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3章
- 格式:pptx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54
⼤学⽣⼼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三章《⾼职⼤学⽣⼼理健康教育(第2版)》教学教案第三章⼈格万花筒——⾼职⼤学⽣⼈格发展与⼼理健康⼀、教学⽬的1. 了解什么是⼈格,⼈格的特征以及⼈格的影响因素。
2. 了解五⼤主要⼈格理论对⼈格问题进⾏了哪些探索,掌握从不同的类型和特质⾓度看待⼈格的⽅法。
3. 了解并辨析不同⼈格测验的⽅法,并能通过⼤五⼈格测试了解⾃⼰的⼈格特质。
4. 了解⼈格发展的过程,掌握⾃我⼈格完善的⽅法。
⼆、课时和授课序号3课时授课序号:S07-S09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从不同理论看待⼈格的⽅法、了解⼈格测验⽅法,并能借此了解⾃⼰⼈格。
教学难点:掌握⾃我⼈格完善的⽅法。
四、教学⽅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夏翠翠主编:《⼤学⽣⼼理健康教育》六、教学过程(⼀)S07:⼈格概述1.案例引⼊佳琪的妈妈参加了毕业30年的⼤学同学聚会,最近打电话和佳琪沟通的话题都是聚会的事情。
⽆话不谈的俩⼈发现了很多趣事:时间变迁,很多⼈的长相都变了,声⾳也变了,但是⼀开始聊天,就发现过去熟悉的感觉找回来了,很快认出对⽅。
例如⽼李当时是个受男⽣“欺负”的⽼好⼈,现在是单位的管理者,这次聚会时还是话不多,憨憨地在⼀旁微笑,哪个同学的⽔杯空了,他总是第⼀个起来给满上。
还有当时班上的“风云⼈物”⽼夏,是个豪爽活泼的⼥⼦,这次见⾯明显成熟多了,表现出少见的温柔,但是眼见有同学被灌酒,她还是忍不住“出⼿相救”,颇有当年⼥中豪杰的影⼦。
佳琪也和妈妈分享班⾥同学的趣事,有的同学活泼开朗,有的同学稳重独⽴,各不相同。
教师:引导学⽣回忆⾃⼰曾经的同学,到现在是否发⽣了⼀些变化,跟故事⾥发⽣的趣事是否相同,在3-5⼈的⼩组内分享,并尝试从这些趣事中探索⼀些特点。
2.⼈格概述(1)⼈格定义⼴义的⼈格等同于个性特点,是指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认知、情感与⾏为模式,它体现了⼀个⼈独特的精神风貌。
它具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质、性格、兴趣、价值观及⾏为习惯等都会表现出我们独特的⼈格的差异。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包括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情绪等。
3.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
3. 应对压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所学情绪管理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压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情绪管理相关书籍或资料3. 情绪管理小测验4. 小组讨论话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情绪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情绪管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新课讲解1. 情绪管理的概念:情绪管理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识别、表达、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2.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
3. 情绪管理的基本技巧:a. 识别情绪:通过身体反应、心理反应和表情来识别情绪。
b. 表达情绪: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与朋友、家人沟通。
c. 调节情绪:采用放松技巧、认知重构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d. 控制情绪:在特定情境下,有意识地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话题: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情绪管理技巧?b. 如何在压力情境下保持积极心态?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总结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情绪管理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情绪管理技巧的体验。
二、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应对情绪和压力。
2. 学生讨论并分析案例,总结应对情绪和压力的方法。
三、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a. 每位学生记录一周内遇到的情绪和压力,分析自己是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