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指南录》后序文言知识积累一、作家作品文天祥是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指南录后序》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是取《扬子江》一诗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
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缙,也作搢,插的意思。
绅,腰带。
)(2)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作副词,全,都。
)(3)层见.错出(见,通“现”。
)2.古今异义(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意义(2)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3)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4)以至..于永嘉古:表示时间、范围等的延伸,一直到今:表前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5)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好(6)不复顾利害..古:个人的安危今:利益和害处;了不起3.一词多义(1)间得间奔真州(jiàn,名词,机会)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动词,夹杂)(2)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动词,倒下)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副词,无,不。
靡及,达不到)(3)如如扬州,过瓜洲杨子桥(动词,往.......去,到.......去)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表选择关系,或)(4)为将以有为也(作为,名词)为巡船所物色(被,介词)为一卷(编作,动词)(5)使会使辙交驰(使者,名词)使北营(出使,动词)使来者读之(让,动词)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表面上)/则直前.诟虏帅失信(上前)/予分.当引决(按名分)/草.行露.宿(在野草间,在露天里)/日.与北骑相出没(每天)(2)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作序)三、文言虚词1.而(1)连词,表承接。
归而求国之策/死而死矣(2)连词,表转折。
而不在使者之目/而幸生也何所为2.以(1)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一定要注意对细节的掌握,尤其是常错的字词,语文指南录后序文章结构对大家理解本文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可以认真阅读学习。
一、创作背景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满朝文武惊慌失措。
文天祥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使元营谈判。
在敌人面前,文天祥慷慨陈词,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税负敌方撤军。
元军扣留了文天祥,并于二月九日押解北上。
二月二十九日夜,文天祥一行在镇江逃脱,历尽艰险,经真州等地到大通州,然后航海南下,先到温州,再转福州。
他把患难之中所写的诗编成《指南录》,写有自序,每首诗前,多有小序,故该文称后序。
二、原文及翻译指南录后序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说明本文的重要性。
三、知识要点知识点是高中文言文掌握的重点,在考试中经常考察大家对文言文的理解翻译的问题,这主要考察的就是字词解析和句式,作为重点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
四、课文结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大家都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及作者的思想。
五、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公元1256年(宋理宗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东下,于赣州组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
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后脱逃至温州,转战于赣、闽、岭等地,曾收复州县多处。
公元1278年(宋末帝祥兴元年)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
能诗文,诗词多写其宁死不屈的决心。
有《文山先生全集》。
高一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汇总文言文翻译是高中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多做文言文翻译练习对语文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大全,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一下册语文文言文翻译总结:《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五人墓碑记》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苏教版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考点——指南录后序【课文全译】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统一指挥各路兵马。
这时元军已迫近都门外,不论是迎战、防守或迁都,都已经来不及安排。
大小官员聚集在左丞相的衙门里,都想不出办法来。
当时(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方面约邀(我国)当权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
国家事态到了这地步,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而且)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
以前,(我们的)使者往来,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同时)我更想探察一下元军方面的情况,回来好寻求救国的办法。
于是未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就任,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军军营(的时候),我慷慨陈辞,(他们)上上下下都很震惊。
他们也不敢马上就轻视我国。
不幸的是先有吕师孟干坏事,后来有贾余庆(向对方)讨好献媚,我(才)被拘留不能回还。
国家的事情被弄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当面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二人叛国(的罪行)。
(我)只想求死,不再顾念(个人的)安危。
元军方面虽然表面上尊敬我,实际上(对我)很愤怒。
(派来)两个高级头目,名义上是招待使臣的人,夜里却用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人作为祈请使要到北方去;元人逼迫我同他们一起走,但又不算作使者。
我照理应该自杀,但还是忍耐着(随他们)出发。
古人说:(忍辱不死)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啊!到了京日,得机会跑到了真州,就把北兵的虚实完全报告了淮东、淮西两位边防统帅,约定(同他们)联合兵力奋起抗战。
国家复兴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
(在那里)住了两天,扬州的边帅下了逐客令。
(我)没有办法,(就)改名换姓,隐蔽行踪,在荒野里奔走,在露天里歇宿,每天同元军的骑兵在江淮一带(彼此)互相出现或隐没(没有遇见)。
困窘饥饿,无所依托,悬赏捕捉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唤求救都来不及,后来找到一只小船,避开(敌军所占的)江中小洲,从北海出去,然后渡过扬子江,进人苏州,经过四明,转到天台,终于来到永嘉。
《指南录后序》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学家。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
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赣州知府。
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
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昰,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主要作品有《过零丁洋》《正气歌》《文山先生全集》等。
二、创作背景德祐(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
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北营与元军议和。
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词,触怒元丞相伯颜,被扣押,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
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元军作战,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
被押到大都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词拒绝。
叛贼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
文天祥历尽折磨而矢志不渝,于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
本文是文天祥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自序,所以称本文为“后序”。
三、文体常识序,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列在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四、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同“俱”,全,都,作副词②层见.错出:“见”同“现”,出现③缙.绅:“缙”同“搢”,插④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⑤臣死有余僇.:“僇”同“戮”,罪(2)一词多义①间得间.奔真州:名词,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名词,缝隙间.以诗记所遭:副词,间或,有时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名词,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表房屋的数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副词,悄悄地,暗中②靡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副词,无,不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动词,倒下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形容词,奢侈徒靡.弹药,无益吾事:动词,浪费③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动词,到……去,往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动词,像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词,表假设,如果其如.土石何:“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④分予分.当引决:按职分五谷不分.:动词,辨别,区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动词,分配、分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自分.已死久矣:动词,料想,断定⑤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shǔ,动词,列举罪状众数.虽多,甚未足畏:shù,名词,数目范增数.目项王:shuò,副词,屡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动词,计算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shù,名词,命运⑥使会使.辙交驰:名词,使者使.北营:动词,出使使.来者读之:动词,让,给(3)古今异义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没有依靠。
《指南录》后序文天祥【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又字履善,别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
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
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朝臣不敢说话,时任礼部郎官的文天祥力主抗敌,上书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并提出防御之策,但未被采纳,他便弃官归家。
后来担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等地方官。
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逼愈急。
文天祥拿出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在赣州组织军队,前往保卫南宋首都临安,被任命知平江府(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文天祥临行时,上书请斩亲元的兵部尚书吕师孟以振作士气,并提出分天下为四镇(四个战略区)合力抗元的策略,都没有结果。
德祐二年(1276)正月,命文天祥知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担负保卫京师的责任。
不久,元军攻占临安城北的高(一作“皋”)亭山。
正月二十日,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议和,元军扣留了他,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市)途中,到镇江脱身逃回温州,辅佐端宗赵昰(xià)力图恢复,继续抵抗南下的元军。
1278年12月,在广东省海丰县的五岭坡战败被俘。
元将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驻守厓山(宋军的最后一个据点)的张世杰,他写了自己的诗作《过零丁洋》给他。
诗的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就是他对劝降者的回答,也是他舍生卫国的赤胆忠心的写照。
文天祥被解往大都时,先后两次自杀、绝食不死,元世祖忽必烈百计劝降,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于1282年12月9日从容就义。
文天祥的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解题】本文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有删节。
《指南录》,是文天祥的诗集。
他用诗记述出使北营与敌抗争的情况和南归途中的艰险历程。
“指南”,比喻象磁针那样永远指向南方,绝不改变,借以表达作者冒死奔向南宋决不向来自北方的元军屈服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就道出了《指南录》取名的意义所在。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知识《指南录后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2) 层见错出(见,通“现”。
)3) 缙绅(缙,通“搢”。
插)4)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欺侮)5)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
罪)二、古今异义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价值。
)2) 以至于永嘉(至于古:到达。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4) 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搜寻。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 几彷徨死(彷徨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6) 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古:挽回今:整理)7) 不复顾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8)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古:赐予自己的身体今:尸体)9)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行为古:行动。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10)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古:可以用。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三、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职份)草行露宿(草:在荒草间。
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名曰《指南录》(名:命名)C动词作名词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D形容词作动词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E形容词作名词争曲直,理当死。
(曲直:是非)四、重点实词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时北兵以迫修门外(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4.莫知计所出( )5.会使辙交驰(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7. 予分当引决( ).8.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9.予更欲一觇北(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13.予羁縻不得还( )1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16.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17. 以祈请使诣北(到,往)18.得间奔真州(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21.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3.天高地迥( )24.诋大酋当死( )25.质明,避哨竹林中(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28.至海陵,如高沙( )29.非人世所堪( )30.间以诗记所遭(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32.使旦夕得正丘首(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34.死而后已(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37.境界危恶(è)()3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
《指南录后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
全,都,作副词。
)
2) 层见错出(见,通“现”。
)
3) 缙绅(缙,通“搢”。
插)
4)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
欺侮)
5)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
罪)
二、古今异义
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没有依托。
今:单调,没有价值。
)
2) 以至于永嘉(至于古:到达。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古:十分激烈。
今:大方。
)
4) 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搜寻。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
5) 几彷徨死(彷徨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
6) 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古:挽回今:整理)
7) 不复顾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
8)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古:赐予自己的身体今:尸体)
9)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行为古:行动。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
10)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古:可以用。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
三、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职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草间。
露:在露天下。
)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E形容词作名词
争曲直,理当死。
(曲直:是非)
四、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2.时北兵以迫修门外( )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4.莫知计所出( )
5.会使辙交驰( )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7. 予分当引决( )
8.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9.予更欲一觇北( ;)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
13.予羁縻不得还( )
1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16.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17. 以祈请使诣北(到,往)
18.得间奔真州( )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21.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23.天高地迥( )
24.诋大酋当死( )
25.质明,避哨竹林中( )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
28.至海陵,如高沙( )
29.非人世所堪( )
30.间以诗记所遭( )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32.使旦夕得正丘首( )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34.死而后已( )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
37.境界危恶(è)()
3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
)
39.避渚(zhǔ)洲(渚:。
洲:。
)
五、虚词
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以资政殿学士行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閫
约以连兵大举
挟匕首以备不测
几以捕系死
以小舟涉鲸波
间以诗记所遭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生无以救国难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以为前驱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而
归而求救国之策
而予不得归矣
无日而非可死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而死有余责
其
不知其几矣
骑数千过其门
今存其本不忍废
焉
悲予志焉
六、特殊句式
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
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③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约以连兵大举
避哨(于)竹林中/出入(于)乱尸中
将请罪于君/请罪于母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④被动句式
予羁縻不得还
真州逐之城门外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⑤判断句
死生,昼夜事也。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七、重点句子翻译
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5、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6、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7、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8、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
9、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10、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
何如哉!
11、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12、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13、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
14、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15、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