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设施讲义与设备1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94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4参考学时:56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1 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是从事物流管理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企业物流技术与装备的使用,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物流运作管理能力。
先修课程:《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经济地理》、《管理学基础》、《仓储实务》、《货物学》、《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实务》后续课程:《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法律法规》、《连锁经营实务》、《综合实训》1.2 课程的基本理念(1)倡导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2)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3)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4)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例如,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解决项目任务等过程的能力,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1.3 课程的设计思路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该课程是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流运作管理”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含有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配送等诸多功能要素的综合服务系统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以现代物流流程或功能为主线,同时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利用实训室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仓储物流知识培训讲义一、仓储物流概述1. 仓储物流的定义仓储物流是指将物品从生产地或采购地通过运输手段运送到仓库中,并进行储存、管理和分配的一系列活动。
2. 仓储物流的重要性- 保障供应链的顺利运作:仓储物流是供应链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仓储和物流管理,能够保障产品的及时供应和顾客的满意度。
- 提高运营效率:优秀的仓储物流管理能够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产品流通周期,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 节约成本:合理的仓储物流布局和管理,能够降低仓储设备和人力的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仓储物流流程1. 入库管理- 接收货物:接收供应商发货的物品,核对数量和质量。
- 上架:将货物按照规定的仓库布局和标识码摆放到指定位置。
- 入库登记:将货物的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商品名称、数量、质量、生产日期等。
2. 出库管理- 订单处理:根据顾客的订单要求,准备出库物品。
- 拣货:根据订单信息,从仓库中选取相应的物品。
- 包装:对拣货完成的物品进行包装,确保商品的完好无损。
- 发货:将包装好的商品按照运输计划发货。
3. 库存管理- 盘点:根据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计划,对仓库中的物品进行盘点,核对库存数量和质量。
- 调拨:根据需求和库存情况,实现物品的内部调动,确保各个仓库的库存平衡。
- 趋势分析:通过对库存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仓库存货的消耗趋势,为采购和销售提供依据。
三、仓储物流管理技巧1. 合理布局- 最佳库位规划:将畅销品放置在易于取货的位置,减少取货时间和劳动成本;将滞销品放置在较远的位置,减少占用宝贵的存储空间。
- FIFO原则:采用先进先出的管理原则,确保库存中的物品始终保持新鲜和可用。
2. 使用科技手段- 仓库管理系统:通过引入自动化的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仓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率。
- 条码和RFID技术:采用条码和RFID技术,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跟踪,提高物品的查找效率和准确性。
3. 培养高效团队- 培训与交流:加强员工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