IP协议IPTV采用IP协议传输音视频数据,利用IP协议的高效、可靠和灵活性,实现了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和分发。
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能够将数据分组进行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2. 流媒体技术IPTV使用流媒体技术传输音视频数据。
流媒体技术将音视频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实时解码和播放。
流媒体技术能够根据网络带宽和接收端的处理能力动态调整数据的传输速率,保证音视频的连续播放和观看体验。
3. 多播技术为了提高音视频数据的传输效率,IPTV采用了多播技术。
多播技术能够将一份音视频数据同时传输给多个用户,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
在多播技术中,音视频数据只需要在网络中传输一次,然后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复制到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上。
4. 编码技术IPTV使用编码技术将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减小数据的大小,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音视频编码技术包括H.264、H.265等。
这些编码技术能够在保证音视频质量的同时,减小数据的传输量,节省网络带宽。
二、IPTV的解决方案1. 网络基础设施IPTV的实现需要一个稳定、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
这包括宽带接入网络、核心路由器、交换机等。
宽带接入网络提供用户接入互联网的能力,核心路由器和交换机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2. 服务器系统IPTV的服务器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存储和分发音视频数据。
服务器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音视频节目和服务。
3. 客户端设备用户观看IPTV节目需要使用特定的客户端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手机、平板电脑等。
IPTV技术详解1、什么是IP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但不同的行业和组织对IPTV的含意却存在不同的理解。
对于IPTV为什么是“TV”,或者说与TV相关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IPTV为用户提供的节目是社会广泛熟悉的TV节目,因此是“TV”;2)通过IP网络传播来的信息,经过机顶盒(英语:Set Top Box,简称STB)做处理后,利用普通或高清晰的电视机(TV)做显示终端,因此是“TV”。
但对这两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还是只需要满足第1个条件,就应该称为IPTV,存在不同的理解。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电视机已经不仅用做电视节目的显示终端,也已经可以作为其他多种业务(如游戏、网购、娱乐、股票行情)的显示终端;而且电视节目也已经不仅可以在电视机上收看,也可以在PC和手机等设备上收看了。
因此,IPTV之所以被称作“TV”,是因为是以内容为核心定义的,仅指节目源是TV的,与显示终端是否是电视机没有必然关系。
对于“IP”与“TV”的关系,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通常将其理解为“IPTV=IP+TV”模式,即在这种实现方式中,IP业务和TV业务在CABLE中是完全独立并行的;传统的电信行业则相反,实现的方式是“IPTV=TV over IP”模式,即包括TV在内的所有业务都承载在IP之上。
实际上,如果把IPTV简单地理解为上面所说的在IP网络上模拟传统的电视节目,那就过于简单化和狭隘了。
IPTV与传统的电视业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进行个性化和实时交互特点的点播服务,还可以开展类似于传统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的其他增值服务。
概括的讲,IPTV业务利用IP网络(或者同时利用IP网络和DVB网络),把来源于电视传媒、影视制片公司、新闻媒体机构、远程教育机构等各类内容提供商的内容,通过IPTV宽带业务应用平台(该平台往往不仅支持TV,也支持其他业务)整合,传送到用户个人电脑、机顶盒+电视机、多媒体手机(用于移动IPTV)等终端,使得用户享受IPTV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宽带多媒体业务内容。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视频传输方式,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是实现IPTV服务的关键,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IPTV主要技术1.1 网络传输技术IPTV使用Internet Protocol(IP)作为传输协议,通过网络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用户终端。
其中,网络传输技术包括IP包封装、传输协议选择等内容。
1.2 视频编码技术视频编码技术是将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H.265等。
1.3 多媒体流处理技术在IPTV系统中,多媒体流处理技术可以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等多种媒体流的传输和处理,确保用户能够流畅观看视频。
二、IPTV解决方案2.1 网络建设为了实现高质量的IPTV服务,需要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视频信号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到用户终端。
2.2 服务器端解决方案在IPTV系统中,服务器端解决方案包括内容管理、用户认证、订购管理等功能,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享受IPTV服务。
2.3 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是IPTV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终端设备需要支持不同的视频编码标准和解码能力,以保证用户能够流畅观看视频。
三、IPTV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优势3.1 高清晰度通过高效的视频编码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IPTV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画面,使用户能够享受更加清晰、逼真的视听体验。
3.2 个性化服务IPTV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视频内容推荐和订购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3 互动性通过IPTV系统,用户可以参与互动节目、投票、点播视频等活动,增强用户参与感和娱乐体验。
四、IPTV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挑战4.1 网络带宽IPTV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支持,特别是在高清视频传输时,需要更大的带宽来保证视频的流畅传输。
IPTV组播技术及实现
IPTV是一种利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多媒体服务的业务。
IPTV不仅能够满足运营商业务创新的需求,而且可以为运营商转变经营思路,实现战略转
型提供切实可行的切入点,IPTV意味着新的用户增长方式、新的业务增长方式和更高的ARPU值。
对IPTV业务而言,组播技术是IPTV的关键技术之一,IP组播技术的实现决定着IPTV的使用效果,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息息相关。
本文从IPTV实际业务运营角度出发,结合组播技术,分析了IPTV业务在带宽、组播、认证等方面对IP宽带城域网提出的技术要求,从各角度分析总结了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制定了改造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实现了网络对IPTV业务的承载,系统试运行取得成功,对今后电信运营商大规模商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意义。
本文第一章首先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IPTV业务发展的主要情况,分析了IPTV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对IPTV及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对IPTV组播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组播协议的讨论、组播路由方式的选择、组播复制点和认证方式的对比分析,建议在初期采用全网组播的方式,
选用DHCP认证+DSLAM复制的方式。
第四章提出山西朔州联通本地IPTV的业务
需求,介绍了山西朔州联通IPTV目标网络的总体架构,对现有的IP城域网结构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承载IPTV网络的建设方案,实现了组播方式的IPTV全网建设。
最后对IPTV承载网的系统进行了端到端性能测试。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技术。
它提供了更多的交互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电视观看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一、IPTV的主要技术1. IP传输技术:IPTV使用IP协议传输音视频数据,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将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
IP传输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和灵活的网络接入。
2. 流媒体技术:IPTV采用流媒体技术来传输音视频数据。
流媒体技术将音视频数据分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用户可以边下载边播放,无需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完成。
常用的流媒体协议有HTTP、RTSP、RTMP等。
3. 编码技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内容,IPTV使用各种编码技术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和编码。
常用的音频编码格式有MP3、AAC,视频编码格式有H.264、H.265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和观看体验。
4. 数字版权管理(DRM):为了保护内容提供商的权益,IPTV采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对内容进行加密和授权。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可以控制用户对内容的访问权限,防止盗版和非法传播。
5. 云技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IPTV服务商将其基础设施部署在云端。
云技术可以提供弹性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二、IPTV的解决方案1. 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一个可靠、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IPTV的关键。
需要部署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确保网络带宽和传输质量满足用户需求。
2. 服务器和存储:IPTV需要强大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来存储和传输大量的音视频数据。
服务器可以采用集群部署,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负载均衡能力。
存储系统可以使用高性能的硬盘阵列或者分布式存储系统。
3. CDN加速:为了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内容,可以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加速技术。
摘要IP 组播技术实现了 IP 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
因为组播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在实时数据传送、多媒体会议、数据拷贝、游戏和仿真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组播的基本概念和目前通用的组播协议,以及组播组网的基本方案;并针对组播业务需求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电信级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受控组播”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组播运营管理受控组播 IGMP DVMRP PIM-SM PIM-DM MBGP MSDP1组播概述1.1组播技术的产生原因传统的IP 通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一台源 IP 主机和一台目的 IP 主机之间进行,即单播(unicast);第二种是在一台源 IP 主机和网络中所有其它的 IP 主机之间进行,即广播(broadcast)。
如果要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多个主机而非所有主机,则要么采用广播方式,要么由源主机分别向网络中的多台目标主机以单播方式发送 IP 包。
采用广播方式实现时,不仅会将信息发送给不需要的主机而浪费带宽,也可能由于路由回环引起严重的广播风暴;采用单播方式实现时,由于 IP 包的重复发送会白白浪费掉大量带宽,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载。
所以,传统的单播和广播通信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IP 组播是指在 IP 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best-effort)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这个子集称为组播组(multicast group)。
IP 组播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这份数据中的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接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目标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网络中其它主机不能收到。
组播组用 D 类 IP 地址(224.0.0.0 ~ 239.255.255.255)来标识。
1.2组播技术的市场前景IP 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 IP 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IPTV技术IPTV是一种以家用电视机或PC为显示终端,通过互联网,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服务业务。
IPTV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可以实现媒体服务者和消费者互动,它能根据用户的选择提供内容广泛的多媒体服务功能,包括视频点播、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以及娱乐、教育及商务等功能。
IPTV是计算、通信、多媒体和家电产品崭新技术的融合,它在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交互式视频内容享受的同时,使ISP网络服务获得增值,步入良性循环。
作为网络运营商、系统提供商、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商和ICP产业链的重要环节,ISP自然要关心推动IPTV业务发展的相关技术及其当前的应用现状,关心该技术与在营网络的关系,关心IPTV技术未来发展趋向。
流媒体信号在IP网上的传送(1)IP网的播放方式IPTV视频流在终端用户看来有点播和广播两种接收方式;点播接收具有个性化,接收的内容和时间取决于用户喜好,具有实时交互特点;广播接收在用户看来是被动的,用户对内容选择的余地只限于所提供的频道,是非交互型的。
然而,就视频流传播的有效性讲,两种方式的视频流在IP网上传送属于不同的技术范畴,广播接收方式对IP网络提出了组播功能(Multicast)要求;点播接收方式要求IP网络能有效的将视频流推送到用户接入网络(VDN/CDN)。
组播传输: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组播源)一次、同时发送单一的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的网络技术。
组播源把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组播组,而只有属于该组播组的地址才能接收到数据包。
在IPTV里,组播源往往仅有一个,即使用户数量成倍增长,主干带宽不需要随之增加,因为无论有多少个目标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主干链路上只传送单一视频流,即所谓“一次发送,组内广播”。
组播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视频分发网络:VDN/CDN的基本原理是:把经过用户选择的、访问率极高的流媒体内容从初始的流媒体服务器复制、分发到最靠近终端用户的缓存服务器上,当终端用户请求某视频业务时,由最靠近请求终端的缓存服务器提供服务。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输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技术。
它使用IP协议将电视信号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或者其他设备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一、IPTV的主要技术1. IP传输技术IPTV使用IP协议传输电视信号,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将视频内容发送到用户设备。
IP传输技术使得视频内容可以实时传输,并且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点播或者直播。
2. 视频编码技术IPTV使用视频编码技术将电视信号压缩成数字格式,以便通过互联网传输。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和H.265等。
这些编码技术能够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
3. 流媒体传输技术IPTV使用流媒体传输技术将视频内容以流的形式传输到用户设备。
流媒体传输技术能够实现实时传输和点播功能,并且能够根据网络状况自动调整视频质量,以保证用户观看体验。
4.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IPTV使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DRM)保护视频内容的版权。
DRM技术通过加密和授权等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复制、传播或者修改视频内容。
5. 用户界面技术IPTV的用户界面技术包括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和VOD(Video On Demand)等。
EPG技术提供电视节目表和频道导航,方便用户浏览和选择节目。
VOD技术允许用户按需选择和观看视频内容。
二、IPTV的解决方案1. 网络基础设施IPTV的实施需要一个稳定、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
可以使用光纤、ADSL或者无线网络等传输技术,确保视频内容能够快速、稳定地传输到用户设备。
2. 视频内容提供商IPTV需要与视频内容提供商合作,获取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
视频内容提供商可以是电视台、电影制作公司或者在线视频平台等。
3. 视频编码和传输系统IPTV需要使用视频编码和传输系统将电视信号压缩和传输到用户设备。
IP地址的多播和组播技术IP地址的多播和组播技术是互联网中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的重要技术手段。
多播和组播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给多个接收方,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减少了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IP地址的多播和组播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多播和组播的定义和区别1. 多播(Multicast)技术是指将一个数据包通过一个发送方发送到属于同一个多播组内的多个接收方的网络传输技术。
多播使用一个类D的IP地址来标识一个多播组,这样一来,只有属于这个多播组的接收方才能接收到这个数据包。
2. 组播(Broadcast)技术是指将一个数据包通过一个发送方同时发送给该网络上的所有接收方的网络传输技术。
组播使用特殊的IP地址255.255.255.255,这个地址表示“本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多播和组播的区别在于传输范围和目的。
多播将数据传输给属于同一个多播组的一组接收方,而组播将数据传输给网络上的所有接收方。
二、多播和组播的原理多播和组播技术是通过在网络上建立专门的多播组或组播组来实现的。
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到多播组或组播组的特定IP地址,而接收方则加入相应的多播组或组播组,以便接收来自发送方的数据包。
在网络层,多播和组播使用特殊的IP地址范围来标识多播组或组播组。
在传输层,使用UDP协议来支持多播和组播传输。
发送方通过设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为多播组或组播组的IP地址来发送数据包,而接收方通过加入多播组或组播组的方式来接收数据包。
三、多播和组播的应用多播和组播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特别是在实时媒体传输和多人在线游戏等方面。
1. 视频和音频传输:多播和组播技术在视频会议、网络电视和网络广播等实时媒体传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多播和组播技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数据同时传输给多个接收方,以实现高效的实时媒体传输。
2. 多人在线游戏:多播和组播技术在多人在线游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多播和组播技术,可以实现游戏数据的高效传输,减少网络延迟,提高游戏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IPTV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协议传输的电视信号的技术,它通过IP网络将电视节目、视频点播和交互式服务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上。
本文将详细介绍IPTV的主要技术和解决方案。
一、IPTV的主要技术1. IP传输技术IPTV使用IP(Internet Protocol)传输技术,将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通过IP网络传输到用户的电视机上。
IP传输技术包括IP封装、IP多播、QoS (Quality of Service)等,确保视频数据能够高效、稳定地传输到用户端。
2. 视频编码技术为了减小视频数据的传输带宽,IPTV使用各种视频编码技术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
常用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H.264、MPEG-4、MPEG-2等,这些编码标准能够有效地减小视频数据的大小,提高传输效率。
3.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为了保护视频内容的版权,IPTV使用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对视频进行加密和授权。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能够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观看受保护的视频内容,防止盗版和非法传播。
4. 交互式服务技术与传统的电视广播不同,IPTV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式服务,如点播、时移、回放等。
这些交互式服务需要支持双向通信和互动功能,因此IPTV采用了互联网技术,如HTTP、RTSP等,实现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
二、IPTV的解决方案1. 网络基础设施要实现IPTV服务,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稳定、高速的IP网络基础设施。
这包括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传输介质(如光纤、电缆)、网络拓扑设计等。
网络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IPTV服务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
2. 视频内容管理系统为了提供丰富的视频内容,需要建立一个视频内容管理系统(CMS)。
CMS负责视频的采集、编码、存储和管理,同时还提供了节目单的制作和调度功能。
CMS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推荐和广告投放。
摘要IP 组播技术实现了 IP 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
因为组播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所以在实时数据传送、多媒体会议、数据拷贝、游戏和仿真等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组播的基本概念和目前通用的组播协议,以及组播组网的基本方案;并针对组播业务需求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电信级的可运营、可管理的“受控组播”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组播运营管理受控组播 IGMP DVMRP PIM-SM PIM-DM MBGP MSDP1组播概述1.1组播技术的产生原因传统的IP 通信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一台源 IP 主机和一台目的 IP 主机之间进行,即单播(unicast);第二种是在一台源 IP 主机和网络中所有其它的 IP 主机之间进行,即广播(broadcast)。
如果要将信息发送给网络中的多个主机而非所有主机,则要么采用广播方式,要么由源主机分别向网络中的多台目标主机以单播方式发送 IP 包。
采用广播方式实现时,不仅会将信息发送给不需要的主机而浪费带宽,也可能由于路由回环引起严重的广播风暴;采用单播方式实现时,由于 IP 包的重复发送会白白浪费掉大量带宽,也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载。
所以,传统的单播和广播通信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
IP 组播是指在 IP 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best-effort)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中的某个确定节点子集,这个子集称为组播组(multicast group)。
IP 组播的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只发送一份数据,这份数据中的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接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目标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网络中其它主机不能收到。
组播组用 D 类 IP 地址(224.0.0.0 ~ 239.255.255.255)来标识。
1.2组播技术的市场前景IP 组播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实现了 IP 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大量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作为一种与单播和广播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的意义不仅在于此。
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网络的组播特性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领域。
组播从 1988 年提出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对组播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开展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迅猛发展和新业务的不断推出,组播也必将走向成熟。
尽管目前端到端的全球组播业务还未大规模开展起来,但是具备组播能力的网络数目在增加。
一些主要的 ISP 已运行域间组播路由协议进行组播路由的交换,形成组播对等体。
在 IP 网络中多媒体业务日渐增多的情况下,组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组播业务也将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2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组播技术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从地址分配、组成员管理,到组播报文转发、路由建立、可靠性等诸多方面。
下面首先介绍组播协议体系的整体结构,之后从组播地址、组播成员管理、组播报文转发、域内组播路由和域间组播路由等几个方面介绍有代表性的协议和机制。
2.1组播协议体系结构根据协议的作用范围,组播协议分为主机- 路由器之间的协议,即组播成员管理协议,以及路由器-路由器之间协议,主要是各种路由协议。
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 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又分为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两类。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 PIM-SM、PIM-DM、DVMRP 等协议,域间组播路由协议包括 MBGP、MSDP 等协议。
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二层网络中的扩散,引入了 IGMP Snooping 等二层组播协议。
通过 IGMP 和二层组播协议,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中建立起直联网段内的组成员关系信息,具体地说,就是哪个接口下有哪个组播组的成员。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根据 IGMP 维护的这些组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运用一定的组播路由算法构造组播分发树,在路由器中建立组播路由状态,路由器根据这些状态进行组播数据包转发。
域间组播路由协议根据网络中配置的域间组播路由策略,在各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间发布具有组播能力的路由信息以及组播源信息,使组播数据能在域间进行转发。
2.2组播地址机制2.2.1组播IP地址IP组播地址用于标识一个 IP 组播组。
IANA 把 D 类地址空间分配给组播使用,范围从 224.0.0.0 到 239.255.255.255。
如下图所示(二进制表示),IP 组播地址前四位均为“1110”。
2.2.2组播地址的划分整个 IP 组播地址的空间划分如下图所示。
其中:224.0.0.0 到 224.0.0.255 地址范围被 IANA 预留,地址224.0.0.0 保留不做分配,其它地址供路由协议及拓扑查找和维护协议使用。
该范围内的地址属于局部范畴,不论生存时间字段(TTL)值是多少,都不会被路由器转发;224.0.1.0 到 238.255.255.255 地址范围作为用户组播地址,在全网范围内有效。
其中233/8 为 GLOP 地址。
GLOP 是一种自治系统之间的组播地址分配机制,将 AS 号直接填入组播地址的中间两个字节中,每个自治系统都可以得到 255 个组播地址;239.0.0.0 到 239.255.255.255 地址范围为本地管理组播地址(administratively scoped addresses),仅在特定的本地范围内有效。
当 IP 层收到组播数据报文时,根据组播目的地址查找组播转发表,对报文进行转发。
2.2.3IP 组播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IANA 将 MAC 地址范围 01:00:5E:00:00:00 ~01:00:5E:7F:FF:FF 分配给组播使用,这就要求将28位的 IP 组播地址空间映射到 23 位的 MAC 地址空间中,具体的映射方法是将组播地址中的低 23 位放入 MAC 地址的低 23 位,如下图所示。
由于 IP 组播地址的后 28 位中只有 23 位被映射到 MAC 地址,这样会有 32 个 IP 组播地址映射到同一 MAC 地址上。
2.3组播成员管理2.3.1IGMP (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 协议运行于主机和与主机直接相连的组播路由器之间,IGMP 实现的功能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 IGMP 协议,主机通知本地路由器希望加入并接收某个特定组播组的信息;另一方面,路由器通过IGMP 协议周期性地查询局域网内某个已知组的成员是否处于活动状态(即该网段是否仍有属于某个组播组的成员),实现所连网络组成员关系的收集与维护。
通过 IGMP,在路由器中记录的信息是某个组播组是否在本地有组成员,而不是组播组与主机之间的对应关系。
到目前为止,IGMP 有三个版本。
IGMPv1(RFC1112)中定义了基本的组成员查询和报告过程;目前通用的是 IGMPv2,由 RFC2236 定义,在 IGMPv1 的基础上添加了组成员快速离开的机制;IGMPv3 中增加的主要功能是成员可以指定接收或指定不接收某些组播源的报文。
以下着重介绍 IGMPv2 协议的原理。
IGMPv2 的原理如下图所示:当同一个网段内有多个组播路由器时,IGMPv2 通过查询器选举机制从中选举出唯一的查询器。
查询器周期性地发送通用组查询消息进行成员关系查询;主机发送报告消息来响应查询。
主机发送报告消息的时间有随机性,当检测到同一网段内有其它成员发送同样的消息时,则抑制自己的响应报文。
如果有新的主机要加入组播组,不必等待查询器的查询消息,而是主动发送报告消息。
当要离开组播组时,主机发送离开组消息;收到离开组消息后,查询器发送特定组查询消息来确定是否所有组成员都已离开。
对于作为组成员的路由器而言,其行为和普通的主机一样,响应其它路由器的查询。
通过上述机制,在组播路由器里建立起一张表,其中记录了路由器的各个接口所对应的子网上都有哪些组的成员。
当路由器接收到某个组G 的数据报文后,只向那些有 G 的成员的接口上转发数据报文。
至于数据报文在路由器之间如何转发则由路由协议决定,不是 IGMP 协议的功能。
2.3.2二层环境中组成员管理的实现IGMP 组播成员管理机制是针对第三层设计的,在第三层,路由器可以对组播报文的转发进行控制,只要进行适当的接口配置和对 TTL 值的检测就可以了。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组播报文要不可避免地经过一些二层交换设备,尤其是在局域网环境里。
如果不对二层设备进行相应的配置,则组播报文就会转发给二层交换设备的所有接口,这显然会浪费大量的系统资源。
IGMP 监听(IGMP Snooping)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IGMP 监听的工作原理如下:主机发出 IGMP 成员报告消息,这个消息是给路由器的;在 IGMP 成员报告经过交换机时,交换机对这个消息进行监听并记录下来,形成组成员和接口的对应关系;交换机在收到组播数据报文时,根据组成员和接口的对应关系,仅向具有组成员的接口转发组播报文。
IGMP 监听可以解决二层环境中的组播报文泛滥问题,但要求交换机具有提取第三层信息的功能;其次,要求交换机对所有的组播报文进行监听和解读,这会产生很多的无效工作;此外,组播报文监听和解读工作也会占用大量的 CPU 处理时间。
2.4组播报文转发与单播报文的转发相比,组播报文的转发相对复杂。
一方面,组播路由类型与单播路由不同,是点到多点的一棵路由树;另一方面组播报文转发的处理过程也有所不同。
2.4.1组播路由的分类组播路由可以分为两大类:信源树(Source Tree)和共享树(Shared Tree)。
信源树是指以组播源作为树根,将组播源到每一个接收者的最短路径结合起来构成的转发树。
由于信源树使用的是从组播源到接收者的最短路径,因此也称为最短路径树(shortest path tree,SPT)。
对于某个组,网络要为任何一个向该组发送报文的组播源建立一棵树。
共享树以某个路由器作为路由树的树根,该路由器称为汇集点(Rendezvous Point,RP),将 RP 到所有接收者的最短路结合起来构成转发树。
使用共享树时,对应某个组,网络中只有一棵树。
所有的组播源和接收者都使用这棵树来收发报文,组播源先向树根发送数据报文,之后报文又向下转发到达所有的接收者。
信源树的优点是能构造组播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最短路径,使端到端的延迟达到最小;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在路由器中必须为每个组播源保存路由信息,这样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路由表的规模也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