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应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29.87 KB
- 文档页数:1
BiPAP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体会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呼吸机是美国伟康公司1989年首创,无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进行机械通气的呼吸机,采用鼻罩或面罩用头带及软帽固定于鼻或鼻面部,在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经鼻或鼻、口腔进行无创通气。
我院从1999年开始利用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道衰竭、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BiPAP呼吸机在急性呼吸道衰竭中的应用我们对32例急性呼吸道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取得了良好疗效。
32例中,慢支炎14例、支气管哮喘16例、肺间质纤维化2例。
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持续低流吸氧3d以上,症状及血气分析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有自主呼吸。
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罩连接,采用自主呼吸模式,吸气正压(IPAP)16~20cmH2O,呼气正压(EPAP)2~6 cmH2O,吸入氧气浓度为4~8L/min。
32例患者中,临床症状缓解,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及PH恢复正常者18例,占56.3%;临床症状减轻,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及PH改善者13例,占40%,只有1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无效。
我们认为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道衰竭,避免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节约了治疗经费和住院时间,且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早斯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
但它在湿化气道、引流分泌物及吸入氧浓度(FiO2)的调节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故仅适用于自由呼吸尚平稳,能排痰的患者。
不能盲目扩大适应症。
对于支气管-肺部感染和气道严重阻塞,分泌物多且难以有效清除的患者,仍需建立人工气道后行机械通气2 BiPAP呼吸机在COPD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我们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患者26例:方法用用BiPAP呼吸机采用自主呼吸模式,吸气正压(IPAP)16~26 cmH2O,呼气正压(EPAP)2~6 cmH2O,吸入氧气浓度为4~6L/min。
1999,229(122):1012108.[8] Shatt er AL,Xin Y,Yun S H,et a l.B cl26Rep ress esGenesthat Func2t i on in L y mphocyteD ifferen ti ation,I nfl am m tion,and C ell C ycle Con2 t r ol[J].I m m un ity,2000,13(2):1992212.[9] HongT M,Yang PC,Peck K,et al.Profiling the downstrea m genes oft umo r s uppress o r PTE N i n lung cancer cell s by comp le m entary DNA m icr oarray[J].Am J R es p ir Cell Mol B iol,2000,23(3):3552363.[10] Hacia J G.Resequencing and mu t ati onal analysis usi ng oligo2nucle2ot i de m icr oarrays[J].Nat Genet,1999,21(1Supp l):42247. [11] Scherf U,Ross DT,Waltha m M,et al.Developm en t of cDNA m i2croarray exp ressi on p r ofiles f o r anticancer drug di s covery[J].Pr o2ceedings of the Ameri can A ss ociati on for Cancer R es earch,1999,40(3):321.(收稿日期:2008201215)B iP AP呼吸机临床应用的护理刘慧丽(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摘 要]B iP AP呼吸机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减少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率等特点,近来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加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随着对呼吸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呼吸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多为病情危重、昏迷或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护理工作,可以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且灵敏的反应和应急能力能更准确地发现病人的细微变化及时处理。
为了更好的服务病人,现将我院急诊科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以期在以后护理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上机前的准备使用呼吸机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各管道连接情况、气道压力是否在预定范围内、各参数是否设置正常、湿化罐内水量是否符合要求、各种报警值是否设置恰当,开机后,管路连接模拟肺,再次确认报警开关是否打开、气源压力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紧密、管路压力是否正常,各个参数是否设置正常及仪器有无异常声响。
呼吸机管道管理气道的加湿、加温:呼吸机湿化液每日在500~1000ml,水温保持在32~36℃,避免气道受冷空气的刺激引起气管痉挛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甚至痰液、血渍形成痰痂、血痂黏稠,不宜吸出。
清理气道分泌物:吸痰前对患者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原则上有痰吸痰,痰量不多者,每2~3小时吸痰1次,吸痰时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在吸痰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抽吸均不超过15秒,吸痰管的外径小于导管内径的1/2,吸痰前先吸氧2分钟,吸痰管插入时阻断吸引器负压,吸痰管不超过导管远端0.5cm,释放负压,将吸痰管左右旋转,并逐步拔出。
避免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或深部停留,防止气管黏膜损伤、肺泡萎缩及低氧血症,同时操作时要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吸痰完毕再吸纯氧2分钟。
气管插管的固定:固定外套管的绷带松紧以容纳1指为宜,气囊张力适宜,注气量一般为5~10ml,过松导致通气量不足,过紧气道易受压造成水肿、糜烂,甚至坏死,每隔4~6小时气囊放气5~10分钟,放气前抽吸口腔及气道分泌物。
运动神经元病护理体会摘要: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的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护理治疗。
本人总结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事项,以延缓运动神经元患者的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护理调理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肌无力、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损害,多中年发病,病程5年左右。
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十分有限,临床疗效差强人意。
[1]疾病后期常被迫卧床,终因呼吸肌受累麻痹或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
目前尚无有效措施阻止本病的进展,但可经过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现就运动神经元病病人的护理进行阐述。
1、心理护理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内科的疑难病,治疗效果差,患者四处求治效果不佳,病情不断加重,疾病后期人工气道的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建立,不仅使医患沟通受到障碍,也使患者产生恐惧、失望、厌世、求生欲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亲切、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亲情支持也同样重要,有亲人陪伴,患者会有一种安全感、依赖感。
患者行动不便,言语含混,有时只能用肢体动作表达意愿。
亲近的人对患者最为了解,能充分理解其肢体语言。
可嘱亲人全程陪伴,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安慰、鼓励患者。
2、对病室环境的要求保持病房清洁安静。
减少过多探视,病房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湿式清扫。
保持室内温l8-22℃,湿度50%-60%;3、皮肤护理一般情况下,局部皮肤受压≥9.3kP超过2h即可引起皮肤的不可逆性损害,形成褥疮[2]。
为防止发生褥疮,铺设气垫床保护皮肤,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必要时使用气垫等防止压疮。
侧卧时,要将上肢摆放在胸前的舒适位置。
翻身时注意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防止滑脱。
BiPAP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本文通过对BiPAP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BiPAP治疗的原理,然后总结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包括改善气道通畅、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等优点。
在护理要点部分强调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调整参数等重要性。
详细讨论了BiPAP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
对患者教育进行了强调,提醒患者关注自我管理和注意事项。
结论部分总结了BiPAP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强调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护理体会总结了护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BiPAP、COPD、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护理、并发症、患者教育、治疗原理、护理要点、护理体会、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COPD患者往往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CO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一种通过呼吸机提供的双水平呼吸支持技术。
BiPA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提高氧合水平,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COPD伴呼吸衰竭的治疗中,BiPAP已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对于BiPAP治疗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和护理工作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对BiPAP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应的护理要点和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BiPAP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指导。
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肌麻痹护理体会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呼吸肌麻痹护理体会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影响运动神经元的慢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最终病人会因呼吸肌麻痹或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1]。
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抑制各类感染,维护病情稳定,延长存活时间[2]。
2018年9月11日我科对1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肌麻痹病人气管切开后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管理、皮肤护理、便秘护理等,并辅以中医适宜技术,住院治疗至目前,病人病情稳定,无严重肺部感染、无压疮发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47 岁,于2018 年9 月11日,因“进行性四肢乏力、胸闷、气促1年”入院。
患者3年前因右侧胫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一直卧床休息,双下肢乏力明显。
2年前起,患者双下肢乏力加重,并逐渐向双上肢蔓延,同时出现胸闷、气促。
曾在杭州浙二医院住院就诊,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病”。
患者四肢运动功能及呼吸功能进一步衰退,浙二医院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生命。
后患者转至杭州武警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四肢肌力基本丧失,机械通气,自主呼吸无触发。
家属为探视方便,回当地诊治,遂收入我院ICU。
入院诊断:1、运动神经元病;2、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机械通气;3、两侧肺部感染;4、高脂血症。
入院查体:T37.3℃ ,P92次/分, R15次/分(机械通气),BP134/91mmHg ,SPO99%。
神志清,可通过口型交流沟通,吞咽反射2减弱,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无自主呼吸。
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四肢肌张力减弱,肌力1级,皮肤感觉存在。
辅助检查:肌电图示双下肢多发性运动感觉性周围神经病。
入科后经过抗感染、营养支持、解痉祛痰、抗凝预防血栓性疾病等治疗及给予综合性护理,并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现患者已在本科住院达13个月,病情稳定,无严重肺部并发症及压疮发生。
2综合护理干预2.1心理护理:因本病康复周期长,预后差,故心理护理比较重要。
BiPAP Vison无创呼吸机临床应用护理体会无创呼吸支持是治疗早期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有效方法[1],我院呼吸科2004年4月~2006年5月对10例轻型呼吸衰竭患者和14例COPD患者使用了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治疗和护理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1.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要求参与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技能,请专家为护理人员讲课、培训,掌握BiPAP Vison 无创呼吸机性能、使用方法及检测标准,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学习参数调节及故障排除技能,使每位护理人员能沉着冷静应对出现的情况,消除患者疑惑心理,增强患者信心。
2.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让其认识到目前是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最佳时期以及使用的必要性,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无创通气的原理和作用,消除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需耐心解释,安慰患者,尤其对老年人应有更多的关心,对固执、违拗、逆反心理者,应多加解释说明,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因交流方式的改变,护士应仔细分析其眼神、表情及手势所表达的信息,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增加其安全感,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有效处理。
3.一般护理3.1上机前准备3.1.1 选择合适的鼻面罩一般危重患者呼吸较弱,多用嘴呼吸,故应选用面罩;面部小、颧骨突出较瘦的患者则用鼻罩。
在使用前选择合适的鼻面罩,让患者试戴。
鼻面罩与面部吻合良好,四头带或固定带松紧适宜,以鼻面罩不漏气为准。
可根据患者面部大小和自主呼吸方式来选用鼻面罩。
不可让患者有过强的压迫感,在易摩擦部位用凡士林薄涂保护皮肤,避免压伤和擦伤面部皮肤。
3.1.2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应鼓励患者主动咳痰,尽量采取有效排痰措施,如:让患者用力咳嗽、咳痰,或给予拍背、雾化吸入等,促进排痰。
对于痰液黏稠者,指导其多饮水,加以氧启动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咳出。
也可予以药物治疗,帮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BiPAP呼吸机应用的体会!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是一种体积小,适合无创正压通气的呼吸机。
它使用简便安全,操作灵活,疗效可靠。
1、作用原理BiPAP呼吸机应用的理论基础是胸肺组织的压力-容积曲线。
P-V曲线分成陡直段和高位平坦段。
在陡直段,压力和容积的变化成线性关系,较小的压力变化即能引起较大的容积变化;反之在高位平坦段,较大的压力变化只能引起较小的容积变化。
因此,BiPAP呼吸机的气道压力选择在P-V曲线的陡直段,用较小的气道支持压力带来较大的通气量的变化。
BiPAP呼吸机通过鼻面罩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通气,它采用涡轮供气方式,可产生较有创呼吸机大得多的持续气流,用以补偿漏气,维持预设压力水平,可以保证使用鼻面罩不会因漏气影响治疗效果,具有优异的人机同步性能。
答应自主呼吸在两个压力水平上发生,提高了人机配合的程度,避免人机对抗。
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可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吸气肌负荷,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和耗氧量,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呼气时机器自动转换至一个较低的呼气压相当于呼气末正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起到机械性支气管扩张作用,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增加通气量,增大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
2、BiPAP呼吸机治疗各种呼吸衰竭疾病的特点2.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BiPAP呼吸机是治疗OSAHS的重要手段,非凡适合老年人伴有心肺血管疾患,如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它既保证上呼吸道开放,又符合呼吸生理过程,增加了治疗依从性。
患者接受培训后,可以在家治疗,每晚佩戴,疗效显著。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病变局限于细小气道,闭合容积增大,肺顺应性减低。
病变侵入大气道,肺通气功能障碍,最大通气量降低。
随着病情发展,残气量和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肺泡和毛细血管大量丧失,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换气功能发生障碍。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使用家庭型BiPAP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指累及脊髓和脑部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上、下运动元损害的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感觉和括约肌通常无损害[1]。
我科使用家庭型BiPAP呼吸机对运动神经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辅助呼吸,通过采取心理护理,以膨肺技术为主的呼吸机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管理措施,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心理护理病员从重症监护病房回到普通病房,虽然得到了家人的陪护,但由于环境和设备的改变,增加了病员恐惧感,长期住院治疗,经济负担重,病人有轻生念头。
脱机困难,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心理护理很重要。
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①争取家属的配合,降低家属的焦虑情绪,由于呼吸机均由家属自行购买,其性能、操作家属和医护均要掌握。
同时让家属多陪伴病员,减少病员孤独感。
②床旁备简易呼吸器。
或准备2台家用呼吸机。
③给能书写的病员提供写字板,不能书写的病员准备一些带字的卡片:气紧、吸痰、进食、小便、大便、翻身等。
④加强巡视,而且每一次巡视要和病员交流,而且要有耐心。
⑤听舒缓的音乐,指导病员放松。
⑥准备病员能够操作的“报警装置”,指导病员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使用。
⑦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接纳自己。
2加强气道管理病员神志清楚,吸痰会给病员带来恶性刺激和痛苦,如心率加快、窒息感、疼痛感等,患者病员因害怕而拒绝吸痰。
经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并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才解除病员的疑虑,在以后的治疗中均配合吸痰。
在吸痰操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①案例1曾是护士,案例2曾是临床检验人员,我们将吸痰指征告知病员,以取得病员的合作。
当白天出现呛咳、呼吸道痰鸣音时,患者能通过活动下肢,或按响闹铃,主动示意护士吸痰,若患者lh以上无吸痰指征时,护士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吸痰,结合患者的氧饱和度值、心率,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吸痰。
长期应用呼吸机1例护理体会作者:朱利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18-012009年8月,我们对1例神经元性疾病患者长期应用呼吸机,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男,62岁,因进食呛咳3年,加重3月,意识障碍、呼吸困难3小时,以“呼吸肌麻痹2.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延髓麻痹)”于8月10日收入院。
查体:呈中度昏迷状态,呼吸表浅、不规则,约6次/分,口唇、面部紫绀明显,双侧瞳直径4mm,对光反应灵敏,颈软,四肢肌力0级,双侧腱反射消失。
初步诊断:1.呼吸肌麻痹2.运动神经元病(进行性延髓麻痹)。
入院后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下病危。
联系麻醉科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8:40am患者意识转请,呼唤时有反应,能按指令睁闭眼,言语不能,自主呼吸无效,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频率15次/分,血氧饱和度在90-97%。
呼吸机模式为APVSIMV,呼吸频率为15次/分给予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口腔护理,及时吸痰。
1.12下午3点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刀口有少量出血,切开成功后继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14给患者留置胃管,现患者清醒状态,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99%,及时吸痰,按时胃管内注射流质食物,无发热。
护理1.1 心理护理患者从昏迷中清醒后发现自己没法说话交流,各种监护仪、呼吸机包围自己,患者对这种新环境,各种的有创的检查(血气分析、静脉抽血等),常会产生恐惧不安,情绪紧张。
因此医务人员尽可能守在患者床边,有针对性指导患者所用仪器的使用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尤其对仪器的报警,要向患者做简要介绍。
并且以熟练而轻巧的操作技术减轻患者的痛苦,赢得患者信任。
1.2 环境的要求病房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在60%~70%。
运动神经元病伴呼吸衰竭护理心得
奚海亚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16
【摘要】对运动神经元病,目前尚无任何特效药物能有效治疗。
2014年4月起本院收治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及护理心得。
【总页数】2页(P158-158,160)
【作者】奚海亚
【作者单位】315700浙江省象山县第三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J], 温丽芳;李雅青
2.以呼吸衰竭为首发表现的运动神经元病1例 [J], 徐洁;叶晓芳;刘双
3.BiPAP呼吸机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所致呼吸衰竭1例 [J], 姚莉;张建芳
4.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J], 罗先伟
5.运动神经元病伴呼吸衰竭护理要点探讨 [J], 朱红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运动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摘要】:目的对运动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我医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10例患有神经元疾病的患者。
本院均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服务,即强化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环境管理、做好卫生管理、呼吸机管理、气道护理、并留取患者的痰样作标本培养。
结果10例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给予精细化护理后,至今有8例患者存活,有2例患者因受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在分别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个月和6个月后去世。
结论对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后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并显著提升其社会生存质量。
【关键字】运动神经元;气管切开;气道护理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对患者脊髓眼角膜、脑部运动神经元进行选择性侵入的变性疾病[1,2]。
疾病的具体表现在患者受力部位的肌无力、肌萎缩以及椎体受损等方面,通常状况下,患者的感觉功能不受侵犯。
本文针对10例神经元患者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在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过程中,能够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其具体治疗情况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之间,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例运动神经元受损伤的患者。
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处于51~68岁之间。
上述所有患者经过临床确诊后诊断为神经元疾病。
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在3~6个月。
2护理方法2.1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确保病房中空气流通。
病房内每天至少两次紫外线的消毒处理,病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湿度约为60%左右。
2.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呼吸机管理和气道护理。
呼吸机管路现今为一次性管路,如污染随时更换。
护士需及时清理呼吸机管路积水和集水杯冷凝水,防止进入湿化器或者呼吸道中发生感染[3]。
吸痰管为一次性使用,口鼻腔和气道不可交替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
BiPAP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护理体会
何笑敏
【期刊名称】《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7(012)002
【摘要】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总结经验.结果:120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提高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操
作前做好解释,指导如何配合是前提,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保障.
【总页数】1页(P156)
【作者】何笑敏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医院,5282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20例护理体会 [J], 张世英
2.使用Bipap Vison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 46例护理体会 [J], 万嘉豫;唐国惠;赵锦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J], 葛艳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J],
葛艳
5.60例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J], 司梅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