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用12、13课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5
任课老师:江颖、华新艳单位:双语上课年级:9年级课题:第10、12、13课上课时间:2013、1【课标】一3.2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复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情感。
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学生形成法律至上的价值取向,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拥护依法治国方略。
3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守法、护法。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学会珍惜自己的权利,养成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的习惯。
自觉树立监督观念。
培养国家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能力】1能够理解人民当家做主的途径和共商国是的伟大意义,提高“对我国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优越性”的认识,学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2逐步提高对依法治国认识和理解的能力。
3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逐步增强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能力。
【知识】1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知道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3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复习重、难点】1知道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知道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3 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知道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掌握行使监督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宇宙的未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能力目标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热情。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讲演幽默的语言风格,提高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举办科普讲座,以提高讲座的科学性、规范性;2.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2.了解演讲稿的一些特点。
3.通过和本单元前面的课文进行比较,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二、知识链接(一)作者和作品霍金是当今最负盛名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他战胜严重的残疾,执著地从事科学研究,他的名著《时间简史》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销售500多万册,成为科学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
霍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宇宙学与黑洞,他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或多或少改变了我们对宇宙、对时空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启发性。
他目前担任剑桥大学卢卡逊数学教授。
这篇文章是他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讲演。
《时间简史》出版(1988年)后,剑桥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气氛有了微妙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各地的报刊的记者要求访问霍金,在以后的两年时间里,电视台工作人员不时地占用大楼,他们要为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拍一部有关他生活的纪录片。
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反复讲述同一故事:霍金如何凭着自己的勇敢克服了身体的残疾成为科学的巨人和新闻媒介的英雄。
一批又一批的新闻记者访问了霍金在西尔弗大街那凌乱的办公室,并和这位公众新近的英雄度过激动人心的时刻。
(《斯蒂芬•霍金的科学生涯》)在中文里,“宇”是“上下四方”的意思,表示空间;“宙”是“古往今来”的意思,表示时间。
宇宙的历史,就是空间在时间上发展的过程,斯蒂芬•霍金以时间为序,研究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诞生、发展,以及它将来可能的状况,因此,他把自己的书称作《时间简史》,实际上就是《宇宙简史》。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寒号鸟》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根据拼音写词语。
jiāng lái qíng lǎng kū cǎo qīng zǎo xiàn zài shān jiǎodāng zuòhé biān chū qùqíng tiān zhèng hǎo yī yàng2.给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一堵(dǔ tǔ)石崖下,寒号(háo hào)鸟把崖缝(féng fèng)当(dāng dàng)作自己的窝。
②寒冬腊(là xī)月,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kǒng hǒu)。
寒号鸟不断地哀(āi shuāi)号着:“哆啰啰,哆啰啰……”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堵)石崖一大树一缝一井天气(晴朗)大雪北风树叶4.写出下列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①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②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
③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
④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
5.照样子写句子。
例:冻得直打哆嗦例:冷得像冰窖热得热得笑得快得6.完成课文思维导图,把寒号鸟说的话填在横线上。
①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②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③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劝寒号鸟,寒号鸟。
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
喜鹊住在的窝里,寒号鸟却被。
二、现代文阅读8.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
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1)课文中喜鹊共次劝说寒号鸟做窝,这段话写喜鹊第次劝说寒号鸟。
(2)写出喜鹊对寒号鸟的劝告,并写出寒号鸟的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哪些原因让寒号鸟最后被冻死了呢?A.懒惰B.不会做窝C.不听劝告D.得过且过(4)寒号鸟做得对吗?你想对他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①做人要居安思危,不要得过且过,应该抓紧时间做一切该做的事。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13课时_实际问题与方程(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3课时主要讲述了实际问题与方程(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问题的理解不深刻、找不到等量关系等原因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找到问题的等量关系,从而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会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确定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解决引入的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程表模板大全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课程表模板,供您参考和使用:1. 标准课程表模板:这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课程表模板,按照一周七天和一天分为多个时间段来安排课程。
标准课程表模板:这是一个基本的标准课程表模板,按照一周七天和一天分为多个时间段来安排课程。
时间段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8:00 - 9:00 课程A 课程B 课程C 课程D 课程E9:00 - 10:00 课程A 课程B 课程C 课程D 课程E10:00 - 11:00 课程F 课程G 课程H 课程I 课程J11:00 - 12:00 课程F 课程G 课程H 课程I 课程J13:00 - 14:00 课程K 课程L 课程M 课程N 课程O14:00 - 15:00 课程K 课程L 课程M 课程N 课程O2. 学校课程表模板:这个模板适用于学校或教育机构使用,可以在课程表中添加学校名称、学年和学期等信息。
学校课程表模板:这个模板适用于学校或教育机构使用,可以在课程表中添加学校名称、学年和学期等信息。
学校:XXXXXXXX 学校学年:20XX-20XX学期:第X学期时间段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8:00 - 9:00 课程A 课程B 课程C 课程D 课程E9:00 - 10:00 课程A 课程B 课程C 课程D 课程E10:00 - 11:00 课程F 课程G 课程H 课程I 课程J11:00 - 12:00 课程F 课程G 课程H 课程I 课程J13:00 - 14:00 课程K 课程L 课程M 课程N 课程O14:00 - 15:00 课程K 课程L 课程M 课程N 课程O3. 每日课程表模板:这个模板将每天的时间段细分,适用于较为繁忙的日程安排。
每日课程表模板:这个模板将每天的时间段细分,适用于较为繁忙的日程安排。
时间段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8:00 - 8:30 课程A 课程B 课程C 课程D 课程E8:30 - 9:00 课程F 课程G 课程H 课程I 课程J 9:00 - 9:30 课程K 课程L 课程M 课程N 课程O9:30 - 10:00 课程P 课程Q 课程R 课程S 课程T... ... ... ... ... ...4. 空白课程表模板:这个模板是一个完全空白的课程表,您可以自行填写和修改。
第12、13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编写人张元玲单位资邱中学【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简述战后非洲独立运动和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斗争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运动解放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亚非拉广大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崩溃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亚非拉各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战火频仍的中东。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印巴分治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教学流程】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问题最佳解决方案情境引入【前置测评】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入新授】方案一复习导入方案二情境导入方案三设疑导入导入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不仅有前几课我们了解的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而且也使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深受鼓舞纷纷掀起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那么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发生怎样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13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利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导入新课引起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导入新授激发求知欲情境导入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教师总结第三世界国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和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
它们是怎样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奋起和发展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1、简述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为实现国家懒?/B>捍卫国家主权进行哪些斗争经过、结果如何2.、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亚非拉的奋起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思考讨论1、为争取独立印度进行了那些斗争是怎样赢得独立的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1947年英国同意印度独立。
第13课知识点六年级第一部分:知识点概述在六年级的第13课中,我们将学习有关计算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第二部分:加法和减法1. 加法加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用于计算两个或更多个数字的总和。
在加法中,我们将两个或多个数值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例如:4 +5 = 97 + 3 + 2 = 122. 减法减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学运算,它用于计算一个数值减去另一个数值之后的差值。
在减法中,我们从被减数中减去减数,得到差值。
例如:8 - 3 = 512 - 6 = 6第三部分:乘法和除法1. 乘法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运算,它用于计算两个或更多个数值的积。
在乘法中,我们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例如:3 ×4 = 125 ×6 × 2 = 602. 除法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用于计算一个数值被另一个数值除后的商。
在除法中,我们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例如:8 ÷ 2 = 415 ÷ 3 = 5第四部分:实际应用数学运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购物计算当我们购物时,需要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数量。
加法和乘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总花费。
2. 时间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时间间隔或者计算某个事件的持续时间。
减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这些时间。
3. 分配物品有时候我们需要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多个人,这时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物品。
第五部分:总结在第13课中,我们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些重要的数学运算。
我们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并看到了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希望本课的学习对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第13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13课的笔记内容可能因不同的教材版本而有所不同。
这里提供的是一个可能的版本,以供参考:
第13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1. 分数定义与性质:
分数是一种数学表达方式,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它由一个分子(numerator)和一个分母(denominator)组成,写作a/b,其中a是分子,b是分母。
分数的性质包括:分子和分母都为正数或负数;分母不能为0,因为除数不能为0。
2. 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整数法:将分数转换为整数进行比较。
例如,比较2/3和3/4的大小,可以转换为2/3 = 和3/4 = ,然后比较这两个小数的大小。
交叉相乘法:比较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乘积。
例如,比较2/3和3/4的大小,可以比较2×4和3×3的大小。
化同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例如,比较2/3和3/4的大小,可以将它们都乘以12(即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到8/12和9/12,然后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3. 注意事项:
比较分数时,需要保证分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一致。
例如,不能直接比较正分数和负分数。
当比较具有相同分母的分数时,可以直接比较分子的大小;当分母不同但分子相同时,需要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断分数的大小。
4. 应用题:
有一块蛋糕被平均分成8份,小明吃了其中的3份,小华吃了其中的2份,问小明和小华谁吃得多?多多少?
一本书共400页,小刚看了其中的25%,小红看了其中的40%,谁看得更多?多多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