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集组织命名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208.90 KB
- 文档页数:15
gfs数据命名规则
GFS数据命名规则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1. 数据源标识符:通常是“gfs”或“euro”等,表示数据来自哪个气象中心或模型。
2. 时间标识符:表示数据对应的起始时间和预报时长。
常见的时间标识符包括小时和天数。
3. 地理区域标识符:表示数据覆盖的地理区域范围,如全球、北半球、欧洲等。
4. 变量标识符:表示数据对应的气象变量,如温度、气压、风向等。
常见的变量标识符包括T(温度)、P(气压)、U (东西风分量)和V(南北风分量)等。
5. 网格分辨率标识符:表示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或网格大小,以经度和纬度的分辨率来表示。
例如,一个命名为“gfs_2021102612_global_T2m.nc”的文件表示来自GFS模型的全球覆盖范围的2m温度数据,对应于2021年10月26日12时的预报。
农业大数据-气象数据集内容和文件组织方式框架索引2022年3月7日星期一1.文件命名规则表1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规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命名上传文件作物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CROP.txt自动土壤水分观测Z_ 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ASM-FTM.txt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SURF_YYYYMMDDhhmmss_P_AWS.TXT本站气压SURF_GLB_MUL_HOR-PRS-YYYYMMDDhh.TXT气温SURF_GLB_MUL_HOR-TEM-YYYYMMDDhh.TXT相对湿度SURF_GLB_MUL_HOR-RHU-YYYYMMDDhh.TXT降水SURF_GLB_MUL_HOR-PRE-YYYYMMDDhh.TXT蒸发SURF_GLB_MUL_HOR-EVP-YYYYMMDDhh.TXT风向风速SURF_GLB_MUL_HOR-WIN-YYYYMMDDhh.TXT日照SURF_CHN_SSD_HOR_YYYYMMDD.TXT气温、土壤相对湿度、降SEVP_NMC_GISP_S99_EATA20_ACHN_L88_PB_YYYYMMDDhh.JPG/GIF水距平等图片Z_NAFP_C_BABJ_ YYYYMMDDhh ss _P_CLDAS_NRT_CHN_0P0625_DAY-RSM000050- YYYYMMDDhh ss.nc MapGIS文件Z_SEVP_C_BABJ_ YYYYMMDDhh ss_P_SURF_CLI_CHN_MERGE_FY2_PRE_HOUR_GRID_0.10- YYYYMMDDhh ss.grd 2.上传文件参数说明单站上传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PPPP[-CCx].txt)和多站上传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PPPP.txt)有关参数说明如下: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基础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地形地貌、水文水资源、气象、地质等各种地理现象及其统计数据。
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这些数据需要进行组织和命名。
下面介绍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组织及文件命名规则。
一、数据组织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应按照内容和空间位置进行分类和组织。
根据内容可分为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水文水资源、气象、地质等数据;根据空间位置可以按照行政区划、河流流域等进行分类。
数据组织的原则是“易于调取、易于更新、易于管理”,为了方便数据的共享,应采用通用的数据格式及数据交换协议。
二、文件命名规则正确的文件命名规则有助于数据的管理和利用。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据的文件命名应尽量简洁、清晰,同时体现数据的含义。
1. 按照数据内容进行命名地形数据名称可以以DEM、DTM等组成,例如“山西省1:50000数字高程模型(DEM)”,“太原市5米栅格高程数据(DTM)”。
土地利用数据可以以画幅号和地名组成,例如:“H66-太原市土地利用现状图”,“K15-山西省土地覆盖变化图”。
水文资源数据可以按照水文测站编号进行命名,例如:“306001地表水水质数据”,“502201大太湖水位数据”。
气象数据可以以地名和测站编号为基础进行命名,例如:“太原市气象观测站2019年逐日降水数据”,“临汾市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数据”。
地质数据可以以地质名称、地质年代和地理位置等作为命名依据,例如:“山西盂县神峪组地质图”,“太原市震旦系地质构造图”。
行政区划数据可以以行政区代码或行政区名称进行命名,例如:“山西省行政区划线数据”,“太原市行政区界线数据”。
流域数据可以以流域名称或水系名称进行命名,例如:“黄河上游流域DEM数据”,“太行山水系河流基本属性数据”。
各类命名规则中的数字和字母应该统一符合规范,比如坐标系选用国家标准要求的编号,模板图层的名称要符合ISO国际标准,文件的格式、扩展名应遵守国际标准。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探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17.05.02•【文号】气发〔2017〕31号•【施行日期】2017.05.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探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的通知气发〔2017〕31号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有关高校,有关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为适应我国大数据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推动气象数据资源汇集共享,更加科学地为国家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和社会民生等做好气象预报服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相关规定,中国气象局研究制定了《气象探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现印送你们,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中国气象局联系沟通。
联系人:郭文刚,联系电话:************。
中国气象局2017年5月2日气象探测资料汇交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气象探测资料汇交工作,促进资料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行业管理若干规定》《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和《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及其他从事气象探测的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的海上钻井平台和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在国际航线上飞行的航空器、远洋航行的船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气象探测的,应当按照本办法向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汇交所获得的气象探测资料。
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试用稿)2006年5月前言为方便气象科学数据管理,满足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结合各种气象数据集制作和共享服务特点,依据《气象资料的分类编码及命名规范》,制定了《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
《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是数据集制作人员在进行数据集组织、制作时的参考性文件,各种数据集组织拆分及命名应按照规定执行。
目录1. 总则 (1)1.1 大类 (1)1.2 公共属性 (2)1.3 私有属性 (2)1.4 数据集代码命名规则 (2)1.5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2. 地面气象资料 (4)2.1 数据集组织 (4)2.2 数据集代码命名 (4)2.3 文件命名 (4)3. 高空气象资料 (5)3.1 数据集组织 (5)3.2 数据集代码命名 (5)3.3 文件命名 (5)4. 海洋气象资料 (6)4.1 数据集组织 (6)4.2 数据集代码命名 (6)4.3 文件命名 (6)5. 气象辐射资料 (6)5.1 数据集组织 (6)5.2 数据集代码命名 (6)5.3 文件命名 (7)6. 农业气象资料 (7)6.1 数据集组织 (7)6.2 数据集代码命名 (7)6.3 文件命名 (7)7. 数值分析预报产品 (7)7.1 数据集组织 (7)7.2 数据集代码命名 (7)7.3 文件命名 (8)8. 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 (8)8.1 数据集组织原则 (8)8.2 数据集代码命名 (8)8.3 文件命名 (8)9. 历史气候代用资料 (8)9.1 数据集组织原则 (8)9.2 数据集代码命名 (9)9.3 文件命名 (9)10.气象灾害资料 (9)10.1 数据集组织原则 (9)10.2 数据集代码命名 (9)10.3 文件命名 (9)11.天气雷达资料 (9)11.1 数据集组织原则 (9)11.2 数据集代码命名 (9)11.3 文件命名 (10)12.气象卫星资料 (10)12.1 数据集组织原则 (10)12.2 数据集代码命名 (10)12.3 文件命名 (10)13.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 (11)13.1 数据集组织原则 (11)13.2 数据集代码命名 (11)13.3 文件命名 (11)14.气象服务产品资料 (11)14.1 数据集组织 (11)14.2 数据集代码命名 (12)14.3 文件命名 (12)1. 总则本规定依据《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和命名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的,其中数据集代码、文件代码、数据标识符、要素代码均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1.数据集信息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1981-2010年)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19812010数据集版本:1.0数据集建立时间:201208162.数据来源:中国2160个国家基准、基本气候站地面月报信息化文件。
3.数据集实体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1981-2010年)数据文件命名为:SURF_CLI_CHN_IIiii_MDAY_19812010[kYYYYyyyy].txt 日气候标准值SURF_CLI_CHN_IIiii_MMON_19812010[kYYYYyyyy].txt 月气候标准值SURF_CLI_CHN_IIiii_MYER_19812010[kYYYYyyyy].txt 年气候标准值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数据集为中国2160个基本、基准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数据集包括气压、气温、空气湿度、云、降水、天气现象、能见度、蒸发、积雪、风、地温、冻土、日照等13个要素的日、月、年气候标准值。
3.1.3.特征值说明:数据集中特征值的定义参考了CIMISS内部技术规范,具体特征值信息见"Documents"目录下文件:SURF_CLI_CHN_MUL_19812010_Characteristic_Code.doc3.2.数据存储信息3.2.1.存储格式和读取:所有数据文件类型均为ASCII码文件,文件格式见"Documents"目录下文件:SURF_CLI_CHN_MUL_19812010_Format.doc3.2.2.数据集在介质中的放置存储介质及数量:光盘,1张。
存储目录结构:1) datasets:存放数据实体文件。
2) description:存放数据集说明文档。
3) documents:数据集台站信息、数据格式说明、特征值定义、分段说明文件、整编统计方法及统计项目。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1.数据集信息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日值数据集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DAY数据集版本:2.0数据集建立时间:200804012.数据来源:(1)1951-2006年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象日值资料;(2)全国各省归档的国家一般站主要气象要素1951-2006年日值数据集;(3)1951~2005年42个行业台站的地面气象日值资料;3.数据集实体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数据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MUL_DAY)、要素代码(XXX)、项目代码(XXXXX)、年份标识(YYYY)和月份标识(MM)组成。
其中,SURF表示地面气象资料,CLI表示地面气候资料,CHN表示中国,MUL表示多要素,DAY表示日值。
XXX-XXXXX说明:PRS-10004表示本站气压,TEM-12001表示气温,VAP-13004表示水汽压RHU-13003表示相对湿度PRE-13011表示降水,EVP-13241表示小型蒸发量,EVP-13242表示大型蒸发量,WIN-11002表示平均风速,WIN-11042表示最大风速风向,WIN-11041表示极大风速风向SSD-14032表示日照时数。
文件命名为:SURF_CLI_CHN_MUL_DAY-XXX-XXXXX-YYYYMM.TXT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日值文件的结构如下:SURF_CLI_CHN_MUL_DAY-PRS-10004-YYYYMM.TXT(本站气压)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平均本站气压 Number(6) 0.1hPa6 日最高本站气压 Number(6) 0.1hPa7 日最低本站气压 Number(6) 0.1hPa8 平均本站气压质量控制码 Number(2)9 日最高本站气压质量控制码Number(2)10 日最低本站气压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TEM-12001-YYYYMM.TXT(气温)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平均气温 Number(6) 0.1℃6 日最高气温 Number(6) 0.1℃7 日最低气温 Number(6) 0.1℃8 平均气温质量控制码Number(2)9 日最高气温质量控制码Number(2)10 日最低气温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VAP-13004-YYYYMM.TXT(水汽压)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平均水汽压 Number(6) 0.1hPa6 平均水汽压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RHU-13003-YYYYMM.TXT(相对湿度)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平均相对湿度 Number(6) 1%6 最小相对湿度 Number(6) 1%7 平均相对湿度质量控制码Number(2)8 最小相对湿度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PRE-13011-YYYYMM.TXT(降水)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20-8时降水量 Number(6) 0.1mm6 8-20时降水量 Number(6) 0.1mm7 20-20时降水量 Number(6) 0.1mm8 20-8时降水量质量控制码Number(2)9 8-20时降水量质量控制码Number(2)10 20-20时降水量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EVP-13241-YYYYMM.TXT(小型蒸发量)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小型蒸发量 Number(6) 0.1mm6 小型蒸发量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EVP-13242-YYYYMM.TXT(大型蒸发量)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大型蒸发量 Number(6) 0.1mm6 大型蒸发量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WIN-11002-YYYYMM.TXT(风速)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平均风速 Number(6) 0.1m/s6 平均风速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WIN-11042-YYYYMM.TXT(最大风速风向)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最大风速 Number(6) 0.1m/s6 最大风速的风向 Number(6) 方位7 最大风速质量控制码 Number(2)8 最大风速的风向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WIN-11041-YYYYMM.TXT(极大风速风向)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极大风速 Number(6) 0.1m/s6 极大风速的风向 Number(6) 方位7 极大风速质量控制码 Number(2)8 极大风速的风向质量控制码Number(2)SURF_CLI_CHN_MUL_DAY-SSD-14032-YYYYMM.TXT(日照时数)序号中文名数据类型单位1 区站号 Number(5)2 年 Number(5) 年3 月 Number(3) 月4 日 Number(3) 日5 日照时数 Number(6) 0.1小时6 日照时数质量控制码Number(2)3.1.3.特征值说明:32766 所有要素缺测或无观测。
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1.数据集信息数据集中文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数据集版本:V2.0数据集建立时间:201208012.数据来源:该数据集的数据来源包括2个部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基础资料专项收集、整理的1961年至最新的全国国家级台站(基本、基准和一般站)的降水月值资料;由GTOPO30数据(分辨率为0.05°×0.05°)经过重采样生产的中国陆地0.5°×0.5°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3.数据集实体3.1.数据集实体内容说明3.1.1.数据集实体文件名称: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文件命名由数据集代码(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年份、月份标识(YYYYMM)组成。
具体形式:SURF_CLI_CHN_PRE_MON_GRID_0.5 -YYYYMM.TXT3.1.2.数据集实体文件的内容描述:数据集实体包括1961年1月至最新的逐月数据文件,每个文件中包括的前6行为头文件信息,其中:第一行"ncols 128":表示实体数据有128列;第二行"nrows 72"表示实体数据有72行;第三行"xllcorner 72"表示实体数据左下方对应最小经度是72°E;第四行"yllcorner 18"表示实体数据左下方对应最小纬度是18°N;第五行"cellsize 0.5"表示网格是0.5°×0.5°的;第六行"NODATA_value -9999.0"表示中国区域以外的值用-9999.0表示。
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试用稿)2006年5月前言为方便气象科学数据管理,满足气象资料共享系统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结合各种气象数据集制作和共享服务特点,依据《气象资料的分类编码及命名规范》,制定了《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
《气象数据集组织及命名规定》是数据集制作人员在进行数据集组织、制作时的参考性文件,各种数据集组织拆分及命名应按照规定执行。
目录1. 总则 (1)1.1 大类 (1)1.2 公共属性 (2)1.3 私有属性 (2)1.4 数据集代码命名规则 (2)1.5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3)2. 地面气象资料 (4)2.1 数据集组织 (4)2.2 数据集代码命名 (4)2.3 文件命名 (4)3. 高空气象资料 (5)3.1 数据集组织 (5)3.2 数据集代码命名 (5)3.3 文件命名 (5)4. 海洋气象资料 (6)4.1 数据集组织 (6)4.2 数据集代码命名 (6)4.3 文件命名 (6)5. 气象辐射资料 (6)5.1 数据集组织 (6)5.2 数据集代码命名 (6)5.3 文件命名 (7)6. 农业气象资料 (7)6.1 数据集组织 (7)6.2 数据集代码命名 (7)6.3 文件命名 (7)7. 数值分析预报产品 (7)7.1 数据集组织 (7)7.2 数据集代码命名 (7)7.3 文件命名 (8)8. 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 (8)8.1 数据集组织原则 (8)8.2 数据集代码命名 (8)8.3 文件命名 (8)9. 历史气候代用资料 (8)9.1 数据集组织原则 (8)9.2 数据集代码命名 (9)9.3 文件命名 (9)10.气象灾害资料 (9)10.1 数据集组织原则 (9)10.2 数据集代码命名 (9)10.3 文件命名 (9)11.天气雷达资料 (9)11.1 数据集组织原则 (9)11.2 数据集代码命名 (9)11.3 文件命名 (10)12.气象卫星资料 (10)12.1 数据集组织原则 (10)12.2 数据集代码命名 (10)12.3 文件命名 (10)13.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 (11)13.1 数据集组织原则 (11)13.2 数据集代码命名 (11)13.3 文件命名 (11)14.气象服务产品资料 (11)14.1 数据集组织 (11)14.2 数据集代码命名 (12)14.3 文件命名 (12)1. 总则本规定依据《气象资料分类编码和命名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制定的,其中数据集代码、文件代码、数据标识符、要素代码均按照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各类气象资料的收集处理、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数据库建设、数据网上发布及交换等工作均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如果气象数据的代码或标识符等内容没有在规范中列出或有不妥之处,应向主管业务的领导或有关负责人反映,以便及时对规范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
1.1 大类主要依据气象资料的内容属性,结合考虑来源属性,将气象资料分为以下14个大类,,见表1。
表1 气象资料大类和编码简码大类名称标识符说明A 地面气象资料SURF包括地面观测台站、地面边界层观测站、闪电定位系统和其它种类的观测台站获得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其综合分析加工产品,不含单独用卫星、数值模式、科考等方式获得的地面资料B 高空气象资料UPAR包括高空探测台站、飞机、火箭、GPS、风廓线仪等手段获得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及其加工产品,不含单独用卫星、数值模式、科考等方式获得的高空资料C 海洋气象资料OCEN包括海洋船舶、浮标获得的海洋观测及其统计资料,不含单独用卫星、数值模式、科考等方式获得的海洋资料D 气象辐射资料RADI包括常规地面辐射台站、大气本底站、南极站等台站地面观测取得的辐射资料,不含卫星、科考等方式获得的辐射资料E 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资料AGME包括农业气象台站和各类生态气象监测台站取得的农牧作物、物候、农业气象灾害、植被物理化学特性、土壤物理化学特性资料,不含科考等方式获得的农业气象资料F 数值分析预报产品NAFP指通过数值分析预报模式获得的各种分析和预报产品G 大气成分资料CAWN指大气本底观测站、酸雨观测站、大气臭氧观测站获取的有关反映大气环境状况的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学资料H 历史气候代用资料HPXY指可反映历史气候条件的各种非器测资料I 气象灾害资料DISA指记录各种天气气候灾害的气象实况及其影响的资料;围绕灾害主题(如台风、暴雨、沙尘暴、大雾)进行的观测或加工集成获得的各种资料集等。
不含农业气象报告中的农作物灾害和灾情资料J 气象雷达资料RADA通过各种气象雷达探测获得的资料和产品K 气象卫星资料SATE通过各种卫星探测获得的气象资料和产品L 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SCEX在科学试验和考察中观测获得的或收集加工获得的各种资料和产品M 气象服务产品SEVP直接应用于决策服务、公众服务的各类产品Z 其它资料OTHE指无法归并到上述资料内的气象资料和产品,如某些天气气候分析产品(如大气环流指数、ENSO指数等);与气象相关的水文、冰雪、海洋、生物、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等资料1.2 公共属性各大类资料的典型属性有部分是相同的,为公共属性,包括区域属性、观测及统计时段属性。
1.3 私有属性各大类资料的典型属性有部分是不同的,为私有属性,见表2。
表2 私有属性私有属性用于资料类别产品、资料内容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资料、海洋气象资料、气象辐射资料、农业气象资料、大气成分及相关资料、历史气候代用资料、气象灾害资料、气象雷达资料、气象卫星资料、气象服务产品要素地面气象资料垂直层次高空气象资料产品、资料来源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产品种类数值分析预报产品、气象服务产品灾害种类气象灾害资料雷达种类气象雷达资料产品等级气象雷达资料、气象卫星资料气象卫星资料卫星类别、探测器、波段试验名称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1.4 数据集代码命名规则数据集代码:典型属性标识符 “_” 补充说明部分标识符① 数据集代码中典型属性的“标识符”是必须存在的,并严格按照规定顺序和内容编写,不同种类数据集的典型属性各不相同,如地面气象资料数据集包括了资料大类、内容属性、区域属性、要素属性、观测及统计时段属性五个属性,卫星气象资料数据集包括了资料大类、产品等级属性、卫星类别属性、卫星探测器属性、波段属性、产品内容属性、区域属性七个属性。
② 补充说明部分为可选部分,用于说明该数据集中必须说明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特征(如时间、来源、质量控制状况、要素、格式等)。
③ 典型属性和补充说明部分的标识符之间须用下横线“_”分割。
④ 数据集代码不限长。
1.5 数据文件命名规则数据文件命名:数据集代码 “-” 文件的补充说明部分① 每个数据文件都隶属于某个数据集,文件代码的前半部分即为该数据集代码,后半部分为文件的补充说明部分,文件扩展名为文件类型和压缩方法标识。
② 文件补充说明部分用于补充说明该文件必须说明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特征(如时间、空间位置、要素、格式等),用中横线“-”分割,代码不限长。
z文件补充说明部分代码用由ASCII码英文大写字母A-Z、小写字母a-z和数字0-9组成的代码表示。
z如果同一个数据集中文件类型不同或数目较多,可以根据各个文件类型特征分目录管理,要素、项目、时间等都可以作为划分目录的标准,目录名用英文字符串或数字表示,可以是要素编码、要素代码等等。
例如: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中气温的文件命名为:SURF_CLI_CHN_MUL_YER-TEM-YYYY.TXTz时间属性代码规定如下: yyyy[MM[dd[hh[mm[ss]]]]],其中yyyy:四位数字,公元年份MM:两位数字,月份dd:两位数字,日期hh:两位数字,小时mm:两位数字,分钟ss:两位数字,秒文件扩展名为文件类型和压缩方法标识。
数据文件类型(格式)代码,一般为三位字符,不可省,文件扩展名通过“.”与前面的代码分开。
详见表6.1数据文件类型(格式)代码。
表数据文件类型(格式)代码文件格式 标识符ASCII字符文件 TXT非通用二进制格式文件 BINGRID码格式文件 GRDGRIB码格式文件 GRBBUFFER码格式文件 BUF传统电报格式文件 REP元数据文件 METTIFF格式图象文件 TIFGIF格式图象文件 GIFPNG格式图象文件 PNGPostscript格式文件 PSMPEG 格式多媒体文件 MPGJPEG file格式图象文件 JPGHTML 格式文件 HTMa Microsoft Word 文件 DOC传真图 FAXMicaps格式文件 MIC文件是否压缩及压缩方法的标识,可省,具体标识见下表:标识符意义Z 文件经Unix COMPRESS技术压缩Zip 文件经 PKWare zip 压缩技术压缩Gz 文件经 Unix gzip 压缩技术压缩bz2 文件经Unix bzip2压缩技术压缩2. 地面气象资料2.1 数据集组织地面气象资料可以按照观测及统计时段、台站级别组成不同的数据集,根据数据集的统计特征、区域特征、应用范围,也可以制作单要素或特殊区域的数据集。
如: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定时值数据集、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定时值数据集、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气温月值和年值数据集、中国地面天气资料沙尘暴定时值数据集等。
2.2 数据集代码命名地面气象资料数据集代码的规定部分内容和顺序为:总类代码、内容属性代码、区域属性代码、要素属性代码、观测及统计时段属性代码。
补充部分可以是表征数据集特性的字符串,如时间、空间范围、要素等等。
规定部分和补充部分的代码之间均用“_”分割。
如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定时值数据集代码为SURF_CLI_CHN_MUL_FTM_CES。
地面台站类型和代码(补充部分)代码 内容名称 说明 标识符01 基准站国家基准气候站每天观测24时次 RST02 基本站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每天观测4时次 BST03 一般站国家地面一般气象观测站 FST04 自动气象站ASOS05 国际交换站用于国际交换的国家公开站 CES2.3 文件命名数据集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地面气象资料数据集可以根据要素、统计项目、统计时段、时间段等特征进行目录组织和文件拆分。
如果文件数目较多,不适宜都存放在一个目录下,为便于文件检索和使用,可以根据各个文件类型特征分放在不同目录下,要素、项目、时间等都可以作为划分目录的标准,目录名用英文字符串或数字表示,可以是要素编码、要素代码等等。
文件名前部分即为数据集代码,后面部分是文件特征的补充说明部分,表征了该文件的数据特征,如要素属性、要素编码、时间等,中间用“-”分隔。
对于多要素数据集,文件的补充说明部分可以是要素内容标识符,要素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