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8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人体经络和十二时辰------ 10.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能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
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
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
过亥时睡觉。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
拥有好的睡眠开始。
对老年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图及23个穴位位置图经络图解手少阳三焦经活跃时间:亥时(21点~23点)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人如果在21点到23点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和美容十分有益。
经络循行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再弯下走向面颊部,到达眼眶下;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眦(丝竹空穴),与足少阳经相连接。
联系脏腑:属三焦,络心包。
☆手少阳三焦经是从无名指指端出发,沿着手腕背向上,经过手肘、手臂外侧,到肩部,然后到耳朵、眉毛处的经脉。
这条经脉经过了整个耳朵,并从耳后绕着耳朵从下到上走了一圈,可以说是最会“兜圈”的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歌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穴计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共23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中医所称的“三焦”,在西医解剖学上找不到具体的对应脏腑,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
三焦经和其他经络一同作用,帮助身体排除风邪、抵御外来的风邪侵袭,因此本经上的穴位主治头、目、耳、颊、咽喉、胸胁病和热病,如偏头痛、耳聋、目赤肿痛、面颊肿痛、肘臂外侧疼痛等。
经脉关键穴位关冲可治发热昏迷;中渚、外关、耳门擅长治耳鸣、耳聋;外关可治热病、胁痛;翳风可治口眼斜;耳门治齿痛;阳池治消渴;中渚治目生翳膜;天牖治目不明。
SJ手少阳三焦经
SJ二三三焦经,起关冲止丝竹空,
头侧耳目热神志,腹胀水肿遗尿癃,关冲无名指甲内,液门握拳指缝讨,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有陷凹,腕上二寸取外关,支沟腕上三寸安,会宗三寸尺骨缘,三阳络在四寸间,腕上二寸取外关,支沟腕上三寸安,肘下五寸寻四渎,肘上一寸天井见,肘上二寸清冷渊,消泺渊臑正中间,臑会三角肌后缘,肩髎肩峰后下陷,天髎肩甲骨上角,天牖颌平肌后缘,乳突颌角取翳风,下三分之一瘈脉现,上三分之一颅息取,折耳耳尖角孙连,耳门屏上切迹前,和髎耳根前指宽,欲知丝竹空何在,眼眶外缘眉梢陷。
手少阳三焦经各经穴位置及作用手少阳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本经腧(shu 四声)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关冲,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属手少阳三焦经。
井(金)穴。
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昏厥,热病,头痛,目赤痛,咽喉肿痛等。
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名词释义】:(1)关冲。
关,关卡也。
冲,冲射之状也。
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2)三焦经井。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
(3)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体⼗⼆经络3D动态循⾏图,配歌诀任脉督脉⼿少阳三焦⽳位⼩肠经注:这次的⼗四经络⾼清动画循⾏图终于找全了,融合了3D动态循⾏图,⽳位动画图,⽽且配上了针灸⼤成上的⽳位歌诀,每个中医爱好者都应该把这些歌诀背下来!1:任脉循⾏: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际,循腹⾥,上关元,⾄咽喉,上颐,循⾯,⼊⽬。
⽳位:任脉⽳⾏⼆⼗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之前中极在,关元⽯门⽓海边。
阴交神阙⽔分处,下脘建⾥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堂⾥。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任脉病证任脉男⼦结七疝,⼥⼦带下瘕聚见,脉别实则腹⽪痛,虚则痒搔尾翳缘。
2:督脉循⾏: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上⾄风府,⼊脑上巅,循额⾄⿐柱,属阳脉之海。
⽳位:督脉⾏背之中⾏,⼆⼗⼋⽳始长强。
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阳归灵台,神道⾝柱陶道周。
⼤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督脉病证督脉少腹冲⼼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摇巅,⼥⼦不孕患癃痔,下为遗溺上嗌⼲。
3:⼿太阴肺经循⾏:肺⼿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肠,还循胃⼝,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少阴、⼼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下廉,⼊⼨⼝,上鱼,循鱼际,出⼤指之端。
其⽀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位:⼿太阴肺⼗⼀⽳,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际,抵指少商如⾲叶。
⼿太阴肺经病证⼿太阴经肺主病,胀满喘咳缺盆痛,甚则两⼿交⽽瞀,此为臂厥肺是动,循⾏:⼤肠⼿阳明之脉,起于⼤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两⾻之间,上⼊两筋之中,循臂上廉,⼊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之前廉,上出于柱⾻之会上,下⼊缺盆,络肺,下膈,属⼤肠。
其⽀者,从缺盆上颈,贯颊,⼊下齿中;还出挟⼝,交⼈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孔。
5:⾜阳明胃经循⾏:脾⾜太阴之脉,起于⼤指之端,循指内侧⽩⾁际,过核⾻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本,散⾆下。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本经一侧2 3穴(左右两侧共4 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髅天髅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髅丝竹空(1)关冲 SJ1 Guan chong[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2)液门 SJ2 Ye men[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 3 — 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3)中渚 SJ3 Zhong zhu[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痿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o. 3 — 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4)阳池 SJ4 Yang chi[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 3 — 0.5寸;可灸。
手少阳三焦经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手少阳三焦经介绍
手少阳三焦经又可称为“耳脉”,是耳朵的忠实守护者,它分布于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起始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进入缺盆穴,分布于膻中。
手少阳三焦经经络穴位
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手少阳三焦经运行时间
亥时(21:00~23:00)
手少阳三焦经作用和功能
本经穴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发生病痛等。
手少阳三焦经相关疾病
脏腑症:三焦发生病变时,上焦容易心烦胸闷、心悸咳嗽;中焦病变易脾胃胀痛、食欲不振;下焦病变,会出现水肿、遗尿、便秘等。
经络症:三焦经不畅时,容易出现胃脘痛、腹胀、嗳气、食不下、呕恶、小便不利、烦心、心痛、失眠等病症。
日常如何养护手少阳三焦经
作为六腑中最大的腑——三焦,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在这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因此此时要保持心平气和。
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
如果赌气、怄气、发脾气,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么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三焦经主要集中在人体头部、颈部和手臂外侧,在亥时入睡前,看电视或者听音乐的时候,轻轻拍打三焦经,对水谷、水液、元气的运行非常有利。
手少阳三焦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现代医学并无三焦这个名词。
中医医学则言:[司掌后天元气之源]。
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收体内,并让其循环内脏的机能。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
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
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
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
三焦经的穴道于心包经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穴位。
三焦经的经脉发生异常时,身体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重听、眼角痛、喉咙或脸颊痛。
脖子、下巴、肩膀、手臂疼痛。
又,中焦部份的心窝至肚脐的肌肉发硬,则是生殖器、泌尿器异常的征兆。
三焦经的主要穴位有二十三个。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1) 关冲SJ1 Guān chōng[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2) 液门SJ2 Yè mén[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3) 中渚SJ3 Zhōng zhǔ[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4) 阳池SJ4 Yáng chí[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5) 外关S J5 Wài guān[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 支沟SJ6 Zhī gōu[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经穴。
(7) 会宗SJ7 Huì zōng[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郄穴。
(8) 三阳络SJ8 Sān yáng luò[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 四渎SJ9 Sì dú[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 天井SJ10 Tiān jǐng[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1) 清冷渊SJ11 Qīng lěng yuān[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
[主治]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配伍]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 消泺SJ12 Xiāo luò[定位]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配伍]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3) 臑会SJ13 Nào huì[定位]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主治]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
[配伍]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4) 肩髎SJ14 Jiān liáo[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5) 天髎SJ15 Tiān liáo[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16) 天牖SJ16 Tiān yǒu[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17) 翳风SJ17 Yī fēng[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18) 瘛脉SJ18 Chì mài[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9) 颅息SJ19 Lú xī[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平刺0.2-0.5寸;可灸。
(20) 角孙SJ20 Jiǎo sūn[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 耳门SJ21 ěr mén[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