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儒家、墨家

B.法家、兵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法家

2. (2013北京模拟)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荣

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

3. (2014·陕西西安质检)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2013江门模拟)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君权神授”思想

B.“大一统”思想

C.反专制思想

D.理学思想

5.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D.减轻人民负担

6. (2014·吉林模拟)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下列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B.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8. (原创题)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

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

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

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

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

9.中国古代儒学成为一种士大夫之学。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主要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的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11. (2013河北调研)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1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二、材料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 (2014·云南丽江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人群)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编自《荀子》

材料2: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叙录》

“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3: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礼的本意和功能是对人之放任的约束,是对等差秩序的遵守。这种价值取向将会在社会分化的态势下,发挥其社会整合的功能。荀子的礼法价值观虽然有以道德裹胁法律的倾向,但他明确指出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到了道德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另外,荀子还强调为政者的品德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影响,要求处于政治实践中的从政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性。

——高春花《荀子礼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4:一个成功的自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永远是一个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传统制约的社会。……历经数代人的实验和尝试而达致的成就,包含着超过了任何个人所能拥有的丰富经验。

——(英)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概括材料1中荀子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观点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2,指出荀子思想在西汉和南宋学术界的不同境遇。根据材料1、2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不同境遇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2、4,简述材料3中荀子思想的现代价值。

14.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孔子之后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进程,自始至终,且在各种思潮相继出现、并存和纷争中,孔子思想一直是处于有相当影响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汉武帝时代,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