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7课寓言两则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72
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课堂笔记
以下是《寓言二则》二年级下册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课文内容
《寓言二则》是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分别是《坐井观天》和《亡羊补牢》。
二、《坐井观天》寓意
坐井观天,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三、《亡羊补牢》寓意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及时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
继续受损失。
四、课堂重点
1. 掌握生字词,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寓意,并应用到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课堂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寓言故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六、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寓言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3.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创作短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的教学都可以先让学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课文大意。
我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寓言两则》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课文揠苗助长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张得快些,天天到天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野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守株待兔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不知怎么搞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也全完了。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重点】认识生字。
【难点】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
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27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会认“寓”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揭题导入:1、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中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寓言】“寓”是包含的意思,所以它是一个宝盖头。
2、你有没有曾经看过或听过什么寓言故事?3、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就给我们讲了两则寓言故事,我们叫它——【出示:寓言两则】。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
【出示课题:揠苗助长】你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或者听过差不多的?【出示:拔苗助长】与揠苗助长比较:“揠”也是拔的意思,但是不同的是“揠”是指轻轻地往上提。
谁来读读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1.“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
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
【出示词语: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音。
要把它读准。
5.“揠苗”的意思知道了。
那么,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出示: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意思就是: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帮助它长高。
)6.指导朗读课文的其他几个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朗读:这段课文中有好多词语,谁能读?【出示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2)【出示:第三自然段】朗读: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两个词语,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出示词语:喘气、一大截】(3)【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朗读。
小学电子备课设计方案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备课序号(节数)第七单元3力尽的时候吗?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农夫很累,小禾苗又是什么感觉呢?你听到小禾苗在说什么了吗?尽管很累,农夫并没有感受小禾苗的痛苦,还是觉得很值得,很开心,一起读一读农夫说的那句话。
3、学习第4节结果怎样了呢?此时农夫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后悔,伤心,大吃一惊,奇怪根据这几个词,追问为什么。
例:后悔的农夫,你为什么后悔?四口语交际(1)口语交际:面对田里大片大片枯死的禾苗,作为农夫的儿子,妻子或者是邻居,会对农夫说些什么?(儿子看到禾苗全都枯死了,回到家会和农夫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请同学们同桌先演一演。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所以坏了事儿。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办其它事情也一样,都急不得。
(2)其实像这样的事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比如,小东的爸爸妈妈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比别人更优秀,每天除了要求他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求他完成各种各样的练习,一直忙到9点10点,才能上床睡觉,结果小东一提到学习就头疼,你想对小东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上“揠苗助长”这个词)(3)其实光责怪,劝告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帮助农夫,小东的父母找到问题原因,总结这个教训,你觉得问题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假如你是农夫,你是小东的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做呢?五、小结:揠苗助长是我们上小学以来学习的第一则寓言,在学习这则语言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同学们不但会读书,还会思考,既读懂了课文,也明白了寓言的道理。
寓言是增长智慧的故事,希望大家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多读,常读寓言,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六指导写字1、出示本则寓言中要会写的四个字:“焦、费、望、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
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教学反思》摘要: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是《寓言两则》,老师在教学后如何进行反思呢,小编为二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寓言两则》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下页更多"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教学建议"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揠苗助长》这则《守株待兔》这篇寓言故事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这是古人做的一件蠢事,对什么事情都存有侥幸心理,不会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夺。
从古到今这样的人依然存在,学习本篇课文时,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续编《守株待兔》学生写的很形象很生动,有的学生写到:"种田人对自己的行为很是懊悔,于是他就振奋起来,不再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而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工作,最终在秋季得到了大丰收,并且家庭逐渐富裕起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后来这个种田人还把自己的经历讲给了自己的儿女听,并奉劝孩子不要像自己学习."孩子现在明白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但以后他们会怎么做呢?我期待孩子不要只是片刻的明白,而是长远理解。
《揠苗助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七单元中一篇课文,是则传统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我是这样设计本科教学的:联系旧知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品读感悟寓意--点明寓意一、新旧知识链接,首尾相呼应课伊始,二、抓词品句炼意,并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三、课内课外链接,使孩子的语文素养更丰厚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四、激趣复述,培养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而忽视策略知识教学或注重策略知识教学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