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39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了解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开发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3.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分析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2.分析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及现状;3.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4.介绍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5.探讨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步:讨论(20分钟)让学生就江南地区的开发、环保等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展示(10分钟)每组报告本组讨论总结的结果,并展示相关图片或图表等。
第五步:总结(1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师总结江南地区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分析;2.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和成果。
五、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2.江南地区的环保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3.展示法。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讨论和展示);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板书设计教学目标讲解内容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路径、成果和发展方向。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个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让学生综合理解头绪纷繁的历史过程。
3、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存有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使用这种理解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水平。
4、通过对淝水之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5、通过关于江南开发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较多。
所以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课的内容能够分为两个部分:1.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
2.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1.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2.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
3.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淝水之战”的教学,应突出趣味性,尽可能使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能够充分利用地图协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并注意引导学生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理解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掌握。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搞清楚江南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长远影响等问题。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二、重点难点【重点】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学法指导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众多政权分立对峙,朝代繁多,是容易搞混的历史内容。
图示法可以帮助同学明析政权并立阶段的朝代更迭与民族融合的历史。
尝试用图示法去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2.本课头绪很多,但着重掌握的重点问题要明确,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四、知识链接1.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2.何处是“江南:”“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
广义指长江以南。
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魏晋以来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五、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______年______建立西晋,定都______,______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4.淝水之战之后, ______年,大将______称帝,国号“______”,东晋结束,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______”。
5.江南地区的开:原因:①北方人口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掌握江南地区的经济、农业、文化等开发情况;3.分析江南地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情况;3.江南地区的农业开发情况;4.江南地区的文化开发情况;5.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经济、农业、文化等开发情况;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1.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地调研;2.学时安排:本课共安排2学时。
第一学时讲授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经济开发情况;第二学时讲授江南地区的农业、文化开发情况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安排小组讨论和实地调研活动。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安排第一学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哪里吗?它有什么特点?”听完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授经济开发情况(30分钟)教师讲授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情况,包括江南地区的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发展情况。
带领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腾飞的原因,并展示相关数据和案例。
3. 讨论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和困难? -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当地人民生活有何影响?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带领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二学时:1. 讲授农业、文化开发情况(30分钟)教师讲授江南地区的农业和文化开发情况。
带领学生了解江南地区丰富的水产资源以及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地调研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江南地区的县市,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当地的农业和文化开发情况。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个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水平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理解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水平有所提升,使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历史上存有的主要经济区域,并培养学生使用这种理解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水平。
思想方面: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理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点】西晋兴亡以及原因,少数民族的内迁,前秦与淝水之战及其失败原因和教训,江南地区开发等。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和重点区域、长远影响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提问、讨论等方法,辅以板书或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技术。
【讲授新课】(时长:45分钟)导入新课:(时长:3分钟)借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提问)典故的由来以及含义?学生回答出准确答案后,再进一步提问:司马昭何许人也?借而引入曹魏,然后由教师进一步引导,三国鼎立的是哪三国,是何时由谁建立的?都城在哪里?众所周知,曹魏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实现统一大业,那么历史的发展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继三国鼎立之后的历史发展情况。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时长:15分钟)1、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司马懿(yì)字仲达,今河南温县人。
生于179年,卒于251年。
曹操当政时开始为官。
曹丕当政以后,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尚书右仆射(yè)、抚军大将军。
曹丕死后,司马懿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ruì)。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学习目标】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3、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曹丕死后,大臣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最先灭掉了国。
266年,他的孙子建立晋朝,定都,史称西晋。
年,西晋灭掉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但是此后发生的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17年,重建晋朝,定都,史称东晋。
2、4世纪后期,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王是他任用汉族人为相。
383年,在东晋大败前秦。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为。
3、思考:六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哪些?4、思考:“动脑筋”一、二、三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师讲解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内迁民族等情况及带来的影响;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淝水之战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1、小组代表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都有哪些?发展的表现又有哪些?老师归纳总结。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三。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一、选择题1、西晋完成南北统一的时间是()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17年2、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B.发生在公元3世纪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3、下列的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4、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二、简答题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案例《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活动目的:1.学问方面: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开展的也许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自然缘由和社会缘由及其深远影响等问题。
2.实力方面: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缘由,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开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方面:①学生在编演历史剧过程中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缘由,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热忱,通过历史事实获得和平安定、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开展经济的情感相识。
②大家共演一台戏,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打算及活动步骤: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搞清晰教学目标,学生分组〔主持人、剧本创作组、表演组、无规定任务组〕。
根本的活动形式:小组询问、个别辅导、方案沟通。
同学们依据自己小组确定的主题,起先有选择地阅读资料,积累资料,进展思索和创作。
老师的辅导活动: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分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供应解决问题所需的背景资料,协助学生修订方案。
留意检查剧本和讲解词撰写过程中的标准,关于“傻瓜皇帝”和“淝水之战”的剧情处理,应当突出学问性和趣味性。
参考网站:历史天地上下五千年中国文艺活动过程:同学们,今日这节活动课的主题是“黄河流域乱如麻、赵钱孙李要搬家”。
a: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个赵钱孙李,他诞生在一个世世代代在黄河边务农的家庭,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的家世:赵钱孙李的家世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官渡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赤壁之战中幸运逃命,返回家乡务农。
他为人精明,擅长持家,精通农活,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
祖父,在与新迁人本地的氏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李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父亲,被前秦王苻坚毅征入伍去攻打东晋,淝水之战后不知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