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7
2023年广东省成考(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人生观中人生态度回答的是______A.人的本质是什么B.人应当如何活着C.人为什么活着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2、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指的是______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3、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______ A.信念B.理想C.向往D.追求4、人生目的回答的问题是______A.人的本质是什么B.人应当如何活着C.人为什么活着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5、“君子学以致其道”“行义以达其道”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______ A.积善成德B.知行合一C.学思并重D.省察克治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______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为人民服务D.人民当家作主7、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______A.剥夺政治权利B.拘役C.没收财产D.罚金8、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______A.地理环境B.政治制度C.生产方式D.人口分布9、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______A.语言B.社会关系C.劳动D.人的自我意识10、青年学生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眼高手低、浅尝辄止,体现的人生态度是______ A.认真B.乐观C.务实D.进取1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是______A.道德B.守则C.纪律D.法律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______A.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3、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是______A.新阶段B.新理念C.新时代D.新格局14、卢梭说过,“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
这表明在爱情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A.生理欲求B.衣着和相貌C.财富和地位D.道德和精神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价值要求的层面是______ A.国家层面B.社会层面C.公民层面D.法律层面16、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是______ A.培养和运用法治思维B.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是______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D.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18、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______A.不学礼,无以立B.仁者爱人C.公义胜私欲D.民无信不立19、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是______A.国务院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人民代表大会20、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这体现了法律的______A.指引作用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评价作用二、多选题21、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产生的类型有______ A.封建制法律B.奴隶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22、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认识论与存在论的统一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B、认识的归宿C、认识发展的动力D、以上都是3、下列选项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是: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4、在认识论中,认为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符合:A、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B、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回到现象的过程。
C、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D、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多样性6、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C. 两者彼此独立,互不影响D. 两者完全相同,没有区别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 历史唯物主义C. 自然辩证法D. 实践观点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主要是:A. 否定了认识论中的经验主义B. 否定了认识论中的理性主义C. 揭示了真理的本质和检验真理的标准D. 强调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辩证法C. 唯物主义历史观D. 唯物主义自然观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概念的核心含义是:A. 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B. 社会生产活动C. 政治斗争活动D. 科学研究活动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以上都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毛泽东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
2024年重庆市成考(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是______ A.民主集中制B.多党合作制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是______A.不学礼,无以立B.仁者爱人C.公义胜私欲D.民无信不立3、人们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指的是______A.人生观B.人生价值C.人生环境D.人生态度4、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机关是______A.国务院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人民代表大会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的中华传统美德是______A.注重人伦关系,重视道德义务B.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C.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D.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6、大学生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是______A.运用法律方法B.参与法律实践C.学习法律知识D.守住法律底线7、在我国,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其前提和基础是______A.司法保障B.行政保障C.宪法保障D.立法保障8、反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的是______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9、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指的是______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C.人生价值D.人生理想10、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是______A.改革开放B.党的领导C.依法治国D.马克思主义11、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华民族奉献精神的是______A.不学礼,无以立B.国而忘家,公而忘私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明于庶物,察于人伦12、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钱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比阔气、讲排场,在消费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有的甚至因此负债累累,这些行为体现的错误人生观是______ A.拜金主义B.享乐主义C.极端个人主义D.功利主义13、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的环节是______A.法律制定B.法律执行C.法律遵守D.法律适用14、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是______A.生命权B.通信自由C.健康权D.人身自由15、个人与社会最根本的关系是______A.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B.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C.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D.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______A.民主集中制原则B.社会主义法治原则C.人民主权原则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17、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从性质上可以把理想分为______A.政治理想和生活理想B.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C.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D.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18、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数字、”格式的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对自然界的规律性的科学认识D. 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世界统一的基础。
A. 物质B. 意识C. 时间D. 空间3、下列关于我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 (B) 坚持以人民为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 坚持按西方政治模式发展 (D)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政党4、下列选项中,关于dialectics的正确描述是:(A)认为事物是静止的,不会改变(B)认为事物是相互独立的,之间没有关系(C)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矛盾和对立(D)认为事物只有静态变化,没有动态变化5、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同任何国家搞军备竞赛,不搞”一国两制”的参照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以人本主义为核心C.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D.坚持以人为本7.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的观点是:①人依赖于自然而存在和发展②人可以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和发展③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④人可以对自然进行任意改造和利用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①决定性影响②无关紧要的影响③促进作用或阻碍作用④完全相反的影响9、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是()。
A、自由主义B、行为主义C、实用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多样性和层次性B、时间和空间的无穷性C、普遍联系和永恒变化D、深刻的本质和现象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成人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答案:C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A. 人民民主专政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C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私有制C. 混合所有制D. 国有制答案:A4.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哪些?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此处省略15题,以保持题目数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哪些?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答案:ABCD17. 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案:B...(此处省略3题,以保持题目数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8.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包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等。
19.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四个方面体现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20.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3年浙江省成考(专升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______A.诚实守信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2、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价值层面是______ A.法律层面B.公民层面C.社会层面D.国家层面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通过的时间是______A.1954年B.1975年C.1978年D.1982年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是______A.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5、在我国,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______A.监察法规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地方政府规章6、人精神世界的核心、人精神上的“钙”指的是______A.理想信念B.民族精神C.道德素质D.价值取向7、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这体现了法律的______A.指引作用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评价作用8、从业人员对工作极端负责,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体现出的职业道德是______A.爱岗敬业B.办事公道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9、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______A.政治B.法律C.道德D.惯例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______A.刑法B.经济法C.宪法D.行政法11、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每一项立法都应符合______A.宪法精神B.经济法精神C.刑法精神D.行政法精神12、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______A.爱国主义B.马克思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历史唯物主义13、公民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民商事仲裁、劳动人事仲裁等渠道对受到损害的权利施以救济的方式属于______A.司法救济B.社会救济C.行政救济D.自力救济14、在整个理想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______A.个人理想B.社会理想C.长远理想D.近期理想15、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是______A.地理环境B.政治制度C.生产方式D.人口分布16、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______A.为人民服务B.对社会行为的调节具有强制性C.对社会生活的调整具有广泛性D.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是______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C.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D.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18、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专升本成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完全公有制D. 完全私有制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A. 以市场为基础,以计划为指导B. 以市场为导向,以计划为补充C. 完全市场调节D. 完全计划调节6.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A. 宪法B. 刑法C. 民法D. 行政法7. 我国的基本国策包括()A.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 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教育优先C.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D. 以上都是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是()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以上都不是9.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A. 五位一体B. 四位一体C. 三位一体D. 二位一体10.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关系是()A. 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B. 分配制度决定基本经济制度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相互影响答案:1-5 A D A A B;6-10 A D A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24年河北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句诗包含的哲学观点是()(A)静止是绝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C)静中有动、动中有静(D)静止是无条件的2、推动建设______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的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A.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C.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放包容D.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合作共赢3、我国哲学家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A)公共性文化产业(B)公益性文化产品(C)经营性文化事业(D)经营性文化产业5、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说明意识在内容上是______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A.客观B.发展C.科学D.实践6、马克思主义的______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
A.阶级分析方法B.综合分析方法C.辩证思维方法D.田野调查方法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阶级矛盾(B)理论与实践的矛盾(C)人际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句话表明______。
A.一事物只能孕育同一事物B.人不能改变客观事物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D.事物发展变化不需要外因9、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团结统一(B)勤劳勇敢(C)爱国主义(D)自强不息10、“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这句话表明______。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性善与性恶的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宗教与科学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12、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1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在国家中的主要作用是()(A)合作共事(B)参政议政(C)自我教育(D)沟通关系14、黑格尔说“真理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显现”,这是______。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能量D. 信息答案:B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C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C. 完全的市场经济D. 国有制经济答案:A4.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A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C.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包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
7.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引领社会风尚、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8. 解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这一布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原则及其实践意义。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政治(专升本)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的统一。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2、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没有反作用B、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没有反作用C、实践与认识相互独立,没有相互作用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C.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D.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4、下列关于实践的观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唯一手段D.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 历史唯物主义C. 群众路线D. 实事求是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意义是什么?A.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B. 揭示了认识的客观性C. 指出了真理的本质D. 以上都是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映象B. 主观创造C. 主观感受D. 主观经验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这一概念的核心含义是:A. 人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B. 社会生产活动C.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D. 以上都是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根本原因在于:A.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A.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主导B.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专政C.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指导的发展道路D.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2、邓小平理论中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其主要目的是:A. 强调经济发展在所有工作中的首要地位B. 反对“左”的错误倾向C.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 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纲领是:A. 恢复民族资本主义B.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C. 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 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A. 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 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稳定发展C. 有利于稳定经济、有利于调整结构、有利于改善民生D. 有利于政治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进步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