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对写法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5
诗歌-对写法
诗歌-对写法
1、引言
本章节将介绍诗歌对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诗歌对是中国古代传
统文学形式之一,其独特的韵律和形式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详细阐述诗歌对的各个方面,包括韵律、
诗句结构、主题选择等。
2、韵律
在诗歌对的写作中,韵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韵律可以增加诗
歌对的音乐感和美感。
通常,诗歌对采用七言或五言绝句的形式,
每句有四个或五个字。
在选择韵律时,需要注意每一句之间的押韵
关系,使诗歌对的整体流畅而和谐。
3、诗句结构
诗歌对的诗句结构是其独特之处。
每句诗都有严格的结构要求,包括平仄、押韵等。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句的平仄关系,以
保持整体的韵律感。
同时,押韵也是诗歌对中重要的元素,它可以
增强诗歌的美感和韵律感,使诗歌更加优雅。
4、主题选择
诗歌对的主题多样化,可以涵盖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社会思
潮等方面。
在选择主题时,需要注重整体的美感和意境表达。
通过
描绘自然景观,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壮观;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可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理;通过描绘社会思潮,可以抒发对社会
现象和问题的思考。
附件:
本文档附件包含一些经典的诗歌对范例,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韵律:诗歌中通过音节的重复和叠韵来营造一种声音的和谐感。
2、绝句:每句有四个字或五个字的诗句形式。
3、平仄:平仄是指诗句中字的声调高低,分为平声和仄声。
4、押韵:诗句中末尾音节的相同或相近,形成音韵的重复。
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对写法”有人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
诗人在表达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抒情主体的位置,假想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的情感。
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
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现在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以妻子望月的神态和姿式衬托她对丈夫的思念,又通过对妻子的心理展示,细腻地传达离情别意,这也正是作者心理的真实流露。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消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表现对方因思友而产生的愁绪又深又浓。
对写法的诗歌典例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之一。
它是一种以语言、韵律、意象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表现手段的文学形态,早在古代就有了它的雏形。
随着各个时代的发展,诗歌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形成了许多典范作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一些写法上的经典例子。
第一篇:《登高》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过程和所感所想,表现了作者对尘世间高人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行文之间也透露出思考与愤慨之情。
这首诗不仅语言表达上精练明快,以天下气象来承载人生苦乐的哲学意境也让人难以忘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篇:《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首有情怀和境界的短篇诗。
它以画面化、感触性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夜泊枫桥时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凄凉,以及他内心对于友谊与交往的期望。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鲜活,叙述简洁流畅,极具音韵美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三篇:《夜雨寄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具有音乐性和情感性的诗。
诗中以“夜雨”为主题,通过对雨滴、风声、孤灯和赠言的刻画,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其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更是打动人心。
这首诗行文遒劲有力,语言简练质朴,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以上三篇诗歌典例,无论是在语言、思想、情感上都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当代诗歌创作的重要启示。
它们告诉我们,诗歌写作要注重借助形象、音韵和韵律等手法,表现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和抒发,创造真挚、美丽、意蕴深远的诗歌佳作。
对写法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主要通过描述对方的行为、情感或心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
这种手法常常使用虚拟的场景和情节,通过想象和象征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对写法诗歌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表达:对写法通过描述对方的行为、情感或心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因此,情感表达是鉴赏对写法诗歌的重点之一。
要从诗中感悟到诗人的思念之情、渴望相聚的情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心痛苦和无奈。
2. 场景描绘:对写法常常使用虚拟的场景和情节来表达情感,这些场景描绘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要从诗中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场景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以及这些场景所表达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3. 语言技巧:对写法诗歌的语言技巧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要从诗中感受到诗人所使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的节奏、韵律和形象感。
4. 思想主题:对写法诗歌的思想主题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要从诗中思考到诗人所表达的人性、命运和人生意义等主题,以及这些主题所体现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总之,对写法诗歌鉴赏需要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以及领悟诗人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对写法诗歌的美妙之处。
涉江采芙蓉采用对写法的诗句
所谓“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
诗人或者抒情主人公思乡或者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其中的《涉江采芙蓉》便采用“对写法”来写相思之苦。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歌以首句为题目,写男女之间的相隔两地但互相思念的情感。
前四句写一个女孩子渡江采集荷花,散发着兰草香气的沼泽地里长着很多芳香的草。
可是这个女孩子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她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五六句则从女子思念的游子角度写,想着此刻游子一定也望着故乡的方向,感慨长路漫漫无法还乡。
最后两句抒情,为什么心意相通的两人要分离,让人在忧伤中终老。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写法问:什么是对写法?答: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作翻进一层的写法。
属于虚写,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感情抒发得更加真挚感人。
苏幕遮 [ 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问:词的下阙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答:“五月渔郎相忆否?”这句话使用了对写法,即想象对方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在这盛夏的五月曾经在一起钓过鱼的老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呢?从“鱼郎”思念自己的角度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从而使诗歌做到虚实结合,令人遐想不已。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问:此诗的三、四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答:诗歌的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
三、四句使用了对写法,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
诗人遥想的是:“遍插茱萸少一人。
”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好象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这就曲折有致的表达,有新意,也有深情。
3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抱膝灯前影伴身”中刻画的场景,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发感情的方法奇特,为后人所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己为伴。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一)份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1此处相思,彼处着墨――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对写法: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
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
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客体,可以是景、物和人。
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对写法的表现形式:1、移情于人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这首诗的三、四句使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答:“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使用了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写节日之际,家人深夜围坐在一起,念叨着我这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高中对写法的诗句有哪些1.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离骚》先秦·屈原2.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放言五首·其三》唐·白居易3.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4.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绝句》唐·吕洞宾5.有人明此法,万载貌如童《五言》唐·吕洞宾6.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夜雨》唐·白居易7.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送僧归日本》唐·钱起8.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七言》唐·吕岩9.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杜鹃》唐·杜甫10.白日传心静,青莲喻法微《宿龙兴寺》唐·綦毋潜11.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暮雪》清·大须12.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开化寺卧病不得同游赋得十韵兼呈马十八》唐·崔元翰13.淮南法,秋石最堪夸《忆江南·淮南法》唐·吕洞宾14.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蹉《轻薄篇》魏晋·张华15.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登瓦官阁》唐·李白16.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偶题》唐·杜甫17.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题取经诗(载《翻译名义集》,云唐义净三藏作)》唐·无名氏18.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效古诗》南北朝·范云19.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咏茶十二韵》唐·齐己20.嗣皇上寿称臣子,本朝家法严无比《颐和园词》清·王国维。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之一——“对写法”古典诗词表现手法之一——“对写法”在表现怀人主题的诗歌中,为了更好地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诗人往往借助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表现手法——“对写法”。
所谓“对写法”,就是诗中主人公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但诗人却不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入手,将这种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对写法”的运用最早可追溯到《诗经》。
《周南·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的闺怨诗作。
第一章写思妇思念远在他乡的征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后三章则以思家念归的征人口吻来写,反复铺陈他在旅途中的辛劳和愁思,从而将思妇怀人的惆怅之情从征人思归这一角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到了唐代,用对写法写成的怀人之作更为多见。
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___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而诗人蹊径独辟,想像兄弟们重九相偕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
这一写法,不仅有新意,而且把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意表达得曲折而浓郁。
___的《除夜作》讲述了除夕之夜,一家欢聚,而诗人却身居客舍,远离家人,只能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
承前一、二两句,诗人似乎应该倾吐此刻的思乡之情了。
可是,诗人笔峰一转,撇开自己,从千里外的家乡写起:“故乡今夜思千里。
”“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夕……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另一种表现。
___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描写了在邯郸驿里逢冬至的情景。
诗人抱着膝盖坐在灯前,想象着家中的亲人也在这个深夜坐着,说着远行人的故事。
这种对写法的运用,让诗人在思念家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古诗中的对写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中的对写法关于古诗中的对写法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
所谓“对写”,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
运用此法,可以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得一击两鸣之功,能极大的增强抒情力度,丰富诗歌意境。
如唐代诗人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对写法。
诗人搬家之际,湖上亭的一草一木如此深情,柳条藤蔓牵住衣襟,黄莺更是不舍以至啼鸣。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和物抒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深深依恋,诗趣盎然。
再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自己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
两相对照,不觉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有着光和热的灯,竟也变得“寒”气袭人。
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惯常写法诗人应要倾吐此刻的悲凉心绪了,可是,诗人却又撇开自己,从对面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
”其实,这也正是“我”“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
可见,对写法可使诗作含蓄蕴藉,别具韵味,耐人咀嚼,这就有必要对“对写法”的特点加以探讨。
一.巧用衬托,虚实相生古诗中有不少诗句是将设想之境与当前之境进行对比或衬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
而这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比直接写自己来得委婉、曲折,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结果。
具体的意象,典型的细节,虚实的意境与衬托的手法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感情显得更加深沉,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如唐代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首两句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献身精神,尾二句笔锋一转,不再写将士,也不写自己感慨,而匠心独运的写闺中妻子仍然梦着已成白骨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