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卫生学(人卫版)简答题大全学习指导与习题册

  • 格式:doc
  • 大小:60.11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简述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卫生学是以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预防医学的意义上定义环境,环境是指人体外的全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生物因素及有关的行为因素,而不包括不可改变的自然环境。 2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群体为对象,采用公共卫生措施,则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最可行和最有效的途径。卫生学对整个医学向预防为主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环境与健康: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等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②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重点阐述在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我国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贯彻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卫生立法与执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以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措施;③医学统计学方法揭示病因,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与分布的规律,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措施的效果等都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1. 简述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 何谓环境污染?试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健康损害包括:①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③致癌作用;④遗传毒性;⑤生殖和发育毒性;⑥对免疫功能的影响;⑦干扰内分泌功能

3.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有何不同?①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基本上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存在对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如清洁的水、空气、土壤和小气候,但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②次生环境:受到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改造后的环境有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一面,如房屋、风景区、疗养院等。另一方面,人为活动以及对环境改造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带来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4. 环境由哪些主要因素构成?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人类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属于非物质环境,它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总和,包括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自然环境由自然界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物质因素构成

5. 全球范围内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平流层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土壤沙漠化与生态平衡失调;⑤生物多样性资源锐减;⑥海洋污染;

⑦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越境转移

6. 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介质中的分布、迁移与自净有何特点?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进入生物体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主要取决于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及组织器官对污染物的亲和力。早期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后期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对污染物的亲和力。另外,机体的一些主要屏障也影响污染物在体内分布,如血脑屏障等。进人机体的毒物,通过生物转化和排泄清除。通过生物转化,大多数污染物毒性降低,称为生物解毒作用;但少数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称为生物活化作用。

7. 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生物放大作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条件:①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②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③有食物链存在;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8. 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方式自净?①物理自净:主要方式有稀释、扩散、沉降、挥发逸散、凝聚和混合等;②化学自净:主要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及中和、光解等;

③生物自净:主要方式有生物氧化、生物拮抗、生物分解、光合作用、植物的吸附等

9. 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人体内的主要途径?

因为肺泡的总表观面积大,肺泡壁薄,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污染物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极为迅速。另外,整个呼吸道黏膜都有吸收作用

10. 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途径进人体内?①呼吸道:主要吸收以气体、蒸气和

气溶胶形式存在的污染物;②消化道: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③皮肤:一般脂/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学毒物易经皮肤吸收。挥发度低,既溶于脂、又溶于水的物质,可经皮肤迅速吸收。

11. 环境污染物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分两个

阶段:第一阶段(又称I相反应或降解反应),其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作用;第二阶段(又称II相反应),以结合反应为主。化学毒物经过上述I相反应代谢后产生或暴露出来的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羰基和环氧基等极性基团,或化学毒物本身就具有的极性基团与内源性化合物或基团之间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即II相结合反应)。形成水溶性更强的结合产物,有利于排泄。

12. 为什么把健康效应谱看成连续谱?当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于人群时,由于个体

暴露水平、暴露时间的差异,及各个体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体质、对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表现出对环境污染物负荷增加,并未发生生理功能改变,属正常生理调节范围。有些人则处于生理代偿状态,暂不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环境有害因素继续作用,代偿功能将发生障碍,机体向病理状态发展,出现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更少的人因病理反应死亡。因此,可把健康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13.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①广泛性:环境受污染后影响的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②多样性:环境中存在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作用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③复杂性:受污染环境中可有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各种毒物间可以产生联合毒性作用;④长期性:一些环境污染物可长时间滞留于空气、土壤和水中,并长时间作用于人

14. 环境污染物的慢性作用是指哪些?慢性危害是由于毒物对机体微小损害的积

累或毒物本身在体内蓄积所致。由于低浓度长期作用,使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抵抗力下降,对生物性感染敏感性增加,一般健康状况水平下降,表现为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除此之外,严重时可导致各种慢性中毒,20世纪50年代到60年

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及痛痛病,就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慢性中毒的典型例子。

15. 致突变作用包括哪些类型? . 环境污染物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可遗

传改变的作用,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作用。突变的类型有:①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指 DNA的碱基配对或碱基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可能导致基因产物的功能改变。②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可分为染色体型畸变和染色单体型畸变。③基因组突变,指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也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

16. 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①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中毒性疾病。

②职业病:是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③传染病:由病原生物引起,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④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人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