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东北地区复习进程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9
八下地理东北三省复习资料东北三省是指中国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片土地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东北三省的地理特点进行复习。
一、地理位置和边界东北三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临朝鲜半岛和日本海,北濒黑龙江、外东北、俄罗斯远东,西邻内蒙古和华北平原,南接华北地区。
这个地理位置使得东北三省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地貌特点东北三省地势复杂多样,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河流。
辽宁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其中最著名的是长白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吉林省地势起伏,山地和平原交错分布,其中的长白山是中国最北的山脉。
黑龙江省地势较为平坦,主要由松嫩平原和黑龙江平原组成。
三、气候特点东北三省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炎热。
尤其是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以其严寒的冬季和冰雪节闻名于世。
由于气候的影响,东北三省的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耐寒作物为主,同时也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产地。
四、资源丰富东北三省地下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东北三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黑龙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为东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五、经济发展东北三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达。
尤其是辽宁省的大连和沈阳、吉林省的长春和吉林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和大庆等城市,都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东北三省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六、人文景观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辽宁省的沈阳故宫、吉林省的长春净月潭和黑龙江省的哈尔滨中央大街等都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
此外,东北三省还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如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东北三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高中地理高考东北知识点复习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
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高考东北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高考东北知识点复习(一)1 东北地区的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
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
②海陆位置。
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政治地理位置。
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
④地缘经济区位。
东北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与周边国家贸易活跃。
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中国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第一节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
(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中考地理复习方案第五部分中国地理第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东北三省地理东北三省地理是中考地理中必备的内容之一、下面是一个复习方案,包括重点知识点和复习建议,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东北三省地理。
一、重点知识点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边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地形地貌特征:东北地区是中国东北沉积盆地的核心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地势逐渐由南向北递降。
主要地貌特征包括山地、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长夏短,温差大。
冬季最冷时,达到零下20到零下30摄氏度;夏季最热时,最高温度可达30摄氏度以上。
4.植被特征:东北地区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具有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
森林面积占全国的1/4以上,主要有松树、云杉和落叶松等。
5.动植物资源:东北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珍稀动物和植物。
其中,黑龙江是国内重要的林业、渔业和畜牧业基地。
二、复习建议1.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东北三省的位置、边界、地形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特征和动植物资源。
2.理解地理概念:理解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地理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3.比较分析:对比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气候、植被和资源特点,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4.掌握地理实例:了解东北三省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
例如,黑龙江省农业发达,以种植大豆、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吉林省则以工业为主,以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最为发达。
5.学会运用地图:通过地图复习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掌握东北地区的相对位置和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以上是一个针对东北三省地理复习的方案,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东北三省》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2、掌握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
3、熟悉东北三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民族、城市、经济发展等。
4、探究东北三省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特色文化。
5、分析东北三省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内容(一)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东北三省大致位于 118°E 135°E,38°N 53°N 之间。
2、海陆位置地处我国东北部,东、北两面分别与朝鲜和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
3、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主要平原包括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2、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
3、河流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等众多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
4、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如煤、铁、石油等。
(三)人文地理特点1、人口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人口相对密集,北部和东部人口相对较少。
2、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3、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
4、经济发展(1)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
(2)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四)历史文化1、历史沿革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特色文化如二人转、东北大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
(五)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工业基础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2、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3、生态屏障对维护国家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三、学习资料1、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相关章节。
专题北方地区考点1自然特色与农业一、自然环境1.地点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含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等。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4.天气:跨我国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季风天气。
夏天酷热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1)气温:冬天寒冷,最冷月均匀气温在0℃以下;夏天酷热,最热月均匀气温在20℃以上。
(2)降水:年均匀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会合在夏天。
河流:北方地区河流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天有结冰现象。
6.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7.黑土地和黄土地:①东北平原的黑土(“黑土地”):一年一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②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黄土(“黄土地”):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旱作农业: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饶,耕地会合连片。
耕地以旱地为主,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产量最大,黄河是全国最长果园带。
(1)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②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2)春旱: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会合于夏天,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华北平原春旱的原由:华北平原降水会合在夏天,春天降水很少;春天,华北平原正当小麦返青,农田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以上原由以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③解决华北平原缺水问题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平原,特别是京津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修筑水库(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的有效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华北平原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考点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山川环绕,沃野千里(1)东北三省地点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包含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山“水环绕,沃野千里”:①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东北三省的位置特点:①经纬度位置:位于我国最北部,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地方,黑龙江省的最东部也是我国领土的最东部。
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是我国最偏东地区,向海洋突出,南面濒临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
③相对位置:东面、北面是俄罗斯,东南面是朝鲜,西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相邻。
2、自然环境(1)地形: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①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②北部为小兴安岭,西部是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③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拓展延伸:东北地区的地形、河流之最①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天然林区。
②黑龙江是我国位置最北的河流,乌苏里江是我国位置最东的河流。
③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方法技巧:总结记忆法—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山环水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北部为小兴安岭,东部为长白山脉,北部的黑龙江为中俄界河,东南部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界河。
沃野千里——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居中,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图形记忆法:小黑内蒙古自治区大兴龙兴东安江(中俄界河)安岭岭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长平江辽白们河原图平山江原地绿(中朝界河)渤海鸭黄海(2)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发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知识点二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
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储,以适应四季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