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古灯具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汉代铜灯的种类一、引言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铜灯就是其中之一。
二、汉代铜灯概述铜灯是汉代常见的一种照明器具,主要用于宫殿、寺庙和贵族家庭等场所。
它们通常由铜制成,形状各异,有些甚至非常精美。
三、汉代铜灯的种类1. 立灯立灯是最常见的汉代铜灯之一。
它们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方形底座支撑着一个长杆和一个灯盘。
立灯可以放置在地面上或桌子上,也可以挂在墙上。
2. 悬挂式灯悬挂式灯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方形底座支撑着一个长杆和一个灯盘,并带有吊环。
它们通常被挂在天花板或墙壁上。
3. 置于桌面的小型台灯小型台灯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方形底座支撑着一个小型的铜制台盘和一个小型的灯盘。
它们通常被放置在桌面上,用于读书或工作。
4. 花瓶式灯花瓶式灯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方形底座支撑着一个中空的铜制花瓶和一个灯盘。
它们可以用作装饰品,也可以用于照明。
5. 火盆式灯火盆式灯通常由一个圆形或方形底座支撑着一个中空的铜制火盆和一个灯盘。
它们通常被放置在户外,用于照明和加热。
四、汉代铜灯的特点1. 制作精美汉代铜灯制作精美,细节处理得非常好。
许多铜灯上都有各种图案和浮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2. 形态多样汉代铜灯形态多样,包括立灯、悬挂式灯、小型台灯、花瓶式灯和火盆式灯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用途。
3. 功能强大汉代铜灯不仅可以提供光线,还可以起到加热、驱蚊等功能。
例如,火盆式灯可以用于户外照明和加热。
五、结论汉代铜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它们制作精美,形态多样,功能强大。
今天,许多汉代铜灯仍然保存完好,并被用于博物馆和收藏家的展示。
古代花灯的分类
古代花灯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按照观赏方式,花灯可以分为动态表演性花灯和静态观赏性花灯。
动态表演性花灯如龙灯、走马灯等,具有表演的功能;静态观赏性花灯如宫灯、纱灯、苏灯、扬州瓜灯等,主要用来观赏,一般放置在固定位置。
按照放置方式,花灯还可以分为吊灯、座灯、壁灯、提灯等。
此外,按照造型和用途,花灯又有以下分类:
宫灯: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造型丰富,有四方形、六方形、八角形、圆球形、葫芦形、盘长形、套环形、双鱼形等。
其中,尤以六方宫灯最为著名。
纱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做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红纱灯,
亦称“红庆灯”,通体大红色。
棱角灯:具有独特造型的彩灯,以棱角分明和鲜艳的色彩为特点。
树地灯:一种大型花灯,通常以树木或地面为支撑,用于装饰和照明。
礼花灯:用于庆典和祭祀活动的花灯,造型各异,有的还带有烟花和爆竹。
古代花灯制作融合了多种工艺、多种材料、多种技法、多道工序,呈现的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历史书籍或咨询历史专业人士。
中国古代各种油灯简介“十五连盏灯”是目前所见战国最高灯具云纹铜油灯错银铜牛灯十五连盏灯长信宫灯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邛窑绿釉省油灯白釉莲瓣座灯台春秋至于两汉,油灯是“兰膏明烛,华灯错些”;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灯开始流行;此后直至隋末唐初的白瓷蟠龙灯及唐三彩狮子莲花灯,新材质不断运用到油灯的制作中,品种繁多,代有佳作;到了明清之际,更有青花和粉彩油灯,历代油灯各有特色。
十五连盏灯●年代:战国●出土地: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时间:1977年●收藏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尺寸:高82.9厘米十五连盏灯是目前所见战国时期最高的灯具。
整体造型犹如一棵大树。
主干矗立在镂空夔龙纹底座上,由三只独首双身、口衔圆环的猛虎托起。
四周伸出七节树枝,枝上托起15盏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
每节树枝均可拆卸,榫口形状各自不同,便于安装,并可根据需要增减灯盏的数目。
架枝上塑有游动的夔龙、鸣叫的小鸟和顽皮嬉戏的群猴。
树下站立赤膊短裳的鲜虞族家奴二人,正向树上抛食戏猴。
底座上刻有铭文两处24字,说明制作时间、工匠及监造官吏。
设计精致,工艺考究,人、虎、猴、鸟、龙生动自然,妙趣横生。
长信宫灯●年代:西汉●出土地: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时间:1968年●收藏地:河北博物馆●尺寸: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长信宫灯形状为跪地执灯的宫女,通体鎏金。
灯盘可转动,灯盘的屏板可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
宫女身体中空,宫女右臂为烟道,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后,烟经底层水盘过滤后,便有烟而无尘,可减少室内的烟尘从而保持室内清洁。
全灯分为头、身、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可以任意拆卸。
灯上刻有“长信尚浴”“阳信家”等铭文9处共65字。
其中“长信”二字,为汉文帝皇后窦氏所居宫名。
整件灯具造型优美,构造精巧,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古代匠师的`创造才能以及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年代:西汉●出土地:山西省朔县照十八庄●出土时间:1985年●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尺寸:高53厘米这件彩绘铜雁鱼灯采用的是传统的禽鸟衔鱼艺术造型,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主要由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
汉代铜灯的种类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汉代铜灯种类丰富,品种繁多,样式多样,装饰华丽,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汉代铜灯的几种主要种类。
一、立灯立灯是汉代铜灯的一种主要类型,它通常用于室内照明。
立灯的造型多样,有的是单柱,有的是双柱,有的是三柱,还有的是四柱。
立灯柱子的形状有的是圆柱形,有的是六角形,有的是八角形,有的甚至是十二角形。
立灯的灯盘多为圆形或六边形,上面装有灯泡或蜡烛,可以照亮室内。
二、吊灯吊灯是汉代铜灯中的另一种主要类型,它通常用于大厅或宴会厅的照明。
吊灯的造型也非常多样,有的是单灯,有的是双灯,有的是三灯,还有的是四灯。
吊灯的灯盘多为圆形或六边形,上面装有灯泡或蜡烛,可以照亮室内。
吊灯的灯盘下方还常常装有花卉或动物的雕刻,非常华丽。
三、壁灯壁灯是汉代铜灯中的一种装饰性灯具,多用于室内墙壁上。
壁灯的造型多样,有的是单臂,有的是双臂,还有的是三臂。
壁灯的灯盘多为圆形或六边形,上面装有灯泡或蜡烛,可以照亮室内。
壁灯的柄部和底座常常装有华丽的雕刻,非常漂亮。
四、佛灯佛灯是汉代铜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用于寺庙或佛堂照明。
佛灯的造型多为圆柱形或瓶形,上面装有灯泡或蜡烛,可以照亮佛像。
佛灯的表面常常装饰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雕刻,非常神圣。
五、龙凤灯龙凤灯是汉代铜灯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用于皇宫或富庶家庭的照明。
龙凤灯的造型多为龙头或凤头,上面装有灯泡或蜡烛,可以照亮室内。
龙凤灯的柄部和底座常常装有华丽的雕刻,非常豪华。
汉代铜灯种类繁多,每种铜灯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展示了汉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这些铜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和珍藏。
中国古代灯具根据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分类特征。
以下从五个侧重点对古代灯具进行浅析分类。
①外观造型区分:豆形、器皿形、多枝形、人物形、动物形及其他形态。
古人在创造新事物时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其他现有事物,根据模仿事物的形态,赋予其预想的功能。
这几种形态都属于现代仿生设计。
②使用燃料区分,分膏灯和烛灯,后世所称油灯和烛台;我国古代灯具所采用的燃料分两大类:一类是燃油,一类是燃蜡,都是以物质燃烧来产生光,故统称为火焰光源。
③使用材料区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制陶、制瓷、青铜冶铁等技术。
多种材料也被应用到灯具的设计中,陶灯、青铜灯、瓷灯、石灯、玉灯、木灯等共同编织了中国古代灯具的辉煌历史。
④从功能区分,灯具就功能来分有照明功能和观赏功能,实用灯具和观赏彩灯,宫廷中所使用的称为宫灯,兼具照明和装饰双重功能。
⑤使用环境区分,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古人设计出:座灯、行灯和座行两用灯。
根据使用环境来分:室内有:座灯、吊灯、壁灯等;室外有:行灯、立灯。
灯座中国古代灯具从整体造型来看,不论是室内小型灯具,还是室外大型灯具,都给人一种质朴、稳重之感,这与灯具形体的比例尺度有直接关系,通常灯具是摆放在某处,用于一定范围的照明。
因此稳定性至关重要。
我国古代灯具的灯座形态分为喇叭形圈足或高足、方形、盆形、圆柱形、碗状、钵形、盘形。
从造型上看,方形大小因造型而定,自上而下逐渐变粗的形态也最为稳固,豆形灯具应用其最频繁。
灯柱灯柱在整个灯具造型中起到支撑和接灯座的作用,用于支撑灯盏,移动时可当把手。
灯柱因灯体大小或长或短,或粗或细。
在比例上多为细高,灯柱基本形态为柱形,有些为中空,上下通体或逐渐变粗。
也有些灯具无灯柱,如杯形灯,底座、灯柱与灯盏为一整体,动物形灯整个动物形态为灯柱或整个灯体为动物形态。
中国古代灯具中,灯座形态多为喇叭形灯座与方形灯座。
灯座在整个灯具的稳固性中起关键作用。
古代流行于民间的各种各样的“灯”花灯花灯,又名“彩灯”,起源自汉代悬挂在厅堂梁上的照明灯具。
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考究,种类繁多,名称别致,有流苏灯、霓虹灯、宫灯、莲花灯、纱灯、吊灯,还有满天星、俏媳妇、一朵花、蒺藜球、金鲤鱼……千姿百态,五彩斑斓。
从造型上看,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
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玩赏的走马灯。
中国的花灯综合了绘画艺术、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
走马灯走马灯又称跑马灯、串马灯。
外形呈宫灯状。
在走马灯内中主轴上端装一风火轮。
风轮周围或贴人物故事,或用线吊起骑马之类的剪纸。
当灯笼内灯烛点燃后,热气上升,形成气流,因而推动叶轮旋转,于是剪纸随轮轴旋转。
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灯屏上便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故名走马灯。
走马灯虽是个玩具,但与近代燃气轮机的工作原理是一致的,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
无骨花灯无骨花灯起源于唐朝,当时人称无骨花灯为“唐灯”,也叫“神灯”。
相传,唐开元年间,有一秀才夜行深山迷了路,被一仙女所救,并赠他“神灯”一盏。
此灯造型另0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小巧玲珑。
更神奇的是,灯身没有骨架,全部是用一种“水上漂”的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且轻巧能飞。
它引领秀才安全返家。
秀才回家后,为了纪念这一奇遇,按“神灯”的模样进行仿制,制成后悬挂在自家门前。
人们见后都深感惊叹,纷纷进行仿制。
此后,这盏“神灯”的制作工艺便流传于民间。
龙灯龙灯在我国城乡,特别是南方地区,均有舞龙灯的习俗,为节日添加了喜庆氛围。
龙灯的形象各有特点,多用竹、木、布、纸等扎成。
龙身每节长一米五左右,每一节称一档。
组成龙身的节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
表演的形式上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
南方各地夜间舞龙灯,在每节上均点起灯,舞动时巨龙翻飞,气势不凡。
异彩纷呈说古灯异彩纷呈说古灯庄电一《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7日 12 版)▲唐代供养石灯灯,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生活用品之一,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灯的记载,唐诗中更有不少歌颂灯盏、吟咏照明的诗句。
今天,当传统意义上的灯具渐渐退出人类生活的时候,收藏、展示、研究灯具,探究灯文化,就成为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中国人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灯具?目前还很难说清。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在战国更早的墓葬中还没有发现灯具,但到了汉代,随葬品中灯具就多了起来。
古灯所用材质很多,早期的有青铜铜灯、陶灯、石灯,随后又有铁灯、木灯、竹灯、玉灯、锡灯、鎏金的灯、镀银的灯,近代又有玻璃灯、景泰蓝灯、合金的马灯。
各种材质,又能细分。
如陶瓷灯可分为黑釉、白釉、青瓷、青花、五彩灯,石灯可以分为红砂岩、青砂岩、花岗岩、大理石等多种,木灯的木料,有以楠木为框架的,也有以红木为主的。
秦汉有青铜灯,唐代有三彩灯,宋代有青瓷灯,明清的灯具则花样翻新,每个时期的灯具都有各自特点和代表器物,总的趋势是越做越精巧、越用越美观、越来越实用。
古灯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但多数灯具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
一般都由灯座、灯柱、灯碗几部分组成,底座与灯盘由灯柱相连,都有储油的容器,都有点燃的灯捻。
古灯也有一些差别,如有一根灯芯的,有多根灯芯的,有单支烛台的,也有多支烛台的。
古灯根据实际需要有多种使用、摆放方式:有台摆式,有落地式,有壁挂式,有垂吊式,有携带式。
从古灯的功能来看,有用来照明的实用灯,有用于宗教仪式的礼仪灯,也有用于祭祀或陪葬的冥器灯。
古灯所用燃料,也在不断演进。
此前的火把、火烛,只是燃烧自身来照明,有了灯具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早期照明的燃料,可能有松脂,紧接着就是动物油、植物油,后来又有了蜡烛,近代又使用煤油等燃料。
1882年,上海有了电灯公司,虽然电灯最初只有几百盏,但它们很快便以其独有的优势迅速普及,各式各样的古灯也因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详解】古代灯具人类认识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
黑夜自古以来就不是人类的朋友,它不仅限制了人们的各种活动,也为野兽活动和袭击人类提供了良机。
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人类远祖,不知对黑夜又是怎样诅咒的。
数十万年前,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产生的火的功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火不仅成了人们美食熟物的最珍贵的财富,也成了人们用来照明、驱逐黑暗的唯一工具。
又经过漫长岁月的生活实践,为满足照明方式的不同需要,人们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借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固定保存一定的火源。
这些用来固定一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演变,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灯具。
灯字探源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还没发现名为灯的实物。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过灯、烛之类字样。
结合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
文献资料表明,西周时的“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燋,故可以抱燋。
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至于贵族家居或民间所用的“烛”是什么样子,限于考古资料限制,现在还不得而知。
从发现和出土的大量战国时期精美灯具来看,在此以前灯具应该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战国时期虽还没有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楚辞·招魂》中却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载,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
在周代,“镫”、“登”通用。
《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
”《礼记·祭统》云:“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
”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
从战国一些铜豆形灯自名为“烛豆”这一现象来看,也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这一史实。
华灯初现——战国、秦朝灯具从现存战国时期的灯具来看,这一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为主体。
主要出自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和北京等地的一些战国中晚期贵族墓中,多为贵族实用器。
中国古代灯具的造型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类型:
1.油灯:油灯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灯具之一,通常由陶瓷、青铜或
玻璃制成。
油灯的造型有很多种,如碗形、碟形、球形、方形等。
2.烛台:烛台是一种用于放置蜡烛的灯具,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
烛台的造型也有很多种,如人形、动物形、植物形等。
3.灯笼:灯笼是一种用于照明和装饰的灯具,通常由纸、丝绸或布
制成。
灯笼的造型有很多种,如球形、圆柱形、方形等。
4.壁灯:壁灯是一种安装在墙壁上的灯具,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
壁灯的造型有很多种,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5.台灯:台灯是一种用于桌面照明的灯具,通常由金属或陶瓷制成。
台灯的造型有很多种,如动物形、植物形、人形等。
这些灯具的造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灯具的分类居室照明对人类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保证了人们饮食起居、文化娱乐、家务劳作等正常进行,而且灯具以其优美的造型、色彩、图案及艺术效果和室内装饰融合成一个统一体,给家庭生活带来祥和舒适的气氛。
中国的古灯文化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数以万计的古代灯具,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或青铜,或陶瓷,或竹木,小者仅一握,大者齐门楣。
民间收藏爱好者,要将它们分门别类,也并非易事。
民间收藏爱好者,要将它们分门别类,也并非易事。
现列举几项常用的分类方法,仅供参考。
一、年代划分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历史朝代来划分古灯具。
例如战国灯具、秦汉灯具、三国两晋南北朝灯具、隋唐灯具、宋辽金元灯具、明代灯具、清代灯具和民国灯具。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大发展时期,在统一的局面下,使南北朝各方面的文化积累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出现了中国古文化发展的最灿烂辉煌的时期。
反映在灯具方面,不但大量生产以实用为主的灯具,同时迅速发展了兼有照明和装饰双重功能的彩灯。
皇宫中使用的彩灯,称之为宫灯,从此,中国古代灯具沿着实用灯具和宫灯两条主线并行发展。
隋唐的灯具,主要以陶瓷灯具为主,有青瓷和白瓷,并有少量黑瓷;陶灯则有灰陶和釉陶以及三彩,多以足盘灯为主,装饰亦多简易。
其他质地的灯具如铜灯、石灯、木灯偶有出现,造型与设计都与陶瓷灯具相似。
青瓷灯盏造型为盘座灯,基本上与汉代豆形相似,由盏、柄、座组成。
灯盏与柄座是分开烧造的,取放自由。
盏一般作钵形,高只有几厘米,在钵式灯盏内壁一侧附半环形、环形或麻花形把手,广泛应用于民间。
另还有一些较为别致的造型,有的灯盏为杯形,有管形小流;有的是盂形吊灯,带流,肩有三个环系,便于悬挂;有的油盏与油盒相似,底平稳,灯油存于盒内,其上有盖,盒身低矮,腹一侧有一短流状灯头。
这种灯一般造型浑重,装饰简单,方便实用。
隋唐时期,白瓷的生产逐渐得以普及,灯具也是其主要产品。
白瓷灯具端庄大方,胎质较白,釉面光润,质朴素净,是当时的高档生活用品,1956年河南陕县刘家渠出土的白瓷莲瓣座烛台为唐代瓷灯具的精美之作,其工艺考究,原料优良,釉色润泽,造型美观,向人们显示出唐代邢窑高超的工艺水平。
二、材质划分法这是一种按照古灯具的制作材质来划分的方法。
例如青铜灯、陶瓷灯、玉质灯、石质灯、竹制灯、铁质灯等。
以此细分,例如青铜灯中又可分为:青铜豆形灯、青铜多枝灯、青铜人俑灯、青铜动物灯、青铜釭灯、青铜翻转灯、青铜烛台等。
如果再细分,青铜动物灯中,还能分成青铜牛形灯、青铜羊形灯、青铜水禽灯、青铜鸟形灯、青铜朱雀灯、青铜雁足灯等。
这种分类法可以细化古灯种类,也便于分类。
缺点则是,有的可细分,有的却不能细分,以玉质灯为例,现存实物只有数件。
而陶瓷灯的品种却非常繁多,占据了古灯具的半壁江山,这一少一多就会造成古灯分类的不均衡性。
三、外表造型划分法根据古灯具的外表造型进行分类。
例如人俑灯、豆形灯、多枝灯、人物灯、动物灯、植物灯、带罩灯、带把灯、插管烛台、多支烛台、木盘灯、竹椅灯、蜡钎烛台、宫灯、彩灯、木架烛台、玻璃罩灯等。
这种分类简便易行,是灯具收藏爱好者最常用的分类法。
但在某些灯具分类上,不易划分清楚。
例如人物骑蹬在动物上,是算人物灯还是算动物灯?又如节能灯、行灯、信号灯、马灯,该归纳于何种造型呢?显然很困难。
四、燃烧原料划分法古代的灯具都要使用各种不同的燃烧原料,按照不同的燃烧物来划分灯具,也是一种方法。
但由于点灯的燃烧物有限,只能划分为植物油灯具、矿物蜡灯具、煤油灯具和电石、酒精等其他类。
五、用途划分法这种划分方法,可将古代灯具归类为厅堂灯、房间灯、书房灯、厨房灯、携行灯、门楼灯、宫灯、彩灯、桅杆灯、马车灯、信号灯、长明灯、佛堂灯、鸦片灯、多用灯和青楼灯等。
这种分类,专题性强。
但缺点是,由于不少灯具在现实生活中曾是多场所使用的。
例如房间灯又可用于书房,厨房灯也可用于房间。
况且许多古灯具很难从它的外形来区别它们的用途。
六、摆放形式与照明和非照明结合划分法古代灯具,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用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模式的变化,是多层次、多功能、多极化的。
最初的灯具功能很单一,就是为了照明,后来出现了灯形装饰艺术化,不仅实用还具有观赏功能。
再后来,又多了防火安全的功能,如带罩灯。
还有省油的功能,如节能灯。
在实用照明灯发展的同时,又产生非照明的灯具,比如随葬的明器灯具、欢庆元宵的彩灯、吞食鸦片的鸦片灯等。
根据古灯具的实际情况,还是以综合性分类为合理,以“摆放形式与照明和非照明”来划分。
按照这个分类原则,可将古灯分为以下几类:1、台摆式灯。
凡是摆放在桌、台、案、几上的灯具,均属此类。
不论是豆形灯、多枝灯、带环灯、动物灯、圆盘承柱灯,还是节能灯、供香烛台、书房灯插管烛台、煤油灯都归“台摆式”。
2、落地式灯。
只要是灯架直接放在地上的灯具,都属此类,比如木架烛台、戳灯、站地动物灯、落地式宫灯等。
3、壁挂式灯。
此类灯是指挂于墙壁上的各种灯具,不论造型与材质,不论挂于何种墙上,均归此类4、悬吊式灯。
凡是悬吊于室内户外的灯,都属这类灯的范畴,包括宫灯、吊灯、门楼灯、厅堂灯、玻璃挂灯等。
5、携行式灯。
此类灯泛指人们在户外夜间行走时的用灯,像灯笼、折叠灯、旅行灯、指示灯等。
6、信号式灯。
像桅杆灯、马车灯、黄包车灯、铁路信号灯等,都属此类。
在上述六大类灯具上,再加“明器灯”、“如乐灯”(彩灯、谜语灯等)与“取火灯”(鸦片灯、旱烟灯等)三类灯具。
总计九大类灯具。
七、按安装方式分一般可分为嵌顶灯、吸顶灯、吊灯、壁灯、活动灯具、建筑照明等六种。
1、嵌顶灯泛指嵌装在天花板内部的隐式灯具,灯口一天花板衔接,通常属于向下抽射的直接光灯型。
这种灯型在一般民用住宅中采用不多。
在有空调和有吊顶的房间采用较多。
但由于嵌顶灯有阴暗感,因此,常和其它灯具配合使用。
2、天花灯又叫吸顶灯属于低档灯具,一般是直接装到天花板上。
包括有下向投射灯、散光及全面照明等几种灯型,光源有白炽灯吸顶和荧光灯吸顶灯,特点是可使顶棚较亮,构成全房间的明亮感。
缺点是易产生眩光。
由于在一般住宅层高都比较低,所以被广泛采用。
用于过道、走廊、阳台、厕所等地方。
灯罩一般有乳白玻璃和PS板两种。
外形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球型,圆柱形等等,里面的光源有白炽灯、节能灯、灯管等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其特点是较大众化,经济实惠。
但吸顶灯的造型、布局组合方式、结构形式和使用材料等,要根据使用要求、天棚构造和审美要求来考虑。
灯具的尺度大小要与室内空间相适应,结构上一定要安全可靠。
3、吊灯吊灯一般有单头吊灯和多头吊灯两种。
单头吊灯多适合于厨房和餐厅,而多头吊灯则多适合于客厅。
吊灯一般都有乳白色的灯罩。
灯罩有两种,一种是灯口向下的,灯光可以直接照射室内,光线明亮。
另一种是灯口向上的,灯光投射到天花板上再反射到室内,光线柔和。
吊灯的样式有很多种。
单头吊灯,多为奶白色球形吊灯,或花盆形吊灯。
还有一种蛇形管可调升降的吊灯,有一只大灯罩,由玻璃或塑料两种材料制成,灯泡置于罩内,灯罩造型各异,色彩多样,常用来装于餐桌上方的屋顶。
多头吊灯有多种花卉造型的磨砂玻璃罩灯,有一层和多层之分,颜色有无色、纯白、粉红、浅蓝、淡绿、金黄、奶白以及水晶灯等。
一般为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灯具,是最常采用的普遍性照明,有直接、间接、下向照射及均散光等多种灯型。
吊灯的大小、及灯头数的多少均与房间的大小有关。
吊灯一般离天花板500~1000毫米,光源中心距离开花板以750毫米为宜。
也可根据具体需要或高或低。
4、壁灯壁灯是安装在墙壁上的灯具。
是人微言轻室内装饰及补充型照明的灯具。
由于距地面不高,一般都用低瓦数灯泡。
灯具本身的高度,大型的为450~800毫米,小型的为275~450毫米。
灯罩的直径大型的Ф150~250毫米,小型的Ф110~130毫米。
灯具跳了墙壁面的距离大体上是95~400毫米。
壁灯常用的光源功率,大型的使用100瓦、150瓦的白炽灯泡,小型的使用40瓦、60瓦白炽灯泡。
也可直接用紧凑型荧光灯替代白炽灯泡。
5、活动灯具活动灯具是可以随需要自由放置的灯具。
一般桌面上的台灯,地板上的落地灯都属于这种灯具。
是一种最具有弹性的灯型。
大型落刀子灯部高度为1520~1850毫米,灯罩直径400~500毫米,使用100瓦的白炽灯泡;小型的落也灯总高度为1080~1400毫米或1380~1520毫米,灯罩的直径250~450 毫米,使用60瓦或75瓦、100瓦的白炽灯泡;中型的落地灯高度为1400~1700毫米。
大型的台灯总高度为500~700毫米,灯罩直径是350~450毫米,使用白炽灯时一般用60瓦或75瓦、100瓦的灯泡;小型台灯总高度为250~400毫米,灯罩直径是200~350毫米,使用白炽灯时一般用25瓦或40瓦的灯泡;中型台灯的总高度为400~550毫米。
6、建筑照明建筑照明是指固定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的线型或面型照明。
通常有顶蓬式、檐板式、窗帘遮板式以及光墙等多种。
结构式照明一般都采用日光灯管为光源。
顶蓬式为间接照明,檐板式为直接照明,其他多为半间接均散光。
此种照明方式通常都用来作背景光或装饰性照明,须配合建筑物的结构要件作整体考虑。
以上各种灯具的种类及开状较多,读者在选购时,可根据各处居室的风格、功能及个人的爱好加以挑选。
居室照明对人类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保证了人们饮食起居、文化娱乐、家务劳作等正常进行,而且灯具以其优美的造型、色彩、图案及艺术效果和室内装饰融合成一个统一体,给家庭生活带来祥和舒适的气氛。
中国的古灯文化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数以万计的古代灯具,它们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或青铜,或陶瓷,或竹木,小者仅一握,大者齐门楣。
民间收藏爱好者,要将它们分门别类,也并非易事。
民间收藏爱好者,要将它们分门别类,也并非易事。
现列举几项常用的分类方法,仅供参考。
一、年代划分法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历史朝代来划分古灯具。
例如战国灯具、秦汉灯具、三国两晋南北朝灯具、隋唐灯具、宋辽金元灯具、明代灯具、清代灯具和民国灯具。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重大发展时期,在统一的局面下,使南北朝各方面的文化积累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出现了中国古文化发展的最灿烂辉煌的时期。
反映在灯具方面,不但大量生产以实用为主的灯具,同时迅速发展了兼有照明和装饰双重功能的彩灯。
皇宫中使用的彩灯,称之为宫灯,从此,中国古代灯具沿着实用灯具和宫灯两条主线并行发展。
隋唐的灯具,主要以陶瓷灯具为主,有青瓷和白瓷,并有少量黑瓷;陶灯则有灰陶和釉陶以及三彩,多以足盘灯为主,装饰亦多简易。
其他质地的灯具如铜灯、石灯、木灯偶有出现,造型与设计都与陶瓷灯具相似。
青瓷灯盏造型为盘座灯,基本上与汉代豆形相似,由盏、柄、座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