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途岛海战局势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59 KB
- 文档页数:3
中途岛海战的历史评价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942年6月4日至6月7日在中途岛海域进行。
这场海战决定了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地位,被誉为二战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之一。
本文将对中途岛海战进行历史评价。
一、战役背景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帝国军队连续取得了许多胜利,夺取了东南亚的大片领土,战线一度扩张到了夏威夷群岛近海,战略上占据了主动。
1942年6月,美军准备在中途岛开展反攻,打破日军的战略优势。
二、战役过程中途岛海战由美国海军中央舰队和大东洋舰队发起。
美军派出了3个航空母舰、8个巡洋舰和17艘驱逐舰。
而日本海军则派出了4个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和多艘驱逐舰参战。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美军通过空中侦查,发现了日军的舰队,并派出飞机进行攻击。
日军也派出了飞机进行反击,但很快被美军击落了。
最终,美军成功摧毁了日本海军建制中的4个航空母舰和1艘巡洋舰,消灭了大量日军航空兵力。
三、历史评价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对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前,日本帝国军队在太平洋地区一路高歌猛进,占据了许多战略位置。
而此战的胜利不仅扭转了这种势头,还让美军重新夺回了在太平洋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此战还迫使日本军队重新规划了其太平洋战略,从此日本海军再也没有恢复其最初的势头。
因此,中途岛海战被称为二战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之一。
此外,中途岛海战在作战策略、军事技术、战术指挥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例如,美军在此战中首次采用了铝制舰载飞机和雷达,这些技术对于后来的战争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美军在此战中使用了有效的战略和战术,尤其是通过破译日本情报并在战场上形成优势来击败日军。
总之,中途岛海战是一场具有历史影响力的战役。
它从多个角度影响了二战以及后来的军事发展。
它的战胜也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的重要一步,为此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太平洋战场的关键战役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关键战役——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具挑战性和重要性的战场之一,许多战役在这片广袤的海洋深处展开。
而在这些战役中,中途岛战役无疑是其中最具关键意义的一场战斗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途岛战役的背景、重要性以及它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一、战役背景中途岛位于太平洋东部,距离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
它作为一个战略要地,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因为它位于美日两国之间的航线上,并且可以提供极佳的基地用于轰炸日本本土。
因此,争夺中途岛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战役重要性中途岛战役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打破日本的太平洋制海权在战争初期,日本占据了上风,并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
然而,中途岛战役改变了这种局面。
美国海军通过成功地在中途岛击败日本舰队,迫使日本失去了对太平洋深处的控制,这对于美国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胜利。
2. 阻止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日本对于太平洋地区的进一步扩张一直是盟军的关注焦点。
中途岛的战役成为了盟军阻止日本扩张的重要一环。
通过击败日本舰队,盟军不仅保护了太平洋岛屿上的盟军基地,还迫使日本改变了其扩张政策,并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其他地区。
3. 形成了盟军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基础中途岛战役为盟军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地,使他们能够从太平洋方向展开对日本本土的进攻。
战役后,盟军成功建立了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这为日本的战略重心直接威胁到了。
三、战役影响中途岛战役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态势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在战役之前,日本一直保持着较大的优势,并几乎没有受到有效的挑战。
然而,战役改变了这一切,它激励了美国和盟军,促使他们采取更积极的进攻策略,并最终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态势。
2. 保护了美国本土的安全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保护了美国本土的安全。
如果战役以不利的结局收场,那么日本将有可能近距离打击美国本土,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神秘的战役太平洋战争中的中途之战太平洋战争是二战中最具规模和决定性的一场战役,而其中的中途岛海战(Midway)更是备受瞩目。
这场战役发生于1942年6月4日到7日,以美国与日本之间的空军和海军力量的较量为主要内容。
中途之战在决定太平洋战争战局走向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被认为是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文章将从战役背景、参战双方实力对比、战役经过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中途之战的重要性。
第一节:战役背景在中途之战之前,太平洋战争的局势对日本来说是相对有利的。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宣战,接着日军又相继占领了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等地。
由于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沉船和航空母舰在珍珠港的受损,形势对于日本来说是占据了较大的优势。
第二节:参战双方实力对比在中途之战开始前,日本航空母舰总数达到了11艘,而美国仅为3艘。
这使得日本在海上作战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而在航空力量上,日军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拥有了一支经验丰富且实力雄厚的航空队,尤其是以零式战斗机闻名于世。
相比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舰队的装备和训练上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三节:战役经过中途岛海战发生在1942年6月4日到7日。
在战前的侦查工作中,美军成功破解了日本的通信密码,从而知晓了日军舰队的行动计划。
基于此情报,美军决定采取预防性措施,派出了航空母舰编队进行迎战。
战役开始时,美日两军的航母舰队都在使用航空兵力进行互相轰炸。
然而,由于美国的情报优势和编队的灵活调整,他们成功地对日本航母展开了突然袭击。
尽管日本舰队出动了零式战斗机进行空中反击,但美国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凭借先进的舰载机装备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成功击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舰加贺和赤城。
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舰队展开了激烈的追逐和战斗。
尽管日本舰队还击了美国的航空攻击,但由于美国的优势和舰载机兵力的减少,日本方面最终失败。
在战役结束时,日本舰队丧失了4艘航空母舰,而美国仅损失了一艘。
第四节:战役的影响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对太平洋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途岛海战与美军胜利中途岛海战,是二战太平洋战争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场战斗。
它于1942年6月4日至6月7日在太平洋中部的中途岛海域展开,对抗双方分别是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
这场海战虽然在规模上并不算大,但却对整个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视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途岛海战的背景、战斗过程以及美军的胜利原因进行探讨。
一、中途岛海战的背景中途岛海战发生在1942年,当时日本帝国海军凭借其强大的军力在太平洋地区取得了持续的胜利。
而美国则处于战争初期,军力相对较弱。
为了扭转战局,美国决定以中途岛为目标,企图给日本海军以重创。
中途岛位置靠近太平洋中部,地理位置重要,具备成为战略据点的潜力。
二、中途岛海战的战斗过程战斗初期,双方在太平洋中部展开激烈的交战。
日本航母编队率先对美国的航母发动空袭,试图摧毁美军的远程打击能力。
然而,由于日本情报系统的失误,他们并未发现美国的反击意图。
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约克城号和胡蜂号等航母展开了强力的反击,成功对日本航母进行了重创。
在日本航母机群被击溃后,美军利用他们的突然优势,对日本其余的舰队发动了进一步攻击。
最终,在三天的战斗中,美军成功击沉了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舰,使得日本帝国海军的实力受到了巨大损失。
三、美军胜利的原因1. 准备充分:美军在战斗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部署,包括情报收集、兵力调动和武器装备等方面。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日本的进攻,并展开有力的反击。
2. 精良的装备:美军的飞机、舰艇以及作战武器都具备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强大的打击力。
这为他们在战斗中取得优势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优秀的指挥:美军指挥官纳米兹将军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他凭借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推动了美军的胜利。
4. 日本情报失误:战前,美国成功破解了日本的通信密码,掌握了重要情报。
而日本未能察觉到自己通信系统已被破解,因此未能准确评估美军的实力和行动意图。
5. 运气的成分:战争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运气因素也不可忽视。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太平洋战争是二战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而中途岛海战被广泛认为是这场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
这场战斗于1942年6月4日至7日在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之间展开,对于双方来说产生了长远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中途岛海战在太平洋战争中的重要性和它对双方的战略走向与实力对比所带来的影响。
一、战争前景之变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半年后,是美军对日本帝国海军第一次重大的反击。
战斗之前,日本已经连续取得了多个重要的胜利,其海军在太平洋地区与美军对抗时几乎无敌。
然而,中途岛海战发生后,美国成功实施了一系列战术,从而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格局。
通过此次战役,美国海军摧毁了四艘日本航空母舰,同时仅自己损失了一艘。
这一巨大的战果让日本海军信心受到打击,也为美国提供了在太平洋地区重新夺回战略优势的机会。
二、美国战略优势的回归中途岛海战后,美国海军重新夺回了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
此前,日本凭借其航空母舰的强大实力,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然而,中途岛海战改变了这种格局,美国战略优势得以恢复。
美国海军通过成功摧毁日本航空母舰,迫使日本将其航空力量限制在海上,无法长时间维持对空中和海上的控制。
这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重新建立对日本的军事压制提供了条件。
此后,美国陆续发动了多次重要战役,如瓜岛战役和雷神作战等,逐渐将日本技术优势抵消,并成功推进了太平洋战争的东进战略。
三、日本战略的变化与困境中途岛海战对日本的打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日本领导层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此前,他们积极推动南进政策,目的是通过取得一系列重要岛屿和地区来确保他们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然而,中途岛海战的失败迫使日本重新评估其战略和战争目标。
战后,日本帝国海军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在海军实力的重建上。
他们开始寻求新的战略方向,以争夺关键的海上实力和岛屿拥有权。
太平洋战争决战中途岛太平洋战争中途岛的决战是该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
本文将探讨这场战役的背景、参与方以及战斗过程,以及其对太平洋战争走势的影响。
一、背景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重要战争,涉及日本和美国等多个国家。
日本对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和对美国的威胁逐渐增长,而美国则采取各种办法制约日本的扩张。
中途岛成为了两军角逐的焦点。
二、参与方太平洋战争决战中途岛的参与方主要是日本和美国。
日本航空舰队,以及美国航空母舰舰队是这场战役的主要力量。
三、战斗过程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岛附近寻找到了美国海军舰队,并试图消灭其实力。
然而,美国情报部门得到消息并准备进行反击。
双方于6月4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决战中途岛的战斗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波攻击:日本航空舰队派出了航空兵力对美国航母展开袭击,美军遭受重创。
2. 反击与反袭:美国航空母舰舰队以精准的反击将日本航空舰队打击得措手不及。
3. 日本舰队撤退:在美军反击下,日本舰队陷入困境,被迫撤退。
4. 结束与余波:在战斗结束后,日本方面承受了巨大损失,使其对太平洋战争走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对太平洋战争走势的影响太平洋战争决战中途岛对战争的走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几方面的具体影响:1. 扭转了战局:太平洋战争中途岛的胜利重新确立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并扭转了战局。
2. 削弱了日本实力:日本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大量舰艇和军力,使其实力大打折扣。
3. 鼓舞了盟军士气:美国在这次战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极大地鼓舞了盟军的士气。
4. 形成战略转变:太平洋战争决战中途岛结束后,美军开始采取进攻性的战略,逐渐压缩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
结论太平洋战争决战中途岛是该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斗。
这场战斗的胜利彻底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战局,扭转了战争的走势。
同时,它也对太平洋战争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洋战争决战中途岛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篇章中。
中途岛战役简介中途岛战役是其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不可一世的日军被美军迎头痛击,同时丢掉了在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此战堪称这一战区战局的转折点。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中途岛战役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途岛战役分析中文名称:中途岛战役参战部队:日本帝国海军,美国太平洋舰队战争结果:美军获得决定性胜利时间:1942年6月4日-6月7日地点:中途岛附近海域人物:山本五十六尼米兹斯普鲁恩斯南云忠中途岛战役详情一次攻击凌晨,日本第一攻击波机群36架俯冲轰炸机、36架水平轰炸机和36架零式战斗机开始从4艘航空母舰上同时起飞,108架舰载机在友永丈市海军大尉的率领下出发攻击中途岛。
南云中将命令侦察机搜索东、南方向海域,第二攻击波飞机提到飞行甲板上,准备迎击美国舰队。
但是重巡洋舰利根号的2架侦察机因为弹射器故障,起飞时间耽误了半个小时,筑摩号的1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中途返航(这架飞机本应该正好搜索美国特混舰队上空),给日本舰队埋下祸根。
拂晓,中途岛派出的“卡塔林娜”式侦察机发回发现日军航空母舰的报道,斯普鲁恩斯少将立即做出反应,准备攻击日军航母(其实法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但是斯普鲁恩斯首先发动空袭)。
美国舰队因为已经破解了日本海军“JN-25”的通讯密码,而对敌人的计划了如指掌。
清晨,日本舰载机向中途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驻扎在中途岛的美军战斗机也全部升空,迎击来犯的日本战机。
美军的轰炸机,包括了B-17型轰炸机也向日本舰队发动还击。
二次攻击7时整,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攻击波机群准备开始返航,并向南云中将发出了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
7时06分,由战斗机、鱼雷机、俯冲轰炸机所组成的117架战机,从斯普鲁恩斯少将所率领的第16特混编队大黄蜂号及企业号升空,奔向200海里外的南云舰队。
8时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莱彻少将率领的第17特混编队约克镇号起飞了35架战机。
7时10分,首批从中途岛起飞的10架美军鱼雷轰炸机出现在南云舰队的上空。
决战中途岛战争与军事的战略较量中途岛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参战双方美日两国在这次战役中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而这场战役的结果也将对整个战争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决战中途岛战争的导火索、军事战略的较量以及战役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决战中途岛战役的导火索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事件发生,这一事件被认为是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
日本此举意图削弱美国航空母舰实力,但实际上却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击欲望。
此后,日本试图对中途岛进行占领,以扩大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这也成为了中途岛战役的导火索。
双方在战略目标上的明确对立使得这场战役异常重要。
二、军事战略的较量1. 美国的战略美国在战役开始前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削弱日本航空母舰实力,借此扭转战局。
为了做到这一点,美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意图通过诱敌进攻后实施夹击,从而一举击败日本舰队。
2. 日本的战略日本的战略目标是夺取中途岛,并试图吸引美国舰队进入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战斗区域。
日本舰队主力以及航空母舰均参与了这次战斗,希望能够通过空中与水面联合作战,以迅速获得战斗胜利。
三、战役的影响中途岛战役以美国获得胜利告终,对太平洋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扭转太平洋战局中途岛战役使得美国航空母舰实力得到保全,并摧毁了日本四艘航空母舰。
这一胜利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局,使得美国重新取得了对日本的战略优势。
2. 改变战争走向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使得美国航空母舰实力得到提升,而这也意味着美军可以在海上进行更加灵活的军事行动。
随后,美军发动了所谓的“反扫荡行动”,从而驱逐日本出岛链,为夺回日本本土做好了准备。
3. 影响战争策略中途岛战役证明了航空母舰在海战中的重要性,因此也改变了各国对于海军战略的看法。
从此以后,在世界各国的海军军舰建造中,航空母舰逐渐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总结:中途岛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一场重要的决战,也是美日两国进行军事战略较量的结果。
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回观中途岛海战
Part 1.日本打中途岛的主要原因
Part 2.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Part 3.从美国和日本两个角度分析战局
Part 4.解析中途岛海战结果的原因(美方、日方)
Part 5.综合谈论这次战役对后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前言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扭转点就是这次的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美国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案例,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能让美国在这次实力悬殊的较量之中取得胜利呢?让我们从整个战局开始分析,深挖其致胜之法。
Part 1.日本打中途岛的主要原因和战略布局
中途岛可以说是在美国和日本正中间的一个岛屿,距离日本和美国本土都是正好4500千米,如同其英文名(Midway)。
中途岛可以说是日本从西太平洋海域进攻东太平洋海域的重要据点,也是进军美国的大门。
本次作战主要目标是美国的舰载机作战队和美国的航母,因为同年5月发生的珊瑚海海战,虽然让美国的“约克城”航空母舰受损,但是日本也遭到美国舰载机群的强烈反击,让日本真正意识到美国舰载机力量的强大。
为了能够有效削弱美国的力量,本次中途岛海战的目的便是歼灭美国现在的舰载机群。
中途岛作战计划主要分为主攻舰队、佯攻舰队和增援舰队。
日本派遣了“龙骧”“隼鹰”为主力航母的北方舰队对阿留申群岛进行佯攻,目的是吸引美国的注意并派遣海上机动部队过来,方便与主攻舰队围攻前来支援的美国海上机动部队。
主攻舰队是以“赤城”“加贺”“飞龙”“苍龙”为主力航母的共55艘舰艇组成。
这样大型的舰队方便对陆地进行火力支援。
增援舰队由旗舰“大和”战列舰和“凤翔”“千代田”两艘航母的共36艘舰艇组成。
增援舰队位于主力部队后面600海里的位置,方便进行各方面的增援。
整体作战计划是由佯攻部队分散美国海上机动部队的力量,主攻部队围攻中途岛逼出美国的航母进行歼灭,增援部队随时向两边增援。
Part 2.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在上一个部分我们已经知晓了日本方面的军事力量,那么接下来我再说说美国的能拿的出手的军事力量。
在同年5月爆发的珊瑚海海战导致了当时美国一艘主力航空母舰“约克城”受到了很大的损伤,该航母只能在比较后方的地方当舰载机起降板以提供火力或航空方面的援助。
所以说正面战场,美国可以派出的航空母舰主要是“大黄蜂”和“企业”,在经历珍珠港偷袭之后,能派出的主力舰也只有非常少的50艘。
那么,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美国是如何取胜的呢?
Part 3.从美国和日本两个角度分析战局
日本方面:
日本方面已经做好一切的战略部署,随时可以对美国进攻。
当日本本应该派出去的7
架侦察机回来并且提供情报之后,日本方面的总指挥山本五十六就可以下令进攻了。
看上去优势很大。
美国方面:
在战争开始很久之前,美国就已经破译日本的电报并知晓了日本的完整的行动计划。
通过一些故意探测,了解到日本的下一个战略目标便是中途岛之后就已经开始寻思应对的办法。
在战斗开始之前,美军就已经派出了许多的侦察机进行侦查,并且将当时的3大航母的两大舰载机队伍(第十六、十七特混舰载机队)集结在开战两天前,集结在中途岛后方的“幸运点”处,静候猎物上钩。
Part 4.解析中途岛海战结果的原因(美方、日方)
战争结果:
美国舰队成功战胜日本舰队并击沉日方四艘主力航空母舰,日方几乎全部熟练度高的舰载机驾驶员死亡。
美国航母“约克城”因日方潜艇的偷袭而受创导致无法及时回港修理,最后在停留处沉没,船上人员全部安然无恙。
日方原因:
原计划应派出的7架侦察机有2架因各类事故导致无法及时回馈有效信息,导致美军的舰队和航母没有被发现。
在提供信息不完整,且第一轮轰炸没有炸毁重要的机场和弹药库的情况下,总指挥山本五十六下令更换对舰鱼雷为对地高爆弹,这个间隙让美方舰载机队抓到并进行了一系列轰炸,导致了4艘航母的沉没。
同时,那两架没能及时反馈消息的水上侦察机也是日方失败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一点,日方的战略攻击目标出现了问题。
最初这个方案是针对美国的航母和舰载机队制定,然而在执行方案的时候,佯攻舰队把佯攻目标真的打下来了,没能与主力队汇合对美国航母造成损失。
而主力舰队将目标中心放在中途岛上,导致需要更换机载弹药,让美军有机可乘。
美国原因:
在开战之前直接截获并且成功破译日方电报是绝对的优势所在。
对于日方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的美国,只需要精心部署就可以打出这次以少胜多的胜仗。
Part 5.综合谈论这次战役对后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这一次中途岛海战,日方的惨败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能力,迫使了山本五十六改变原作战计划并且战术撤退。
错失了继续与美国继续追击作战的最佳机会,导致了后面日本在海战方面因美国工业觉醒而节节败退,让日本在整个太平洋海战中原本的霸主地位崩塌。
美国在击败日本之后,借着日本撤军的间隙,展现其工业大国的力量,成百上千的新型航母和舰载机投入战场。
无论是科技方面还是工业水平上看,日本都已经进入到绝对的劣势,美国开始掌握到战争主导地位。
这次在中途岛的较量也让两国彻底意识到海上航空战以及潜艇在海战中的厉害之处,开始强化两边的进攻力量和海上防空力量。
然而科技和工业上的差距使得日本与美国的差距日益增大,就算是日本倾尽一切打造的最强航母“大凤”和已经造出来的“大和”级战列舰也分别因为扛不住潜艇偷袭和高航空火力的压制而沉没。
最后因为日本核心力量的一个个倒塌,美国最终赢得了海战方面的极大胜利。
结尾
这次美国赢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情报获取得非常全。
这也是可以预料的,毕竟中国本来就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一说。
战场上,获得了准确的情报就相当于了解了一切。
所
以现在的战争就是主打信息化作战,强调战场数据化、信息化,能根据战场变化反馈的信息做出合适的战术调整,这个是中途岛战役给后人的启示之一。
其次,合适的战术布置能让敌人吃大亏。
原本美国可以没有任何的大船损失的,结果日本潜艇偷袭导致“约克城”最终沉没,依然是说明了合理的战术布置在战争中依然是很重要的。
最后,强大的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是战争实力的基础保障。
美国最后能打赢日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像下饺子一样的将新型航母和舰载机投入战场,直接用数量加上一定的科技水平压制过去。
所以说要发动战争,一定要掂量一下双方的工业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