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雕刻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5
合浦汉墓出土文物精品赏析之二金银器、玉器、水晶、玛瑙、玻璃金银器鼓形缠花金球1986年4月合浦风门岭10号墓出土的鼓形缠花金球,属东汉晚期。
通高1厘米、腹径1.4厘米、重5克。
鼓形,空心,分内外两层。
内层是球体,外层是用金丝条焊以凸绳纹二圈,中腰饰十二朵小珠花围绕一周,上下鼓面均以中轴穿孔为中心,焊以一朵十二瓣的花朵,每瓣又焊接小金珠一颗,制作工艺精美。
颇具希腊风格。
焊珠金饰片2008年合浦县寮尾14号墓出土的焊珠金饰片,属东汉时期,长2.1厘米,宽0.4厘米。
其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特别是工艺独到。
这种工艺是地中海沿岸流行的金工技法,先是用金捶打成薄片,再用细小的勾勒轮廓,再将细密的小金珠焊接于上。
←梭形金串珠手链1978年合浦县北插盐堆1号墓出土的梭形金串珠手链,属西汉晚期。
这个手链共装饰有20颗装饰物,形态多样,有榄形,长1.1—1.2厘米;有葫芦形,长1.4厘米;还有镂空花球形等等。
它的工艺同样来自西方。
龙首金带钩→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龙首金带钩,属东汉早期。
龙首金带钩斜看呈“S”,平面呈琵琶形,上端曲首呈龙头状,背面中间有圆形钉柱。
带钩起源于西周,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
玉器出廓玉璧1990年6月合浦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出廓玉璧,属东汉时期。
通高27厘米,宽18.3厘米。
刀工娴熟,纹饰细腻。
玉璧镂空刻六个字“宜子孙日益昌”,这种刻字玉璧在我国古代较为罕见,故这件玉璧显得十分珍贵。
蝉形玉琀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蝉形玉琀。
玉琀是古人下葬时置于死者口中的葬玉。
这枚玉琀为白玉,色泽略黄。
线条流畅,刀法粗放。
水晶、玛瑙、玻璃紫色多面体水晶串珠1990年合浦县黄泥岗1号墓出土的紫色多面体水晶串珠,属东汉早期。
重615克,有串珠165颗,最大直径2.5厘米,最小直径1.2厘米,均为多面体,颜色深浅不一,表面打磨光滑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是合浦汉墓出土水晶饰品中的精品。
战国红玛瑙艺术赏析!
战国红玛瑙质地细腻,近年来有不少雕刻者以此为材进行艺术创作。
实际上,战国红玛瑙兴起伊始,其雕刻作品也应运而生,两者几乎相伴而生的,但从目前大多数市场的情况来看,体型大的战国红玛瑙雕件并没有受到市场的青睐,相比之下还是战国红玛瑙珠子更被市场认可。
螃蟹项坠背云
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爱好者认为,战国红纹理多变,颜色丰富多彩,并不适合作为雕刻材质使用,他们认为对战国红的雕琢破坏了战国红原料的天然之美,尤其是带有缠丝的料。
战国红俏色雕
并且,这种天然纹理丰富的战国红玛瑙雕琢后也并不美观,绚丽的纹
理往往会夺走了消费者对工艺美感的审视,会让证件作品看起来非常繁乱。
因此,市场上大多数的战国红玛瑙雕刻作品多少利用纯色或者带有冻晶的材料制作而成,这样既保护了纹理的天然之美,也将不适合做珠饰的材质利用了起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左氏文玩时代。
古玩鉴定探寻古代玛瑙器的鉴定窍门古代玛瑙器作为一种珍贵的古玩,一直以来备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关注。
其独特的纹理和色彩,以及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古代玛瑙器成为人们追求的宝贝。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仿制品,如何准确鉴定古代玛瑙器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鉴定古代玛瑙器的窍门,帮助读者更好地辨识真伪。
一、外观特征鉴定古代玛瑙器的外观特征是鉴定真伪的首要依据。
首先,观察器物整体质地,真正的古代玛瑙器具有细腻的手感和高光泽度,仿制品则常常表现出劣质的处理和粗糙的表面。
其次,观察玛瑙器的颜色,真正的古代玛瑙器常常呈现出深红、暗棕或者黑绿等色调,且具有渐变效果。
而仿制品的颜色通常过于鲜艳或者单一。
此外,还需要观察玛瑙器的纹理,真正的古代玛瑙器常常具有自然流畅的纹理,不规则的色斑分布以及石英晶体内的气泡等特征,而仿制品的纹理多呈现机器雕刻的机械感。
二、冰种特征鉴定冰种特征是古代玛瑙器的重要鉴定要素。
古代玛瑙器的冰种通常可分为石青、竹叶、豆绿、晶莹等多种类型。
其中,石青冰种的玛瑙器呈现出淡青色或者蓝灰色,犹如石头的质感;竹叶冰种的玛瑙器则呈现出绿色,具有竹叶纹的纹理;而豆绿冰种的玛瑙器则呈现出浓绿色,犹如豆蔻的颜色。
古代玛瑙器的冰种通常均匀分布,且呈现出一定的透明度。
因此,通过观察玛瑙器的冰种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三、声音鉴定声音鉴定是古代玛瑙器鉴定的一项经验性方法。
对于石质类古玩,我们可以通过敲击古玩表面,听其发出的声音判断。
真正的古代玛瑙器敲击后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金属之音,而仿制品则常常发出沉闷的声音。
通过声音鉴定,可以初步判断古玛瑙器的材质和品质。
四、专业鉴定机构除了自行鉴定外,寻求专业的鉴定机构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专业的鉴定机构通常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鉴定团队,能够提供专业的鉴定意见和证书。
在向鉴定机构提交古代玛瑙器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鉴定机构,并留意与其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避免对古代玛瑙器的估值产生误导。
故宫里的玛瑙臻品故宫是我国宫城史上的最高典范玛瑙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有了至少8000年的发展历史艺术与历史是无价的走进故宫博物馆细品馆藏玛瑙的神秘与底蕴“齐物”玺清雍正玛瑙质,异兽形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4、长1.7厘米通高2、纽高1.2厘米《玛瑙镶金口带托盖葵瓣碗》·清通高19.5 、碗口径13.1 、托径13.8 、足径9厘米《玛瑙卧莲鸳鸯》·清高8.5、长15.2、宽10.7厘米作品为白、褐双色玛瑙质。
运用镂雕、巧作等技法将料中的白、褐两色分别进行圆雕,形成两只鸳鸯衔莲嬉戏的喜庆图案。
下配荷叶形红木座。
《玛瑙单螭耳杯》·明高6.8、口径9厘米杯为花玛瑙质地,灰白色玛瑙中有黄褐色斑纹。
器为不规则圆形,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下肢及尾部与器外壁浅浮雕的桃花枝叶相互连接缠绕并形成器足。
底部琢阴线“乾隆年制”四字隶书款。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清通座高23、最宽12.5厘米花插玛瑙质。
为红白双色玛瑙,做成双鱼式,鱼口张开,空腹可实用。
二鱼身尾相连,红白分明,双双呈身体向上跃起状。
鱼身不仅有鳍还有双翅,口外雕火珠,表明是鱼龙。
鱼尾部开叉形成器足,身侧凸雕灵芝多个。
下配以紫檀红木雕海水纹座,海水浪花翻卷,两只小水螺浮在浪尖上,二鱼身置于座上,似两条刚从水中跃起的欲跳龙门的锦鲤。
红鱼尾部内侧有阴刻横行四字篆书款“乾隆年制”。
此为清中期玛瑙俏作的代表性作品。
《黄玛瑙瓜叶形笔掭》·清高2、水丞口径1.4厘米清宫旧藏笔掭黄玛瑙质,卷边荷叶形,叶下花枝纵横,叶上托一小瓜,瓜开圆口,内空可盛水。
此笔掭材质优良,瓜形水丞小巧玲珑,乃因书案濡笔墨用水不多之故。
玛瑙色泽光鲜玉润,碾琢精细,置于书案上更显乖巧可爱。
《玛瑙桃形小水丞》·清高3.5、口径2.4-3.2厘米清宫旧藏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作桃形,器内空,器外装饰镂雕的桃枝、桃叶,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
俏色玛瑙浅赏析【摘要】宝石是人类所钟爱的饰品,而玛瑙是宝石中的佼佼者,它虽没有钻石的绚烂,没有水晶的光彩,可是它以自己独有的气质生存着。
而我,作为一个宝石界的门外人,将对玛瑙的特征,形成过程,鉴别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做一个简单的论述,让我们可以更全面的了解玛瑙。
【关键词】宝石玛瑙鉴赏【正文】一、玛瑙的简介玛瑙,英文名称:Agate 。
有记载说由于玛瑙的原石外形和马脑相似,因此称它为“玛瑙”。
特别注意的是,玛瑙是晶体,只不过属于隐晶质结构,结晶过于细小而难以观察。
玛瑙是一种胶体矿物,在矿物学中,它属于玉髓类。
自古以来,玛瑙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古代的“七宝”之一就是玛瑙。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球,以项饰为多。
二、玛瑙的分类(一)按照颜色划分1.红玛瑙红色的玛瑙,即古代的赤玉。
红玛瑙中有东红玛瑙和西红玛瑙之分。
前者是指天然含铁的玛瑙经加热处理后形成的红玛瑙,又称“烧红玛瑙”,其中包括鲜红色,橙红色。
东红玛瑙一名,因早年这种玛瑙来自日本,故而得名。
后者是指天然的红色玛瑙,其中有暗红色者,也有艳红色者,中国古代出土的玛瑙均属西红玛瑙,这玛瑙多来自西方,故而得名。
2.蓝玛瑙指蓝色或蓝白色相间的玛瑙。
这是一种颜色十分美丽的玛瑙,块度大者是玉雕的好料。
优质者颜色深蓝。
次者颜色浅淡。
蓝白相间者也十分美丽,当有细纹带构造时,则属于缠丝玛瑙中的品种。
目前上产的蓝玛瑙制品,多半由人工染色而成,其色浓均,易与天然者区分。
(蓝玛瑙)3.紫玛瑙紫色玛瑙。
多呈单一的紫色,优质者颜色如同紫晶,而且光亮。
次者色淡,或不够光亮,俗称“闷”。
紫玛瑙在自然界不多见,亦有染色。
4.绿玛瑙绿色的玛瑙,自然界不见绿玛瑙,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的绿玛瑙几乎都是人工着色而成,·其色浓绿,有的色似翡翠,但有经验者很易同翡翠区别。
绿玛瑙颜色“单薄”,质地无翠性,性脆;翡翠颜色“浑厚”质地有翠性,韧性大。
5.黑玛瑙黑色的玛瑙。
盐源玛瑙,你还不知道的惊艳作者:晁彩红来源:《中华奇石》2015年第08期日前,一批颜色丰富、质地细润的彩色玛瑙悄悄潜入珠宝玉石市场,且倍受玉石玩家的偏爱,问及藏商,有说“七彩玛瑙”,有说“五彩玉”,也有“彩虹玉”、“七彩南红玛瑙”之说,或者有更多别的名字也不一定,总之众说纷纭,不一而终,而要了解更多信息,各方更是讳莫如深、不言一二。
经小编多方打听,终于揭开了此新秀的神秘面纱,且带大家去认识一下。
其实,以上这些命名,都是因其色彩丰富而来,这些漂亮石头都是产自四川凉山州盐源县的一种玛瑙,此种玛瑙虽然出现已经有两三年,但也仅在极少数藏商之间流通,市面上尚无较大关注。
其在色彩、质地、密度方面均与南红玛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媲美南红又有不同盐源玛瑙也被有些玩家称为南红玛瑙的兄弟品种,无论是产地,还是质地和玩法都与南红玛瑙相似,但其颜色更加丰富多样,质地更细腻,硬度也更硬一些。
目前发现的盐源玛瑙有红色、黑色、粉色、黄色、绿色(又有翠绿、墨绿、苹果绿等之分)、蓝色、紫色(酷似翡翠紫罗兰)等等,极少有一石一色的,基本均为一石两色或多色交织,旖旎如虹,俏色如花。
其中以粉色、紫色、苹果绿等色最受欢迎。
盐源玛瑙原石外面包裹一层氧化层,非常不起眼,被当地人称为“山药蛋”、“瘤子”,且多数皮厚,除非切割打磨,否则无法欣赏到其旖旎多姿的美。
北京的夏孙明先生认为:盐源玛瑙为浅地表层采集,没有成片的矿脉,它颜色丰富,玉质感强,密度大,有些可以达到保山南红玛瑙和顶级川红的质地。
而和同样颜色比较丰富的阿拉善玛瑙比较,阿拉善玛瑙石性大,玉化程度低,且都是地表产的,脆性大。
另外,盐源玛瑙目前价格也比较理想,他曾拿收藏的盐源玛瑙雕件去专业检测机构做过检测,结果为玛瑙,隐晶质集合体,折射率为1.54(点测),密度为2.60g/cm3,此都与南红玛瑙极为接近。
盐源玛瑙体量一般都不大,多在几十克到几千克之间。
据说,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大的一颗被凉山州观赏石宝玉石协会副会长曹泽明所藏,约为14千克,且品质较好,偶有更大点的,但品相很一般,多杂多裂,无法达到收藏级别。
秦汉玛瑙赏析玛瑙是一种美丽的宝石,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广泛的应用。
在秦汉时期,玛瑙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珠宝首饰和器物,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饰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秦汉玛瑙进行赏析,探讨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汉玛瑙的特点。
秦汉玛瑙通常呈现出浓郁的红色、棕色或者灰色,有时还带有斑点或条纹。
它的质地坚硬,光泽良好,可以被雕刻成各种形状,非常适合用来制作珠宝首饰和器物。
在当时的社会中,玛瑙被视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具有高雅的品味和独特的魅力,因此备受人们喜爱。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秦汉玛瑙在当时社会中的应用。
在秦汉时期,玛瑙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珠宝首饰,如玉佩、玉璧、玉环等,这些珠宝首饰不仅是贵族们的日常装饰,也是表达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此外,玛瑙还被用来制作器物,如玛瑙杯、玛瑙盘等,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展现了主人的品味和身份。
可以说,秦汉玛瑙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秦汉玛瑙的价值。
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秦汉玛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展现了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
因此,秦汉玛瑙被视为珍贵的文物,备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同时,秦汉玛瑙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它的稀有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它的市场价值和投资潜力。
可以说,秦汉玛瑙不仅是一种美丽的宝石,更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珍贵遗产。
综上所述,秦汉玛瑙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美丽特质、广泛应用和珍贵价值,使其成为了秦汉时期的瑰宝,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文化和审美趣味的重要窗口。
希望通过对秦汉玛瑙的赏析,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珍惜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雅简洁精妙绝伦——山东淄川博物馆澹庐展室藏齐国水晶
玛瑙觽和冲牙赏析
魏传来
【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卷),期】2017(0)5
【摘要】觽是古代一种锥形实用器,其原型最早可能就是动物的獠牙或质地坚硬的一端尖细的弯形骨角。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魏传来
【作者单位】淄川区政府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艺术珍宝古铜镜——山东淄川澹庐藏镜欣赏 [J], 魏传来
2.珍稀“千年冰” 齐国古水晶——山东淄川澹庐藏齐国水晶器鉴赏 [J], 魏传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羽念南红
南红玛瑙雕件中具有辟邪寓意的题材
在古代,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们将祝福或希望寄托在具有灵性的神兽、图腾人物等中,这其中也体现在了玉石雕刻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也被现代人所尊崇。
那么在南红玛瑙雕件题材中有哪些是具有辟邪寓意的呢?1.观音、佛祖等神像
一般比较常见的要数佛教中的观音、佛祖等神像居多,这些神能够感念众生疾苦,拯救众生于水火,因此有很多寺庙都供奉着这些神像,有很多人常去佛像前祷告,祈求平安吉祥等。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喜庆的寓意,也有着驱邪避灾的寓意,而南红玛瑙就有着这么一个天然的红艳色泽,用南红来雕刻辟邪类题材,其寓意更加深远。
常见的辟邪类南红玛瑙雕件题材由弥勒佛相关的图案,观音菩萨的图案,像作品南红玛瑙牌子观音就是其代表,还有十八位罗汉的图案,佛祖图案,各大天王的图案等等非常多,可以说佛教中每位仙家都有可能被雕刻在南红玛瑙上,佩戴着这样辟邪的南红玛瑙雕件,出门在外能够逢凶化吉,一帆风顺,加上南红玛瑙的红艳,还有这招财纳财,吉祥祈福的美好寓意。
2.神兽
除了各位仙佛人物造型,一些神兽也有着辟邪的效果。
像八宝、暗八宝、龙凤、麒麟、貔貅、四神等辟邪类南红玛瑙雕件也非常多,特别是貔貅题材的南红玛瑙雕件寓意主要就是辟邪,这些之所能作为辟邪雕刻题材,是因为它们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并且在现代也是被大家所认可、敬仰的。
神奇瑰丽话赤玉文图/何雪梅玛瑙在矿物学中属于石英岩成分,是指颜色掺杂交错的石英岩玉。
“玛瑙”二字来自佛教,梵文含义为“马脑”,汉传佛教高僧加了“王”字旁进而标为玉属,从而出现“玛瑙”二字。
南红玛瑙,质地细腻油润之红色的石头,古称”赤玉”,为我国独有品种,产量稀少。
追根溯源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玛瑙勒赋(并序)》中云:“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方其人因以名之”,道出“玛瑙”的来历。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七律·郑附马宅宴洞中》云:“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借玛瑙碗言主家器物之瑰丽。
老南红玛瑙极为珍贵,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开采殆尽。
南红玛瑙古人用之入药,养心养血,信仰佛教者认为它有特殊功效。
佛教七宝中的赤珠(真珠)指的就是南红玛瑙。
古有“玛瑙无红一世穷”之说,南红重器有“红白鱼花插”“凤首杯”,等等。
乾隆时期,由于对雕刻工艺、玉石材料有非常高的选择标准,使得传世珍品一度消失,而南红的产地迄今为止都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今天的南红玛瑙,已经与和田玉、翡翠形成鼎足之势。
三分天下南红玛瑙根据产地主要分为三种:甘南红、滇南红、川南红。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价值应该根据具体料子来判定,甘南红、滇南红、川南红虽是产地品质代表,但不论哪种南红,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恩赐,都很珍贵。
甘肃迭部甘南红 甘南红出自甘肃迭部,这个区域的老南红珠子密度异乎寻常地高,并且具有地域辐射性的特点。
甘南红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其中雾状结构出现的概率较少。
无论是红色部分还是白芯,都具有更好的厚重感和浑厚感,类似于水彩颜料。
一般认为甘南红的质量是南红中最好的,甘南红多见于那些超级靓的老珠子。
云南保山滇南红滇南红产自云南保山,原料以块大多裂为特点。
> 红白鱼花插> 凤首杯37宝石世界明代徐霞客记载:“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
玛瑙雕刻赏析
原石是僵硬的,冰冷的,没有生命的,但原石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师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他们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究其因果,玉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便引出玉雕作品意境内蕴之谈。
关于中国玛瑙雕刻所展现的意境内蕴,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大巧若拙,虚实结合、和谐之美、以艺载道。
1形神兼备
一件形神兼备的玛瑙雕刻作品,才有巨大的穿透力,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玉雕艺术要重视形似之外的神韵,这不单是一个雕琢技巧的问题,重要的是,它和玛瑙雕刻人内,在的心灵境界是密不可分的,在
创作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运用原料的特色或是精湛的工艺,而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境界,一种形神兼备的意境。
中国的玉石艺术,蕴含着形神兼备的妙韵。
2灵动之趣
在玛瑙雕刻的创作中,展现灵动之趣,在原石上刻画出有意味的线条,玉雕艺术将此化为具体的艺术创造形式,在静穆中求飞动,从常态中超然溢出,纵肆狂舞,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
总之,静处就是动起,动处就是静思,动静变化,达到最畅然的生命呈现。
玛瑙雕刻作品是静止的,一味静,则呆滞,呆滞则无生气,无生气则无韵味,静不是艺术追求的目标,艺术形式需要有动的韵味。
在玉雕创作中,宁静中追求灵动的韵律,变化不已,运转不息。
玉雕人在启动自己蛰伏的心灵,活跃自己的创作工具,进而形超神越。
3含蓄隐忍
纵观我国的玉雕艺术之美,总有曲径通幽之感,既如此,含蓄隐忍。
中国的玉雕艺术,通过婉转的传达,产生优雅的美感,在作品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创造一个回荡的空间,展示丰富的艺术内容,含蓄隐忍的内涵从作品的内在冲荡开来,胜过外在的强力,美从曲径通幽中
寻来,胜过直白的美感,在含蓄隐忍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4小中见大
在玉雕创作中普遍遵循以小见大的原则,在狭小的设计空间里,海纳百川,容天下之大。
尤其是玉雕山子,通过独特的设计,使鉴赏者能够在其景致的引导下,感
受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从而表现出山子的灵魂。
玉雕山子可以说是宇宙天地的微缩版,它是一个小世界,在于顺乎自然,表现场景,没有这种场景的表现,也就没
有由小至大的转化机制。
这种精巧的雕刻场景作用于鉴赏者的心灵,使人们产生超出山子画面自身的远思逸致,而鉴赏者之所以能够在心中完成这种转换,在于玉雕
山子特殊场景的创造,更在于创造者与鉴赏者有共同的文化心理,这是中国玉雕的一个特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5大巧若拙
生命活力的向往,开始
一段新的生命历程。
这里隐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稚拙才是巧妙,巧妙反成稚拙,平淡才是真实,生命的低点孕育着希望。
在玉雕艺术家眼里,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枯木见春、以怪石见美、于迷离中闻清香,以巧追巧,并不能见巧,拙中见巧,方是大巧。
6虚实结合
欣赏中国的玉雕艺术品,不要看雕刻的是什么,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的形式,想象到无形的空间,这是中国玉雕所追求的。
玉雕作品的空灵,并不是设计简洁,画面空空,而是有灵气往来的空灵,关键问题是不在于雕琢的画面多少,而在于艺术家的灵心独运。
设计雕琢的好,就是在密处也能见出空灵,设计雕琢的不好,就是再清空,也难有高诣。
在动中求动,不如静中求动,实中求景,不如空中求景,在虚实结合之处,构建一个令人想象的空间,使得景中有景,象外有象,欣赏优秀的玉雕作品,犹如身临其境,慢慢的融入这个虚实结合的妙境中,你会发现其中有一种勾魂摄魄的美。
在中国玉雕之中,空灵的世界永远在创造者和鉴赏者心里存在的,在设计与鉴赏间,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若隐若现,似淡若浓,令人流连忘返。
7和谐之美
中国艺术强调人与天地宇宙的和谐,在与自然的亲和中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在玉雕创作中完成人与自然的亲和,利用自然界一切可利用的元素,展现在玉雕作品上,忘却知识,忘掉利益,挣脱束缚,使自身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中,产生强烈的灵魂震撼,感觉到未有过的经
验,体验到一种深及心脾的愉悦,这样的一种状态,方能出现上佳的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模仿,重复,心平气和的创作,就能展现和谐之美。
欣赏中国的传统的玉雕艺术,如同饮一杯清茶,平淡中有悠长,宁静中有飘逸。
8以艺载道
玛瑙雕刻艺术家寄意云水,寄意山林,寄意艺术,以艺载道,完成了心灵的远游,他反映了中国艺术独特的取向,对人品格的重视,而这一文化对艺术的浸染,将艺术作为人的品格的外在显现,最终发展成人的道德追求。
以物言志,游于艺,在其中得到一种德的满足。
这一观点,在玉文化中正是迎合了古语“谦谦君子,其人如玉”之谈,玉雕艺术之道,是德的体现。